![必刷卷03(天津地区专用)(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711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3(天津地区专用)(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711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3(天津地区专用)(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711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3(天津地区专用)(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7118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3(天津地区专用)(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7118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刷卷03(天津地区专用)(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27118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天津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天津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天津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3天津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3天津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地区专用
2022年天津高考化学卷进行了变化和创新。对学生捕捉信息、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和用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与2021年天津高考化学试卷相当,但难度上各有千秋。总的来说,2022年天津高考化学,在拓展创新,力避偏题怪题,重视“双基”,注意试卷导向和区分度,考查能力,选拔新人,时代性和新颖性等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
除了要考虑结构的变化外,天津高考在2021年和2022年的考试中,都非常重视物质结构与性质,因此2023年的备考,物质结构与性质依然要成为重点。这部分的知识较为基础,同时也较为零散,学生们最困扰的就是记不住和记忆混淆,所以应该依据考向进行分类突破。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代用的蜡烛的主要成分是多于16个碳的烷烃
B.“百炼成钢”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可以制得钢,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工业上可用于暖瓶内壁镀银
D.跋山水库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英制品属于硅酸盐材料
【答案】D
【解析】A.石蜡的成分是固态烷烃,故A正确;
B.生铁在空气中捶打,生铁中的C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碳含量减少得到钢,故B正确;
C.工业上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向暖瓶内壁镀银,故C正确;
D.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故D错误。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和的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
B.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C.2,2-二甲基庚烷的键线式为
D.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答案】D
【解析】A.题中给出的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A项错误;
B.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B项错误;
C.题中所给键线式的名称应该是2,2—二甲基戊烷,C项错误。
D.NH3中含有4对加层电子,1对孤电子,故其为三角锥形,D项正确。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B.与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C.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D.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中含氯微粒总数为0.2NA
【答案】D
【解析】A.H、D摩尔质量分别为1、2,H、D中子数分别为0、1,故与的摩尔质量均为20,与均含有10个中子,2.0g与的物质的量为0.1ml,故含有的中子数为,A项正确;
B.与反应方程式为,根据电子得失可判断方程式转移电子为2,则3ml与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B项正确;
C.中铵根离子存在四个共价键,故1ml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C项正确;
D.溶于水时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物质的量为0.1ml,故溶液中含氯微粒总数应小于0.2,D项错误。
4.对羟基苯甲醛俗称水杨醛,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工业合成路线有以下两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对羟基苯甲醇中碳原子均为杂化
C.对甲基苯酚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4种(不包括其本身)
D.水杨醛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答案】C
【解析】A.根据物质分子结构的变化可知:反应①是甲醛的羰基断开双键中较活泼的碳氧键,苯酚羟基对位上氢键断裂,氢原子和碳原子分别连在碳氧双键两端的原子上,故该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选项A错误;
B.对羟基苯甲醇中苯环上的碳为杂化,-CH2OH上的碳为杂化,选项B错误;
C.对甲基苯酚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分别为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苯甲醚,苯甲醇,共4种,选项C正确;
D.水杨醛中存在两个平面,苯环的平面和醛基的平面,两个平面通过碳碳单键相连,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两个平面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醛基的氢、氧原子可能在平面上,也可能不在平面上,因此水杨醛分子中不一定所有原子共平面,选项D错误。
5.X、Y、Z为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存在同素异形体
B.简单离子半径:Z>X>Y
C.同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Y还原性最强
D.同周期元素中Z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左右相邻的元素
【答案】A
【分析】从结构简式可知:X得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X为第ⅥA族元素;Y为正一价阳离子,Y为锂或钠;Z为正5价,可能为氮或磷,结合X、Y、Z属于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推出X为氧元素、Y为钠元素、Z为磷元素。
【解析】A.Na元素不存在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
B.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B项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减弱,金属单质还原性减弱,Na的还原性最强,C项正确;
D.在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的趋势是上升的,P>Si,但P原子最外层3p能级电子为半充满,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S的第一电离,D项正确。
6.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表述错误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有无色气泡生成
B.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然后重新变清澈
C.向NH4Cl溶液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D.在光照条件下,将盛有CH4和Cl2的试管倒扣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有油状液体出现,试管内液面上升
【答案】B
【解析】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AlCl3溶液,二者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Al(OH)3白色沉淀和CO2气体,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其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与硝酸根起HNO3的作用,表现强氧化性,会将SO2氧化成H2SO4而产生硫酸根,硫酸根与钡离子产生硫酸钡沉淀,浑浊不会变澄清,B错误;
C.NH3极易溶于水,在NH4Cl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不加热时反应产生的NH3∙H2O不能分解产生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色,C正确;
D.在光照条件下,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无色气体)、二氯甲烷(油状液体)、三氯甲烷(油状液体)、四氯化碳(油状液体)及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因此反应现象为: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有油状液体出现,试管内液面上升,D正确。
7.铁碳微电池法在弱酸性条件下处理含氮废水技术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作时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乙室向甲室移动
B.碳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NO+12H++10e-=N2↑+6H2O
C.处理废水过程中两侧溶液的pH基本不变
D.处理含NO的废水,若处理6.2 gNO,则有0.5 ml H+透过质子交换膜
【答案】C
【分析】在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微粒变化及元素化合价判断电极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并书写相应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A.由图可知电池工作时,碳电极是正极,H+会由负极移向正极,即H+由乙室通过质子交换膜向甲室移动,A正确;
B.碳电极为正极,在甲室中转化为N2,所以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
C.当转移10 ml e-时甲室溶液中消耗12 ml H+,但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只有10 ml,因此,甲室溶液中c(H+)减小,溶液的pH不断增大,C错误;
D.处理含的废水时,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关系式为:,透过质子交换膜的H+与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处理6.2 g(其物质的量是0.1 ml)时,电池中有0.5 ml H+透过质子交换膜,D正确。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的是
A.能使溴水褪色:
B.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C.溶于HI溶液:
D.乙醇被酸性溶液氧化成乙酸:
【答案】D
【解析】A.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项错误;
B.不溶于弱碱氨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
C.与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
D.乙醇被酸性溶液氧化成乙酸,同时本身被还原为锰离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正确。
9.已知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在不同条件下(其中T代表温度)测得的物质的量与时间t的关系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下,到10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的温度:
C.温度下,4~8min内,
D.温度下,可能有其他条件改变了活化能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高时达到平衡状态物质的量要少于温度低时,从表中数据知时反应在8min时就达到平衡,如果时10min达到平衡,两者物质的量相等,不符合原理,所以温度下平衡时的物质的量要小于1.2ml,且说明,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B错误;
C.温度下,4~8min内,,则,C错误;
D.从数据可知下反应更快,但,的温度低,所以反应加入了催化剂,改变了活化能,D正确。
10.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生成Fe(SCN)3
B.实验i~ⅱ说明实验i中SCN-被H2O2全部氧化
C.实验ⅲ~ⅳ说明酸性溶液中H2O2氧化KSCN的速度慢
D.实验i~ⅳ说明Fe2+能加速H2O2氧化KSCN的反应
【答案】D
【解析】A.滴入的氧化生成,与结合得到使溶液变红色,A正确;
B.实验i得到使溶液变红色,后续过量后溶液褪色,可能原因有两个,或与继续反应,实验ⅱ返滴KSCN溶液又变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存在,即与反应,被氧化,B正确;
C.酸性溶液中和KSCN混合2min后滴入溶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KSCN没有被完全氧化,而滴入溶液后静置2min,溶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被完全氧化,即酸性溶液中氧化KSCN的速度慢,C正确;
D.酸性溶液中和KSCN混合2min后滴入溶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KSCN没有被完全氧化,而滴入溶液后静置2min,溶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被完全氧化,说明在增加后氧化KSCN的速度在加快,难以说明的作用,D错误。
11.有机二元弱碱[RN2H4]在水中的电离原理类似于氨。常温下,向0.1ml•L-1R(NH2)2溶液中滴加0.1ml•L-1稀盐酸,溶液中各含氮微粒的分布分数δ(平衡时某含氮微粒的浓度占各含氮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交点a对应溶液中c(RN2H)=0.05ml•L-1
B.RN2H4的第一步电离常数Kb1的数量级为10-8
C.RN2H5Cl溶液显酸性
D.图中交点c对应溶液的pH=8.7
【答案】D
【分析】溶液碱性越强,溶液中浓度越大,随着盐酸的加入先转化为,后转化为,所以曲线Ⅰ表示,曲线Ⅱ表示,曲线Ⅲ表示。
【解析】A.a点表示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但由于加入盐酸导致体积的变化,所以,A错误;
B.b点对应溶液中,,,所以,数量级为,B错误;
C.同样方法可计算的第二步电离常数,的水解常数为,的水解常数小于其电离常数,所以溶液显碱性,C错误;
D.结合电离常数、的表达式可计算:,交点c对应溶液中,所以c点对应溶液中,所以,,D正确。
12.由工业废铜泥(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制备难溶于水的氯化亚铜,其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灼烧”可将、等转化为
B.“除杂”①过程中升高温度或增大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流程中的可循环使用
D.“还原”中每消耗还原剂,理论上可获得
【答案】B
【分析】工业废铜泥(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在空气中灼烧将、、转化为CuO,将Fe转化为铁的氧化物,加入硫酸酸浸后CuO和铁的氧化物溶解成硫酸铜和硫酸铁、硫酸亚铁等,除杂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然后变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滤液为硫酸铜溶液,加入亚硫酸钠和氯化钠后得到CuCl。
【解析】A.灼烧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可将、等转化为,A正确;
B.除杂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若温度过高,则过氧化氢会分解,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变慢,B错误;
C.还原过程生成硫酸,酸浸过程消耗硫酸,所以硫酸可以循环使用,C正确;
D.根据电子守恒,还原剂为亚硫酸钠,设CuCl的物质的量为xml,则有以下关系: x=2ml,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非氯净水消毒剂,碱性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酸性条件下会自身分解生成Fe(OH)3。可用Fe(OH)3与Na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取,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Na2FeO4,并验证其处理含CN-废水的能力。
Ⅰ.制取Na2FeO4
(1)仪器D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气瓶B中盛有的试剂为_________。实验开始,先打开分液漏斗_____________(填“A”或“C”)的活塞。
(2)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颈烧瓶中的红褐色固体基本消失,得到紫色溶液时,停止通入Cl2。通入氯气的过程中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Cl2+2OH-=Cl-+ClO-+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模拟并验证Na2FeO4处理含CN-废水的能力
(4)取一定量Na2FeO4加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0.2ml•L-1的NaCN溶液10mL,CN-被氧化为CO和N2。充分反应后测得试管中仍有Na2FeO4剩余,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干燥后称量,得白色沉淀0.3546g。
①配制0.2ml•L-1的NaCN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计算NaCN溶液中CN-的去除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 球形干燥管 饱和食盐水 C
(2)
(3)
(4) ADEF 90%
【解析】(1)仪器D为球形干燥管;洗气瓶B中盛有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氯化氢;因为实验中需要保持碱性环境,因此先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再通入,所以先开C活塞;
(2)大试管中的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3)结合化合价升降相等、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的知识可写出制取的离子方程式:;
(4)溶液配制需要胶头滴管、烧杯、250mL容量瓶、玻璃棒;,所以的去除率为。
14.蛋氨酸铬(III)配合物是一种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基态Cr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_____种运动状态的电子,下列不同状态的Cr微粒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Ar]3d54s1 B.[Ar]3d5 C.[Ar]3d44s14p1 D.[Ar]3d54p1
(2)蛋氨酸铬(III)配合物的中心铬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N的_______杂化轨道与Cr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3)哈勃−韦斯(Haber−Weiss)原理表明,某些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原因是:其次外层未排满的d轨道可以存取电子,降低活化能,使分解反应容易发生。Cr3+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双氧水分解。
(4)化学式为CrCl3·6H2O的化合物有三种结构,一种呈紫罗兰色,一种呈暗绿色,一种呈亮绿色。在三种化合物中,Cr3+的配位数均为6,将它们配制成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AgNO3溶液,依次所得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呈亮绿色的配合物,其内界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H2O分子与Cr3+形成配位键后H−O−H键角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氮化铬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氯化钠相似,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A点分数坐标为(0,0,0),则B点分数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氮化铬的晶体密度为dg·cm−3,摩尔质量为M ml∙L−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晶胞参数为__________________cm(只要求列表达式,不必计算数值)。
【答案】(1) 24 B
(2) 6 sp3
(3)能
(4) [Cr(H2O)4Cl2]+ 变大
(5) (,1,1)
【解析】(1)Cr为24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一个电子是一种运动状态,则基态Cr原子核外有24种运动状态的电子,下列不同状态的Cr微粒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能量最低的状态即基态或则半满、全满状态,[Ar]3d5 是半满状态,能量低,稳定,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大;故答案为:24;B。
(2)根据蛋氨酸铬(III)配合物的结构得到中心铬离子与周围6个氮结合,因此中心铬离子的配位数为6;N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杂化类型为sp3;故答案为:6;sp3。
(3)Cr3+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4,其次外层未排满的d轨道可以存取电子,降低活化能,因此Cr3+能催化双氧水分解;故答案为:能。
(4)化学式为CrCl3·6H2O的化合物有三种结构,一种呈紫罗兰色,一种呈暗绿色,一种呈亮绿色。在三种化合物中,
化学式为CrCl3·6H2O的化合物中Cr3+的配位数均为6,根据题意说明其外界有一个氯离子,则其内界有4个水和2个氯离子,则其内界离子的化学式为[Cr(H2O)4Cl2]+。由于孤对电子对孤对电子的排斥力大于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排斥力越大,使得键角减小,因此H2O分子与Cr3+形成配位键后H−O−H键角变大;故答案为:[Cr(H2O)4Cl2]+;变大。
(5)A点分数坐标为(0,0,0),根据坐标系,B点在后面上棱棱心上,则B点分数坐标为(,1,1)。该晶胞中N个数为,Cr个数为,氮化铬的晶体密度为dg·cm−3,摩尔质量为M ml∙L−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根据,解得晶胞参数为cm;故答案为:(,1,1);。
15.我国力争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研究碳的化合物对减少CO2在大气中累积及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ΔH=_______kJ/ml(用含Ea1和Ea2的代数式表示)。
(2)恒温恒容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任写一项)。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v(CO2)正=v(H2)逆
B.HCOOH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c(CO2):c(H2):c(HCOOH)=1:1:1
(3)一定温度下,在一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此时容器的压强为48kPa,发生反应,6min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压强为36kPa,则0~6min内用H2分压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kPa/min。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的逆反应平衡常数Kp=_______kPa(Kp是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
(4)除合成甲酸(HCOOH)外,有科学家以CO2、H2为原料合成CH3OH达到有效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I.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5kJ·ml-1
II.CO2(g)+H2(g)CO(g)+H2O(g) ΔH2=+41.5kJ·ml-1
不同条件下,按照n(CO2):n(H2)=1:3投料,CO2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压强P1、P2、P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压强为P1时,温度高于300°C后,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有研究人员用CO2通过电催化生成多种燃料,实现CO2的回收利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请写出Cu电极上产生HCOOH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Ea1-Ea2
(2) 增大H2的用量(或移出HCOOH) CD
(3) 2 12
(4) P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辽宁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3辽宁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3辽宁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河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河北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河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3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化学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