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2
浙江专用
2023年1月浙江地理首考卷题型为20(2分单选题)+5(3分单选题)+3(综合题),试卷总体上保持近年来的题型和命题风格,稳中有变,维持原有的选择题20+5的模式,综合题由4题变为3题,题量减少,但在在学生审题和素养的考查上更进一步,更注重灵活性、综合性。首考地理试卷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为基础,重点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考点以新教材为主,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体现出地理考试内容和地理学科的价值引导和现实意义,复习时更应注重新情境的创设和素养的培养,改变“答题模板”的教学倾向,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浙江地理高考试卷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将家国情怀的教育元素与祖国大好河山紧密结合,将二十大报告精神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合,试题以具体的地理事象为依托,以问题视角为指向,引导学生在地理事象中进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体验,体现了地理知识对我们生活有用,而且也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如第3、4题野外考察新疆东部地区戈壁的“小蘑菇“体现了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实现对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考查。第5、6题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载体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考查,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备考时应特别注意以时事热点材料为背景的新情景问题,此类试题蕴含浓厚的地理气息,将地理知识、时事政治等融为一体,能有效考查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第3-6题的位置,难度中等。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 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人口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 ②气候变化 ③农业技术 ④基础设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I所示因素影响下,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B.人口老龄化降低 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人地矛盾加剧
【答案】1.B 2.A
【解析】1.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区人地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与农村住宅的关系上。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农村地区出现人口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特征,①正确。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村宅基地建房热情提高,但由于人口迁出,房屋利用效率较低,农村住宅出现空置、闲置等特征,④正确。气候变化对该地区人地关系改变的影响不大,②错误。农业技术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与该地区人地关系变化基本无关,③错误。故选B。
2.I阶段人口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使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农村地区人口流失比重严重,A正确。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迁出,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的人地矛盾得到缓和,BD错。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农村经济发展并不迅速,此阶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城市的拉力作用仍然显著,农民返乡意愿并不强烈,C错误。故选A。
【点睛】传统村落是中国宝贵的农耕文化遗产,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人地关系协调适应、人地关系矛盾冲突、人地关系调整再适应三个阶段。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呈现出人口流失、生态破坏、产业滞后、文化基因流失、居住环境损毁等问题。要推动传统村落乡村振兴,需要采取吸引乡村人口回流、推动传统村落产业振兴、提升环境生态的吸引力、促进传统文化活化发展、改造传统村落居住空间五大策略。
下图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水坝的主要作用( )
A.抬高水坝上游水位 B.加快水坝下游流速 C.减少水渠流量 D.拦截上游泥沙
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泥沙淤积作用最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A 4.A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修建水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灌溉,其主要作用是阻挡上游来水,抬高水渠入口处水位,从而增加水渠流量,A正确,C错误;修建水坝并不能加快水坝下游的流速,B错误;拦截上游泥沙不是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A。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且等高线由密变稀,地形由陡变缓,加上水坝阻挡,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淤积作用最强,A正确;乙、丁位于河流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且丁在水坝下游方向,水坝拦截了部分泥沙,排除BD;丙虽然位于凸岸,但位于甲地下游方向,且甲丙之间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所以丙淤积作用不是最强,排除C。故选A。
【点睛】河曲大部分发育于地势较为低平地区,河流侧蚀加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曲。凸岸一侧以堆积作用为主,可以进行生产生活;凹岸一侧以侵蚀作用为主,可以发展码头等。
宁波某单位原定6月20日举办的户外乒乓球比赛因连续阴雨天气而推迟一个月。比赛当日北京时间10:00左右,小明多次因阳光对视线的干扰而失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导致比赛推迟的阴雨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气旋
6.比赛中阳光对视线产生干扰时,小明最可能是面向(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5.C 6.A
【解析】5.根据材料“宁波某单位原定6月20日举办的户外乒乓球比赛因连续阴雨天气而推迟一个月”,阴雨持续时间长,近一个月,因此6月宁波正处于准静止锋的控制,C正确;冷锋控制时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A错误;暖锋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较长,但不可能持续一个月,B错误;气旋带来的阴雨天气持续时间短,D错误。故答案选C。
6.根据材料,北京时间10: 00左右,小明在比赛中多次因阳光对视线的干扰而失误。宁波当地经度为120°E附近,当地地方时大概也就是位于10:00左右,此时该地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小明最可能是面向太阳所在的方位,即面向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除南北两极之外,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全年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全年位于正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点移到本地以北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当太阳直射点移到本地时,正午太阳位于头顶正上方,当太阳直射点移到本地以南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南。
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如图)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比2月( )
A.温度较低、盐度较高 B.温度较高、盐度较低C.温度较低、盐度较低 D.温度较高、盐度较高
8.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
A.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小
C.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小 D.甲洋流流量减小,乙洋流流量增大
【答案】7.A 8.B
【解析】7.海水的盐度和结冰融冰的关系:结冰就是海水结成冰,融冰就是冰融化掉,因为冰块里是没有盐的,所以结冰会析出盐分,从而加大未结冰的海水的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为冬季,2月为夏季,8月时,海水的温度低,海水结冰。故每年8月比2月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8.甲为秘鲁寒流、乙为西风漂流。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阻塞了西风漂流的通道。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及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故B正确,排除A、C、D,选择B。
【点睛】秘鲁寒流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1、秘鲁寒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秘鲁周边的太平洋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的影响,所以将大量的表面海水吹离海岸,位于深层的海水向上移动形成上升的补偿流。2、地转偏向力。由于地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是向左偏,再加上南美洲的西部海岸是中间区域凸向内陆,大致是东北——北——西北的一个方向,因而洋流自高纬度向低纬度,向西北方向偏。3、由于秘鲁沿岸的洋流方向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去,故为寒流。一般来说,高纬度向低维度流向的洋流为寒流,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向的洋流为暖流。
如图为世界某半岛年均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9.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海陆性质 C.地形因素 D.纬度位置
10.据图判断( )
A.a河水量小于b河 B.a、b两河汛期均在夏季C.年均温甲地低于乙地D.a河流域为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9.C 10.C
【解析】9.由图示可知,该岛屿为伊比利亚半岛,岛上年均等温线大致呈闭合状态,中间低、四周高,主要是因为半岛中部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较高,沿海地区多低地平原,海拔较低,因此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与洋流性质、海陆性质和纬度位置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由图示可知,a河流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径流量大,b河流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径流量小,A错误;a、b两河流均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径流量少,B错误;甲地比乙地受西风的影响强,气候的海洋性更强,年均温低于乙地,C正确;a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错误。故选C。
【点睛】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及纬度30°-40°大陆西岸,为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在此气候影响下当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某城市东西相距25km,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城市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区域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其主要原因有(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靠近工业原料地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城区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C 12.C
【解析】11.读图可知,乙区靠近市中心,而且地价最高,最可能是城市的商业区,B错误;丙区人口密度最大,最可能是城市的居住区,C正确;甲、丁分布在城市边缘,地价较低,最可能是城市的工业区,AD错误。故选C。
12.工业区占地面积较大,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郊区地价较低,①正确;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区迁往郊区有利于缓解城区的环境污染,③正确;郊区不一定是工业原料地,②错误;读图可知,郊区人口密度小,该城市并没有出现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的现象,④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方法:①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②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③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虹星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被誉为“中国微型盆景第一村”。由于人均耕地有限,该村很早就以种植苗木为主。然而,由于运输成本较高,产业发展较慢。20世纪80年代,村民们发现,拗出了造型的盆景不仅价格高得出乎这些老苗木人的想像,而且更受欢迎。于是虹星村开始了苗木产业的转型。现在全村及周边盆景种植面积达一万亩,每年约有50万盆微型盆景销往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虹星村大力发展盆景产业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技术 C.地租 D.市场
1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虹星村盆景产业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模仿欧洲产品 B.减少生产成本 C.优化品种结构 D.大幅提高价格
【答案】13.D 14.C
【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拗出了造型的盆景不仅价格高得出乎这些老苗木人的想像,而且更受欢迎”,说明盆景产业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迎合市场,受市场因素影响,虹星村大力发展盆景产业,D正确;盆景产业的发展受到交通运输、(造型)技术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B错误;盆景产业中的盆栽多种植在土地之中,受地租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1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虹星村盆景产业可以优化品种结构,丰富产品门类,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C正确;模仿欧洲产品难以体现中国特有文化特色,且出口欧洲产品模仿欧洲产品,会竞争较大,A错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价格能够提升利润,但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幅提高价格可能损失客户(失去部分市场),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政策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农业生产中环保意识增强、生态效益提升。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与安徽四个省级行政区,是众多旅游要素的集聚地,其位于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轴的“T”字形交会节点,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其中上海市处于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铁等多条高速交通轴线的交会地带。下图示意长三角部分城市旅游要素及交通密度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区域城市旅游要素与高速交通网络密度关联性最强的是( )
A.星级酒店数量 B.旅行社数量 C.AAA级及以上等级景区数量 D.人口密度
16.推测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不同高速交通方式优势度对旅游效率影响程度( )
A.高速铁路>民航运输>高速公路 B.民航运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C.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 D.高速公路>民航运输>高速铁路
【答案】15.B 16.A
【解析】15.据图可知,高速交通网络密度与旅行社数量大致上下波动一致,关联性最强,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6.结合材料“上海市处于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铁等多条高速交通轴线的交会地带”和所学知识可知,民航价格较高铁价格高,在中短途距离中选择高铁人数较多,加之长三角地区不断完善的高速铁路网,因此可以得出高速铁路对旅游效率的影响大于民航运输的结论。高速公路的影响更侧重在小范围的短途运输,自身具有一定封闭性,对于大范围的交通运输与旅游的融合,发挥的效能不如高铁和民航这类运输方式。故长三角地区不同高速交通方式优势度对旅游效率影响呈现高速铁路>民航运输>高速公路的情况,A正确。故选A。
【点睛】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空运:重量轻、体积小、贵重、急需的物品;公路:短途、量小、易死亡或变质的活物或鲜货;铁路、水运: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铁路与水运相比,水运速度更慢,价格更低。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断层形成之前,甲乙间的地质构造有利于( )
A.存储石油 B.蓄积地下水 C.发现自流井 D.温泉喷涌
18.该地断层形成的时间大约在( )
A.O2与S2之间 B.S1与S2之间 C.S2与T之间 D.J之后
【答案】17.A 18.C
【解析】17.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乙,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再根据等高线来判断,此处等高线凸向高值区,说明为谷地地形,因此,此处的地貌类型在断层形成之前为背斜谷,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A正确;储水为向斜构造,B错误;自流井和温泉容易在断层附近形成,C、D错误。故选A。
18.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断层以上的岩层为T岩层,在T岩层与S2交界处以上为完整的岩层,因此断层发生在S2岩层形成之后与T岩层形成之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可能存在自流井和温泉。
下图为长沙某同学署假骑自行车时拍摄的照片,图中自行车向西北方向骑行,影子与前进方向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拍摄时,太阳位于(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0.拍摄照片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为( )
A.5:00 B.10:00 C.15.30 D.18:30
【答案】19.B 20.C
【解析】19.根据材料,自行车向西北方向骑行,影子与前进方向垂直。所以影子在东北或者西南方向。图中显示影子在前进方向的右侧,因此,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太阳与影子方向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0.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应为下午,当地的地方时应在12时以后、18时之前,结合选项最可能是15:30,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二分日,除极点外,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光伏治沙是指在干旱沙化地区,通过修建光伏电厂,形成沙障,且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草药种植,发展农牧业,以实现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某学者用一年多的时间对我国某一修建在开阔沙地中的大型光伏场进行研究,绘制了场内及周边地区太阳辐射量图(图左),图右为场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学者研究期间,光伏场内外太阳辐射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场内太阳辐射量大于场外,受纬度因素影响B.场内太阳辐射量大于场外,受沙尘天气影响
C.场内太阳辐射量小于场外,受地形因素影响D.场内太阳辐射量小于场外,受土壤因素影响
22.与场外相比,光伏场内牧草、草药长势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光伏板下有牲畜活动,土壤的矿物质含量高B.光伏板有集水作用,增加土地获得的降雨量
C.光伏场内太阳辐射强,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D.光伏板遮挡了阳光,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答案】21.B 22.D
【解析】21.光伏场内、外的太阳射量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光伏场面积大小不足以导致场内外太阳辐射出现明显的纬度差异,A错误;相较场外,光伏场内风沙治理效果较好,不易扬沙,测量仪器探头不易被扬沙遮挡,实际测量到的数值更接近真实情况,B正确;材料已说明此地地势开阔,故不考虑地形因素,C错误;太阳辐射的差异,与土壤因素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B。
22.干旱沙化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光伏板下有牲畜活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但同时也会受到牲畜啃食和踩踏,不利于植物生长,A错误;光伏板确实会有集水作用,使得某些部位获得的降水增加,但对整个光伏场而言不一定增加降水量,B错误;光伏场下由于受到光伏板的遮挡,太阳辐射并不强,C错误;光伏板可以遮挡阳光,减小风速,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土壤保水,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影响太阳高度角以及昼夜长短)、海拔(影响照时间、天气、太阳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等)、天气(影响日照时间、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等)、坡向(阴阳坡)、坡度(影响太阳高度角)等。
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
23.海洋牧场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下图为影响海洋牧场选址条件结构图和我国东海海域四地的选址条件对比表(数值为某一条件的影响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条件越优越)。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主要是( )
地点
A
B
C
P1
0.08
0.14
0.07
P2
0.04
0.11
0.05
P3
0.06
0.14
0.07
P4
0.06
0.11
0.05
A.有利于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B.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 D.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答案】B
【详解】海洋牧场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可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会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B项正确,C项错误;与拓展海洋运输空间、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关系不大,AD项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主锋过境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过境,导致气温下降 B.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下降
C.暖锋过境,导致气温升高 D.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导致气温升高
25.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副锋锋后,风力最大 B.②位于主锋锋前,风力次之
C.②位于冷锋和暖锋之间 D.③位于暖锋锋前,风力最小
【答案】24.D 25.A
【解析】23.图示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锋均是西北侧冷高压推动冷空气南下与东南部暖气团相遇导致的,均属于冷锋。早期冷气团南下形成冷锋的过程中,冷气团逐渐变性,被后期南下的更冷的冷空气追上,形成新的冷锋(即是副锋),排除C;主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不能使冷气团变性,排除A和B;图中主锋后侧冷气团从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移动,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导致气温升高,气团变性,D正确。故选D。
24.由上题解析可知,①位于副锋锋后,且该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A正确;②位于主锋锋后,B错误;两个锋面均为冷锋,C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是冷空气前锋的简称,它是南下冷气团的先头部队,是影响我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冬季每隔几天就会有一股冷空气从我国的西北、华北侵入内陆。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温度、积雪、植被覆盖影响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冻结时长。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往往发生逆温现象。伊犁河谷逆温现象在海拔800m-1600m之间,非常典型。6月的伊犁河谷,沉浸在薰衣草最大紫色花海中,8月人们就可早早品尝种植在海拔800m-1200m山坡的“糖心”苹果,满山的绿草中,牛羊成群。下图为伊犁河谷地的位置及其年降水量和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变化情况示意图。
(1)简述伊犁河山谷逆温典型的条件。(3分)
(2)分析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在海拔约1200m以上下降的原因。(3分)
(3)说明8月人们可品尝伊犁河“糖心”苹果的理由。(6分)
【答案】(1)伊犁河谷向西开口,冬季有利于大西洋暖湿西风深入,谷底温度较高;天山山体高大,冬季高山冷空气下沉,集聚谷底;谷底暖空气被抬升,从而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层。(3分)
(2)1200米以上降水量增多,季节性积雪厚度增大,减弱了冬季地面热量散失,保温作用增强;逆温效果明显,温度高;降水量增加和逆温现象显著使得1200m以上地区水热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高。(3分)
(3)山坡逆温带热量条件好,使苹果生长快,成熟早,上市早;夏季日照时数长,正午太阳高度大,降水少,光照充足;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苹果光合作用,品质高。(6分)
【分析】本题以伊犁河谷为背景材料,涉及逆温、农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逆温是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材料中提到“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往往发生逆温现象”,读图可知,伊犁河谷向西开口,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西风)深入,谷底温度较高;天山山体高大,冬季高山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从而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层。
(2)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在海拔月1200米以上下降,说明1200米以上温度高,读图可知,1200米以上降水量增加,季节性积雪厚度增大,积雪的保温作用减弱了冬季地面热量散失,温度高;材料中“伊犁河谷逆温现象在海拔800米~1600米之间,非常典型”,逆温明显,温度较高;降水量增加和逆温现象显著使得1200米以上地区水热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高。
(3)8月人们可品尝伊犁河“糖心”苹果,应该注重分析8月(上市早)和糖心(有机质丰富),上市早是由于热量条件好,该地山坡逆温带温度高,使苹果生长快,成熟早,上市早;该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光照强、温差大,白天苹果持续光合作用,夜晚呼吸作用弱,色泽好、味甜。
27.(13分)2022年12月7日,习近平主席对沙特阿拉伯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沙特阿拉伯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发起“绿色沙特倡议”,计划未来几十年里种植100亿棵树和灌木,恢复4000万公顷退化土地,将现有植被覆盖率提高12倍以上,以便实现更多的碳捕获。同时推动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化石燃料影响,降低碳排放量,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从碳循环的角度,说明“绿色沙特倡议”对气候变化的作用。(3分)
中国是沙特阿拉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阿拉伯也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长期以来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两国签署的协议涉及能源、水资源和农业、通信和信息技术、交通和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环保、气候变化和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合作。
(3)简述该协议签订对沙特阿拉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6分)
【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全年高温少雨。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热带,终年高温;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4分)
(2)增加植被可让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更多地固定到生物圈中;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使岩石圈中的碳释放量降低;从而减少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3分)
(3)有利于沙特阿拉伯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文化交流,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6分)
【分析】本大题以沙特阿拉伯为材料,涉及沙特阿拉伯的气候、对气候的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详解】(1)沙特阿拉伯绝大部分属于终年高温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河流稀少,属于“无流国”。主要原因:沙特阿拉伯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热带,太阳辐射强烈,终年高温;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东北信风控制,多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很难成云致雨,降水少。
(2)读题干“沙特阿拉伯计划未来几十年里种植100亿棵树和灌木,恢复4000万公顷退化土地”可知,通过增加植被,扩大植被覆盖率,可让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更多地固定到生物圈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沙特阿拉伯推动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使岩石圈中的碳释放量降低,从而减少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
(3)中沙两国签署的协议涉及能源、水资源和农业、通信和信息技术、交通和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环保、气候变化和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合作。中国有发达的制造业,比较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和“碳中和”经验,沙特阿拉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太阳能资源等,资金雄厚,两国合作,对于沙特阿拉伯而言,有利于沙特阿拉伯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减少对石油贸易的依赖,增加居民就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沙特阿拉伯吸收中国的先进的新能源、环保经验和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世界的“基建狂魔”,有世界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技术,有利于沙特阿拉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两国进行文化交流,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2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流出了黄皮肤人的群落,哺育了中华民族”(央视《江山多娇》)。在渭河平原上发展起来的长安(今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曾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秦汉时期,伴随人口的增加,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区大面积的扩展,导致草地和森林面积锐减,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1)4000年来,壶口瀑布每年移动约0.7m,指出其移动方向及原因。(6分)
(2)分析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4分)
(3)简述渭河及渭河平原为长安的形成和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
(4)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秦汉时期农业区扩展对黄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1)向北移动。原因:河水对河床的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使瀑布不断向上游后退。(6分)
(2)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底,河流挟带泥沙冲积形成。(4分)
(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其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渭河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渭河作为交通运输通道,便于运输。(6分)
(4)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区扩张,森林和草地遭到破坏,会加剧该区域水土流失,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到下游堆积,河床不断升高,形成“地上河”;黄河下游经常泛滥决口,引发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4分)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为背景材料,涉及河流地貌、聚落发展的条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详解】(1)壶口瀑布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由于常年受到水流泥沙的侵蚀,河水对河床的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长期存在,所以形成了一种溯源侵蚀的后退特征,被冲刷掉的基岩坍塌掉落,河床也就向着上游逐渐推移。
(2)渭河平原是断层构造一侧下沉形成的低地谷地构造地貌,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有黄土堆积,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3)渭河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耕作,为长安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其次河流可以给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渭河为长安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渭河作为交通运输通道,便于运输。
(4)首先是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理解,利用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原理,分析秦汉时期农业区扩展对黄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区扩张,森林和草地遭到破坏,会加剧该区域水土流失;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到下游堆积,河床不断升高,形成“地上河”;黄河下游经常泛滥决口,引发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
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重庆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南专用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