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解析版) .docx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01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02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03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01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02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解析版docx、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5
    山东专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新高考地区考试题型为15(单选题)+5(不定项选题)+5(非选择题),其中多选题是新高考地区新增加的题型。新高考省份的考生需要研究和重视分省命题的区域特色和传统,尤其是在情境设置方面,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022年山东卷考查知识比例增加,但是难度整体是有所下降的,将实验题也化整为小,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非选择题题型的考查注重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特别突出激素调节和内环境稳态及生态问题,而且创新性很强,此外本套试卷的阅读量比较大,题干中会出现大学知识,但整体难度不大。

    从去年山东卷分析,试卷的特点表现为一是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背景进行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卷不少试题都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围绕生活中的小现象进行探究,贴合生活实际,符合新高考的趋势,二是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因此题目不再单纯的考查知识点,而是将长的题干、图形等融合在题目中,考查学生多种能力,三是与新课标标准提出的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接轨。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了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微粒体中的膜是高尔基体膜结构的一部分
    B.细胞中每个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SP合成缺陷的浆细胞中,抗体会在内质网腔中聚集
    D.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
    【答案】D
    【分析】分泌蛋白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形成一段多肽链后,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DP结合,将核糖体-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SRP脱离,信号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随后,核糖体脱落。
    【详解】A、分析题意,微粒体上有核糖体结合,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且两者结合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据此推测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信号肽(SP)是由控制“信号肽”(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细胞中每个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如配子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等,B错误;
    C、SRP与SP结合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不会合成SP,因此不会进入内质网中,C错误;
    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说明在内质网腔内“信号肽”被切除,进而说明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物(酶),D正确。
    故选D。
    2、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膜上的H+-ATPase有关。H+-ATPase被蓝光诱导激活后会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运到细胞外,此时细胞外的K+运进保卫细胞,同时其他相关阴离子在H+协助下也进入保卫细胞,从而使气孔张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激活的H+-ATPase通过主动运输将细胞内的H+运出保卫细胞
    B.其他相关阴离子在H+协助下进入保卫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蓝光诱导下,气孔开启后短时间内叶肉细胞消耗C5的速率会增大
    D.离子进入保卫细胞使其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答案】B
    【分析】题意分析,H+-ATPase被蓝光诱导激活后会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运到细胞外,说明氢离子转运出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此时细胞外的K+运进保卫细胞,同时其他相关阴离子在H+协助下也进入保卫细胞,进而使细胞液浓度上升,吸水力增强,从而使气孔张开。
    【详解】A、激活的H+-ATPase会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运到细胞外,可见H+运出保卫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正确;
    B、其他相关阴离子在H+协助下进入保卫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只不过消耗的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B错误;
    C、蓝光诱导下,气孔开启后,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上升,因而短时间内叶肉细胞消耗C5的速率会增大,C正确;
    D、离子进入保卫细胞会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使其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吸水,进而使气孔张开,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
    故选B。
    3、蛋白质分子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与其活性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伴随蛋白质磷酸化形成的ADP可进一步水解作为构建DNA分子的单体
    B.蛋白质被磷酸化激活的过程中,周围环境中会有ADP和磷酸分子的积累
    C.蛋白质去磷酸化后与双缩脲试剂不再发生颜色变化
    D.Ca2+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蛋白激酶作用,使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D
    【分析】 磷酸化是指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其氨基酸的羟基被磷酸基团取代,变成有活性有功能的蛋白质;去磷酸化是指磷酸化的蛋白质在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去掉磷酸基团,复原成羟基,失去活性的过程。
    【详解】A、伴随蛋白质磷酸化形成的ADP可进一步水解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建RNA分子的单体,A错误;
    B、蛋白质被磷酸化激活的过程中,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分子转移到蛋白质上,变成有活性的蛋白质,不会有积累,B错误;
    C、蛋白质去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键并没有断裂,与双缩脲试剂仍然能发生颜色变化,C错误;
    D、Ca2+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需要蛋白激酶作用使ATP水解供能,同时无活性载体蛋白质变成有活性载体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4、热量限制是指在提供充分的营养成分、保证不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限制每日摄取的总热量。研究表明,热量限制不但能延缓肿瘤生长,还能延缓细胞衰老、延长生物体的寿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限制的前提是保证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的摄入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B.热量限制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延长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
    C.热量限制可以促进癌细胞原癌基因向抑癌基因进行转化
    D.实验动物寿命的延长意味着每个细胞的存活时间延长,细胞的分裂能力增强
    【答案】B
    【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癌变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有关,癌细胞具有的特征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转移。
    【详解】A、必需氨基酸是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可以从食物获得,也可以体内转化,热量限制的前提是保证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的摄入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A错误;
    B、热量限制可以减少细胞的能量来源,降低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延长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延缓肿瘤生长,B正确;
    C、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制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热量限制可减少癌细胞的能量来源,从而延缓肿瘤生长,不能抑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转化,C错误;
    D、实验动物寿命的延长可能是细胞的代谢活动减慢,导致细胞存活的时间延长,细胞的分裂能力因能量的供应不足而减弱,D错误。
    故选B。
    5、已知某段肽链为“一甲硫氨酸一组氨酸一色氨酸一”,下图表示决定该段肽链的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配对情况。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配对的“摆动假说”认为,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与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的配对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如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为稀有碱基次黄嘌呤(Ⅰ)时,密码子上对应的碱基可能是U,C或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决定该段肽链中色氨酸的基因模板链的碱基顺序是5'—CCA—3'
    B.根据摆动假说,反密码子的种类应少于62种
    C.携带组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不可能是3'—GUI—5'
    D.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核糖体
    【答案】C
    【分析】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详解】A、翻译是核糖体沿mRNA从5'向3'方向移动,因此色氨酸的密码子为5'-UGG-3',基因模板链3'-ACC-5',即基因模板链的碱基顺序是5'-CCA-3',A正确;
    B、根据摆动假说,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中,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与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的配对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以“摆动”,因而使某些tRNA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1个以上的密码子,因此反密码子的种类应少于62种,B正确;
    C、据图可知,组氨酸的密码子为5'-CAC-3',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为稀有碱基次黄嘌呤(Ⅰ)时,密码子上对应的碱基可能是U,C或A,因此携带组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能是3'—GUI—5',C错误;
    D、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故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配对发生在核糖体上,D正确。
    故选C。
    6、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节节草和山羊草等不同种的二倍体野生植物杂交后,逐渐进化而来的,进化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粒小麦与节节草存在生殖隔离,为两个物种
    B.普通小麦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
    C.杂交种乙的体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高度不育,为单倍体
    D.普通小麦进化过程说明新物种的形成并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C
    【分析】图示过程说明普通六倍体小麦是经过了杂交、染色体加倍等过程,因此该育种过程属于染色体变异。
    【详解】A、由题意“一粒小麦、节节草和山羊草是不同种的二倍体野生植物”可知,一粒小麦与节节草为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由图可知,杂交种甲含有2个染色体组,经过染色体加倍后,二粒小麦含有4个染色体组,杂交种乙是由二粒小麦(四倍体)和山羊草(二倍体)经过杂交而来的,杂交种乙含有3个染色体组,经过染色体加倍后,普通小麦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杂交种乙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并不是单倍体, C错误;
    D、普通小麦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就形成了新物种,因此,普通小麦进化过程说明新物种的形成并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
    故选C。
    7、我国科研人员曾在某地捕获15只鼩鼱,经形态和分子鉴定,证实它们均为远东鼩鼱,此前远东鼩鼱仅发现在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而本次的研究结果扩展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另外研究发现,在黑龙江和该地分布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明显不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不同,说明适应具有普遍性
    C.若该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发生变化,其可能发生了进化
    D.若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能进行交配,则说明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D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现象。如果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这两个种群是两个物种。
    【详解】A、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不同地区环境不同,对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选择不同,导致毛色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适应的普遍性指现存的生物对它生存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都能够产生出多种毛色供不同环境选择,且都能适应环境,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B正确;
    C、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鼩鼱毛色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作用,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即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
    D、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志是两个种群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如果不存在生殖隔离,则为同一物种。选项中“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能进行交配”不满足生殖隔离的条件(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现象),所以无法判断这两个种群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无法判断这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D。
    8、稳态揭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稳态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
    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
    【答案】B
    【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详解】A、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在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下实现的,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A正确;
    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错误;
    C、负反馈调节可以维持稳态,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
    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9、酶标抗体法是利用酶标记抗体以检测相应抗原的一种免疫学标记技术,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固相抗体与酶标抗体中的抗体由同种浆细胞产生
    B.酶标抗体具有免疫活性和酶活性并可催化抗原水解
    C.酶标抗体法与核酸检测法利用了相同的生物学原理
    D.通过检测产物的量可以确定待检样品中的抗原含量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固相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再与酶标抗体结合,催化特定底物形成检测产物。
    【详解】A、据图可知,固相抗体与酶标抗体的结构不同,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固相抗体与酶标抗体中的抗体不是由同种浆细胞产生,A错误;
    B、据图可知,酶标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说明具有免疫活性,能催化检测底物(不是抗原)水解,说明具有酶活性,B错误;
    C、酶标抗体法的原理是抗体-抗原结合,核酸检测法原理是RNA分子杂交,C错误;
    D、加入酶标抗体的目的是酶催化检测底物反应,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D正确。
    故选D。
    10、棉花栽培中,适时打顶(去顶芽)是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打顶解除了顶端优势,会改变棉株的生长中心,影响植株体内光合产物和矿质养分的分配。科研人员研究了打顶后涂抹NAA(α-萘乙酸,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对长绒棉结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组
    单株成铃数(个)
    单株结铃数(个)
    单株成铃率(%)
    单株产量(g)
    ①不打顶
    33.6
    16.7
    49.7
    44.1
    ②打顶
    29.6
    19.3
    65.2
    56.9
    ③打顶+N0
    29.3
    19.2
    65.5
    57.7
    ④打顶+N1
    37.0
    29.7
    80.3
    71.9
    ⑤打顶+N2
    27.0
    17.0
    62.8
    17.9
    注;N0表示打顶后立即将空白羊毛脂放在切口;N1表示打顶后立即将含浓度为3×10-3mmoL·L-1NAA的羊毛脂放在切口;N2表示打顶后立即将含浓度为3×10-2mmoL·L-1NAA的羊毛脂放在切口
    A.②和③的实验结果相差不大,说明羊毛脂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B.④棉株的单株产量较高说明外源适宜浓度的NAA能提高结铃数和成铃率
    C.打顶后涂抹一定浓度的NAA有利于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花、果实中
    D.顶端优势和茎的背地性均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详解】A、②和③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打顶后将空白羊毛脂放在切口,实验结果相差不大,说明羊毛脂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A正确;
    B、④的处理是打顶+N1,棉株的单株产量较高,是因为外源适宜浓度的NAA能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提高结铃数和成铃率,B正确;
    C、通过表格知道④的处理是打顶+N1,单株成铃率/%和单株产量/g都较高,故说明打顶后涂抹一定浓度的NAA既保证了打顶后棉株体内的合理的生长素水平,有利于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生殖(花、果实等)器官,又可避免因不打顶使棉株具有旺盛的顶端生长优势,从而使养分过多消耗在营养(茎、叶等)器官上,C正确;
    D、顶端优势指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顶芽浓度低,优先生长,故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但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背地侧都是促进作用,没有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D错误。
    故选D。
    11、下图表示两种生境下捕食者蝾螈对池塘中霍氏蛙、灰树蛙、蟾蜍种群数量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蝾螈的捕食作用导致霍氏蛙在竞争中的优势减弱
    B.因生态位不同,在无蝾螈情况下三个种群会长期共存
    C.实验可证明霍氏蛙种群数量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D.干旱环境是影响蟾蜍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B
    【分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蝾螈、池塘水位,因变量是霍氏蛙、灰树蛙、蟾蜍种群数量的变化。霍氏蛙、灰树蛙、蟾蜍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和生活空间,所以种间关系应是竞争。有无蝾螈和池塘水位多少会影响三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详解】A、从图形看出,两种生境下有蝾螈与无蝾螈捕食作用对比,无蝾螈捕食时霍氏蛙的种群数量均增加,说明有蝾螈的捕食作用会导致霍氏蛙在竞争中优势减弱,A正确;
    B、无蝾螈时池塘自然干燥与池塘水位相比,蟾蜍种群数量减少,灰树蛙种群消失,干燥状态下,三个种群不会长期共存,B错误;
    C、实验中反映出霍氏蛙种群数量既受蝾螈捕食的影响,也受池塘水位的影响,C正确;
    D、影响种群的数量的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干旱环境是影响蟾蜍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
    12、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 2030年“碳达峰”与 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生态系统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B.人类生活方式不同,碳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C.实现“碳达峰”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
    D.“碳中和”是指生产者固定CO2的量与所有生物呼吸产生的 CO2量相等
    【答案】B
    【分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生物群落等,其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A错误;
    B、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人类生活方式不同,碳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B正确;
    C、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还是可以顺利进行,不会明显减慢,C错误;
    D、碳中和是生产者固定的CO2的总量与消费者、分解者呼吸释放的CO2的总量和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的总量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13、泡菜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已有制作泡菜的专述:“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烂。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者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该表述说明食盐的用量非常关键。研究小组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产生水
    B.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越高,这与杂菌繁殖数量有关
    C.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坛中无氧环境的创设仅依靠盐水浸没蔬菜就能实现
    D.达到峰值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亚硝酸盐被微生物转变成亚硝胺
    【答案】B
    【分析】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由于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硝酸盐还原形成亚硝酸盐,因此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升高,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又会被某些微生物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又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确定合适的取食时间。
    【详解】A、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蔬菜在盐水中失水,A错误;
    B、由于食盐用量过低,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制作泡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较高,B正确;
    C、为了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①选择的泡菜坛要闭封性好;②加入蔬菜后要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蔬菜;③盖上坛盖后要在坛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清水,主要依赖①③,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是因为缺氧和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生长,使亚硝酸盐的产生量降低;同时产生的亚硝酸盐会被分解,最终导致亚硝酸盐含量下降,D错误。
    故选B。
    14、为探究阿莫西林(一种抗生素)对连续传代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采用滤纸片法测定阿莫西林的抑菌效果,图甲、乙、丙分别是大肠杆菌第一、二、三代抑菌圈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阿莫西林溶液不需要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处理
    B.扩增培养下一代大肠杆菌时应在上一代培养基的中央挑取菌落
    C.培养基1号区域的滤纸片应是用无菌水处理后的滤纸片
    D.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出现耐药性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随着代数增加,抑菌圈越来越小,说明阿莫西林将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选择出来了。
    【详解】A、阿莫西林是一种抗生素,因此阿莫西林溶液不需要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处理,A正确;
    B、扩增培养下一代大肠杆菌时应在上一代培养基的抑菌圈的边缘挑取菌落,B错误;
    C、培养基1号区域的滤纸片应是用无菌水处理后的滤纸片,作为对照组,C正确;
    D、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抑菌圈越来越小,说明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出现耐药性,D正确。
    故选B。
    15、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一只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猕猴。用高精度工具去除该猴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再与成纤维细胞融合,将发育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代孕雌猴,获得5只克隆猴,用于研究生物节律机制。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卵母细胞去核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还可以用紫外光短时间照射等方法
    B.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不需要利用相关技术去除早期胚胎外的透明带
    C.重组胚胎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使之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D.早期胚胎植入代孕雌猴前,可用分割针平均分割处理提高胚胎利用率
    【答案】A
    【分析】核移植技术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
    【详解】A、MⅡ期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通过显微操作(而非显微注射)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核时一并吸出,也可采用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手段,A错误;
    B、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不需要利用相关技术去除早期胚胎外的透明带,B正确;
    C、为使重组胚胎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胚胎,C正确;
    D、早期胚胎植入代孕雌猴前,可用分割针平均分割处理提高胚胎利用率,该过程中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需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D正确。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可在上一时期的细胞中观察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中可能会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答案】AB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丙图中a组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b组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一样,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c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赤道板只是一个空间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不会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A错误;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某阶段,则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B错误;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该过程中,C正确;
    D、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一样,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出现联会和形成四分体,D正确。
    故选AB。
    【点睛】
    17、野生型果蝇复眼大约由779个小眼组成,眼面呈椭圆形,X染色体16A区段具有降低复眼中小眼数量,使眼面呈棒眼的效应,并且随着16A区段重复数增加,降低小眼数量的效应也会加强。用B+表示野生型X染色体16A区段、B表示2个16A区段(棒眼)、BD表示具有3个16A区段(重棒眼)。杂合棒眼(B+B)个体的小眼数约为358个;棒眼(BB)个体的小眼数为68个,杂合重棒眼(BDB+)个体的小眼数为45个。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16A区段重复数量和位置共同决定果蝇小眼数目
    B.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结构来判断16A区段的数量
    C.两种不同复眼性状的果蝇杂交后代最多出现3种表型
    D.杂合棒眼个体与棒眼个体杂交,后代出现野生型的概率为1/4
    【答案】ABC
    【分析】题意分析,细胞中X染色体16A区段的数目越多,复眼中小眼数量越少;且随着X染色体16A区段的增多有累加效应
    【详解】A、X染色体16A区段会影响复眼中小眼数量,棒眼(BB)和杂合重棒眼(BDB+)含有的16A区段数目相同,但二者的小眼数有差别,说明16A区段重复数量和位置共同决定果蝇小眼数目,A正确;
    B、染色体16A区段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因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结构来判断16A区段的数量,B正确;
    C、两种不同复眼性状的果蝇杂交,如杂合棒眼(B+B)与杂合重棒眼(BD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为杂合重棒眼(BDB+)、杂合棒眼(B+B)、杂合棒眼(BDB)、棒眼(BB),可见后代最多出现3种表型,C正确;
    D、野生型的基因型可用B+B+表示,杂合棒眼(B+B)与棒眼(BB)个体杂交,后代为棒眼(BB)和杂合棒眼(B+B),故后代出现野生型的概率为0,D错误。
    故选ABC。
    18、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病毒引起机体产生1L-6引发炎症反应,IL-6可提高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临床上常用皮质醇类似物地塞米松进行降温。皮质醇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并使体温调定点下调,其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染病毒后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过程中机体热觉感受器兴奋
    B.使用地塞米松降温时,机体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产热小于散热
    C.皮质醇可能通过抑制IL-6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弱炎症反应
    D.长期服用地塞米松会导致机体皮质醇分泌增加,炎症反应减轻
    【答案】BC
    【分析】据题干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因为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由于在发热初期体温低于此时的调定点水平,机体首先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散热的主要方式为减少汗液的分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增加产热主要的方式为分泌甲状腺和肾上腺激素,加快代谢,增加机体产热;
    临床上常用皮质醇类似物地塞米松进行降温,降温的实质是指在高温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散热使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从而降低体温,增加散热的主要方式为机体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详解】A、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因为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由于在发热初期体温低于此时的调定点水平,机体首先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故感染病毒后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过程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而非热觉感受器,A错误;
    B、临床上常用皮质醇类似物地塞米松进行降温,降温的实质是指在高温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散热使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从而降低体温,增加散热的主要方式为机体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B正确;
    C、依据题干“皮质醇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并使体温调定点下调 ”、“ 引起机体产生1L-6引发炎症反应,IL-6可提高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 ”,推测皮质醇可能通过抑制IL-6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弱炎症反应,C正确;
    D、地塞米松为皮质醇类似物,与皮质醇性质、作用类似,由于皮质醇的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推测长期服用地塞米松可能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得机体皮质醇分泌减少,炎症反应并不能减轻,长期使用反而没有疗效,D错误。
    故选BC。
    19、斑点叉尾鯝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幼鱼时一般不投放饲料。斑点叉尾鯝属于底栖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为食;鲢鱼主要生活在水的中上层,滤食浮游生物。两种鱼混合放养的配置比例一般是8:2,其中斑点叉尾鯝价位高,效益好,占80%左右,鲢鱼为清洁鱼,占20%左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幼鱼时一般不投放饲料是因为食物和空间充裕,两种群间不存在竞争
    B.随着幼鱼的生长,两种鱼占用的资源和空间都会扩大,生态位会变大,
    C.混合放养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均不断增大
    D.混合放养的配置比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AC
    【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整体:几乎每个生态工程都是具有多组分、复杂结构及综合功能的系统,这样的复杂系统建设必须以整体观为指导,自然生态系统可以为生态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详解】A、幼鱼时一般不投放饲料是因为食物和空间充裕,且幼鱼食量小,但两种群间由于生活在同样的空间内,且有共同的食物依然存在竞争,A错误;
    B、随着幼鱼的生长,两种鱼占用的资源和空间都会扩大,因而生态位会变大,B正确;
    C、混合放养提高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但由于空间资源的限制,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会表现为不断增大,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混合放养的配置比例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的体现,D正确。
    故选AC。
    20、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为培育抗黑腐病杂植株,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过程①需要使用纤维素酶或者果胶酶来处理两种细胞
    B.过程②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叶绿体的细胞即为融合细胞
    C.过程③的培养基中需加入植物激素来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D.可借助PCR技术、黑腐病菌接种实验对杂种植株进行鉴定
    【答案】A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采用酶解法(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的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③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详解】A、过程①是去除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正确;
    B、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叶绿体作为初步筛选的标志,还需要鉴定是否具有抗黑腐病特性来确定融合细胞,B错误;
    C、过程③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没有再分化,C错误;
    D、在分子水平上可通过PCR技术对杂种植株进行鉴定,在个体水平上可以通过对杂种植株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D正确。
    故选AD。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图1是在温度和CO2等其他因素均适宜的条件下测定的玉米叶和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同时测定了小麦和玉米叶肉细胞的D1蛋白、F蛋白及氧气释放速率的相对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多表示量多)。已知叶绿素a通常与D1蛋白等物质结合,构成光合复合体PSⅡ(可使水发生光解)。


    光照强度
    a
    b
    c
    d
    e
    f
    小麦
    D1蛋白含量
    ++++
    ++++
    ++++++
    ++++
    ++
    +
    F蛋白含量
    ++++
    ++++
    ++++++
    ++++
    ++
    +
    氧气释放速率
    ++
    ++++
    ++++++
    ++++
    ++
    +
    玉米
    D1蛋白含量
    ++++
    ++++
    +++++
    +++++
    ++++
    +++
    F蛋白含量
    ++++
    ++++
    +++++
    +++++
    ++++
    +++
    氧气释放速率
    +
    ++
    +++++
    +++++
    ++++
    ++++

    (1)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可以根据滤纸条上色素带的位置判断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_________的大小。PSⅡ中的叶绿素a在转化光能中起到关键作用,叶绿素a在光能激发下失去电子,并最终从水中获取电子使水分解产生氧气。电子在类囊体膜上形成电子流,并由电子流驱动生成NADPH和ATP,据此分析,在光反应过程中,能量类型的转换过程是_________。
    (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图1中的d光强下,玉米叶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
    (3)D1蛋白极易受到强光破坏,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后,空出相应的位置,新合成的DI蛋白才能占据相应位置,使PSⅡ得以修复。叶绿素酶(CLH)可催化叶绿素a降解,结合态的叶绿素a不易被降解。CLH与F蛋白结合后可催化被破坏的D1蛋白的降解。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强光下玉米叶的氧气释放速率比小麦叶降低更慢的原因是_________。
    (4)玉米称为C4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酶1为PEP羧化酶,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形成C4,酶2为RuBP羧化酶,可以固定高浓度的CO2形成C3,对低浓度的CO2没有固定能力。则酶1固定CO2的能力比酶2__________(填“强”或“弱”)。小麦叶肉细胞没有酶1催化生成C4的过程,称为C3植物,其光合作用均在叶肉细胞完成。据上述信息分析,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溶解度     光能→电能→化学能
    (2)大于
    (3)强光下,玉米叶比小麦叶含有更多的CLH和F,二者结合后能及时将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使PSⅡ更快恢复;玉米结合态的叶绿素a分子比小麦减少慢,水光解速率降低慢
    (4)     强     高温、干旱条件下,气孔部分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低;玉米和小麦相比含有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正常进行暗反应(光合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详解】(1)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故可以根据滤纸条上色素带的位置判断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叶绿素a在光能激发下失去电子,并最终从水中获取电子使水分解产生氧气。电子在类囊体膜上形成电子流,该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光合电子传递链,电能最终转化为 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因此,在光反应过程中,能量类型的转换过程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2)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在图1中的d光强下,玉米的氧气释放速率大于小麦的氧气释放速率,说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净光合速率,在d光照强度下,玉米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小麦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已知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得方程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可转化为玉米的净光合速率/玉米的呼吸速率=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小麦的呼吸速率,已知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净光合速率,说明玉米的呼吸速率也大于小麦的呼吸速率,故玉米叶的总光合速率大于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
    (3)在强光下,玉米中的D1蛋白含量高于小麦,叶绿素a通常与D1蛋白等物质结合,构成光合复合体PSⅡ,光合复合体PSⅡ可使水发生光解产生氧气。且玉米叶比小麦叶含有更多的CLH和F蛋白,二者结合后能及时将被破坏的D1蛋白降解,使PSⅡ更快恢复;玉米结合态的叶绿素a分子比小麦减少慢,水光解速率降低慢。
    (4)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形成C4,酶2对低浓度的CO2没有固定能力,因此酶1固定CO2的能力比酶2强。
    小麦叶肉细胞没有酶1催化生成C4的过程,高温、干旱条件下,气孔部分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低,玉米和小麦相比含有酶1,可以固定低浓度的CO2,正常进行暗反应(光合作用),因此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22、“恐惧生态学”认为恐惧能影响猎物的取食行为,即使大型肉食动物没有捕杀猎物,它们的叫声、气味也会使猎物不安甚至逃离。莫桑比克内战导致该国某国家公园内植食性动物林羚的天敌—大型肉食动物儿近灭绝,使一直生活在密林地带躲捕食的林玲敢于冒险进入无树的平原地带。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划分,林羚属于_____。大型肉食动物的叫声和气味使林羚不安甚至逃离,这一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为探究大型肉食动物的消失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生态学家们分别在密林地带和平原地带播放捕食者的叫声,随后测定实验前后林铃与声源间的距离变化,并分析了林羚的食物组成,结果如下:
    表1

    离声源的距离变化(m)
    平原
    密林
    实验组
    76.4
    73
    对照组
    -5.1
    -7.6

    表2

    平原
    密林
    食物中的比例
    番荔枝科
    0
    0.08
    沟繁缕科
    0.1
    0
    豆科
    0.8
    0.25
    食物中可消化的能量(KJ/g)
    14.1
    12.7
    食物中可消化的蛋白质(%
    18
    11.5

    ①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由表1可知大型食肉动物能够影响林羚的分布,理由是_____。
    ②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莫桑比克内战使林羚的天敌几近灭绝后,国家公园内林羚的生态位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变化。
    ③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林羚从密林迁移到平原的原因有_____(答出两点)。
    (3)林羚迁入平原地带后,某杂食性动物的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2:1调整为5:1,理论上讲,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该杂食性动物的数量约为原来的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算)。
    【答案】(1)     第二营养级     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调节种间关系
    (2)     播放无关的声音     平原和密林地带实验组林羚都远离声源,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发生     平原中大型肉食动物减少和食物所含能量较多(营养丰富或蛋白较多)
    (3)1.6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1)植食性动物林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在营养结构上划分位于第二营养级。捕食者的气味是化学信息,而声音属于物理信息。捕食者发出的信息导致被捕食者提前逃跑,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2)①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对照组的操作是播放无关的声音。由于平原和密林地带实验组林羚都远离声源,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则说明大型食肉动物能够影响林羚的分布。
    ②不同的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并且避免了竞争。生态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莫桑比克内战使林羚的天敌几近灭绝后,国家公园内林羚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
    ③平原中大型肉食动物减少和食物所含能量较多(营养丰富或蛋白较多),则林羚会从密林迁移到平原,躲避天敌或寻找食物。
    (3)设杂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a,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2:1,则所需生产者为1/3a÷10%÷10%+2/3a÷10%=40a,当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2:1调整为5:1,则所需生产者为1/6a÷10%÷10%+5/6a÷10%=25a,则食物比例调整后,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该杂食性动物的数量约为原来的40a÷25a=1.6倍。
    23、双极细胞是视网膜的一种中间神经元,它向内、外各伸出一个突起:向外为树突,末端分枝较多,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轴突构成突触,接收信号输入;向内为轴突,整合信息后传递至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示意图。

    (1)在反射弧中,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作为___________接受光信号。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时,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膜属于突触____________(填“前”或“后”)膜。
    (2)据图分析,甲通过分泌谷氨酸可将兴奋传递给乙,而不能传递给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乙对甲分泌谷氨酸存在负反馈调节,该过程中乙细胞产生的内源大麻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很多眼科疾病共同的病理损伤过程,如青光眼、视网膜动静脉阳塞等。大鼠RIRI会促进ⅡL-1β的合成。从而造成神经节细胞损伤。藏红花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目前已经发现其药理成分藏红花素具有神经保护、心肌保护、增强记忆的功效。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藏红花素对RI-RI大鼠的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大鼠若干只,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手术设备,藏红花素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注射器,ⅡL-1β检测仪等。
    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感受器     后
    (2)     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具有特异性,乙的受体可以结合谷氨酸,而丙的受体无法结合谷氨酸     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
    (3)     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鼠若干只,通过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手术制备RIRI模型大鼠。将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注射适量的藏红花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用IL-1β检测仪检测大鼠体内IL-1β的数量     A组大鼠体内IL-1β的数量低于B组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有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
    【详解】(1)反射弧的结构包括五部分,其中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故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作为感受器接收光信号;据图可知,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时,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膜属于突触后膜,其上有受体,可与神经递质结合。
    (2)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乙细胞表面存在谷氨酸受体,而丙细胞不存在,故甲通过分泌谷氨酸可将兴奋传递给乙,但不能传递给丙;据图可知,内源大麻素能与甲膜上受体结合后抑制Ca2+通道开放,同时又能与丙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甘氨酸释放,该过程中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
    (3)大鼠RIRI会促进IL-1β的合成,从而造成神经节细胞损伤,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藏红花素对RIRI大鼠的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即药物藏红花可以减少IL-1β的合成,则实验的自变量为藏红花的有无,因变量是IL-1β的含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干及所给材料用具,故实验思路为: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鼠若干只,通过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手术制备RIRI模型大鼠。将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注射适量的藏红花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用IL-1β检测仪检测大鼠体内IL-1β的数量。
    预测结果:由于红花素对RIRI大鼠的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RIRI会促进IL-1β的合成,故实验结果为注射藏红花溶液的A组大鼠体内的IL-1β量明显低于B组。
    24、已知果蝇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只新的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F1果蝇自由交配,后代表现为_____,说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选择F2暗红眼果蝇白由交配,F1亮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
    (2)已知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灰体(H)对黑檀体(h)为显性,棒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残翅(v)、黑檀体(h),正常眼(b)三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3号和X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以四种突变型果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其他性状均为野生型)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方案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本组合
    子代表现型
    组合一:
    亮红眼♂×残翅♀
    组合二:
    亮红眼♂×黑檀体♀
    组合三:
    亮红眼♂×正常眼♀
    F1

    暗红眼灰体

    F2

    暗红眼灰体:
    暗红眼黑檀体:
    亮红眼灰体=2:1:1


    ①组合一果蝇杂交,若F2中出现的结果为_____,可知E/e与V/v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②组合三果蝇杂交,F2雌果蝇中b基因频率为_____。
    (3)减数分裂时,雄果蝇3号染色体不发生互换,雌果蝇发生。为进一步确定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将组合二杂交产生的F1作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测交,若实验结果为_____,说明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4)将野生型暗红眼和突变型亮红眼基因进行测序,下图为基因cDNA(转录的非模板链)的部分测序结果。

    已知转录从第1位碱基开始,据图可知亮红眼突变体的基因内发生_____,造成蛋白质翻译到第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答案】(1)     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1,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     1/9
    (2)     暗红眼长翅:暗红眼残翅:亮红眼长翅:亮红眼残翅=9:3:3:1     3/4
    (3)     父本     亮红眼灰体:暗红眼黑檀体=1:1
    (4)     碱基对的缺失和替换     443

    【分析】果蝇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故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详解】(1)想要证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则可以用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然后让F1果蝇自由交配,若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1,且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则说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若取F2暗红眼果蝇白由交配,其中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雌雄均能产生2/3含显性基因的配子,产生1/3含显性基因的配子,用配子法计算,则子代亮红眼果蝇的比例为1/3×1/3=1/9。
    (2)组合一:亮红眼♂×残翅♀,若F1为暗红眼长翅,让F1白由交配得F2,若F2中出现的结果为暗红眼长翅:暗红眼残翅:亮红眼长翅:亮红眼残翅=9:3:3:1,E/e与V/v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组合三:亮红眼♂×正常眼♀,只考虑棒眼(B)与正常眼(b)基因,则F1表型基因型为棒眼XBXb♀,正常眼XbY♂=1:1,F1自交,F2有4种基因型,XBXb♀,XBY♂,XbXb♀,XbY♂,比值为1:1:1:1,根据公式:基因频率=(某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100%,则F2雌果蝇中b基因频率为(XBXb♀+XbXb♀×2)/(XBXb♀×2+XbXb♀×2)×100%=3/4。
    (3)将组合二杂交产生的F1作父本进行测交,若实验结果为亮红眼灰体:暗红眼黑檀体=1:1,则说明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4)分析测序结果可知,第1320位碱基(A)发生了缺失,第1321位碱基(A)替换为(T),转录出的mRNA,终止密码子为UGA提前出现,mRNA上有1320个碱基能进行翻译,据mRNA碱基与氨基酸比例关系为3:1,故1320/3=440,蛋白质翻译到第443位氨基酸后翻译提前终止。
    25、党的二十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致病疫霉导致的晚疫病及干旱、高低温和盐胁迫等是导致马铃薯减产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为探究StNPR4和StproNPR4基因在马铃薯应对致病疫霉和高盐胁迫中的功能进行了相关实验,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示意图如下。

    (1)用Sacll等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经相同酶切割后的pENTR-L16 质粒用_____酶连接,构建重组pENTR-L16。
    (2)经___酶将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切出并连接到载体pOREO4上构建重组pOREO4。
    (3)经________法将重组pOREO4导入马铃薯细胞,得到5个转化品系,命名为1、2、3、4和5。下图A表示马铃薯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B表示马铃薯接种致病疫霉后病原菌相对生物量分析,C表示150mmol·L·的NaCl处理对马铃薯快繁生根率的影响,**表示组别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据图A分析,只有转基因品系_____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WT)和其余4个转化品系,因此后续试验不再检测此品系。
    ②据图B和图C分析,与野生型马铃薯比较,转基因马铃薯品系的优势是__________。
    【答案】(1)DNA连接
    (2)SacII和Kpn1
    (3)     农杆菌转化法     5      具有抗病性,致病疫霉相对生物量低;生根率高,存活能力强

    【分析】农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侵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侵染能力。农杆菌细胞内含有Ti质粒,当它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详解】(1)DNA连接酶可连接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目的基因和质粒。
    (2)根据图示,重组pENTR-L16和载体pOREO4都具有限制酶SacII和Kpn1的切割序列,用两种酶切割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可构建重组pOREO4。
    (3)农杆菌细胞内含有Ti质粒,当它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T-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故将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一般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基因植物不同品系的目的基因可转录出mRNA,可利用PCR技术或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图中只有品系5的目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其他四个品系。
    ②比较品系1到4的致病疫霉相对生物量和生根率,可说明转基因马铃薯的表达策略优势是抗病能力强,体内致病疫霉相对生物量低;生根率高,生存能力强。


    相关试卷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卷解析版docx、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福建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湖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5解析版docx、必刷卷05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浙江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浙江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浙江卷解析版docx、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浙江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必刷卷05——【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山东卷)(原卷版+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