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全国卷地区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2
全国卷地区专用
2023年高考仍将高扬“立德树人”的命题宗旨、突出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体现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突出“文化自信”的价值追求、凸显与时俱进的命题规律、彰显高考的选拔功能。面对这种命题态势。本卷中规中矩,精准扣考点,作文和语言运用部分选择热词、热点事件设置情景,“踔厉奋发”一词活跃于各大主流媒体,“笃行不待”成为全社会共识。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从全国卷作文命题形式趋势上看,2015年全国Ⅰ卷融入了应用文写作的元素,要求采用书信写作这一形式,开启了任务驱动型作文;2016年回归传统作文;2017-2019年则是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应用文体较为鲜明;2020年属于传统与任务相结合的命题方式,偏重于传统材料作文,任务情境相对弱化;2021年的考题一去连续多年的应用文体方面的要求,属于传统与任务相结合的命题方式;2022年继续弱化情境任务,呈现出主题类材料作文类型。
2021年起作文呈现出了鲜明的思辨色彩,比如2021年作文题: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全国新高考Ⅰ卷“强弱之变”,全国新高考Ⅱ卷“写人与做人”,上海卷“时间与价值”,浙江卷“得与失”等。而2022年作文题思辨色彩仍然鲜明。故而,可以预见2023年的作文题仍会延续这个特点。
由此可见,近年来的作文命题思想上呈现出“宏大主题-个人素养”兼顾的趋势,并注重考查理性思维能力,命题形式上呈现出由任务驱动型回归传统材料作文的趋势。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而实际上,中医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医是治人的,而不只是治病的。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同时,把握了医道的精髓,还可以去治国,那便是上医。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经生病的人,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史传,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的长兄,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认为,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养生预防。
清代学者钱大昭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曾国藩的儿子身体比较虚弱,他在家书里告诉儿子:“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病要以‘不药’二字为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且再好的医生也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偏差。因此,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盛行的理念。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其中之一即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能不吃药的尽量不吃,要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但不能依赖,药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是传统中医的第三个含义。
最重要的是中医的第四个含义,即中医讲究“中正平和”。这跟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致的:生命不是造物主或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状态而产生的。生命因中正平和而产生、延续,这是中医最核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正平和”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不是固定式的,而是“动态”的、“变易”的。我们可以通过《周易》“易”字的三个含义来理解这种“动态平衡”:一是“不易”,就是确定位置;二是“变易”,有了确定的位置就会相互转换;三是“简易”,不把问题搞得非常的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变易”。另外,中国哲学有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阴阳之间的相互消长、转换,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
(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将医者分为三品,其中下医仅仅看“病”,而中医既可以看“病”,更能够治人。
B.扁鹊被奉为“神医”,但他却以长兄的医术为高,因为长兄能治未病,让人身心愉快。
C.尽量不服药的理念在清代非常流行,曾国藩就曾教导儿子以“不药”二字来“治身病”。
D.中国哲学中阴阳相互消长、转换的思想也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针对现代人对中医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中医这门传统学问具有多方面深层内涵的观点。
B.文章先论证中医治人、治未病、慎服药三个方面的内涵,又深入论证了中正平和的丰富内涵。
C.尾段分三个层面阐释,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强调了“中正平和”是生命产生、延续的原因。
D.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既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教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
B.宋代诗人邵雍说“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违背。
C.中医有独特的理念,有预防或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可惜现代中医没能很好地继承。
D.古人认为“不服药为中医”,现代的自然疗法强调尽量不吃药,可见中医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李道季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着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的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米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4.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广,根据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都会对海洋产生较大危害。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等,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5.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新闻引出话题,介绍了微塑料的分布和分类,说明了它的危害、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措施。
B.第2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数字来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形势严峻。
C.第5段通过打比方,把微塑料比作小船,意在生动形象地说明微塑料性质更稳定。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还运用多种说明方式,语言生动准确。
6.据报,“最近在纳米比亚海滩上,人们已经发现了大约7000多头海豹的尸体。当地保护机构在一些尸体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微塑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豹死亡的几种原因。(6分)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壶 王
汤祥龙
白厂长喝茶并不很讲究,没有茶叶,白开水也行,可厂里有人见了他,总是笑着喊他“壶王”。原来,他家里有一只紫砂茶壶,据见过的人说,这只紫砂壶如果拿到国际博览会上去展出,也许根本不算什么,可在他们这家一千多人的厂子里,称得上是“稀罕之宝”了。壶身虽然只有拳头大小,可造型十分奇特,整个壶看上去就像一截梅花树桩,两三枝丫曲曲弯弯地绕着壶身,梅树的特征、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厂长珍如宝物,只有遇到贵客登门,才让儿子把“壶王”拿出来。
星期天,他们厂的李师傅突然登门拜访厂长来了。李师傅是厂里的“发明大王”,平时从不外出串门,白厂长一见,连忙吩咐儿子端上“壶王”。
不知怎么搞的,李师傅伸出双手,却没能接住白厂长递过来的“壶王”,只听“叭”的一声,那只紫砂壶顷刻间变成了碎块。白厂长的儿子见此情景,吓得脸都变了色。他记得自己有一次不小心重重地碰了一下壶盖,差点挨父亲打呢!
“这,这不是那只壶王吗?”“发明王”也被眼前突然发生的事惊呆了。
“没事,没事,反正早晚总是要碎的,你请坐。”白厂长毫不在意似的挥挥手,转身对呆立一旁的儿子说道,“快去拿包烟来!”
“发明大王”赶紧摸出自己带来的烟。两人默坐了一会儿,李师傅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向白厂长告辞了。
“发明大王”一走,白厂长赶紧蹲下身子,把地上的那些碎片小心地整理起来,儿子见状,故意说道:“爸爸,瞧你,刚才你不是还说没事吗?”
白厂长叹道,“孩子,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啊!”
“那你刚才怎么一点也不着急呢?”
“孩子,你不懂,李师傅今天是第一次登我们家的门,要是让他背上了思想包袱,他以后还会来吗?”
翌日清晨,白厂长去厂里上班。
“白厂长!”厂组织科谢科长忽然喊住他,笑着说道,“厂长,你可真有办法啊。”
“什么办法?”白厂长不解地望着他。谢科长认真地问道:“你昨天是用什么办法留住“发明大王’的呀?这家伙昨天在我家里闹着非要调走不可,我让他来找你,可过了会儿,他又回来对我说,他已经找过你了,决定不走了。我感到奇怪,后来想你可能向他许了什么愿。”
白厂长听了,不由一怔。他实在不知道“发明大王”是为了调走的事才来找他的。见谢科长两眼愣愣地审视着自己,他连忙摇头大笑道:“小事一桩,小事一桩,哈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先是正面描写“壶王”的“奇特”,来表现“壶王”的珍贵,然后详细地叙述“壶王”破碎的过程以及白厂长对此的态度。
B.在描写李师傅没接住“壶王”时,小说插叙了白厂长的儿子曾经碰壶盖的情节,为下文写李师傅最终没有调走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完整。
C.“发明大王”李师傅之所以决定留在厂里不走了,其实并不是白厂长“真有办法”或者是“向他许了什么愿”,而是因为白厂长表现出没把“壶王”当回事。
D.在艺术上,这篇作品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迂回战术”,而不是直奔主题,围绕“壶王”讲述了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
8.分析小说最后描写谢科长相关情节的作用。(6分)
9.小说为什么要用“壶王”来做题目呢?(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隗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已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文本二: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B.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C.昭王日/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厚币,意为丰厚的礼物和钱财,“币”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币”不同。
B.北面,指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见君主;也指尊人为师。文中之意是后者。
C.“燕昭王”的“昭”字,从日,为明亮之意,“昭”是谥号,意在赞美昭王德高功显。
D.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的军事外交策咯,意为南北纵列国家共同对付强国,文中强国是“齐”非“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趁着燕国的危乱攻破了燕国,燕昭王欲将报仇,即位后礼贤下士、拜郭隗为师后,又向他请教。
B.郭隗劝说燕昭王折节下士、招致人才,说辞气势充沛,说明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郭隗讲述侍臣为国君高价买千里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贤心诚,贤士争赴”的道理,最后表达了辅佐燕昭王的想法。
D.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出使者联合楚、魏,并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军队,一举打败了齐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吹台春日怀古
[明]李梦阳
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
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
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
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①歌残无限哀。
【注】①瓠子,又称瓠子口。汉武帝时,瓠子口黄河决口,淹死了不少人,帝派人筑塞,并亲临察看,作了《领子之歌》二首。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瓠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废苑迢迢入草莱”运用倒装,不仅突出了连天而起的满眼荒草,长势茂盛,而且有力地显现了旧苑的衰微。
B.《吹台春日怀古》也擅运用典故,“百年怀古”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中“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句意。
C.中间两联,紧承首联,集中写第二句中的“怀古”,把“怀古”的内容具体化,纯然“怀古”,并为自然地过渡到尾联作了准备。
D.诗歌从怀古开始,到伤今结束,全诗低回曲折而又激情奔涌,显示出作者沉郁豪健的笔力。
15.概括并分析诗歌中包含的丰富情感。(6分)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则秦可传递万世。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一句解释了“离骚”的意思,“________”一句阐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
(3)古人常常感慨花草木叶的荣或枯(兴或衰),借此来寄托感情,这在古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望着家乡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共和国少将张连印心里很不是滋味。退休后,他带着妻子义无反顾地回到山西左云县老家,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的新战斗。
张连印___①___,带头苦干,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经验不足的原因,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痛定思痛,张连印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树种和植树方法。整地、挖坑、植树、围圈、浇水、掩埋……每一道关口科学把关,终于使树的成活率上升到85%以上。4年多的风餐露宿,4年多的含辛茹苦,4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获得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狼和黄羊也出现在山里。
如今,回乡18年,张连印共植树1.8万亩、205万株。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张连印___②___的开荒造林精神感染了全县干部群众,使荒山绿化队伍形成了百万之众,县、乡、村、集体、个人绿化工程,在塞外高原___③___。有人戏称,卸了甲的“愚公司令”是光杆司令了。张连印却幽默地说:“我的麾下有着百万兵呢,你们看那满山的樟子松、云杉、油松、胡杨、侧柏、沙棘,一行行,一列列,漫山遍野,不都是我的兵吗!”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富有感染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八、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看颜色,识成分”。黑土之所以是黑色,是因为 ① 。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腐殖质由碳、氢、氧、氮、硫、磷等营养元素组成,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中国黑土看东北。为什么黑土地 ② ?这与东北地区的气候有直接的关系。阳光充足、温暖多雨的夏季,植物大量繁殖。秋末植物枯死,大量枯枝落叶堆积在地面上。寒冷而漫长的冬季,积雪覆盖,地面的滞水冻结形成冻土,将枯枝落叶和枯死的植物保存起来。来年春季, ③ ,但融化后的水不能及时排掉,导致土壤湿度过大,植物残骸依然分解缓慢。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年复一年,才形成了如今的黑土地。
由于黑土地土壤肥沃,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持续巩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意义重大。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表示因果关系,此处如果去掉“由于”,并不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
B.“压舱石”指起稳定作用的事物,此处凸显了黑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价值。
C.本句第二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修改后整个句子的结构层次才会更为清晰。
D.将黑土地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用语生动,比喻修辞突出了黑土地的珍贵。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诗歌”这个名词,说明中国的古诗词从开始就是用类似歌唱的方法创作、诵读和教育后代的,语文学科创始人叶圣陶先生把这种类似唱歌的创作法、读书法和教学法命名为“吟诵”。“吟诵”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项目,它那对汉语声韵准确把握的传播形式可以给听众舒雅的感觉,而且“吟诵”有助于增强诵记效果,深化文本理解,提高写作能力,但现在却濒临失传。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叶嘉莹先生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做专访时说:“我想在我离世之前,把真正的吟诵留下来。”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世界发展进入快节奏,“吟诵”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必然被淘汰。
复兴中学准备以“吟诵是否需要传承”为辩题举办一场辩论赛,你被班级选为正方或反方的四辩选手,要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江苏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江苏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天津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天津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天津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天津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北京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北京专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北京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必刷卷02高考三轮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必刷卷北京地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