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2(1)2(2)34512131216(1)16(2)2122CBDCDBCBCDDA1、【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2)赢粮而景从 贾谊(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解析】本题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本题考察的主要是相似句不同的修饰限定,主要考察准确记忆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赢”、“景”、“斜月”、“碣石”、“潇湘”。2、(1)【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此题不仅要回答出灯谜的谜底是风筝,还要了解风筝对主要人物命运的暗示。主要考察学生对红楼梦整体阅读的熟悉程度。本题谜底是风筝。灯谜是探春所作。暗喻的也是自己的命运如同风筝,是“飘飘浮荡之物”。探春远嫁在《红楼梦》中有非常不同的寓意。所以,《红楼梦》在探春这一人物身上,对应的风筝的几次出现,具有明显暗示作用。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五回探春的判词中:“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这是关于探春命运的第一次暗示。第二次出现是第二十二回中本题题干探春所作的灯谜。第三次出现即在第七十回,探春所放的凤凰风筝与另一凤凰以及一只带响鞭的喜字风筝缠绕在一起,最后皆断线飘摇而去。这段预示探春远嫁,其命运如断线风筝一样不由自己把握。故选C。(2) 【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 本题主要根据首句“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我们生活的水平,却未必能带来美好生活”,下文主要一句是正面,一句是反面来衔接语意。“正如网络促进了信息交换”,是正面,接下来应该反面来论述。迷惑性比较大的是D项,先说正面,最后说反面。但与“正如网络促进了信息交换”句子衔接略有中断。3.【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D.项是阿基米德的著名论断,论断本身即有排除不确定性因素达到确定性目标的含义。ABC项都从不同方面对不确定因素的危害性进行了强调和推断。故选D。4.【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题干“人似乎变得既确定却又模糊不清了”是指人被数字加以锁定,但数字锁定的只是人的某一方面,无法反映人的一切,导致人虽然局部显得“具体”但整体却“模糊不清”。C项,说法错。 “电话号码”、 “电子邮箱”来记录的,只是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如果不是经过实体认证的话无法锁定这个人。A项“一个人的身体”、 B项“一个人的信息”。 D项“一个人的财产”,都是整体和局部的从属关系,只代表了或隶属于这个人的某一部分或局部, “一个人的姓名”与这个人是并列关系,“姓名”即代表了一个人的一切。故选C。5.【答案】(2分)D【解析】本题考点: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A项:原文“从哈勃关于宇宙膨胀的研究开始,人们才证实了不确定性及其对宇宙的起源、构成和未来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推断出哈勃的研究证实了宇宙起源于不确定性。B.项:据原文“人类未来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技术、科学、经济中失控和不假思索的过程,而这又与我们碎片化的认识模式导致的盲目性相关。”和莫兰认为,福岛核泄漏的事故就是源于盲目:“一方面,盲目地将经济利益置于大众安全之上;另一方面,盲目地忽略了核电站所在区域的地貌特征。”两句可以得出这一推论。C.项:原文“在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人的异化更加严重,人变得更加虚无和不真实,似乎只不过是一堆数字而已。”不能推出:在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人被异化成了一堆数字。D.原文:“面对茫茫宇宙、永远向前的时间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人类究竟在哪儿安放自己的身体?如何确认自己的身份?……这些奥秘成了人们乐此不疲去探索的永恒问题。”故选D。 6.【答案】示例:反思和质疑。(2分)【解析】本题考点: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此题根据材料③"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教会人们面对不确定性,引导人们反思和质疑,防止盲目和短视,并且能够勇敢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前文“缺乏培养质疑和反思的精神”便可得出答案。“反思”(1分),“质疑”1分。7.【答案】答案示例:两则材料都对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都认为不确定性将是人类未来生活的本质或者永恒主题。(1分)不同点:(1)材料1主要从理论、哲学、历史、教育等学科发展角度得出结论。材料2主要从人类自身被异化的角度得出结论。(2分)(2)材料1主要分析了不确定性给人类带来危害的问题,希望人类对不确定性引起重视,着重于不确定性;材料2则主要反思人类自身由确定性变得不确定性后人类如何自处的问题,着重于确定性;(2分)(3)材料1重点探讨教育学科发展方向,强调人类教育学应注重确定性忽视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问题;材料2重点探讨人类科学对人类带来的变化,强调人类科学技术应注重对人类自身的保护和定位。(2分)【解析】本题考点:评价作品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评分标准:答案示例有多余得分点方便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本题主要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总结和分析评价。只要是在通读并综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符合材料文本内容,采点得分。8.【答案】(3分)答案示例:承上启下(1分),传达作者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和苦恼,同时,引出下文去河边见到“白鸟”。 (2分)【解析】本题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评分标准:答案示例有多余得分点方便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 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而文章思路也大多是悬念、伏笔、交代背景等作用。回答本题,主要抓住词句中“金宝与村主任两家曾经有过节”中关键“有过节”,即矛盾点、由此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即可。9.【答案】(4分)答案示例:写法相似或相照应的有一处是⑬⑭,另一处是⑰⑱。(1分)这种相互照应、写法相似的文段起到了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和推动情感发展、吸引读者的作用。(1分)⑬⑭白鸟在河边等“我”,而⑰⑱白鸟没有来,却是“头顶上飞过了一群鸟”,表达作者淡淡的失落,同时也是对“白鸟”的理想寄托。(1分)“群鸟”的飞走,象征作者由与白鸟的守望因为冬天的到来而引来群鸟的飞过,理想得到升华,象征作者开始逐渐长大,开始感悟人生,开始走向社会。(1分)【解析】本题考点:依据作品内容进行联想、想象、推断。评分标准:答案示例有多余得分点方便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写法相似或相照应的有两处,一处是⑬⑭,另一处是⑰⑱。如果仅答出一处,并作合理分析也可得满分。10.【答案】(6分)答案示例(1):白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作者描述的这一过程却是虚拟的。(1分)正是由于白鸟真实存在,才使我意识到了大自然喧闹美景下独有的宁静;(1分)使我在河边奔跑不再感到孤独和茫然,意识到驻足思考也是一种成长;(1分)也为下文我天天到河边看白鸟有了前提和基础;(1分)为白鸟秋天一直不飞走,直到冬天才飞走并且引来群鸟纷飞奠定了情感升华的基调;(1分)使得门前河边的田野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情感寄托成为可能。(1分)我希望白鸟飞走,不是希望白鸟飞走了,留下自己在河边孤单寂寞,其实是希望确认白鸟是不是活的真实存在。(1分)正是这种既希望白鸟真实存在飞起来却又不想让白鸟飞走的矛盾,才使得这一段描写如真如幻,(1分)体现了作者运用儿童视角,由实写虚的艺术手法,(1分)表现了对美、意境、宁静、孤独的感知和思考(1分)答案示例(2):白鸟并不存在,这一段只是描写了我的梦境,是运用儿童视角的虚拟想象。(1分)白鸟在我“嘘”声下早就飞走了,留下的只是我在河边孤独的等待着白鸟的飞来。(1分)文中写到白鸟被黑夜染黑,实际是写我等到天黑白鸟也没有回来的失落,(1分)是写对世界的复杂和命运的沉重的感知,写我所感受到的人性的幽微黯淡。(1分)所以“心里涌起淡淡的忧伤”才是真实的情感流露,与白鸟的约定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的执着。(1分)这与下文我每天都到河边等待一直到春夏秋冬,我“一天天长大”白鸟也没有回来形成一种呼应和映照,(1分)表现对理想美好的期待,(1分)体现了作者从孩童到成大逐渐走向成熟、逐渐理解了美、意境、宁静、孤独,(1分)逐渐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的过程。(1分)【解析】本题考点: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的表现力。评分标准:答案示例有多余得分点方便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评分标准中,简要叙述小说情节得1分,作用1点2分,满分为止。11.【答案】(4分)答案示例: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有三个特点: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二,安土重迁,生于斯,死于斯;三,熟人社会,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人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所以,作者说“不管我长多大,走多远,家门前的这片田野在我心中永远流淌着”,作者离不了生她的泥土,离不开“家门前的这片田野”,尽管“长多大,走多远”, 家门前的田野始终是作者挥之不去的情感。也正是表达了对生于斯,死于斯的愿望,体现了“恋乡情结”。【解析】本题考点: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的表现力。评分标准: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本题费孝通论点3分,事例分析3分。仅答出特点无事例分析或仅有分析无论点最多3分。需要注意的是,本题不是考察对结尾作用的赏析,如有对结尾赏析的,最高3分。12.【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前一首是七言绝句,第一句没有押韵。后一首是杂言古诗。故选B。13.(2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赏析古诗文内容以及艺术特色。A项是(一)诗的特点,B项是(二)诗的特点,D项都没有清新自然的风格,故选C。14.【答案】(5分)这两首诗都是借助古代传说,借物抒怀。不同的是第一首反复出现 “望”字,在重复用字和反复咏叹中抒发强烈的思归思乡之情,表达自己即使置身于异地他乡,被贬边远,仍然要忠贞报国、矢志不渝的志向;第二首抓住石之形与人之情的关联,写景状物,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主要抒发对夫妻离散的深切同情,表达对伫立江边的石头所代表的古代妇女深情动人的形象的赞叹和命运悲苦的同情。【解析】本题考点:赏析古诗文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评分标准: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这两首诗都是借助古代传说,借物抒怀。不同的是第一首主要抒发思乡之情,表达自己忠贞报国矢志不渝的志向;第二首主要表达对夫妻离散的深切同情。第一首:作者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期流边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诗意并不在题中。全诗紧扣题目,一篇之中三个“望”字,反复咏叹突出主题,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思归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第二首:作者王建始终抓住石之形与人之情来写,构思精巧。“望夫处,江悠悠”,从人写起,交代了地点,又以悠悠江水流暗喻时间之长,感情之久。“化为石,不回头”,言望夫之妇化而为石,也暗示时久。妇人伫立江边,看那江水一去不回头,自己也化为石像永远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不畏风吹雨打,不怕天长日久,她一直不回头,一心望夫归。最后,以“行归来石应语”结束全诗,又将望夫石拟人话,刻画了古代妇女深情动人的形象,揭示了她们悲苦的命运。诗歌于平淡质朴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15.【答案】(1)(擅长,熟习) (2)(赏赐)【解析】本题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评分标准:1空1分,意思对即可。(1)句意:擅长(熟习)骑马射箭,喜好打猎。“慷慨”:性格豪爽。“便”:擅长,熟习。“鹰犬”:代指打猎。(2)句意:赏赐三千三百匹布帛。16.【答案】(1) C (2)D 【解析】本题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1)句意:抵挡他的人都被他打败(2)句意:敬献的食物粗劣稀少17.【答案】曹土旧俗民多奸隐户口簿帐恒不以实【解析】本题考点: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句意:曹州当地旧的风俗,老百姓非常奸诈狡猾,户口账簿总是不按实情禀报。18.【答案】一是社会管理才能,到任后巡察调查,得户数万,有效解决了当地由来已久的“户口不实”的问题。二是军事治安才能,在烽燧关隘处严格警戒,安排侦察兵探访敌情,提高了边防战略警戒水平。三是为人慷慨仗义,不贪恋高官厚禄。升任柱国之位,被赐给金银财帛不贪恋,请求把西河郡公的爵位让给兄长。【解析】本题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手法及其作用。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归谬反证法学生未必能够识别,但只要能够根据前后文语境进行充分分析说服力即可。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文中体现乞伏慧治理才能的语句,然后认真分析翻译语句,最后题目要求作答。第2段他的治理才能体现在“拜曹州刺史”之后,“曹土旧俗,民多奸隐,户口簿帐恒不以实。慧下车按察,得户数万。先是,突厥屡为寇抄,慧于是严警烽燧,远为斥候①,虏亦素惮其名,竟不入境”,分析可知,主要叙写了两件事:一是按察户口簿帐;二是严警烽燧,防止突厥侵犯。可分别概括为社会管理才能和军事治安才能。19.【答案】那里的民风轻浮(或“轻薄”、“轻佻”)好斗,乞伏慧亲身实践素质淳朴(的作风)来纠正这种风俗,民风普遍受到教化(“融洽”、“协和”)【解析】本题考点: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评分标准:“轻剽”、“躬行朴素”、“ 矫”,“风化大洽”为3个点,1点1分,语句通顺1分。轻剽:轻浮;躬行朴素:亲身实践素质淳朴;矫:纠正;洽:融洽,协和。20.【答案】主观原因:性格正直,富有仁爱之心,体恤百姓,不愿逢迎;客观原因:边境征战,民苦劳役,对炀帝战乱时期西巡消耗民力不满。【解析】本题考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评分标准:有概括有分析1点1分,给满为止。仅有概括无分析,最多2分。3点以上1分起算偶数采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由第4段可知,在“郡滨西境,民苦劳役”的情况下,“又遇帝西巡”,这是直接原因,也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外因;那么内因应是乞伏慧所具有的性格特征。结合全文,通过第2段他的治理才能、第3段他亲身实践矫正民风以及西河公簺的仁心,可知他性格正直、对百姓仁爱,因此不愿逢迎。【参考译文】乞伏慧,字令和,是马邑鲜卑人。乞伏慧年轻时乞伏慧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的兄长贵和又凭借军功做了王爷,一家之中两位王爷,被称为显贵人家。高祖做丞相时,乞伏慧跟从韦孝宽到武陟攻打尉惇,抵挡他的人都被他打败,被授予大将军,被赏赐八百匹布帛。等到平定尉迥,升任柱国之位,被赐给西河郡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户,赏赐三千三百匹布帛。他请求把爵位让给兄长,朝廷没有答应,谈论的人认为他有道义,高祖继承皇位,任命他做曹州刺史,曹州当地旧的风俗,老百姓非常奸诈狡猾,户口账簿总是不按实情禀报。乞伏慧到任亲自考察,得到数万户人口。从前,突厥多次偷袭抢掠,乞伏慧因此设置烽火严密警戒,在很远的地方设置侦察兵,突厥也向来惧怕他的威名,最终没有进入曹州境内。乞伏慧年龄超过七十岁,转任荆州总管,又兼任潭、桂二州,总管三十一州的军事。那里的风俗轻浮焦躁好斗,乞伏慧亲身实践淳朴的作风来纠正这种风俗,民风普遍受到教化。他曾经看见有人用竹木编成的栏栅捕鱼,就拿出绢买下鱼放走了它们,他的仁慈之心就像这样。百姓认为他很美好,把他放鱼的地方叫西河公簺。隋炀帝即位,乞伏慧做天水太守。大业五年,征讨吐谷浑,天水郡在西部边界,百姓受劳役之苦,又赶上皇帝西巡,因为整理道路不平整,敬献的食物(也)粗劣稀少,炀帝大怒,命令士兵处死他。发现他连头发都掉没了,就释放了他,削除官籍做老百姓,最后死在了家中。21.【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固定格式,由副词“非”和副词“则”组成。加强肯定和否定的判断。可译为“(如果)不……那么……”。“除了……还能……”。故选D。22.【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概括理解古诗文的主要内容。A项:原文:“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极其浑备”。意为:中间值得称道的李白、杜甫,他们的才华开始因文章见长,但只称雄于歌诗方面,文章之道尚未十分浑厚完备。B项:原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亡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意为:韩愈的文章虽然看得到全部,但文句文字的缺失,尤以编纂成集的最为严重。“目”是用“目”看的意思。C项:原文:“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意为: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手中视为宝物的《韩》文集,就借来对照并加以订正。D项:原文:“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意为:和陇西李之才参读几月,详尽后才停下来。其中所研读的文集是指柳宗元文集。故选A。23.【答案】(答案示例详尽以便于采点得分)(1)一致。通读全文得知,柳文并不为时人所重视和熟知,本文借普遍知晓的韩愈文集的齐全但字句仍有缺漏订正来引出柳文终其一生才找到旧藏的柳文这一经历揭示柳文不为世人知晓的原因,(2分)阐明了柳文的重大成就,(1分)通过对韩文集的修订校勘的艰难历程的叙写更衬托出柳集的得来不易和翻刻校勘的漫长、艰辛,(1分)②③两段详细描述柳文文集的收藏情况并阐述了刊行柳文文集的重要意义,(1分)可见作者一生提倡古文的苦心。(2)不一致。标题是给柳宗元文集作序,而内容实际上是给韩柳两个人的文章作序。(2分)文章标题为“唐柳先生”,但①②两段“至韩、柳氏起”、“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始终韩柳并提。(2分)又说“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所以标题与内容并不一致。【解析】本题考点: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意图。评分标准:有概括有分析1点1分,给满为止。通过通读全文得知,柳文并不为时人所重视和熟知,本文借大家普遍知晓的韩愈文集的字句缺漏来揭示或映衬文学程度更高的柳文不为世人知晓的原因,阐明了柳文的重大成就,通过对韩文集的修订校勘的艰难历程的叙写更衬托出柳集的得来不易和翻刻校勘的漫长、艰辛,阐述了刊行它的重要意义,可见作者一生提倡古文的苦心。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本文标题是给柳宗元文集作序,而内容实际上是给韩柳两个人的文章作序。如果只看文章和段落片段文句,有其合理性,但综合时代背景、文章显然是对柳文集更有所侧重并作了重点说明,并不仅仅是为韩柳两人文集而写的序。24.【答案】(1)作者从韩柳文章的特点和成就角度称赞韩柳文章使散文能“大吐古人之文,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取得了很高的成就。(2分)(2)作者从自身经历角度说明韩流文章补全的艰辛。作者从“志欲补得其正而传之”,直到晚年才见到了柳宗元的全书,“参读累月,详而后止”,验证了韩柳文章的博大精深,值得进一步研究学习。(2分)(3)作者从上天赐予感叹补全韩流文章的成功存在偶然性,证明只有坚持不懈,求知乐学才能修养身心,取得文学成就。(1分)【解析】本题考点:评价古诗文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评分标准:有概括有分析1点1分,给满为止。解答时需要先通读全文,分析作者,然后用自己的话进作具体说明。作者认为应追随和效仿孔门弟子那种求知乐学、修养身心的儒家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志向与情怀。【参考译文】唐代的文章,一开始并未去除掉周、隋等五代的气息。中间值得称道的李白、杜甫,他们的才华开始因文章见长,但只称雄于歌诗方面,文章之道尚未十分浑厚完备。到韩愈、柳宗元兴起,这以后才有大量创作的古文,他们的语言与内容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如韩愈的《元和圣德》《平淮西》、柳宗元的《雅章》之类的文章,都是语言严谨文义严密,表达如经典一样,能够使唐王朝的功德高立于盛汉之前而无所愧让,除了韩、柳二先生的文章推许谁呢?我年少时就爱看韩柳二家的文章,常为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现于世间而忧虑,那时出现于世间的,残破零落才有一百多篇。韩愈的文章虽然看得到全部,但文句文字的缺失,尤以编纂成集的最为严重。我有志于补充修正然后把它传播开去,于是多处寻访善本,前后积累了几十本,找到好的,就加以注释和修改。遇到出远门,或者别的书无暇读,就只随身带着《韩》文,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手中视为宝物的《韩》文集,就借来对照并加以订正。在这方面花费力气,已超过二十四年,文稿才差不多定下来。而只有柳宗元的文章,我怀疑它未能在当时光芒显耀,不然为什么真文隐藏而不能显耀于世?四方寻求无所收获,就在心中放弃这件事了。没想到到了我的晚年,竟然见到了柳宗元的全书,串联起来有八九厚册。刘禹锡在书的前面有序,按卷目共分四十五编,真真地能和韩愈的巨著相配!书上的文字很朴拙,不像现在的,大盖是过去的藏书。从考证角度看,有的整卷没有遇到错误和脱漏,有一两个废字,也是由于陈旧而磨掉的,阅读也没有什么损害,还能帮助研究考证来求证真相。于是我核对旧本,记为别本,和陇西李之才参读几月,详尽后才停下来。哎呀,老天爷对我太惠顾了。一开始拿韩愈的文满足我,接着用柳宗元的文章充分满足我,说老天爷不厚待我,难道不是诬蔑吗?世上求学的人,如果不立志于学习古文也就算了;如果有志于学习古文,那么确立立言的范围,若放弃这二位先生的文章不学习,即使说他有才能,这不是我所敢苟同的。天圣九年秋七月,河南人穆修,字伯长作的后叙。25.【参考范文】没成功,只因为摔的跤还不够惠蒂尔说过,从不获胜的人很少失败,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跤。我的理解就是:那些从来没失败的人,其实也从来没获胜过。那些从来没跌跤的人,其实也从来没攀登过。换句话说,世上没有人从不跌倒,但总是能重新站起来的人并不多。成功考验的,是人的清醒;而失败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就好像头撞南墙的人,总不肯回头,其中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如果绕开了,于别人来说是这个人终于回归了理智;但对于撞了好几次最终放弃的人来讲,这个失败让他投降了。所以说,想要成功就不能害怕摔跤。一下就能找到正确的方法的人,几乎没有。很多事情的尝试,找到窍门的关键,多在于经验的累积和灵感的忽然降临。也就是说,那些在成功路上没有经历失败的人终究不会成功。正所谓“先苦后甜”,你第一口吃下去是甜的,但当你不断品尝的时候,你却发现原本苦的东西突然间变甜了,人生也是如此,没有经历失败怎能成功。所以,人在成功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挫折,在挫折中成长。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失败一次,第二次尝试也许你就会成功;你失败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第n次尝试也许你就会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你在这n次的失败,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学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生就像一场赌局,谁也不可能是常胜将军,谁也不可能老是输家。人要经得起失败,要经得住暴风骤雨的考验,更要敢于从不幸的败局中重新站立起来。有了这样的信念,人便不会在胆怯中举步不前,摇摆不定,眼前的任何困境也不会再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人一生难免会遇到湍流和险境,但如果你把一时的结果看得太重,就会让自己变得畏首畏尾,从而失去生命的斗志。失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它是通往成功路上必须交的学费,是我们汲取经验获得成长的大好机遇。没有经历过“输”的人,自然也无法收获最后的“赢”。胜利就是那么一锤子的事情,我们的生活中有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吗?生活是一个延续而漫长的过程,“眼看他建高楼,宴宾客,转眼楼塌了”,这样的先例还少吗?一时的成功,并不会减少我们内心的迷惘和困惑。成功者往往都是输得起的人,他们不是未曾被击倒过,而是在被击倒之后,仍能够坚定地站起身、向着前方勇敢地迈进。“从不攀登的人很少跌跤”,有些事我们可以回避,有些事情不能。对于那些无法回避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想赢就不要怕输,想收获人生的辉煌,就不要怕经历失败或是遭受打击。胜利固然值得骄傲,在拼搏中经受失败的人更值得尊重。只要你输得起,就一定有重新来过的机会。雄鹰不屈于狂风暴雨的洗礼,收获广阔无垠的天空:鲤鱼不屈于逆流而上的艰辛,终跃龙门,画龙翱翔与九天之上:凤凰不屈于烈火焚身,终涅槃重生。【解析】试题分析:审题时,要在深刻理解材料中的观点基础上进行构思立意。可同意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不同意,或者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材料中的观点实际是谈论的是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或者行动与不行动的关系或者奋斗与不奋斗的关系,如果出现这种理解,可根据作文内容作适当减分处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03(上海卷)(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文件包含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03上海卷全解全析docx、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03上海卷考试版A4docx、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03上海卷考试版A3docx、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03上海卷参考答案docx、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卷03上海卷答题卡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卷03(五省通用卷)-语文(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王熙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语文(全解全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