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42739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42739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42739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分析说明题
1.畅志中学准备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首次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他们围绕着“家”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家,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结合小华搜集到的上述材料,请从汉字“家”写法的演变,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帮助小华完成一份文字解析稿,简要阐述对“家”的认识。
2.纠纷当事人基本情况:
因丈夫早年病故,王女士一人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如今,王女士已65岁,生活起居困难,除养老金外无其他经济来源。大儿子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小儿子在公司上班,常年出差在外,经济条件较好。
纠纷事由:
近来,两个儿子以生活困难或工作繁忙为由互相推诿,长时间不给生活费,很少回来看望母亲,王女士倍感孤独。她非常气愤,要求儿子每人每月支付1500元赡养费,否则将其告上法庭,母子间矛盾激烈。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好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在课堂“模拟人民调解”活动现场,小华的任务是化解案例中母子间的矛盾。请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帮助小华完成调解,向每位当事人提出具体建议。
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解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晓辉同学搜集到如下数据。
从上图中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你获得该结论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二、填空题
4.新时代,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其中,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______。
三、分析说明题
5.晓辉还了解到,中国积极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如,亚投行“朋友圈”不断扩大,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全球六大洲的105个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他坚信,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会更加广阔。
综合运用所学内容,阐述晓辉充满信心的理由。
四、综合探究题
6.我为“半马苏河”提建议
近日,普陀区三位中小学生通过“随申办”人民建议征集版块提出了则《关于让苏州河岸更加可近、可亲、可读的建议》被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摘报。目前,相关部门已针对建议组织调研,并作出报告,指出苏州河沿线公共空间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将进一步提升。
这三位学生都是在苏州河边长大的孩子,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指导下,组成了一个科研兴趣小组,对“苏州河水岸”公共空间进行了考察和探究,发现了在湿地景观、休闲设施、通行便利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他们纷纷表示,“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愿意参加这项活动吗?结合案例,综合运用所学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分析】考点考查:家的内涵、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
能力考查:描述阐释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家,需要运用家的内涵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家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本义是屋内,住所→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母亲:要多理解孩子们生活的不易,心平气和地与儿子沟通,通过沟通达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儿子:要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经济上紧张可以多从生活上照顾母亲,多去看望、陪伴母亲;弟弟工作繁忙,你要多理解,主动替他分担照顾母亲的义务;弟兄俩相亲相爱把母亲照顾好。
小儿子:要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工作上繁忙经常出差,经济条件好,可以从经济上主动多负担一些,减轻哥哥的经济压力;弟兄俩相亲相爱把母亲照顾好。
【分析】考点考查:孝亲敬长的内涵和要求、解决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能力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孝亲敬长、亲子沟通的有关知识,从建议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非常气愤,要求儿子每人每月支付1500元赡养费,否则将其告上法庭,母子间矛盾激烈→母亲要多理解孩子们生活的不易,心平气和地与儿子沟通,通过沟通达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②:母亲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如今生活起居困难,除养老金外无其他经济来源,两个儿子以生活困难或工作繁忙为由互相推诿,长时间不给生活费,很少回来看望母亲,王女士倍感孤独;大儿子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大儿子要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经济上紧张可以多从生活上照顾母亲,多去看望、陪伴母亲;弟弟工作繁忙,你要多理解,主动替他分担照顾母亲的义务;弟兄俩相亲相爱把母亲照顾好。
关键词③:母亲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如今生活起居困难,除养老金外无其他经济来源,两个儿子以生活困难或工作繁忙为由互相推诿,长时间不给生活费,很少回来看望母亲,王女士倍感孤独;小儿子在公司上班,常年出差在外,经济条件较好→小儿子要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工作上繁忙经常出差,经济条件好,可以从经济上主动多负担一些,减轻哥哥的经济压力;弟兄俩相亲相爱把母亲照顾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结论: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事实依据: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稳居第一位。
【分析】考点考查: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稳居第一位→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4.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详解】本题考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知识,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5.①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④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把我国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和利益,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国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考点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新的发展契机、共享发展成果。
能力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国,需要运用中国智慧、新的发展契机、共享发展成果的有关知识,从理由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积极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②:亚投行“朋友圈”不断扩大,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全球六大洲的105个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许多国家谋求与中国的合作;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6.愿意参加这项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民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自身的观察和学习生活经历,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关注社会、学习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有利于提高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观察、研究能力。因此,我们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成为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分析】考点考查:正确认识亲社会行为、依法参与民主生活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即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亲社会行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从理由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普陀区三位中小学生通过“随申办”人民建议征集版块提出了则《关于让苏州河岸更加可近、可亲、可读的建议》被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摘报→可链接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关键词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可链接承担责任,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24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共3页。
2024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共7页。
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道德与法治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道德与法治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我为“半马苏河”提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