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55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55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55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
一、单选题
1.(2022·上海徐汇·统考二模)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下图是和反应生成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A.
B.生成需要吸收的能量
C.和具有的总能量比所具有的总能量高
D.,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
2.(2022·上海徐汇·统考二模)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O的非金属性比S大,可推断比稳定
B.电子云重叠程度比的大,可推断比稳定
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小,可推断的沸点比的低
D.具有氧化性,可推断过硫化氢()也具有氧化性
3.(2022·上海闵行·统考模拟预测)一定条件下:2SO2(g)+O2(g)2SO3(g) ∆H=-196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
B.2SO2(g)+O2(g)2SO3(s) ∆H=-Q Q>196kJ/mol
C.反应中若使用催化剂,放出热量小于196kJ
D.若投入2molSO2(g)和1molO2(g),使之反应,放出热量196kJ
4.(2022·上海·模拟预测)已知2-丁烯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可以相互转化:
下列关于2-丁烯的两种异构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的沸点相同 B.低温有利于反式转化为顺式
C.反式更稳定 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H2反应,反式放热多
5.(2022·上海崇明·统考一模)已知:2H2O(l)→2H2(g)+O2(g)-571.0kJ。在一定条件下,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
过程Ⅰ:2Fe3O4(s)→6FeO(s)+O2(g)-313.2kJ
过程Ⅱ:3FeO(s)+H2O(l)→H2(g)+Fe3O4(s)+Q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每消耗232g Fe3O4转移2mol电子
B.过程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中Q0)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17.(2022·上海·模拟预测)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氯气反应的能量与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Cl2比HCl稳定
B.过程I:断裂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过程Ⅱ: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热化学方程式为NH3(g)+Cl2(g)→NH2Cl(g)+HCl(g)+11.3KJ
18.(2022·上海·模拟预测)乙烯水化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总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B.第①步反应只有O-H键发生断裂
C.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第①、②、③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9.(2022·上海·统考一模)已知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
共价键
键能/()
436
463
热化学方程式
则的Q为
A.428 B.-428 C.498 D.-498
20.(2022·上海·模拟预测)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4HCl(g)+O2(g)⇌2Cl2(g)+2H2O(g)+115.6kJ
已知:i.
ii.H2O(g)=H2O(l)+44kJ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a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反应a中涉及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C.4HCl(g)+O2(g)=2Cl2(g)+2H2O(l)+159.6kJ
D.断开1molH-O键与断开1mol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31.9kJ
21.(2022·上海·统考一模)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各微粒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该化学反应的类型不一定是
A.分解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吸热反应 D.可逆反应
22.(2022·上海·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1实现了氮的固定
B.反应2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C.催化剂a表面只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D.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二、原理综合题
23.(2022·上海·统考二模)I.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在25℃时,1.00gN2H4(l)与足量N2O4(1)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1),放出19.14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II.NO2是氮的常见氧化物,能自发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57.20kJ/mol
(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已知: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_______。
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III.Na2CO3俗称纯碱,是生活中的常用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Na2CO3固体,加入无水酒精,充分振荡、静置
溶液为无色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
溶液为无色
在试管中继续加入少量水
溶液变为红色
向该红色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中性)
红色褪去
(3)①该实验表明,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请结合化学用语,简要说明)。
②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角度看,Na2CO3属于_______盐。
③为了使Na2CO3溶液中的比值变小,可适量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_______。
a.CO2气体 b.KOH固体 c.HCl气体 d.Na2CO3固体
24.(2022·上海·模拟预测)研究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能形成酸雨, 写出 转化为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已知:标准状况下,3.36LCO还原至的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3)现将一定量 气体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 控制反应温度为 ,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D.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E. 容器内颜色不变
(4)反应温度 时, 随 (时间) 变化曲线如图, 画出 时段, 随 变化曲线_______。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改变反应温度为, 再次画出 时段, 随 变化趋势的曲线_______。
(5)NO氧化反应:分两步进行:
I.
II. (Q1、Q2都大于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和 气体,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控制反应温度分别为 和 ,测得(NO)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_______(填 “ ” 或 “ ”)下消耗的时间较长,试结合反应过程能量图分析其原因_______。
25.(2022·上海宝山·统考一模)煤是一种常见的矿物燃料,其综合作用有煤的气化、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等。煤的气化主要反应原理如下:C(s)+H2O(g)CO(g)+H2(g)-131.3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体积的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假设有42克CO生成,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kJ。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____。
(3)反应中H2O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分钟)/温度(℃)
1300℃
高于1300℃
0
2mol/L
2mol/L
2
amol/L
bmol/L
4
1.4mol/L
cmol/L
6
1.23mol/L
cmol/L
8
1.23mol/L
cmol/L
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300℃时,4分钟内的反应速率____mol•L-1•min-1。
②表中a____b,c____1.23mol/L(选填“>”、“0)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①CO2(g)+H2(g)=CO(g)+H2O(g),②CO(g)+2H2(g)=CH3OH(g)。
(1)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总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填标号),判断的理由是___。
A. B. C.
(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中CO2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据图1可判断:温度T1__T2(填“>”、“、、196kJ/mol,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影响始末过程,则放出热量等于196kJ,C错误;
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投入2molSO2(g)和1molO2(g),使之反应,放出热量小于196kJ,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两者的结构不同,沸点不同,A错误;
B.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即低温有利于顺式转化为反式,B错误;
C.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式的能量较低,所以反式更稳定,C正确;
D.根据反应焓变的定义式:焓变=产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二者与等物质的量H2反应,反应放的热量和二者能量大小有关,物质具有能量越高,则反应放的热量越多,顺式的能量较高,放热更多,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由过程Ⅰ可知,2mol Fe3O4发生反应,会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那么每消耗232g 即1molFe3O4转移2mol电子,故A正确;
B.利用盖斯定律,由2H2O(l)→2H2(g)+O2(g)-571.0kJ和2Fe3O4(s)→6FeO(s)+O2(g)-313.2kJ可得Q=,所以过程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中Qb,c;0)是一个放热反应,故有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下列示意图中只有A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其余均相反,故能体现总反应能量变化的是A,故答案为:A;总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2)由图1可知,T1温度下CO2的转化率先保持不变,即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即反应速率比T2温度下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据图1可判断:温度T1>T2,故答案为:>;由图1可知,T1温度下CO2的转化率先保持不变,即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即反应速率比T2温度下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由题干信息总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是一个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物质的量分数增大,故a为等温线,故答案为:a;总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是一个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4)当x(CH3OH)=0.10时,设生成甲醇物质的量为y,三段式列式计算:
,则有: =0.1,解得:y=mol,CO2的平衡转化率α=×100%≈33%,对应图象可找到:等温线a上分析得到,反应条件是9×105Pa、250℃,等压线b上,反应条件5×105Pa、210℃,故答案为:33%;5×105Pa、210℃;9×105Pa、250℃。
27. a CH4裂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即高温低压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平衡炭量大,与a相符 CO歧化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可通过反应将热量储存在产物CO、H2中(生成高热值物质CO、H2),CO、H2可通过燃烧放出大量热 温度降低,反应逆向进行,CH4转化率降低 ②③ 气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②中CH4转化的物质的量相对较多,因此反应得到的热量较多
【详解】(1)对积炭反应进行计算,得到以下温度和压强对积炭反应中平衡炭量的影响图,其中表示温度和压强对CH4裂解反应中平衡炭量影响的是a图,CH4裂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减小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即高温低压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平衡炭量大,与a相符;
(2)实验表明,在重整反应中,低温、高压时会有显著积炭产生,由此可推断,对于该重整反应而言,其积炭主要由CO歧化反应产生,因为CO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平衡正向移动,积炭会更多;
(3) CH4-CO2重整反应是吸热反应,可通过反应将热量储存在产物CO、H2中(生成高热值物质CO、H2),CO、H2可通过燃烧放出大量热;
(4)气体流量越大,CH4转化率越低,原因是:随着流量的提高,反应物预热吸热量增多,体系温度明显降低,温度降低,反应逆向进行,CH4转化率降低;
(5)①②CH4/CO2相同,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对比实验②③可得出结论:CH4/CO2越低,CH4转化率越高;
(6)对比②、③发现,混合气中CO2占比越低,储能效率越高,原因可能是气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②中CH4转化的物质的量相对较多,因此反应得到的热量较多。
28. 铝表面的氧化膜仍未被溶解 10+6+12+610+3 Al-Fe形成原电池能加速电子转移 > 2.2kJ
【详解】(1)在时,几乎没有被脱除的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仍未被溶解,后被还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6+12+610+3;
(2)合金1~2h比3~4的脱除速率快得多的原因可能是Al- Fe形成原电池能加速电子转移;
(3)起始的总浓度为,在时,测得浓度为,则消耗的浓度为,的浓度是。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总浓度为,此时已完全分解,分解生成的NO2、O2的浓度分别为,设反应中NO2消耗的浓度为2xmol/L,N2O4生成的浓度为xmol/L,则有,解得x=,即可得的浓度是;
不稳定,25℃时的分解方式如下:①;②。
②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温至35℃,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增多,则平衡时气体总浓度>;
③已知反应①;反应②,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①×+②可得反应
,则=,则2.2kJ。
29. C(s)+H2O(g)CO(g)+H2(g) 吸热 0.08 mol/(L·min) 逆反应方向 HCHO +235kJ
【详解】(1)由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且有炭参与可知反应物为C和H2O,生成物为H2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若该反应只有在持续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C(s)+H2O(g)CO(g)+H2(g);吸热。
(2)①实验1中,由表中数据,起始时:n(CO)=2 mol,n(H2O)=1 mol,平衡时n(CO)=1.2 mol,n(H2)=0.8 mol,可知平衡时n(CO2)=0.8 mol,则v(CO2)==0.08 mol/(L·min)。
②900 ℃时,由表中数据,起始时:n(CO)=1 mol,n(H2O)=0.5 mol,平衡时n(CO)=0.8 mol,n(H2)=0.2 mol,可知平衡时n(CO2)=0.2 mol,n(H2O)=0.3 mol,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 ==;向实验2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0.4 mol H2O(g)和0.4 mol CO2,Qc= =>K=,故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反应方向。
(3)①由题图可知,有催化剂时生成HCHO的活化能最低,所以主要产物为HCHO;由题图可知,HCHO的能量高,CO的能量低,所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676-158-238)= +235 kJ,故答案为HCHO;+235 kJ。
②由题给信息可知甲酸属于弱酸,甲酸根离子水解使甲酸钠显碱性,常温下向甲酸钠溶液中加水时水解程度变大,OH-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是体积增大的多,所以OH-的浓度减小,H+浓度增大,pH减小,但是甲酸钠pH永远大于7,所以常温下向甲酸钠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pH的变化为。
30.(1)第四周期ⅢA族
(2)共价
(3)2Ga(l)+2NH3(g)2GaN(s)+3H2(g) △H=—30.9kJ/mol
(4) 三角锥形 低 NH3和AsH3均为分子晶体,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于AsH3
(5)c
(6) H3AsO3
【解析】(1)
由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Ⅲ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ⅢA族;
(2)
砷化镓的熔点高且熔融状态不导电,说明砷化镓为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
(3)
在1100℃下液态镓与氨气反应生成固态氮化镓和氢气,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为2Ga(l)+2NH3(g)2GaN(s)+3H2(g),由每生成1mol氢气放出10.3kJ热量可知,反应的反应热△H=—30.9kJ/mol,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Ga(l)+2NH3(g)2GaN(s)+3H2(g) △H=—30.9kJ/mol,故答案为:2Ga(l)+2NH3(g)2GaN(s)+3H2(g) △H=—30.9kJ/mol;
(4)
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3,则价电子排布图为;砷化氢中砷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1,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砷化氢和氨气是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氨气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砷化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则氨气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砷化氢,沸点高于砷化氢,故答案为:;三角锥形;NH3和AsH3均为分子晶体,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于AsH3;
(5)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镓的金属性比铝的强,故正确;
b.砷化镓与硅一样是半导体材料,具有半导体性质,故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砷与氢气在低温时不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砷化氢,故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SO4>H3PO4>H3AsO4,故正确;
故选c;
(6)
人体血液的pH在7.35—7.45之间,由图可知,患者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亚砷酸;H2AsO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时,溶液呈碱性,说明H2AsO的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故答案为:H3AsO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60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5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58化学反应的热效应(5),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