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第1页
    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第2页
    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第3页
    还剩5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共60页。
    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
    【2021年】
    1.(2021·河北高考真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__。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组织液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防卫 (4)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 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种VarV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
    (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故更易被VZV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
    (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
    (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
    (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
    【点睛】本题以“VZV”为载体,主要考查内环境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2021·广东高考真题)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时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跑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答案】(1)伸肌、屈肌 外负内正 (2) 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垂体
    【解析】
    (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
    (3)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去路,即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TH(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检测血液中TSH、TH、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及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内容,难度一般,属于考纲中的识记与理解内容。
    3.(2021·湖南高考真题)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示意图,可以确定软骨细胞具有_________(填“GH受体”“IGF-1受体”或“GH受体和IGF-1受体”)。
    (2)研究人员将正常小鼠和IGF-1基因缺失小鼠分组饲养后,检测体内GH水平。据图预测,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水平应_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小鼠,理由是_________。
    (3)研究人员拟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分组离体培养,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设计如表所示,A组为对照组。
    组别
    A
    B
    C
    D
    E
    培养液中添加物质

    GH
    IGF-1
    正常小鼠去垂体后的血清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与A组比较,在B、C和D组中,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_组。
    ②若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结合本实验目的,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物质是_________。
    【答案】(1)GH受体和IGF-1受体 (2) 高于 IGF-1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 (3) B、D 正常小鼠的血清
    【解析】据图可知,IGF-1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GH和IGF-1通过体液运输,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有其受体的靶细胞(如软骨细胞)。
    (1)据图可知,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均可作用于软骨细胞,可知软骨细胞表面具有GH受体和IGF-1受体。
    (2)据图可知,垂体分泌的GH可促进肝脏细胞分泌IGF-1,IGF-1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IGF-1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故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含量高于正常小鼠。
    (3)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的自变量应为GH的有无以及IGF-1的有无。
    ①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则B组培养液中添加GH,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D组正常小鼠去垂体后,血清中不含GH,则也不含有肝脏细胞分泌的IGF-1,软骨细胞也不能生长。C组培养液中添加IGF-1,可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综上可知,与A组比较,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B、D组。
    ②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的物质中应含有IGF-1,结合D组可知,添加的物质是正常小鼠的血清,通过B、C、D、E4组对照,说明没有垂体分泌的GH或GH不能发挥作用,均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有了IGF-1,软骨细胞才能生长,可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验证激素作用的实验探究,难度适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3)为验证实验,添加一组IGF-1基因缺失小鼠的血清,可更好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4.(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
    激素
    激素运输
    靶器官或靶细胞
    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
    肾上腺
    肾上腺素
    (3)通过____运输
    (4)__________
    心率加快
    胰岛B细胞
    (1)________
    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垂体
    (2)________
    甲状腺
    (5)______________
    【答案】胰岛素 促甲状腺激素 体液 心脏(心肌细胞) 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解析】
    (1)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由题靶细胞的响应是使心跳加速、心率加快,因此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
    (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机体唯一的降血糖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血糖水平降低。
    (3)由题干垂体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可知,垂体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点睛】本题考查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种类及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靶器官或靶细胞这一栏的答案应该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响应保持一致。
    【2020年】
    1.(2020·课标Ⅰ)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_____________, 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 胰岛B (2). 高 (3). 增加 (4). 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5). 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
    【解析】(1)由于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后,血糖浓度升高,可推知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会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因此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加。
    (3)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后,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体重下降。
    (4)由以上分析可知,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大鼠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
    2.(2020·课标Ⅱ)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
    (3)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pH 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 (2). 细胞质基质组分和线粒体 (3). 有 (4). 类囊体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膜的功能
    【解析】(1)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为防止叶片失水,应保证pH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与细胞内的相同。
    (2)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由于类囊体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膜功能,故有氧气释放。
    3.(2020·课标Ⅱ)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胞会出现____________,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有酸痛感。
    (2)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___________,该激素具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氧呼吸 (2). 胰高血糖素 (3). 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 电解质(或答:无机盐)
    【解析】(1)剧烈奔跑时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使肌肉有酸痛感。
    (2)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汗液中除含有水分外,还会含有一些电解质(无机盐),故大量出汗后除了补充水分外,还应补充电解质(无机盐)。
    4.(2020·新课标Ⅲ)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制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_______。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_______。
    【答案】 (1). 突触 (2). 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 葡萄糖和半乳糖 (4). 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这个结构传递信息。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组成乳糖的单糖是葡萄糖和半乳糖;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
    5.(2020·山东卷)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突触 (2).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3). 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 (4).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5). 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6).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7).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解析】
    (1)兴奋在相邻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由图1可知,T细胞是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激素之所以能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上有特异性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是因为T细胞膜上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生物膜的功能与蛋白质有关,分析图2,光敏蛋白受到光刺激后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从而使CHR神经元产生兴奋。
    (4) 实验目的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脑—脾神经通路是否被破坏。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单一自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最终体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过产生抗体的量来进行检测。
    实验设计思路为: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应该符合题目要求,即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6.(2020·天津卷)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
    (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
    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
    【答案】 (1). 突触小泡 (2). 减少 (3). 降低 (4). 丙 (5). 负反馈 (6).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 C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据图可知,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据此分析。
    (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
    (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
    (3)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4)据图可知,甘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可存在于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成分;而甘氨酸受体和Ca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CD。
    7.(2020·江苏卷)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 (1). (特异性)受体 (2). 神经(或负反馈) (3). 下丘脑 (4). 抗利尿激素 (5).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6). 下降 (7).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8).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1)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如果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引起细胞产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019年】
    1.(2019全国卷Ⅰ·30)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排尿反射是一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经常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使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传至脊髓初级排尿中枢,通过传出纤维传到膀胱的效应器,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被送入尿道。当尿液进入尿道时,尿液还可刺激尿道的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
    (1)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正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
    (2)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不能控制排尿,经常会尿床,而成年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通过大脑皮层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3)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进入尿道,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
    2.(2019全国卷II·30)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与某种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对小鼠的内分泌功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机体内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_______________。
    (2)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
    (3)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4点即可)。
    【答案】(1)很低 灭活
    (2)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解析】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体现在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和作用时间四个方面。
    (1)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2)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导致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3.(2019天津卷·8)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 (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 ,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 。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 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 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 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答案】(1)神经—体液
    (2)①低 高
    ②甲状腺激素 抑制
    ③B
    【解析】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如汗腺、皮肤血管、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下丘脑内分泌细胞等,引起相应的效应,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另外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的TRH会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TSH会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产热,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寒冷刺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①由图可知,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故恒温动物再生能力较差;又因为恒温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故推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基因工程小鼠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故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细胞。转基因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但不能作用于心脏,而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数目会出现大幅增加,可以证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
    ③利用斑马鱼做实验时,A组无甲状腺激素,B组有甲状腺激素,若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抑制,即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则B组斑马鱼心脏受损后的再生能力会比对照组弱。
    4.(2019江苏卷·27)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答案】(1)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2)甲、乙 大脑皮层
    (3)①④ (4)①③
    【解析】由图1可知,空腹时甲和乙血糖浓度偏高,丙的血糖浓度正常;餐后,甲、乙、丙的血糖浓度均有所上升。餐后12 h,甲、乙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
    由图2可知,甲餐后胰岛素含量稍微有所升高,幅度较小;乙和丙的胰岛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的胰岛素含量高于甲和丙。
    (1)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参与氧化分解,还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
    (2)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一次性摄糖过多也会出现暂时性尿糖;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不会出现尿糖;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会引起尿糖;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故选①④。
    (4)由图可知,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故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若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题意不符;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若仅仅胰岛B细胞膜上的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其他细胞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正常,则乙的血糖应该正常或稍微偏高,胰岛素水平也会正常或稍微偏高。故选①③。
    5.(2019浙江4月选考·33)欲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若干只,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其原因是______。
    ②当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中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变化是______。此时,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______。
    【答案】(1)①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②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注射胰岛素,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③当岀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④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3)①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
    ②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 抑制氨基酸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1)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为降低血糖浓度。实验前需要测定各处理组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作为实验前后的对照数据。实验分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为两组,一组注射胰岛素,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固定时间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待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给低血糖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固定时间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即
    ①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②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注射胰岛素,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③当岀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④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AB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差别不大;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A组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有一定程度下降,B组小鼠血糖浓度应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平衡;A组小鼠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会上升,但与B组小鼠相比可能还会偏低,故预测的实验结果如下

    (3)①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是人体正常分泌胰岛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②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抑制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018年】
    1.(2018海南卷·27)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蛀(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不能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解析】(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2.(2018江苏卷·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
    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图示增加产热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
    (5)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2017年】
    1.(2017海南卷·27)(8分)
    回答下列与人体的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
    (1)与激素一样,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_____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______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_____(填“外环境”或“内环境”)。
    【答案】(1) 血液(体液)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2)血液(体液) 外环境
    【解析】(1)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
    (2)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血液运输。胃腔不是细胞外液的成分组成,是外环境。
    2.(2017新课标Ⅲ卷·31)(10分)
    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析】(1)胰岛素是通过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使血糖浓度降低的;反应迟钝、嗜睡是低血糖的症状。(2)(3)胰高血糖素能通过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注射葡萄糖,能直接使体内血糖升高。
    3.(2017新课标Ⅱ卷·30)(9分)
    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_。
    【答案】(1)舒张 增加
    (2)增加
    (3)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4)增加 增强
    【解析】(1)炎热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增加;(2)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3)对照实验是指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即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41 ℃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更好的说明实验组的科学性。(4)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
    4.(2017天津卷·8)(12分)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递质 信息交流
    (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加强 下降 偏高
    【解析】(1)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2)由图可知,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从而抑制神经元死亡。(3)由于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加强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结果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此类病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高。
    5.(2017北京卷·29)(16分)
    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 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 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 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 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
    (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1)神经递质
    (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3)①Ⅱ
    ②C、B
    ③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
    (4)细胞和分子
    【解析】(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从图中可以看出,Ca2+通过N受体进入细胞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酶;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酶的活性改变的直接原因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3)①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可推出有比较多的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过程Ⅱ。②实验的自变量为短肽,要验证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则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③为了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还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检测的实验结果应可操作,膜A受体是否磷酸化不易检测,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
    (4)图中所研究的机制涉及受体(糖蛋白)、酶及物质的运输,所以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揭示学习和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
    【2016年】
    1. (2016江苏卷.26)(8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的Na+/K+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5) 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答案】(1)NaHCO3和NaH2PO4 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解析】(1)任氏液中NaHCO3和NaH2PO4 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持酸碱平衡;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成分应和组织液相似。
    (2)将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
    (3)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不能释放或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均会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
    2.(2016新课标2卷.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答案】(9分)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达到突触后膜。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3.(2016课标1卷.31)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据此并结合题意“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免疫功能下降,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大量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能运输生物大分子;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等。
    4.(2016海南卷.27) 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建立了细菌性腹泻病模型,并用某复方草药对其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 。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这一细胞器 处理。
    (3)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原因是 。
    【答案】(8分)
    (1)皮肤、黏膜(2分)
    (2)溶酶体(2分)
    (3)不能(1分)
    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1)致病菌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即皮肤、黏膜。
    (2)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3)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
    【2015年】
    1.(2015·江苏卷.28)(9 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有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Ⅱ型糖尿病由胰岛 B 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 T 细胞。 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由 决定的、针对胰岛 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 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解析】(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所以腺体A表示甲状腺和肾上腺。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不能进入靶细胞,所以胰岛素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4)Ⅰ型糖尿病具有种族差异性,由基因决定,由于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由于患者血液中含有抗体和效应T细胞,推测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2.(2015·海南卷.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
    【答案】(1)不会 (2)HCO3- HPO42-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
    【解析】(1)0.9%的NaCl溶液是成熟红细胞的等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形态不会改变。
    (2)Na+可与HCO3- 、HPO42- 等无机盐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产生兴奋。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3.(2015·北京卷.29)(17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     ,传至末梢,释放     作用于突触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      ,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   【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    )【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答案】(1)兴奋 神经递质 后膜 (2)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 (3)溶剂M a、c、f 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
    【解析】(1)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兴奋,在细胞内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当达到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处(突触小体),会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或者抑制。(2)通过对题干材料的分析可以知道:小鼠对药物的依赖指标是给药的次数或用量,而对其给药又是通过其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来决定的,所以其对药物越是依赖则小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越多。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小于对照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说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该药物的依赖。(3)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单一变量,所以给实验鼠注射“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则其对照组应只注射“溶剂M”;若探讨对小RNA的设计,则其对照组应是所含的“核苷酸的种类和数目”都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应该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4.(2015·福建卷.27)(14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答案】(1)缺氧时间 (2)外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解析】(1)根据本实验的目的“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和坐标系中横轴的含义可知,自变量应为缺氧时间。 (2)图中静息电位用负值表示,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mV。静息电位数值变化增大,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 (3)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30pA以上,所以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4)有氧条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形式实现跨膜运输。
    5.(2015·山东卷.25)(11分)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下。

    (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__________和突触后膜。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_____,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_________,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_______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答案】(1)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突触间隙 (2)胰岛素 (3)下丘脑 大脑皮层 肾小管 (4)浆(或效应B淋巴)
    【解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沿神经a传至神经纤维末梢时,会引起末梢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血糖浓度增加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使血糖浓度降低,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抗体是由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
    6.(2015·四川卷.8)(11分)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___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___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
    (3) 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条件
    4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 + + + + + +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 + + + + + +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 +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_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答案】(1)非特异性  专一
    (2)①体液  反馈调节  ②神经递质
    (3)①神经  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③神经-体液  ④神经-体液调节  大于  
    【解析】(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胃泌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由图示信息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元(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
    (3)①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胃液的分泌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②步骤3的目的是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③步骤4中仅注射胃泌素,是为了确定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7.(2015·课标I卷.30)(11分)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 ,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 调节。乙酰胆碱属于 (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答案】(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
    (2) 神经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3)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属于器官,由此可知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肾上腺素作为激素,激素只起调节作用,属于信息分子,作用为传递信息。
    (2)剪断迷走神经,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这个过程中,由神经元及其释放的神经递质参与,因此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作为激素,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均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8.(2015·课标II卷.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其中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 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3) 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下丘脑 (1分) 垂体(1分)
    (2)细胞代谢(2分) 发育和功能(2分)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1分)
    (3)高效(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
    (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9.(2015·安徽卷.30)(12分)右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1)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 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 (填“促进”或“抑制”)细胞b的分泌。
    (2)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在这个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 转变为 。
    (3)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 。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 分化。
    【答案】(1)拮抗 促进 (2)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 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 (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4)T细胞
    【解析】(1)根据细胞a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分泌激素的作用效果刚好相反可知,说明细胞a、b分泌的两种激素是拮抗作用关系。为了保证生长激素在机体内的含量的相对稳定,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后,必然受到抑制作用增强而分泌减少,所以可推测这种抑制作用来自细胞b分泌的激素增多。(2)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的调节过程中,说明是通过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传到细胞c引起其分泌激素,这时信号转变为了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4)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10.(2015·广东卷.27)(16分)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图10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期中激素A、B分别是______、______;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______。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 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是:_____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 ______。
    【答案】(1)下丘脑 神经冲动 突触
    (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反馈调节
    (3)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凋亡
    【解析】 (1)无意识的应激反应中枢在脊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并在突触中完成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2)图示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相似,由此可推知激素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属于负反馈调节。(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合成并分泌抗体。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记忆T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结合,使其裂解死亡,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2014年】
    1.[2014·四川卷]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右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1)通过反射弧的功能和结构可知,a是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为突触,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痛觉是感觉,由大脑皮层产生;由神经支配的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为神经调节,而由激素进行的调节为体液调节,所以由它们共同调节导致的心率加快为神经—体液调节。
    (3)水的重吸收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来进行的,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的激素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4)在特异性免疫中,首先由吞噬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摄取和处理;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伤害。
    2.[2014·山东卷] 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解析】(1)感受外界寒冷刺激的感受器是冷觉感受器,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在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2)能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3)HCO减少后,对H+缓冲作用减弱,胃黏膜组织液中H+浓度升高,pH降低。
    (4)胃黏膜对致病微生物的抵御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2014·海南卷] 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 ________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__。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调节。
    【答案】(1)酸性物质过多,超出了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限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中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2)神经和体液
    【解析】(1)饲喂精饲料,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超出奶牛自身的调节能力,使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在饲料中添加缓冲物质可中和瘤胃产生的过多的酸,从而避免奶牛酸中毒,使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可刺激奶牛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如受惊吓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肾上腺素产生后起调节作用,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包括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解析】(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造成 pH 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5.[2014·安徽卷]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__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________,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__________________,将其导入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答案】(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等体积生理盐水 稍低
    (3)如图所示

    (4)抗原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感受态
    【解析】(1)同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细胞,且所发挥的生理作用也不相同,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有关。
    (2)实验要遵循对照和等量原则,题中在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为实验组,对照组应该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血糖在高于正常浓度的情况下,通过体液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若这种情况下在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就难以判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抑制是由血糖浓度过高引起还是由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引起。
    (3)血糖的浓度应根据实验结果描点连线,从题中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0.75 mg/mL,饲喂高浓度的糖溶液后,该动物血糖浓度将上升,机体会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来调节血糖平衡,当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值时,胰岛素浓度也要恢复到实验前的正常水平,结果如答图所示。
    (4)当人体的组织细胞表面含有与某种病原体相同的抗原时,在机体对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的同时,也会对自身的具有相同抗原的组织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病。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之前,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有利于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进入受体细胞。
    6. [2014·天津卷] 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A是_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至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

    (3)据图可知,Kp­10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综合分析
    (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答案】(1)核糖体 G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 (4)神经—体液
    【解析】(1)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元,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
    (2)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
    (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的日龄;在42~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
    (4)综合上述分析,Kp­10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存在神经调节,而Kp­10能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存在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7.[2014·重庆卷]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小

    刺痛
    较弱
    较大

    较强
    热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案】(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Ⅱ.(1)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
    (2)感受器不同,导致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的感觉。表格信息显示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出现差异。
    (3)在整个热刺激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而未产生感觉,机体受损部位可能是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8.[2014·浙江卷] 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所示),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思路
    预测结果
    结果的原因与分析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答案】(1)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思路
    预测结果
    结果的原因分析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1)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根据蛙的脑被捣毁、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等信息可知,屈反射的反射中枢为脊髓。本实验的目的是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所以本实验第一步是为了验证反射弧的作用,因为有完整的反射弧存在会发生反射,第二步测量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是为了验证反射弧是由一定的部分组成,所以结果是不同时发生,第三步和第四步是为了验证反射弧的组成,因为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都是正常的,所以第三步可以看到收缩,但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直接刺激腓肠肌的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为了验证反射中枢的所在部位,且已知左后肢的趾端已被破坏,所以应捣毁蛙的脊髓,然后再用1%H2SO4去刺激蛙的右后肢的趾端,观察屈腿是否发生。
    9. [2014·江苏卷]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__________营养级。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_反射。
    (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______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上,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________个。
    【答案】(1)第三、第四、第五 (2)条件 (3)行为 (4)次生 (5)① 6 或7
    【解析】(1)从图示梳理出与小型猛禽有关的诸多食物链,可发现在这些食物链中它可处于第三、第四及第五营养级。
    (2)小鸟畏惧稻草人是小鸟出生后多次接触人或者其他动物之后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
    (3)利用猎鹰来驱赶小鸟是根据小鸟的畏惧动物行为,这运用了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传递功能。
    (4)机场环境原有植物和鸟类等生物构成了群落,通过引种来改变原有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
    (5)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要求随机取样,图示水泥小路和草地蜗牛的分布肯定不同,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该兼顾都取样,选择区域最合理的为①。每个样方计数时应计数样方内+任意相邻两条边线及其顶角内的数量,对照图示该样方的蜗牛数应为6或7个。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并使其裂解凋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可以攻击自身癌细胞,使其凋亡。
    (3)体液免疫时,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释放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以促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该抗体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11.[2014·北京卷]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接种前未检出
    HPV 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接种前检出
    HPV 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___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
    【答案】(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解析】(1)导入目的基因需要将目的基因L1基因与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胞;翻译过程中原料是氨基酸,产物是蛋白质。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L1蛋白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HPV侵入机体,引发二次免疫,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与HPV结合,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导致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和A1组都作为对照组,不同是接种前是否检出HPV DNA,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1组,据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和B1组接种前都检出HPV DNA,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的HPV。
    (5)通过实验对照,可看出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2013年】
    1.[2013·广东卷]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

    注:放电频率即单位时间产生的兴奋次数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_____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________调节,增加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若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__________,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
    【答案】 (1)高于(大于) 神经、体液调节 产热 散热
    (2)失调(失去平衡)
    (3)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过程:T细胞接受病毒刺激→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接触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使其裂解→释放病毒。
    病毒在血液中被清除过程:病毒→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体温平衡的调节及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1)图中体温低于正常值37 ℃时,C曲线位于W曲线之上,故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人体感觉寒冷时,通过骨骼肌战栗、分泌更多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等增加产热,通过减少汗液量等减少散热,从而使体温恢复正常,此过程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的相对稳定,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即造成内环境紊乱。
    (3)“初次感染”“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清除血液中病毒”分别对应初次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初次免疫中,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摄取和处理流感病毒,并将相应抗原结构呈递给T淋巴细胞,一方面,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通过激活靶细胞(即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中的溶酶体酶,裂解靶细胞;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活化相应B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特异性抗体,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再由吞噬细胞将细胞集团吞噬消化。
    2.[2013·山东卷] 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或ADH)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或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平衡、血糖平衡、水盐平衡的调节。(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支配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2)机体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量增多,抗利尿激素通过增强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量,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3)血糖的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ATP为直接能源物质;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4)口渴感觉产生的过程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口渴感觉;长跑中机体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过多,肌肉会产生酸痛感。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_,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脂肪细胞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
    (1)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从胰岛B细胞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外。依题意,这些载体转运葡萄糖时,不消耗ATP,所以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2)胰岛素为降血糖的激素,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所以脂肪细胞也是胰岛素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恢复后,胰岛素分泌又减少。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答案】(1)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3)内质网 高尔基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糖平衡调节的有关知识。
    (1)人体血糖有三个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氨基酸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由于题中给出条件为空腹时,因此血糖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2)空腹饮入葡萄糖水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会刺激正常人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较快,但是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液内胰岛素分泌量少于正常人,血糖浓度下降较正常人慢。
    (3)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要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之后才能分泌出细胞。
    5.[2013·全国卷] 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表明X有降血糖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答案】(1)血糖浓度 X溶液 生理盐水 血糖浓度 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
    (2)患糖尿病 正常 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2 1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X溶液,通过对比注射X溶液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得出X溶液是否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实验的思路是,建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测得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再分别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和等量的X溶液,一段时间后测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相比对照组,若实验组的血糖浓度下降明显,则证明X有降血糖的作用。(2)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一定量的X溶液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血糖浓度下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一定量的X溶液,因变量是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实验思路是患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分别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X溶液,观察注射X溶液前后小鼠的血糖浓度变化。实验中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6.[2013·江苏卷] 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 h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 h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____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_____________。
    (4)若餐后1 h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

    相关试卷

    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5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共60页。

    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

    这是一份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共89页。

    专题16 生物与环境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

    这是一份专题16 生物与环境综合-十年(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教师版),共4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