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人教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章末卷

    生物人教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章末卷第1页
    生物人教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章末卷第2页
    生物人教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章末卷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人教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章末卷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章末卷,共12页。
    生物人教八下第八单元第一章章末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艾滋病是人类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V是单细胞生物,可独立生活
    B.HIV通过分裂进行繁殖
    C.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患者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解答】解:A、HIV无细胞结构,错误.
    B、HIV利用活细胞里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来繁殖,而不是分裂繁殖,错误;
    C、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错误.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以及病毒繁殖以及传染源和病原体的概念.
     
    2.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错误的是(  )
    A.肺结核与结核杆菌 B.蛔虫病与蛔虫
    C.足癣与细菌 D.天花与天花病毒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解答】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正确;
    B、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蛔虫病的病原体是蛔虫,正确;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因此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因此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非洲国家安哥拉爆发黄热病疫情,该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毒传播.蚊子和黄热病毒分别属于(  )
    A.传染源、病原体 B.传播途径、传染源
    C.病原体、传染源 D.传播途径、病原体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解答】解: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黄热病毒属于黄热病的病原体,蚊子属于传播途径.
    故选:D
    【点评】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针对传染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4.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今年我省某些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这类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政府号召大家搞好饮食卫生,处理好粪便和分泌物,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消灭病原体 D.保护易感人群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解答】解: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政府号召大家搞好卫生,处理好粪便和分泌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A
    【点评】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要灵活掌握.
     
    5.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人类的疾病有多样,以下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 B.近视眼 C.白化病 D.断臂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据此答题.
    【解答】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散播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其病原体是细菌,符合题意.
    B、近视是由于用眼方式不合理,而引起的视力下降,不属于传染病.不符合题意.
    C、白化病(albinism)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不符合题意.
    D、断臂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胳膊断裂,不是传染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鉴别.利用所学传染病的知识,能够对传染病做出正确的判断.
     
    6.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被狗咬伤的患者需要及时注射狂犬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  )
    A.抗体,保护易感者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解答】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疯狗咬伤的患者,注射的狂犬抗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做这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疫苗和抗病毒血清,并了解其意义.
     
    7.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下列在生活中看到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不属于过敏反应(  )
    A.有些人吃了虾后,会发生腹痛
    B.一些人脖子等处接触了化纤后起红斑
    C.一些人吸入花粉后,会发生哮喘
    D.皮肤接触了过热的水后,会起水泡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免疫的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免疫的功能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即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有些人吃了虾后,会发生腹痛、一些人脖子等处接触了化纤后起红斑、一些人吸入花粉后,会发生哮喘都属于过敏,皮肤接触了过热的水后,会起水泡,是由于细胞受损造成的.
    故选:D
    【点评】过敏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8.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新生儿童注射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
    B.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天花病的人,一般不会再患天花
    D.计划免疫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解答】解: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第三道防线.B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而ACD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B
    【点评】区分两种免疫主要看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形成.
     
    9.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给病人打针吃药,治疗疾病
    B.给婴幼儿服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C.给三个月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等疾病
    D.给刚出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
    【解答】解:A、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是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属于计划免疫,A不正确;
    B、给小孩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属于计划免疫,B正确;
    C、给初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属于计划免疫,C正确;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属于计划免疫,D正确.
    故选:A.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计划免疫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0.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体液中溶菌酶和的组织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免疫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四道防线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解答】解:体液中溶菌酶和的组织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在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
     
    11.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入冬以来,学校里患流行性感冒的同学越来越多,引起流感的生物主要是(  )
    A.寄生虫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
    【解答】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因此流行性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
    故选:D
    【点评】明确引起流感的微生物是流感病毒.
     
    12.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流感、流感患者、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染病 ④易感人群.
    A.③①② B.③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解答】解: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感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因此流感、流感患者、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③传染病、①传染源、②病原体.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环节.
     
    1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为了预防麻疹、风疹的流行,卫生部门与学校共同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保持教室清洁与通风 B.要求饭前便后勤洗手
    C.注射麻疹、风疹疫苗 D.要求发烧时及时就医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该题要从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面解答.
    【解答】解: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题干中AB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控制传染源,C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要基础扎实就能灵活答题.
     
    14.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李大爷患了尿毒症,医生为他进行了肾脏移植,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过敏原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解答】解: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所以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体、抗原的概念和特点.
     
    15.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皮肤的保护作用
    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接种疫苗
    ④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⑤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①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④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
    ③接种疫苗和⑤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二.解答题(共55分)
    16.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近期,中国人民对丹麦生蚝的过度繁殖表现了深厚的兴趣.生蚝含有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食材.
    1)吃生蚝时,为了避免病从口入,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三环节中的   .
    2)进食后,其中蛋白质经消化系统分解为   被人体吸收.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会转化为一种含氮的废物(尿素),通过排尿和   排出体外.
    3)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和排泄等生命活动能够相互协调,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主要受   的共同作用.
    4)生蚝在丹麦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为了应对其过度繁殖,丹麦政府准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避免本地   平衡受到破坏.
    【专题】填空题
    【难度】难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预防传染病时可以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解答】解:(1)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吃生蚝时,为了避免病从口入,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这属于预防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2)胃内含有胃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会转化为一种含氮的废物(尿素),通过排尿和排汗排出体外.
    (3)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
    (4)生蚝在丹麦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为了应对其过度繁殖,丹麦政府准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避免本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故答案为:(1)切断传播途径;(2)氨基酸;排汗;(3)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4)生态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主要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
     
    17.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资料二:近几年,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它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1)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   .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组成.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   ,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   .
    3)接种卡介苗后,能剌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抵抗结核杆菌,但它不能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发挥作用的原因是   .
    4)为了更好的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
    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写序号).
    【专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难
    【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从传染病起因角度分析,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埃博拉病毒属于病原体,埃博拉出血热属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传染源.
    (3)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即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还具有抗原性,因此接种卡介苗后,能剌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结核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只针对结核杆菌起作用,但它不能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发挥作用.
    (4)从预防传染病的三条途径看,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属于控制传染源;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能力,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故答案为:(1)成形的细胞核;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
    (2)病原体;传染源
    (3)抗体;卡介苗只针对结核杆菌起作用
    (4)①④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及免疫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8.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熊大和熊二是一对好兄弟,熊二生活中是个“马大哈”,不讲卫生,不爱洗手.有一天他们一起吃完早餐,熊二随手拿了一个苹果给熊大.早餐后没多久熊二突然肚子疼,熊大立即带他去医院,经化验熊二患有蛔虫病,同时还检出熊二携带有乙肝病毒.
    1)日常生活中蛔虫卵及一些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在人的皮肤上不能直接进入人体内,因为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免疫(填“特异性”“非特异性”).
    2)熊大回想早上幸好没有急着吃苹果,而是拿着苹果先用清水清洗,这在预防传染病上属于哪一措施   ,如果熊大小时候注射过乙肝疫苗,则他   (填“会”或“不会”)传染上乙肝,请说明理由   .
    3)如果你是熊大,你想对熊二说些什么?   .
    【专题】填空题
    【难度】难
    【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防线
    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黏膜等
    第一、二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第三道防线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解答】解:(1)日常生活中蛔虫卵及一些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在人的皮肤上不能直接进入人体内,因为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熊大回想早上幸好没有急着吃苹果,而是拿着苹果先用清水清洗,这在预防传染病上属于哪一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如果熊大小时候注射过乙肝疫苗,则他不会传染上乙肝,请说明理由淋巴细胞在乙肝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乙肝病毒的抗体.
    (3)如果你是熊大,你想对熊二说些什么?注意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卫生习惯.
    故答案为:(1)非特异性
    (2)切断传播途径;不会;淋巴细胞在乙肝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乙肝病毒的抗体
    (3)注意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卫生习惯
    【点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
     
    19.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腮腺炎是有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此病多发生于儿童,一旦班级中有患腮腺炎的同学,应及时隔离治疗.请回答:
    1)引起腮腺炎的病原体是   ,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   .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2)该病原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营   生活.
    3)患腮腺炎的同学需隔离治疗的原因是   .
    4)假如用接种流感疫苗的方法来预防腮腺炎,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理由是   .
    【专题】填空题
    【难度】难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4)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叫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1)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因此引起腮腺炎的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所以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腮腺炎病毒是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该病原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营寄生生活.
    (3)患腮腺炎的同学属于传染源,因此患腮腺炎的同学需隔离治疗的原因是控制传染源,防止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腮腺炎病毒.
    (4)接种流感疫苗体内产生的抗体只对流感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假如用接种流感疫苗的方法来预防腮腺炎”,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理由是 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故答案为:(1)腮腺炎病毒;抗体;特异性
    (2)寄生
    (3)控制传染源,防止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腮腺炎病毒
    (4)不能;抗体具有特异性,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0.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人教版8.1章末卷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一)据2017年4月23日中国青年网报道:某市的一个高校云集区一年内大学生艾滋病的感染者为106人!青年大学生正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重点人群.
    (二)2017年初,我省多地发生禽流感疫情.该病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H7N9禽流感病毒对禽类的致病力很弱,在禽类间易于传播且难以发现,增加了人感染的机会.为了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①对病人要及时隔离与治疗;②对疫区要保持环境卫生并严格进行室内外消毒;③要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1)资料(一)中,艾滋病的病原体与下列   (填序号)传染病的病原体属同一类.
    ①肺结核 ②天花 ③乙肝 ④手足口病 ⑤淋病 ⑥蛔虫病
    2)资料(二)中,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的①~③项,从预防传染病的下列措施分析,分别属于   (填序号).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3)预防H7N9禽流感最好是注射疫苗.当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好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免疫反应称为   免疫.
    4)目前艾滋病的疫苗还没有生产出来.为防止艾滋病在大学校园的继续蔓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你的建议   (一点正确即可).
    【专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难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解答】解:(1)资料(一)中,①肺结核的病原体是肺结核杆菌、②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③乙肝的病原体是乙肝病毒、④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⑤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球菌、⑥蛔虫病的病原体是蛔虫,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因此艾滋病的病原体与 ②、③、④(填序号)传染病的病原体属同一类.
    (2)资料(二)中,①病人是传染源,对病人要及时隔离与治疗属于B控制传染源;②对疫区要保持环境卫生并严格进行室内外消毒属于A切断传播途径;③要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属于C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的①~③项”分别属于B、A、C(填序号).
    (3)“预防H7N9禽流感最好是注射疫苗.当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好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这种免疫反应称为特异性免疫.
    (4)“目前艾滋病的疫苗还没有生产出来.为防止艾滋病在大学校园的继续蔓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你的建议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一点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1)②、③、④
    (2)B、A、C
    (3)特异性
    (4)如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相关试卷

    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一章3卷: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一章3卷,共17页。

    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一章2卷: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一章2卷,共12页。

    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一章1卷: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八下第七单元第一章1卷,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