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展开《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活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在自然段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着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活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在自然段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着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难点】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活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在自然段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着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1)出示“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
引导:说说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到了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2)出示“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如,根据《花钟》第2自然段第1句话的提示,这个自然段的大意可以概括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引导:说说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出示“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引导: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哪句话是关键句?
预设1:关键句位置不固定,可前可后。
预设2: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
2.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判断关键句的关键——是否与段意有关。
设计意图:出示交流内容,分析如何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学会归纳段意的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仿写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
2.先读一读课文中的两句话,思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征?
预设1: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板书:学写观察记录)
预设2:要求把观察时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3.引导:请你也试着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1:我们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就容易迷失方向。而猫头鹰即使在夜间也能来去自由,捕食的时候也不会受到黑暗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2:乐乐非要做高空抛鸡蛋的实验,看着他把用几层泡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鸡蛋从三楼扔下时,我不禁捂住了双眼:小鸡蛋啊小鸡蛋,我们这是不是就永别了?
设计意图:通过读观察例句,学写观察记录,训练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修改句子: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修改符号?
预设: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些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板书——修改符号:对调符号 移动符号)
3.引导:观察一下,这两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预设1:对调符号用于相邻的两个词语颠倒位置。注意必须是紧邻的两部分。
预设2:移动符号用于不相邻的两部分调换位置。
4.集体交流:分析课本句子出现的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预设1:第一行“他”改为“它的”。
预设2:第三行“用一根小棍”移到第二行“轻轻”前。
预设3:第四行“点了几下”和“又”互换。
预设4:第四行“它”后面加“的”。
5.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的很精彩节目。刘明表演的是单人舞,舞姿优美好看,张林独奏表演的是小提琴,琴声美妙极了,所有同学都被深深吸引子。
预设1:“很精彩”和“节目”调换。
预设2:删去“好看”。
预设3:把“独奏”放到“小提琴”后面。
预设4:“子”改为“了”。
设计意图:认识两种常见修改符号,并使用它们修改病句,提高了学生判断分析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三、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板书:《滁州西涧》)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正音。
点拨:滁(chú)、涧(jiàn)、幽(yōu)。
3.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2)创作背景: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除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3.划分节奏,读出韵味。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4.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小组合作,疏通诗意。
译文: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6.播放《滁州西涧》情境课文(跟读版),感受西涧清幽的景色。
设计意图:本次学习古诗时,引导学生逐一过好朗读关、理解关、积累关,丰富学生的积累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先是交流了如何找关键句及关键句在归纳段意的作用;紧接着学习了写观察记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符号,并学会用所学修改符号修改片段;最后还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
五、作业布置
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板书设计】
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学写观察记录
修改符号:对调符号 移动符号
《滁州西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小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小虾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