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90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
【原卷 1 题】 知识点 蛋白质,维生素的来源,油脂的来源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1-1(基础) 冰城烟火气,抚慰四方人。中央大街的美食刺激着食客的味蕾,留给人们不一样的生活品味。下列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烟囱”面包 B.“蜜雪冰城”柠檬水
C.冰糖葫芦 D.秋林儿童肠
【正确答案】 D
1-2(基础) “河南各地名吃”名声远播。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原阳大米 B.西华胡辣汤
C.道口烧鸡 D.灵宝苹果
【正确答案】 C
1-3(巩固) 小明同学为全家人设计了4份午餐食谱,从营养均衡的视角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炒芹菜 清蒸鱼 米饭 蛋花汤 B.牛肉 鸡肉 鸡蛋 米饭
C.蒜薹炒肉 凉拌黄瓜 牛肉芸豆 米饭 D.排骨 青椒炒肉 卷心菜 面条
【正确答案】 B
1-4(巩固) 2021年淮安成为中国第五个“世界美食之都”后,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淮安美食,以下是一位游客的菜单:盱眙龙虾、红烧狮子头、平桥豆腐、阳春面。从膳食均衡角度,请你为他再推荐一道菜是
A.涟水捆蹄 B.淮安蒲菜 C.软兜长鱼 D.小鱼锅贴
【正确答案】 B
1-5(提升) 百香果是一种热带水果,含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百香果中的铁属于人体所需常量元素
B.百香果中的维生素A能防治坏血病
C.骨质疏松患者缺失的主要元素是钙元素
D.等质量的蛋白质、油脂、糖类在人体内氧化,放出热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正确答案】 C
1-6(提升)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关注健康饮食、确立膳食平衡观是青少年须有的意识。下列有关营养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水分、蛋白质不需要消化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B.膳食纤维不能消化也不能吸收,故不需要摄入
C.人体所需维生素全都需要从外界摄入
D.“营养宝塔”告诉我们,人体膳食中含量比例最高的应该是谷物(主要是糖类)
【正确答案】 D
【原卷 2 题】 知识点 维生素的来源,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安全使用,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物质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2-1(基础)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利用硝酸铵制作简易冰袋 B.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C.缺乏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D.用硬水洗涤衣服有利于节约肥皂
【正确答案】 A
2-2(基础)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多喝牛奶以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 B.严禁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
C.蚊虫叮咬后,抹点食醋即可缓解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粮食增产
【正确答案】 B
2-3(巩固)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食品的腐烂,甲醛常用于食品的防腐
B.霉变的花生、玉米可洗净、烘干后压炸成食用油
C.牛奶富含维生素,多饮用可防止“坏血病”
D.食用小苏打水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一些不良症状
【正确答案】 D
2-4(巩固) 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厨房内油锅着火,立即向锅内倒水
B.发现煤气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
C.为防止火腿肠变质,加工时加入大量氢氧化钠
D.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大量食盐水自救
【正确答案】 B
2-5(提升) 2023年春季我国甲流高发,再次提醒人们要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多吃果蔬可以补充维生素
B.霉变大米洗净后可以放心食用
C.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代替白开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D.多吃豆类、虾皮等食品可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
【正确答案】 B
2-6(提升) 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②用发酵粉焙制糕点
B.化学与健康:①食用含钙元素的食物可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②缺乏维生素A会患坏血病
C.化学与材料:①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②铁制品涂漆、涂油可防锈蚀
D.化学与环境:①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②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正确答案】 A
【原卷 3 题】 知识点 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合金的认识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3-1(基础) 2022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图所示。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镉的元素符号为Cd
C.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2.4 g
D.镉原子的电子数为48
【正确答案】 C
3-2(基础)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载有世界上第一套由冷原子锶光钟等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下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8
C.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8 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正确答案】 C
3-3(巩固) 如图为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6
B.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
C.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Fe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Fe2O3很致密,对铁有保护作用
【正确答案】 B
3-4(巩固)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属于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已经成为当前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钛、镍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钛和镍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C.等质量的钛和镍,所含原子数较多的是钛
D.钛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2,核外电子数为26
【正确答案】 C
3-5(提升) “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B.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离子符号为Rb-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68
D.图中?是37,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正确答案】 B
3-6(提升) 富硒枸杞保肝护肝防癌缓衰老,下图是硒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信愿及几种常见元素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1价
C.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正确答案】 C
【原卷 4 题】 知识点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氧化物的定义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4-1(基础) 陕西人爱吃面食,吃面时还讲究“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大蒜中含有的“硫化丙烯(C3H6S)”是大蒜辛辣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食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物质是糖类 B.硫化丙烯分子由三种元素组成
C.硫化丙烯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硫化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
【正确答案】 A
4-2(基础) 烤肉是齐齐哈尔市的特色美食,那街头巷尾萦绕的烤肉香味,令人垂涎欲滴。但是烧烤食物是不宜多吃的,这是因为烧烤食物中的苯并芘含量较高,苯并芘(化学式为()是一种强致癌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并芘中含有碳单质
B.苯并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2g
C.苯并芘中含有2种元素
D.苯并芘由20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构成
【正确答案】 C
4-3(巩固) L-脯氨酸(化学式为C5H9NO2)是氨基酸输液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高效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下列关于L-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L-脯氨酸中有二氧化氮分子
B.L-脯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一个L-脯氨酸分子中共有18个原子
D.L-脯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9:1:2
【正确答案】 B
4-4(巩固) 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下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C37H38N2O6是氧化物
B.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1个千金藤素分子是由37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100%
【正确答案】 B
4-5(提升)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简化,如左图示例:狗烯分子结构简式见右图。下列有关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8 B.狗烯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是12:1
C.图中可知每个碳原子都连接了四个原子 D.该物质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正确答案】 B
4-6(提升) 一定条件下,制取丙醇(C3H8O)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丙醇分子是由3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B.C3H8O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9:2
C.反应中共涉及3种氧化物
D.丙醇是混合物
【正确答案】 B
【原卷 5 题】 知识点 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稀释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5-1(基础)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药品 B.加热液体
C.收集二氧化碳 D.闻气体气味
【正确答案】 D
5-2(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正确答案】 B
5-3(巩固)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连接仪器
C.白磷的放置 D.除去CO中的CO2
【正确答案】 B
5-4(巩固) 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以下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 D.配置溶液
【正确答案】 C
5-5(提升)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实验结束后将洗净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正确答案】 A
5-6(提升)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安全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干燥气体 B.取用固体
C.量取液体 D.测溶液酸碱度
【正确答案】 A
【原卷 6 题】 知识点 氧气助燃性及实验,活性炭的吸附性,碳单质的稳定性,仪器的洗涤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6-1(基础)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
利用明矾来净化金鱼缸内的水
明矾是净水的絮凝剂
C
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壁的水垢
食醋的pH>7
D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6-2(基础) 劳动赋能,助力青少年成长。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酒精对桌椅进行消毒
酒精可燃烧
B
实验后,清洗仪器、处理废液、打扫卫生
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
C
铅笔芯用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铅笔芯具有导电性
D
垃圾分类,植树造林
节约资源,低碳环保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6-3(巩固) 新课程标准提出“五育并举、以劳育人”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可以溶于水生成胶状物
B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金刚石硬度大
C
用焦炭冶炼金属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将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墙壁上方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6-4(巩固) [劳育]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原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通过煮沸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高温可杀死病菌
B
用铅笔芯粉末作门锁的润滑剂
石墨可导电
C
将自行车三脚架进行涂漆以防锈
隔绝水和氧气
D
使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6-5(提升)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
B
用汽油清洗有油污的衣服
发生了乳化
C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潮湿的铁部件在空气中易生锈
D
用食醋给凉拌皮蛋这道菜做蘸料
食醋能除去皮蛋中的碱性物质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6-6(提升) 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B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C
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铅笔芯具有导电性
D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原卷 7 题】 知识点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金属与氧气反应,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7-1(基础) 精巧,造型逼真美观,极具文化艺术观赏性。铜凤灯的主要制作材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D.复合材料
【正确答案】 A
7-2(基础) 秦陵一号铜马车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被誉为“青铜之冠”,其制作材料属于
A.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 C.天然材料 D.合成材料
【正确答案】 B
7-3(巩固)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B.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玻璃钢不属于金属材料
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
【正确答案】 B
7-4(巩固) 如图为学生常用的中性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尖钢为合成材料
B.丁苯橡胶和聚乙烯塑料是天然材料
C.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固性,因此破损笔杆能进行热修补
D.笔尖钢比纯铁硬度大
【正确答案】 D
7-5(提升) 口罩中熔喷布是以聚丙烯(一种塑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过滤材质,铝塑条是在塑料表面涂上一层铝。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塑条属于合金材料
B.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口罩可以阻隔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细颗粒物
D.废弃口罩应密封好,放入“有害垃圾”桶内
【正确答案】 A
7-6(提升) 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很多新型材料和技术,例如滑雪头盔的材料选用了碳纤维、玻璃纤维、弹性体三种 地球成分合成的新材料,冰壶场馆“冰立方”建筑采用膜材料ETFE,它是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使用寿命至少为25-35年,是用于永久性多层可移动屋顶结构的理想材料;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光,透光率 A. ①高达95%同时起到保温隔热的性能,节省能源。对两种材料的认识错误的是
A.ETFE的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较活泼
B.滑雪头盔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C.冬奥会中从工业废气中回收二氧化碳,采用CO2超临界制冰技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D.北京冬奥会从清洁能源到环保材料,化学功不可没
【正确答案】 A
【原卷 8 题】 知识点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8-1(基础)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3
【正确答案】 A
8-2(基础)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种类有两种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正确答案】 D
8-3(巩固)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
C.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消耗物质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正确答案】 C
8-4(巩固) 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C.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8-5(提升) 中科大研究人员通过构成二维RhW纳米片实现高效CO2催化剂氢生成甲醇,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前后氢原子数发生了改变
B.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前后的二维RhW纳米片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反应中的H2和CH3OH的质量比为1:16
【正确答案】 B
8-6(提升) 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有利于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
B.丙、丁的分子个数比1:2
C.反应中每消耗44g二氧化碳,同时生成32g甲醇
D.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正确答案】 B
【原卷 9 题】 知识点 盐的定义,有机物定义和常见的有机物,酸的定义,碱的定义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9-1(基础)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对磁铁矿石、氢氧化钙、硫酸锌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碱、酸 B.单质、碱、酸
C.氧化物、碱、纯净物 D.混合物、碱、盐
【正确答案】 D
9-2(基础)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氧化物:SO2、CuO、CaCO3 B.酸:HCl、H2SO4、HNO3
C.碱:NaOH、Ca(OH)2、NH3·H2O D.盐:NH4Cl、AgNO3、BaSO4
【正确答案】 A
9-3(巩固) 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B.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C.微量元素:铁、锌、硒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正确答案】 A
9-4(巩固)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NO2、SO2、CO2 B.混合物:铁锈、碘酒、水银
C.酸:H2SO4、HNO3、H2CO3 D.碱:熟石灰、烧碱、纯碱
【正确答案】 C
9-5(提升)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把相同的事物归为一类,以便找到其中的规律。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CaO、CH2O、P2O5
B.空气污染物:CO2、NO2、CO
C.混合物:铁矿石、食盐水、洁净的空气
D.有机合成材料:蚕丝、丁苯橡胶、聚乙烯塑料
【正确答案】 C
9-6(提升)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归类
A
氧化铜、水、过氧化氢、氧气
氧化物
B
氯化钠、碳酸钾、硝酸银、硫酸铵
盐
C
烧碱、纯碱、生石灰、氢氧化铜
碱
D
甲烷、醋酸、乙醇、二氧化碳
有机物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原卷 10 题】 知识点 微粒的共性,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0-1(基础)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B.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消失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O2具有助燃性,CO2不支持燃烧——分子结构不同
【正确答案】 B
10-2(基础)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问隔
B.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来:球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正确答案】 B
10-3(巩固) 下列现象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加热氧化汞得到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温度计汞柱变化——原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气球吹气变鼓——分子数目增多
D.很远就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正确答案】 B
10-4(巩固)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滴水成冰——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金桂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D.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分子能吸附在物体表面
【正确答案】 A
10-5(提升)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水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正确答案】 A
10-6(提升) 用微观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中原子的构成不同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和原子均可分
【正确答案】 B
【原卷 11 题】 知识点 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元素的概念,金属与酸反应原理,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1-1(基础)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氯化氢由分子构成,所以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正确答案】 D
11-2(基础)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金属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在化学反应失去电子的一定是金属原子
【正确答案】 C
11-3(巩固) 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aO和CuO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所以氧化铜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则可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正确答案】 C
11-4(巩固)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降为0℃时,分子停止运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和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正确答案】 C
11-5(提升)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镁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是,铝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是,所以与相同的酸反应,镁更剧烈
C.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正确答案】 B
11-6(提升)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D.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则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一定是性质不活泼
【正确答案】 A
【原卷 12 题】 知识点 固体溶解度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2-1(基础) 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正确答案】 D
12-2(基础) 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以及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A.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B.曲线甲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C.溶解度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30<t<50
D.50℃时,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正确答案】 D
12-3(巩固) 15℃时,将质量都为x的KNO3、KC1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恢复到15℃,现象如图一、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Cl B.固体质量:25.0gKCl
【正确答案】 D
12-4(巩固) 20°C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升温到40°C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C升温到80°C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D.100°C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正确答案】 B
12-5(提升) 甲、乙分别是碳酸钠和氯化钠中的一种物质,下图1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图2是20℃时,将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分别放入盛有等质量水的两支试管中,甲没有全部溶解,乙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0℃
B.a物质可能是NH4NO3
C.甲物质为NaCl
D.10℃时,等质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比较多的是NaCl溶液
【正确答案】 A
12-6(提升) 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在4只烧杯中分别盛100 g的水,其中①②烧杯所处温度为20 ℃,③④烧杯所处温度为40 ℃。向烧杯①②中分别加入20 g和40 g固体甲;向烧杯③④中分别加入30 g和50 g固体乙,充分溶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为130 g
B.四份溶液中为饱和溶液的是②和④
C.四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④>②>③>①
D.将烧杯④中的溶液升温,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
【正确答案】 C
【原卷 13 题】 知识点 有机物定义和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合理饮食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3-1(基础)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味精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然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关于味精的各种争议多了起来,有传闻味精有毒,还有人说温度超过100℃,味精就会产生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
味精到底安不安全?
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C5H8NO4Na),谷氨酸钠与水反应后会变成有鲜味的谷氨酸,这就是味精能提鲜的原因。谷氨酸钠存在于葡萄、番茄这些水果中,至于水解后的谷氨酸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味精有毒”论不攻自破。味精中谷氨酸钠溶解最佳温度是70℃~90℃,化学性质不稳定,如果到了在150℃以上,谷氨酸钠变为焦谷氨酸钠(C5H8NO3Na),由于焦谷氨酸没有鲜味,“谷氨酸钠转化为焦谷氨酸钠会降低鲜味”是正确的,但是焦谷氨酸致癌,这个言论尚无科学证明。
所以,从科学层面来看,所谓“味精致癌论”更多是危言耸听。不过,平时在使用味精时,也要注意适量,过多摄入味精对身体也无益,原因和食盐一样,高血压患者不宜多食。
1、谷氨酸钠(C5H8NO4Na)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转化成焦谷氨酸钠的过程是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通过阅读,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味精无毒,但高温下产生的焦谷氨酸钠一定致癌
B.“味精致癌论”没有依据,所以人们可以大量使用味精
C.味精使用时注意最好在火熄灭后,温度不太高时添加味精,以免失去鲜味
D.味精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使食物提高鲜味,所以拌凉菜最好使味精充分溶解
【正确答案】 1、有机物 化学变化 2、CD
13-2(基础)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直接食用苦涩味极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蜕变成巧克力的。
发酵:将大量可可豆堆积在一起,持续一两周时间,果肉在微生物作用下开始发酵,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在此过程中,种子失去了生物活性,发酵产生的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带有果香味的物质。
晾晒:除去可可豆中多余的水分。
烘烤:可可豆内部的碳水化合物开始受热分解,类似于用锅加热蔗糖,碳水化合物逐渐焦糖化,颜色由白转棕。在不同温度下,一定量蔗糖焦糖化程度变化如图1。温度更高时,糖与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形成大量具有香气的分子。
分离后混合:将烘烤后的可可豆进行压滤,分离出可可脂(熔点约35℃),同时得到压碎的可可粉。将可可粉、可可脂、糖混合便得到了巧克力。70%的黑巧克力就是将50%可可脂、20%可可粉、30%糖混合制成的(以质量分数记)。某款巧克力的营养成分如图2。
巧克力味道令人愉悦,但能量密度极大,食用需适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可树果实发酵的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对比图1中的两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在0~t范围内,当反应时间相同时,______。
3、由图2可知,该款巧克力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巧克力入口即化,与可可脂熔点和体温接近有关。______。
②每100g70%的黑巧克力含有可可脂70g______。
【正确答案】 1、化学变化 2、温度越高,焦糖化程度高
3、油脂 4、对 错
13-3(巩固)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
磷/mg
维生素C/mg
1.5-2.3
0.4-0.94
17.5-28.0
11-60
15-68
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浸泡30min比10min 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2可知:土豆片中维生素C和淀粉的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正确答案】 1、元素 2、ABC
3、土豆片中维生素C和淀粉的含量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而减少
4、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ACD
13-4(巩固)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黄曲霉毒素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共17种,其中AFB1(化学式为C17H12O6)是一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霉变的大米、花生中。
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花生油中常含有黄曲霉毒素,大米也会因储存不当而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需加热到280°C以上才能被破坏,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
为了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
紫外辐射法是一种常见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利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对花生油照射相同时间,测得照射前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AFB1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波长紫外光对样品中AFB1去除情况
254nm
365nm
420nm
照射前AFB1含量/(mg/kg)
79.39×10-3
79.39×10-3
79.39×10-3
照射后AFB1含量/(mg/kg)
35.20×10-3
2.88×10-3
70.10×10-3
氨气熏蒸法也可以降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后和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去除了黄曲霉毒素。科研人员在40℃条件下,用氨气熏蒸含水量为20%的花生48h,测得不同浓度氨气对花生中黄曲霉素AFB1的去除率,如下图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AFB1由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为防止花生霉变,应在_____________环境下保存。
3、利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AFB1,最好选用紫外光波长是 (填字母)。
A.254nm B.365nm C.420nm
4、由图1可知,氨气浓度对花生中黄曲霉素AFB1去除率的影响是:在熏蒸温度40℃时,熏蒸时间48h,花生含水量为20%的条件下,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体健康
B.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可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
C.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01mg/kg的花生油符合国际标准
【正确答案】 1、3 2、低温、干燥 3、B
4、在6%-9%之间,氨气浓度越大,AFB1的去除率越高;在9%-10%之间几乎无影响 5、AC
13-5(提升)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奶营养丰富,富含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多种营养物质,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表 1 某品牌酸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每 100 克)
蛋白质/克
糖类/克
脂肪/克
钠/毫克
钙/毫克
2.7
9.5
2.7
75
90
但是,普通酸奶含有乳糖,经调查,我国有 88.9%的成人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有55.1%的成年人表现有乳糖不耐受症状(主要症状为腹泻)。因此,在保证普通酸奶基本营养不损失的前提下,乳糖含量较低或无乳糖的酸奶成为乳糖不耐受消费者的需求。相关科研技术人员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始研发无乳糖酸奶。无乳糖酸奶的工艺流程为:原料乳 → 标准化 → 添加 6%的白砂糖 → 均质 → 巴氏杀菌 → 冷却→接种发酵剂(直投式发酵剂)→ 发酵(37℃、42℃)→ 4℃低温储存。
研究一 发酵酸奶中添加乳糖酶对乳糖水解效果的影响
在 37℃,向普通酸奶中添加不同剂量乳糖酶(剂量分别为 1000U/kg、1500U/kg、2000U/kg、2500U/kg),发酵 3 小时,测得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1 所示。
研究二 普通酸奶和无乳糖酸奶发酵过程中的酸度变化
普通酸奶和无乳糖酸奶分别在 37℃和 42℃发酵 8 小时,发酵过程中酸度(从 1 小时开始测量)变化如图 2 所示。
除以上研究,科技人员还在口味、活菌数、保存等方面做了无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的对比研究,发现无乳糖酸奶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 1 可知酸奶的主要营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2、由图 1 可知:3 小时内,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添加相同量乳糖酶,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B.相同发酵时间,乳糖残留量均随乳糖酶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
C.乳糖残留量与时间、乳糖酶添加量有关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无乳糖酸奶比普通酸奶适合更多消费者食用______。
②无乳糖酸奶的工艺流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______。
4、由图 2 可知:42℃时无乳糖酸奶发酵过程中酸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1、糖类 2、ABC
3、对 错 4、时间越长,酸度越高
13-6(提升)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在人体中,钠元素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调节水量、维持酸碱平衡、维持血压等。我国居民膳食中每日通过食品或调料获得钠元素的主要来源如图1所示。图2为2015年我国某省份人均每日食盐投入量与国家推荐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标准的比对。
事实证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钠元素过多,钾元素过少,这样的情况易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为此,以碘盐为基础,加入有咸味的氯化钾,用氯化钾代替部分氯化钠(减钠增钾),使钠、钾比例合理,形成低钠盐。低钠盐有利于防治高血压,通常属于推荐用盐。但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人员(汗液流失会带走大量钠离子)、肾脏病或高钾血症患者不建议选用。
表一超市中常见的深井岩盐和低钠岩盐成分配料表
种类
NaCl(g/100g)
KCl(g/100g)
碘酸钾K1O3(以I计,mg/kg)
K4Fe(CH)6(以【Fe(CN)4-】计,mg/kg)
深井岩盐
≥98.5
0
18-33
≤10
低钠岩盐
65-80
20-35
18-33
≤10
1、NaCl属于人体所需六种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_,超市中常见的深井岩盐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食盐中K4Fe(CN)6的主要作用是抗结剂,K4Fe(CN)6是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钾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________________gK4Fe(CN)6中含有56g铁元素。
3、食盐中碘酸钾与氯酸钾类似,受热易分解,写出碘酸钾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2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该省份人均每日摄入食盐的量超过了国家推荐的标准
B.我图对食盐摄入量的推荐标准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标准
C.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是年龄越大,人均每日摄入食盐越少
D.在图示的每个年龄段中,农村居民的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都比城市居民多
E.依据表I,建议外卖小哥在炎热的夏天食用低钠岩盐
【正确答案】 1、无机盐 混合物
2、四或4 13:6 368
3、2KIO32KI+3O2↑ 4、CE
【原卷 14 题】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万用瓶的使用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4-1(基础) 下图中甲、乙为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某跨学科学习小组根据乙装置原理设计装配了一个简易制氧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装置中a装置的名称为_____。
2、若选择甲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简易制氧器加入的A剂、B剂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洗气室中应该加入_____(填名称)。
【正确答案】 1、分液漏斗 2、
3、MnO2 H2O2 浓硫酸
14-2(基础) 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火柴、药匙、升降台、木条、棉花、镊子及以下仪器:
1、若要制取 CO2,应选择的仪器有②集气瓶、④带导管的双孔塞和______(从①~⑧中选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仪器是______(填名称)。
2、若利用(1)中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用⑨装置收集O2时,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
【正确答案】 1、①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2、2H2O22H2O + O2 ↑
3、m
14-3(巩固) 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从C-E中选)。
3、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填字母)。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C.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F、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F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G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仪器①中所装物质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液漏斗 2、 C 3、A
4、过氧化氢溶液
14-4(巩固)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上部与下部“c”对接,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上部与下部“b”对接时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从A~D中选择,下同),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检验CO2气体是否收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固体Ca(OH)2和固体NH4Cl混合加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的NH3,请写出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排空气收集NH3,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______(填“d”、“e”)端进入,若用F装置排水收集NH3,请将图F补画完整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形成液封
2、AD或DA 2KMnO4K2MnO4+MnO2+O2↑ BC或CB 在集气瓶口放一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3、 e
14-5(提升)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1、某同学欲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要在集气瓶内预留一些水的作用是______。他应选用_____装置组合(填字母序号)进行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D图中①仪器的用途是_______;D装置与C装置比较,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
3、下图甲中的活塞k处于关闭状态,据图判断装置甲______(填“漏气”或“不漏气”)。甲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处于塑料板之下的理由是________。
4、用上图乙制取氢气,使反应发生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选择H装置收集氢气,则应从导管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正确答案】 1、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AE或EA
2、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不漏气 形成液封,避免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倾斜试管,使固液接触(或“添加稀硫酸”或“加水”或“加密度大于稀硫酸且不溶于水的液体:如四氯化碳”)(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b
14-6(提升)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⑥_______;⑨_______。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制备一瓶较纯净的O2,则应选用图1中仪器____(填仪器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如果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收集制得的氧气,可以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填装置序号)。
A. B. C. D.
3、实验室用图2装置A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用图2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______(填“m”或“n”)端。
5、实验室用图2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关闭B装置的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___(填“1”、“2”或“3”)处。根据图2装置B的优点,用此类装置还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填字母)。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氯酸钾制取氧气 C.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6、实验室可用图3装置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实验数据只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
B.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相等
C.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吸收热量
【正确答案】 1、水槽 长颈漏斗
2、①④⑤⑥⑦⑩
D
3、
4、n 5、3 C
6、B
【原卷 15 题】 知识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置换反应,化合价代数和的计算与应用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5-1(基础) 钛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精确制导武器,航天飞机等。已知钛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下图是工业上利用钛白粉制备海绵钛工艺流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请配平上述方程;则x、y、z、m、n分别为______。
2、反应②需要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理由是______,在高温下进行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1、2,1,2,1,2
2、隔绝空气防止镁被氧化或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3、Mg或镁 Cl2或氯气
15-2(基础) 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
1、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反应:①;②,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______(填序号)。
3、炼铁时将铁矿石粉碎的目的______。
4、炼钢就是将生铁“降碳除杂(硫、磷等)”,写出炼钢炉中降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5、轧制过程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正确答案】 1、+4 2、②
3、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进行的更快、更充分
4、
5、物理
15-3(巩固)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1、SnCl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__________(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正确答案】 1、+4 2、弱 Cu
3、
4、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15-4(巩固) 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同学想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过程不引人其他金属元素,具体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中加入的过量X为______(填名称)。
2、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一段时间后酸浸槽底部会沉积一部分固体,该固体成分为______。
3、由溶液Y到铁红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氢氧化钠废液,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请你对该废液的处理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1、铁 2、 铜或Cu
3、向废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
15-5(提升) 金属钛是重要的航天、航海材料。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被誉为"未来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化学式为 FeTiO3)、焦炭、氧气为原料,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1、反应前需要将钛酸亚铁和焦炭磨成粉末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钛酸亚铁(FeTiO3)属于无机化合物中的______________,其中钛元素为_______价。
2、反应①所得到的生铁属于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反应②中TiO2与C、Cl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TiCl4和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是一种氧化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温条件下,镁可以与 TiCl4发生置换反应制得金属钛,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从反应③后的固体中获得纯净的金属钛: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正确答案】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盐 +4
2、混合物 3、
4、
5、稀盐酸(答案不唯一) 过滤
15-6(提升) 锰是冶炼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以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还含有少量FeCO3、NiCO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Ⅰ中,将碳酸锰矿研磨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其中碳酸锰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加入二氧化锰发生以下反应:,已知滤液1中的主要溶质为MnSO4,同时还含有少量NiSO4,则步骤Ⅱ中加入氨气和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所得滤液2中含有的溶质为MnSO4、(NH4)2SO4,则滤渣2中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Ⅳ中,电解后的废液中还含有Mn2+,常用石灰乳进行一级沉降得到沉淀Mn(OH)2和氨气,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Na2S进行二级沉降得到沉淀MnS。沉降过程的产物中,___________可循环利用于上述流程。
【正确答案】 1、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同时加快反应速率 MnCO3 + H2SO4 = MnSO4 + H2O + CO2 ↑
2、除去铁离子 3、NiS
4、氨气
【原卷 16 题】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酸的通性,根据图像分析结论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6-1(基础) 课本上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采用的是红磷燃烧的方法, 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燃烧时的现象主要有__________,但是该实验存在不少的缺点,如污染环境、误差大等。
在老师指导下,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利用以铁粉和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脱氧剂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原理】铁生锈消耗氧气,生成固体铁锈; 氯化钠可以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实验过程】
(1)取一个集气瓶,其实际容积是 150mL,在其内部先加入25mL的水; 再取一个量筒,内盛100mL的水。
(2)室温时, 按如图乙所示进行组装,在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将足量的脱氧剂利用薄且透气的无纺布袋包悬吊在橡皮塞反面。一会儿观察到量筒内的现象为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
(3)当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且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读出水面在 75mL 刻度处。
【实验结果】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算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 。(无纺布包的体积忽略不计)
【拓展探究】
(4)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相对足量的铁钉用砂纸打磨, 称其质量, 按如图丙装置,放置 3 天, 再取出铁钉称量(铁钉生锈后固体质量会增大, 生成的铁锈疏松多孔)。
根据表的设计重复上述实验, 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 结论是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 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P+O2P2O5 产生大量白烟 量筒内液面下降 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且压强小于大气压 20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铁钉锈蚀越快 试管中的氧气耗尽
16-2(基础) 某“暖宝宝”取吸贴的透气无纺布袋内装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物质,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探究。
【实验一】用铁钉探究铁锈蚀。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该实验中,能形成对比实验的有______、______(填标号)。
2、连续观察一周,只有A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说明铁锈蚀是铁与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二】用“暖宝宝”中的物质探究铁锈蚀。用无纺布袋装入干燥的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分别放在锥形瓶底,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3、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在短时间内发烫: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______,打开无纺布袋,黑色粉末有部分变成______色;图2和图3所示实验均无明显现象。
4、与实验一相比较,图1所示实验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除了铁粉的因素外,对活性炭与氯化钠作用的合理猜测是______(写一点)。
【实验三】利用实验二中图1所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实验时,需要获得的数据有:锥形瓶内空气的体积、______;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写一点)。
6、与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相比,写出实验三的一个优点:______。
【正确答案】 1、A和B A和C
2、氧气和水 3、烧杯中的水进入导管,导管中的液面高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红棕
4、活性炭与氯化钠会加快铁粉锈蚀
5、倒流入锥形瓶内水的体积 铁粉要足量或装置不能漏气或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等
6、更加准确、更加环保
16-3(巩固) 如图是张南同学所在的化学活动小组同学的实验,他们在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提出问题】滴加碳酸钠溶液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中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张南同学猜想是:Na+、OH-;小岗同学猜想是:Na+、OH-、Ba2+
2、你猜想的溶质中离子成分是_______(只填一种情况,填离子符号,不能和题中其他成分情况重复)。
【实验验证】
3、张南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试管中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对张南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
4、小岗同学进行了自己的验证实验,取试管中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现象,于是得出结论:其溶质中离子成分是_____(填离子符号)。
【反思与总结】
5、张南、小岗两位同学的实验所选用的试剂不同,得出结论也不相同,由两位同学的验证实验总结得出:在验证猜想的溶液中溶质离子成分时,所选试剂要求是______,就能一次性验证溶质离子成分。
6、向滴加碳酸钠溶液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沉淀质量变化情况如图像。请回答:图像a-b时,沉淀质量不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无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Na+、OH-、
3、不正确,滴加硫酸钠溶液,无现象,只能说明溶液中不含有钡离子,无法证明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合理即可)
4、Na+、OH-、
5、能与待检测离子都反应,产生不同明显实验现象
6、盐酸中的氢离子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未与碳酸钡反应(合理即可)
16-4(巩固)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老师带来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以上为酸碱盐溶解性表(室温)的一部分
探究一:溶液M的溶质是什么?
(1)溶液M的溶质可能是Ba(OH)2或______(写化学式)。
(2)为了确定溶液M的溶质,同学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不变色,溶液M的溶质不是Ba(OH)2。
探究二:老师取一定量溶液M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Na2CO3
猜想二:NaCl、BaCO3
猜想三:NaCl猜想四:______
(3)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正确,理由是______。写出溶液M与碳酸钠溶液混合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一,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一正确
(总结与交流)
(4)同学们认为甲的实验不足以验证他的猜想的正确性,若要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正确,可选用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
A.硝酸钡溶液 B.氯化钾溶液
C.稀盐酸 D.氢氧化钙溶液
【正确答案】 BaCl2 无色酚酞溶液 NaCl、BaCl2 BaCO3不溶于水,过滤已被除去 ACD
16-5(提升) 为了深度学习探究初中酸碱盐的内容,某化学小组根据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中和反应。
如图甲所示,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烧杯中,当看到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__________色变为无色时,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烧杯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任务二: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如图乙和丙所示,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图乙中向下推注射器的活塞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将图甲、乙、丙中实验后得到的无色溶液均倾倒入一只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废液缸中的废液呈红色且明显变浑浊。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的废液继续进行探究。
【交流讨论】
①废液缸中的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②废液缸中的废液明显变浑浊,说明倾倒前丙的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使废液呈现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NaOH和Na2CO3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呈红色
猜想__________成立
【拓展延伸】废液缸中的废液里所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了污染环境。
【正确答案】 红 NaOH+HCl=NaCl+H2O 小气球逐渐变大 碱 Ca(OH)2 三 、OH-、Cl-
16-6(提升) 在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组同学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否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钙溶液,然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当观察到_______,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同学们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产生白色沉淀,无其它实验现象。由此可知,溶液M中除了含有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乙组同学探究“甲组最终所得溶液N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不考虑酚酞)”。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CaCl2
猜想二:NaCl
猜想三:NaCl、Na2CO3
【分析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___。三个猜想中都含有NaC1的依据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溶液N,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即可确定猜想二正确。
【总结与提升】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一般我们都是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角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猜想,并结合实验现象排除不合理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3、丙组同学探究“甲组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12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1、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NaCl
2、三 碳酸钠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2g+100g-107.6g=4.4g
解:设该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原卷 17 题】 知识点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实验,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盐类参与的反应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7-1(基础) 向一定量的锌粒中不断加入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锌粒和稀硫酸恰好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参加反应的锌粒的质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1、0.2 2、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粒的质量是x
答:参加反应的锌粒的质量是6.5g。
17-2(基础)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 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 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为100.9 g。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质量。
【正确答案】 1、1.6 2.5
2、解:设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4 g
答: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3.4 g。
17-3(巩固) 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溶液,某同学取出15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配制26.5%的溶液80g,需要固体为_____。
2、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正确答案】 1、21.2g 2、由图可知,当氯化钡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40g;
设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则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9%。
3、设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碳酸钡的质量为z
则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9%。
17-4(巩固) 九年级一班李华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菜的时候不小心将食醋撒到了鸡蛋上,然后发现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经查阅资料,李华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李华同学找到化学老师做了以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假设鸡蛋壳中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酸和水,加入稀盐酸的量与生成气体的量如图所示,试求:
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
2、12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有计算过程);
3、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正确答案】 1、4.4g 2、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x=10g
y=11.1g
答:12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3、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5(提升) 现有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2SO4与CuSO4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1、根据图坐标,推测CuSO4溶液呈______(填“酸”、“碱”、“中”)性;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2、请计算该混合溶液中的Cu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3、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在图中画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
【正确答案】 1、酸
Na2SO4
2、解:设硫酸铜的质量为x
答: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3、
17-6(提升) 为了确定某硫酸钾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氯化钡反应)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样品中硫酸钾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3、样品中硫酸钾的纯度为______。
4、最终烧杯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5、用上述硫酸钾样品通过化学反应制得298t氯化钾,需要硫酸钾样品的质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
2、
3、87% 4、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
最终烧杯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设生成298t氯化钾需硫酸钾的质量为
需要硫酸钾样品的质量为
答案解析
1-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面包含大量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B、蜜雪冰城”柠棱含大量的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冰糖葫芦含大量的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秋林儿童肠含大量的蛋白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原阳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B、西华胡辣汤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C、道口烧鸡属于肉类,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灵宝苹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炒芹菜中富含维生素、油脂,鱼中富含糖类,米饭中富含糖类,蛋花汤中富含蛋白质,营养均衡,不符合题意;
B、牛肉、鸡肉、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米饭中富含糖类,缺乏维生素,营养不均衡,符合题意;
C、蒜薹炒肉中富含维生素、油脂、蛋白质,黄瓜中富含维生素,牛肉芸豆中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糖类,营养均衡,不符合题意;
D、排骨中富含油脂和蛋白质,青椒炒肉中富含维生素、油脂和蛋白质,卷心菜中富含维生素,面条中富含糖类,营养均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龙虾中富含蛋白质,红烧狮子头中富含油脂和无机盐,豆腐中富含蛋白质,阳春面中富含糖类、无机盐和水,则还应补充维生素,而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B。
1-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百香果中的铁属于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百香果中的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 ,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骨质疏松患者缺失的主要元素是钙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蛋白质、油脂、糖类在人体内氧化,放出热量最多的是油脂,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不需要消化可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蛋白质、糖类、脂肪需要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可以吸收,A错误;
B、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B错误;
C、维生素多数不能在人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但是少量维生素可在人体内合成,如大肠杆菌在人体肠道内一般不致病,它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C错误;
D、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谷类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每天摄入最多,其次是蔬菜、水果类,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类。D正确。
故选:D。
2-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可利用硝酸铵制作简易冰袋,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
C、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D、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适量喝牛奶以补充人体所需钙元素;A错;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给海产品保鲜,B正确;
C、蚊虫叮咬后,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抹点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即可缓解。C错;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粮食增产,大量使用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和水污染。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2-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于食品的防腐,错误;
B、霉变的花生、玉米含有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经过加工也不可食用,错误;
C、牛奶富含维生素,但维生素C含量不高,多饮用不可防止由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错误;
D、食用小苏打(碳酸氢钠)水可缓解因胃酸(主要为盐酸)过多引起的一些不良症状,因为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减少胃酸。正确;
故选D。
2-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油的密度比水小,当油锅着火时,立即向锅内倒水,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A做法错误;
B、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故B做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不能用于防止食品变质,故C做法错误;
D、重金属盐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自救,例如可服用大量生鸡蛋清自救,故D做法错误;
故选B。
2-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果蔬中富含维生素,该选项说法合理;
B、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蒸煮也不能杀死,则不能食用,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C、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代替白开水会影响人体健康,该选项说法合理;
D、豆类、虾皮等食品中富含钙,可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该选项说法合理。
故选B。
2-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②用发酵粉焙制糕点,描述正确;
B、①食用含钙元素的食物可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②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描述错误;
C、①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②铁制品涂漆、涂油隔绝了空气和水可防锈蚀,描述错误;
D、①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②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描述错误。
故选A。
3-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的分类,镉元素为“钅”字旁,镉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镉的元素符号为Cd,选项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由镉元素的元素周期表标签可知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选项错误;
D、根据镉元素的元素周期表标签可知,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又等于质子数,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镉原子的电子数为48,选项正确;
故选:C。
3-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锶中文名称偏旁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B、锶的原子序数为38,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为38,说法错误;
C、锶的原子序数为38,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说法错误;
故选:C。
3-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26,不是中子数,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符合题意;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不是铁元素,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故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生成氧化铁很疏松,会加快铁的锈蚀,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钛和镍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镍>钛,则1个原子的质量:镍>钛,因此等质量的钛和镍,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所含原子数越多,即相等质量的钛和镍,所含原子数目较多的是钛,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钛的原子序数为22,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2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47.87-22≈26,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铷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Rb+,选项错误;
C、元素信息图中最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68,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铷原子的的核内质子数为37,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则图中?是37,选项正确。
故选B。
3-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选项A说法错误;
B、②表示的是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表现为+1价,故选项B说法错误;
C、粒子①③的质子数都为17,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C说法正确;
D、④表示的元素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4-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面食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正确;
B、硫化丙烯由碳、氢、硫等三种元素组成,错误;
C、,硫化丙烯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D、硫化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8:16,错误。
故选A。
4-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苯并芘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B、苯并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12=252,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选项错误;
C、苯并芘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选项正确;
D、苯并芘由苯并花分子构成,一个苯并芘分子由20个碳原子和12个氢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C。
4-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L-脯氨酸是由L-脯氨酸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二氧化氮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的质量分数=,而L-脯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9):14:(16×2)=60:9:14:32,氢元素质量比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1个L-脯氨酸分子中共有5+9+1+2=17个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L-脯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0:9:14:32,5:9:1:2为原子个数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千金藤素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则其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错误。
B、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中不含分子,1个千金藤素分子是由37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氮分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D、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100%,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一个短线的两端各表示一个碳原子,且与一个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个数与短线个数之和为4,则根据狗烯分子结构简式可知,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狗烯(C26H26)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12×26):(1×26)=12:1,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并不是每个碳原子都连接四个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充分燃烧时还生成一氧化碳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丙醇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分子是微观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不符合题意;
B、丙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9:2,符合题意;
C、反应涉及的物质为丙醇、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丙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涉及2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丙醇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固体块状药品要用镊子,加入药品要将试管横放,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故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故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闻药品气体气味,采用“招气入鼻”的方法,故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液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示中没有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应将氢氧化钠放在玻璃仪器中称量,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A错误;
B、连接仪器时,用水润湿玻璃管口,可减小摩擦力,B正确;
C、白磷属于固体药品,应放在广口瓶中,C错误;
D、用万能瓶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应从长管进气,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错误。
故选B。
5-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以免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
B、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
C、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将试管横放,将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符合题意;
D、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其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故烧杯中下方蜡烛先熄灭,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导管不可以伸到试管底部,否则高锰酸钾易堵塞导管进而使得装置炸裂,且装置内的气体不易排出,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左盘质量减少,涉及气体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后将洗净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时,试管应倒置,避免灰尘等飘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从长管进,充分与浓硫酸接触,选项正确;
B、装入块状固体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让固体滑落到试管底部,选项错误;
C、向量筒中倒入液体,量筒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选项错误;
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应将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待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将pH试纸润湿,会稀释溶液,影响结果,选项错误。
故选A。
6-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用石灰浆刷墙是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墙面坚硬,故选项说法正确;
B、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起到净化水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属于酸,pH<7,故选项说法错误;
D、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净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用酒精对桌椅进行消毒,因为酒精可以杀死细菌病毒,故A错误;
B、实验后,清洗仪器、处理废液、打扫卫生,因为废液随意排放会造成污染,故B正确;
C、铅笔芯用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因为铅笔芯具有导电性,故C正确;
D、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可以节约资源,低碳环保,故D正确。
故选A。
6-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活性炭溶于水不会形成胶状物,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出去颜色和异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可用于切割玻璃,该选项符合题意;
C、用焦炭冶炼金属,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而不是氧化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墙壁上方,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通过煮沸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是因为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杀死病菌,不符合题意;
B、用铅笔芯粉末作门锁的润滑剂,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符合题意;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将自行车三脚架进行涂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以防锈,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则清理鱼缸后要通入氧气,该选项正确;
B、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不具有乳化作用,该选项不正确;
C、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擦干能防止其生锈,该选项正确;
D、食醋中的醋酸为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该选项正确。
故选B。
6-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用扇子扇风,能使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煤燃烧更充分,该选项正确;
B、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能防止铁生锈,该选项正确;
C、铅笔芯具有导电性,则可用于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该选项正确;
D、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沉降,但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7-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
详解:
铜凤灯是由铜合金制成的,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A。
7-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复合材料是人工合成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组成。青铜不是复合材料。故错。
B、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与合金。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对。
C、天然材料是指产自天然,未经人类深度加工的材料。例如砂、石、木材等。青铜不是天然材料。故错。
D、合成材料包含塑料,化纤和合成橡胶,青铜不是合成材料。故错。
故选B。
7-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所以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说法正确;
B、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C、玻璃钢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说法正确;
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说法正确。
故选B。
7-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钢属于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丁苯橡胶和聚乙烯塑料是合成材料,故错误;
C.热塑性塑料才能进行热修补,故错误;
D.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钢是铁的合金,所以笔尖钢比纯铁硬度大,故正确。
故选:D。
7-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铝塑条是在塑料表面涂上一层铝,不属于合金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聚丙烯是塑料的一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口罩不能阻隔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细颗粒物,空气能透过口罩,故C不符合题意;
D、废弃口罩可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入指定的专门回收口罩的垃圾桶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征、废弃口罩的处理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ETFE使用寿命至少为25-35年,则说明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该选项认识错误;
B、滑雪头盔的材料选用了碳纤维、玻璃纤维、弹性体三种 地球成分合成的新材料,则属于复合材料,该选项认识正确;
C、从工业废气中回收二氧化碳,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制冰技术,能使二氧化碳循环使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选项认识正确;
D、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材料,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这些都与化学有关,该选项认识正确。
故选A。
8-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数发生改变,由5个变为了4个。错误。
C、反应前后共有O2,CH4,CH3OH,3种分子。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右图示中有2个O2分子未参加反应。错误。
故选A。
8-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故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故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故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D。
8-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2H6O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故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消耗物质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8-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但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改变,但元素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N2和H2,生成物为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后氢原子数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正确;
C、二维RhW纳米片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的二维RhW纳米片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
D、反应中的H2和CH3OH的质量比为:3×(1×2):(12+1×4+16)=3:16,故错误。
故选B。
8-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丁中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因此丁的化学式为H2O,选项正确;
B、催化剂作用下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则对应的丙、丁分子个数比1:1,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知,二氧化碳和甲醇的质量比为44:32,故反应中每消耗44g二氧化碳,同时生成32g甲醇,选项正确;
D、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选项正确。故选B。
9-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磁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锌由锌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9-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SO2、CuO属于氧化物,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HCl、H2SO4、HNO3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故B正确;
C、NaOH、Ca(OH)2、NH3•H2O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C正确;
D、NH4Cl、AgNO3、BaSO4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故D正确。
故选:A。
9-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烧碱为氢氧化钠,熟石灰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属于碱,该选项分类错误;
B、甲烷、乙醇、乙酸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该选项分类正确;
C、铁、锌、硒就属于微量元素,该选项分类正确;
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该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A。
9-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导致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里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碘酒是由碘和酒精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单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硫酸、硝酸、碳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符合题意;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是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不是碱,是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H2O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五氧化二磷是由P、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铁矿石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食盐水是由食盐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蚕丝属于天然材料,丁苯橡胶属于合成橡胶,聚乙烯塑料属于塑料,塑料和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故氧化铜、水、过氧化氢是氧化物,而氧气中只含一种元素,故A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盐指的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故氯化钠、碳酸钾、硝酸银、硫酸铵均为盐,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碱是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故烧碱、纯碱、生石灰、氢氧化铜中,纯碱是碳酸钠是盐,生石灰是氧化钙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除外,故甲烷、醋酸、乙醇、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不是有机物,故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
B、蔗糖溶解在水中,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选项错误;
C、1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选项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O2具有助燃性,CO2不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结构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B。
10-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溶液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故A正确;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故B错;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味道,故C正确;
D、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因为金刚石、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10-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中汞柱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向气球内吹气气球变鼓,是因为吹气后,气球内分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正确;
D、很远闻到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0-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滴水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水分子没有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错误;
B、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正确;
C、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说明不同物质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正确;
D、分子能吸附在物体表面,故能出现手留余香现象,正确。
故选A。
10-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不断运动,符合题意;
B、石灰石被研磨成粉末,只是宏观上的改变,不能说明分子很小,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水变为水蒸气后,水分子不变,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则体积变大,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则其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解释正确;
C、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两者分子均是由氢、氧原子构成,原子的构成相同,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B。
11-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磷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不是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2【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D、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故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但是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不一定是金属原子,如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化铜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选项错误;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中含多种元素,但是空气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生成物水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选项正确;
D、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物质摩擦后热能增加,温度升高,但物质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11-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不管处于什么温度,分子都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中只含有氧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
D、金属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气体,但酸与碳酸盐也能生成气体,则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
11-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化物是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是氧化物,故A选项推理错误;
B、由镁原子和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镁原子比铝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则镁的化学性质比铝更活泼,因此与相同的酸反应,镁更剧烈,故B选项推理正确;
C、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是盐的溶液,其溶液显碱性,也能是使酚酞溶液变红,故C选项推理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也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D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推理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特例的存在.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有些知识要严格按照定义去推断,不能简单看表面现象,要从概念的实质出发去分析问题,解答此类题可用举反例的方法解决。
11-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单质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
B、复分解是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条件为有水、气体或沉淀产生,则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由于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
C、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错误;
D、铝化学性质较活泼,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错误。
故选A。
12-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
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B不正确;
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
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有关固体溶解度的题目,必须准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12-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曲线乙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故B错误;
C、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10℃时溶解度NaCl>KNO3,30℃时溶解度NaCl<KNO3,则溶解度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10<t<30,故C错误;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则此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KNO3>NaCl,则需溶质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故D正确。
故选D。
12-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曲线图可知:1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说明氯化钾的溶解能力更强,故将质量都为x的KNO3、KC1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因为氯化钾的溶解能力更强,故全部溶解的为氯化钾,故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Cl,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A解析可知,15℃时,将质量都为x的KNO3、KC1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硝酸钾有固体剩余,氯化钾全部溶解,由曲线图可知:15℃时100g水最多溶解30.8g氯化钾,最多能溶解25.0g硝酸钾,故固体质量:25.0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