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第3页
    还剩9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93页。
    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
    【原卷 1 题】 知识点 与爆炸和燃烧有关图标的辨认,爱护水资源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A、该图为腐蚀品的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为禁止吸烟的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为爆炸品的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为节约用水的标志,与安全无关,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1(基础) 下列图标中,我国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

    1-2(基础) “安全重于泰山”,在运输浓硫酸运输车上应该张贴的标识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1-3(巩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某小区物业采购了一批75%的酒精用于消毒。你建议在酒精存放处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

    1-4(巩固) 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的标识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1-5(提升) 下列标识中,一般张贴在洗手台上方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

    1-6(提升) 储存红磷的药品柜建议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D

    【原卷 2 题】 知识点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自然界碳循环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A、脱硫煤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即固态甲烷和水的结合物,甲烷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会固定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D。

    2-1(基础)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东道主卡塔尔致力于打造首届“碳中和”世界杯。下列做法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A.球场:大量使用不可回收材料 B.交通:电动汽车助力绿色运输
    C.能源:光伏能源支持场馆用电 D.垃圾:减少产生并回收利用
    【正确答案】 A

    2-2(基础) 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下列做法与该精神不相符的是
    A.倡导绿色出行,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
    B.多植树造林、种草
    C.为缓解电力紧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 C

    2-3(巩固) 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
    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C.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正确答案】 B

    2-4(巩固) 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下列行为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全面建造火力发电站,快速发展工业 B.部分地区逐步退耕还林,建设美好家园
    C.从安全性角度,提供使用一次性餐具 D.加高工厂烟囱,将尾气排放至高空
    【正确答案】 B

    2-5(提升)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A.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用氨水捕集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正确答案】 A

    2-6(提升) 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含义是产生的CO2和消耗的CO2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A.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B.提倡使用乙醇汽油
    C.借助光伏、风电、核电等技术发电
    D.退耕还林,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正确答案】 B

    【原卷 3 题】,知识点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酸的通性的微观实质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A、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是从气态变为液态,体积减小是由于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液态分子间隔>固态分子间隔,所以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故B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C正确;
    D、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D正确。故选A。

    3-1(基础)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大
    C.酸、碱、盐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正确答案】 B

    3-2(基础) 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
    受热后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不能混用
    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3-3(巩固)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氮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温度计中水银热胀冷缩的原因主要是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正确答案】 A

    3-4(巩固)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相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C.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正确答案】 B

    3-5(提升) 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习的特点。下列对宏观现象或原理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春季油菜花地里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将水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加热时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
    C.用废硫酸处理含氢氧化钠的污水——酸中H+与碱中OH-结合为H2O
    D.打开汽水瓶盖大量气泡逸出——压强减小分子体积变大
    【正确答案】 D

    3-6(提升)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下列对宏现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都呈碱性——两者的溶液中都有Na+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分子间存在间隔
    D.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B

    【原卷 4 题】 知识点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4-1(基础) 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下列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奥司他韦中氮、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2
    C.奥司他韦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D.奥司他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正确答案】 D

    4-2(基础) 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为C8H9NO2)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下列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乙酰氨基酚由三种元素组成
    B.对乙酰氨基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对乙酰氨基酚的每个分子由20个原子构成
    D.对乙酰氨基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8:9
    【正确答案】 C

    4-3(巩固) 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烧药(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关于布洛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布洛芬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D.布洛芬属于有机化合物
    【正确答案】 C

    4-4(巩固) 瑞德西韦(C27H35N6O8P)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崭露头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完全燃烧产物不可能有CO2和H2O
    B.瑞德西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C.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76个原子
    D.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B

    4-5(提升) 磷酸氯(C18H32ClN3O8P2),用于治疗对氨敏感的恶性疟,间日疟等疟疾,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还有抗风湿作用等。下列有关磷酸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磷酸氨属于无机物
    B.磷酸氯峰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磷酸氯喹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4
    D.磷酸氯是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原子构成的
    【正确答案】 C

    4-6(提升)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宜肺泄热的功效。其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绿原酸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1
    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绿原酸由16个碳元素、18个氢元素和9个氧元素组成的
    【正确答案】 C

    【原卷 5 题】 知识点 过滤,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测定,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浓硫酸的稀释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A、该装置是过滤装置,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该装置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错误;
    C、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故错误;
    D、测定溶液的pH时应该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在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体涂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错误。故选A。

    5-1(基础)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药品 B.加热液体
    C.收集二氧化碳 D.闻气体气味
    【正确答案】 D

    5-2(基础)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 D.滴加稀硫酸
    【正确答案】 D

    5-3(巩固)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正确答案】 A

    5-4(巩固) 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品 B.滴加肥皂水
    C.振荡 D.加热水样
    【正确答案】 D

    5-5(提升)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氯酸钾
    C.配制溶液 D.稀释浓硫酸
    【正确答案】 D

    5-6(提升)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稀释浓硫酸
    C.处理废弃液体药品 D.倾倒液体
    【正确答案】 D

    【原卷 6 题】 知识点 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元素符号书写及含义,化学式书写及读法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A.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   ,此选项错误;
    B. 氖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氖气表示为:Ne,此选项错误;
    C. 如果一个元素符号中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金元素表示为:Au,此选项错误;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此选项正确。故选D。

    6-1(基础)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氧原子—O2 B.三个一氧化氮分子—3NO
    C.5个钠离子—5Na1+ D.硫酸铁—FeSO4
    【正确答案】 B

    6-2(基础) 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CuO——氧化铜 B.2H——两个氢元素
    C.Mg+2——镁离子 D.NH3——“3”表示氨气中含有3个氢原子
    【正确答案】 A

    6-3(巩固) 下列化学用语和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①FeO一氧化亚铁 ②2A13+一2个铝离子③C12一2个氯原子④Cu+2一铜离子⑤NH3一1个氨气分子⑥N2一氮气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⑤⑥
    【正确答案】 D

    6-4(巩固) 下列化学用语与意义对应不正确的是
    A.3SO2 ,3个二氧化硫分子
    B.FeCl3,氯化铁
    C.2OH﹣ ,两个氢氧根离子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正确答案】 D

    6-5(提升)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钾元素:K B.氧化铁:FeO
    C.60个碳原子:C60 D.2个镁离子:2Mg+2
    【正确答案】 A

    6-6(提升)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气分子:2H B.4个铵根离子:
    C.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 D.3个铁离子:3Fe3+
    【正确答案】 D

    【原卷 7 题】 知识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应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相关现象,酸的通性,常见化肥的种类及性质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表面在空气中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不易被腐蚀,选项错误;
    B、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C、无铵根的硝酸盐也属于氮肥,但是不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选项错误;
    D、某些活泼金属或碳酸盐均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选项错误。故选B。

    7-1(基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进行判断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正确答案】 B

    7-2(基础)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正确答案】 B

    7-3(巩固)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正确答案】 D

    7-4(巩固) 类比、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则与盐酸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正确答案】 D

    7-5(提升)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常温下,酸雨的pHa(或c、b、a)

    17-3(巩固)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______℃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任写一种)。
    3、t₂℃时,若向200g的水中加入120g硒酸镉,则此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4、t₁℃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₃℃(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
    A.有晶体析出的是硒酸镉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C.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正确答案】 1、t1 2、增加溶质(硒酸镉)或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
    3、300 4、AC

    17-4(巩固)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点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将克物质加入克水中,得到的是物质______溶液。填“饱和”和“不饱和”将此溶液升温至需要再加入______克溶质,溶液方能饱和。
    3、将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是______填“”,“”,“”或“无法判断”。
    4、将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若将时等质量的、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恢复至,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______填“”,“”或“。
    5、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方法可以提纯其中的物质。
    【正确答案】 1、10℃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饱和 5 3、无法判断 4、C<B<A < 5、降温结晶

    17-5(提升) 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_____。
    2、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填序号)。
    A.植物油 B.面粉 C.白糖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____的方法提纯A。(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③t2℃时,将35gA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原温度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④将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____B(填写“>”、“铜>银;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距离越远,越先置换,即“远距离,先置换”;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含有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锌不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铝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之后,锌粉还有剩余,锌粉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由题可知,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说明滤液中没有铜离子,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锌粉剩余。
    详解:
    A、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镁不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Zn(NO3)3、Mg(NO3)2,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A正确;
    B、锌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故B正确;
    C、滤液无色,说明硝酸铜与锌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Cu,即滤渣中一定有Ag、Cu,一定没有镁,故C错误;
    D、根据分析知,锌粉没有剩余,锌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有Ag、Cu,故D正确;
    故选C。
    10-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盛有Cu(NO3)2、AgN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加入稀盐酸,铁比铜和银活泼,铜比银活泼,由此铁先和硝酸银反应,把银反应完全后才与硝酸铜反应,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可以与盐酸反应,铜和银排在氢后面,与盐酸不反应。没有气泡但出现白色沉淀,说明铁没有剩余,白色沉淀应是氯化银,AgN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则加入盐酸前的烧杯中含有Ag、AgNO3、 Cu(NO3)2、 Fe(NO3)2,故选C。
    10-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三种金属中只有锌能够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反应后的固体中有锌剩余,则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则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的硝酸锌,滤出的金属是生成的,银和铜以及剩余的锌。
    详解:
    A、根据分析,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Zn 、Ag、 Cu,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过滤后的滤液中,一定含有 Zn(NO3)2,一定不含 Cu(NO3)2 和 AgNO3,选项正确;
    C、根据分析,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Zn 、Ag、 Cu,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过滤后的滤液中,一定含有 Zn(NO3)2,一定不含 Cu(NO3)2 和 AgNO3,选项错误;
    故选:B。
    10-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锌粉加入后,先与硝酸银反应,等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故两个反应均发生;
    详解:
    A、滤液呈浅绿色,说明含有硝酸亚铁,加入的锌全部反应,滤渣中含有银和铁,不含锌,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滤渣中含有铁,加入稀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C正确;
    D、综上分析,硝酸银全部反应,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向滤液滴加稀盐酸,不反应,一定没有沉淀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11-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2:2=1:1,此选项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此选项正确;
    C、生成物的分子中有一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有一种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此选项错误;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都属于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1-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化学反应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正确;
    B、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知,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分别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生成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正确;
    D、从上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正确。
    故选B。
    11-3【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正确;
    C、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甲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改变,故D正确。
    故选A。
    11-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从围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该反应反应物只有1种,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B、从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甲烷分子和丙氢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C、生成物C、H2都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为单质,正确;
    D、生成乙碳和丙氢气的质量比为12:(2×2)=3:1,错误;
    故选C。
    11-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题干可知,“”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得出,“”和“”是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因此,选项A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可知,甲中的图形都是“”和“”的结合,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知, 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因此,选项B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乙和丙可知,两图中存在一组相同的图形,即两个 “”的结合,说明反应物乙剩余一组没反应,所以,把图乙和丙中相同的图形去掉,我们很容易从图甲和乙中观察到,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因此,选项C错误,故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图甲表示2SO2,图乙表示O2(C选项去掉的图形不算),图丙表示2SO3,由此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从氧气中的0价变为三氧化硫的-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硫元素的化合价从二氧化硫的+4价变为了三氧化硫的+6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中只有硫元素和氧元素,因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选项D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反应示意图的意义,掌握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是解题的关键。
    11-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反应I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项A错误;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B错误;
    C、反应Ⅱ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此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故选项C错误;
    D、整个过程是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所以该技术的应用有望降低制取氢气的成本,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2-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石灰水中有钙离子,食盐水中没有钙离子,加入肥皂水后有浮渣出现的是石灰水,没有浮渣的是食盐水,符合题意;
    B、食盐和蔗糖都可以溶解在水中,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不能分离,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加热还会生成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主要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应该用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若木条熄灭,则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氢气和甲烷燃烧均生成水,点燃,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电解水制H2,成本较高,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故选B。
    12-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然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提纯硝酸钾,应通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不需要溶解,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则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否则,氢氧化钠没有变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得出氯化钾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氧气,碳粉可能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至完全反应,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应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分别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硝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硝酸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D、烧碱溶液和纯碱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区分烧碱溶液和纯碱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将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出现较深的划痕,黄铜片上的划痕较浅,说明黄铜的硬度较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灼烧后呈灰状且有烧纸味的是棉线,缩成小球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KOH、Na2SO4、HNO3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分别取样,滴加石蕊试液,分别显蓝色、紫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一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2-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打开瓶塞,浓硫酸无现象,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A选项正确;
    B、鉴别氧化铜和碳粉,分别通入CO并加热,碳粉不和一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被还原为铜,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选项正确;
    C、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后与硫酸亚铁反应,硫酸亚铁被反应掉,无法达到除杂目的,C选项错误;
    D、除去固体中少量,加入适量水氯化钾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晶体,D选项正确。
    故选:C。
    13-1【基础】 【正确答案】 1、11 12 2、二 Cl- 3、B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得到电子
    【试题解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汉字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中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22.99-11=11.9912,故填:11、12;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周期数,A原子核外有两层电子,故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C微粒的质子数为17,故为氯元素,核内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故氯元素得到一个电子,显负电荷;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则微粒符号是Cl-。
    A、由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直接获得核电荷数,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中子数,故不能直接得到相对原子质量,错误;
    C、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圆弧层数即为电子层数,可以直接获得电子层数,正确;
    D、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最外层圆弧所表数字,即为最外层电子数,可以直接获得最外层电子数,正确。
    故选A。
    A和B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和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
    13-2【基础】 【正确答案】 1、C、D 2、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
    【试题解析】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故填:C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由于D中核外电子数是18,质子数是17,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D粒子是阴离子,即氯离子,符号是。
    13-3【巩固】 【正确答案】 1、阳离子 Ga2O3
    2、C 3、3
    【试题解析】 根据图2可知,镓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镓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变成阳离子;
    由于镓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所以在化合物中镓的化合价是+3,所以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最外层3个电子,与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A、B、C三种微粒所属元素中与镓元素化学性相似的是C。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为同一族元素,镓元素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所以与镓元素属同族元素的第113号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13-4【巩固】 【正确答案】 1、金属 152.0 Eu2O3
    2、四 18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试题解析】 ①铕元素名称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由元素周期表信息知,它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②氯化铕的化学式为 EuCl3,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铕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Eu2O3。
    ①由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溴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为4,故位于第四周期。
    ②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易得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氯元素和溴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3-5【提升】 【正确答案】 1、69.72 2、B
    3、HCl
    【试题解析】 根据图甲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69.72。
    在原子中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所以如图乙可知B与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3,即B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物中各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镓原子和氯原子和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3、1、3,反应后镓原子和氯原子和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0、1、0,得到X的化学式是HCl。
    13-6【提升】 【正确答案】 1、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或碳的元素符号为C,或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等合理答案即可)
    2、12 Mg2+ D C
    3、吸附 单质 C+O2CO2
    【试题解析】 根据图E,可获得的信息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或碳的元素符号为C,或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等,答案合理即可。
    图A为二价阳离子结构示意图,说明A失去两个电子后电子数是10,则X的值为10+2=12,A为镁离子,其离子符号表示为Mg2+;B和D的质子数相同,都为11,是同种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电子。
    椰壳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具有极强的吸附性;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金刚石和石墨素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14-1【基础】 【正确答案】 1、Fe 2、隔绝氧气
    3、密度小 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4、
    5、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
    【试题解析】 铁锅是铁的合金,含有单质铁和一些其他元素,铁的化学式为:Fe;
    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铝的密度小,所以铝锅轻便,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此铝锅比较耐用;
    能直接表示铝比铁活泼的方法是:将铝放入铁的化合物溶液中,铝能将铁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铝比铁活泼,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回收利用废旧铁锅、铝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约冶炼金属时所用到的大量的煤等化石燃料和铁矿石等矿石资源。
    14-2【基础】 【正确答案】 1、导热 2、
    3、环保(合理即可) 4、在钢铁制品表面保持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试题解析】 家庭使用的铁锅可以用来炒菜,主要利用其导热性;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高温下,用氢气炼铁,该反应是高温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所以“氢能炼钢”的主要优点有不排放二氧化碳,生成水无污染;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防止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如在钢铁制品表面保持洁净干燥、刷漆、涂油等。
    14-3【巩固】 【正确答案】 1、AB或BA 2、b b处铁钉与水,空气同时充分接触
    3、氧气和水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6HCl+Fe2O3=3H2O+2FeCl3 Fe+2HCl=FeCl2+H2↑
    【试题解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铸铁管、钢管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填AB。
    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b处生锈最严重。
    铁生锈时是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则这里的“双吸”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铁锈完全反应后,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4【巩固】 【正确答案】 1、FeSO4 2、
    【试题解析】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入铁粉充分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表明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即铁与硫酸铜完全反应,故则滤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4-5【提升】 【正确答案】 1、b 2、
    3、Al2(SO4)3 、FeSO4 4、B
    【试题解析】 a、镀铬水龙头更耐腐蚀,故a错误;
    b、铸铁暖气片利用铁有良好的导热性,故b正确;
    c、黄铜钥匙利用其硬度大,故c错误;
    故选b;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铝>铁>铜,在硫酸铜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铝不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充分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滤渣,向该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因为铜不与盐酸反应,所以滤渣中有铁,加入的铁过量,则一定还有铜,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硫酸亚铁;
    A、铁、铜都不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铁,强于铜,但无法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故A错误;
    B、硫酸亚铁与铝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铁;硫酸亚铁与铜不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得出活动性:铝>铁>铜,故B正确;
    C、硫酸铜能与铝、铁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铜,铁强于铜,但无法确定铝和铁的活动性,故C错误;
    D、氯化钡与三种金属均不反应,无法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D错误。
    故选B。
    14-6【提升】 【正确答案】 1、C 2、+4
    3、小于 难 4、充分燃烧 形成合金后熔点降低
    5、增大 锡器会与酸性物质反应
    6、O2、H2O
    7、Ag、Cu、Fe Fe2+,Al3+
    【试题解析】 A、记忆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羊毛是天然有机材料。
    C、芳纶纤维是人造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硫酸钛[Ti(SO4)2]中硫酸根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钛元素为+4价;
    水中淘取锡砂,则应该是水漏下,容器中留下锡砂,所以需要容器的孔径需小于锡砂颗粒大小。可以通过过滤将水和锡砂分离,所以SnO2难溶于水;
    ①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完全燃烧,所以鼓入足量空气能使木炭充分燃烧;
    ②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加铅能与锡形成合金,降低熔点,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原因是形成合金后熔点降低;
    ①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锡往往与其他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增大硬度;
    ②锡活动性比氢强,锡器会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很少装酸性物质;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O2)、水(H2O)反应的结果。所以钢铁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接触发生反应生成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铝弱,铜活动性比银强,在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全后,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银、铜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是过量的,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银(Ag)、铜(Cu)、铁(Fe )。滤液是硝酸铝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Al3+、Fe2+。
    15-1【基础】 【正确答案】 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
    3、加入肥皂水,振荡,根据泡沫多少判断 煮沸
    4、吸收水分和氧气 5、乳化
    6、 8:1
    【试题解析】 硬币吸收了热量,使蚊香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熄灭;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采用加入肥皂水,振荡,根据泡沫多少判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煮沸过程中将水中的钙镁物质转化为沉淀;
    铁粉作食品保鲜剂,是利用铁生锈,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
    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电解水,“正氧负氢”,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32:4=8:1。
    15-2【基础】 【正确答案】 1、糖类
    2、B
    3、隔绝氧气
    【试题解析】 面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糖类;
    A、生产车间不能密封门窗,隔绝氧气,故错误;
    B、在车间内严禁吸烟,杜绝火源,故正确;
    C、物质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错误;
    故选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15-3【巩固】 【正确答案】 1、N2 2、CO
    3、吸附 4、元素
    5、肥皂水 煮沸
    【试题解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化学式为N2;
    北方的冬天通常要燃煤取暖,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即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炭雕以活性炭为原料,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对甲醛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净化室内空气;
    厨房中的加碘盐中的“碘”不是以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生活中可以用滴加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反之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5-4【巩固】 【正确答案】 1、元素 H2O 2、C AD或DA
    3、2H2+O22H2O Na+
    【试题解析】 ①、加碘精制食盐。这里的“碘”是指碘元素;
    ②、反应前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1个钙原子,反应后目前有5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1个钙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差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①、复合肥指的是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
    A、过磷酸钙 中只有磷元素,不符合题意;
    B、尿素中只有氮元素,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中既有氮元素又有钾元素,故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D、碳酸钾中只有钾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②、A、不同的植物生长的土壤的酸碱性不同,故选择酸碱性适宜的土壤 ,可以保障土豆产量,故A符合题意;
    B、农家肥元素种类多但含量少,化肥元素含量高但种类少,故应合理混合使用化肥和农家肥,故B不符合题意;
    C、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有重要作用,故应合理使用农药,不可禁止,故C不符合题意;
    D、测定土壤中元素含量,定期定量可以根据测定的土壤中缺少的有用的元素施肥,可以保障土豆产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①、氢气作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故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每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
    15-5【提升】 【正确答案】 1、A 2、C 3、运动
    4、6∶1∶4 5、NaCl
    6、吸附 煮沸
    【试题解析】 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故选A。
    A、动物的肌肉、皮肤、蛋清等富含蛋白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花生油、菜籽油、豆油、奶油等属于油脂,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植物种子和块茎中富含糖类,因此大米、玉米、薯类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故C选项符合题意;
    D、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地运动,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人闻到。
    环氧乙烷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1)=6:1: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反应前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4、2、4,反应后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0、4,因此2X中含有2个氯原子和2个钠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NaCl。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物质,可用于净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煮沸过程中,钙镁化合物会形成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5-6【提升】 【正确答案】 1、可燃物 隔绝氧气
    2、不易 3、
    4、铜、银 Al3+、Zn2+
    【试题解析】 松木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为防止引发林火,可用泥土覆盖在燃着的松木和灰烬上,从灭火原理分析,主要利用隔绝氧气;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铝>锌>铜>银,向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锌,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说明了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发生了反应,则滤出的固体一定有铜、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l3+、Zn2+。
    16-1【基础】 【正确答案】 过滤 做调味剂 防止生成的镁高温下遇空气被氧化
    【试题解析】 分析:
    详解:(1)第①步反应后进行分离操作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故是过滤操作;
    (2)第②步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液A中主要含有氯化钠,在生活中常用做调味剂;
    (4)步骤③的反应中是对熔融状态的MgCl2进行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反应时需要在一种特殊真空或有保护气的情况进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镁在高温时遇空气氧化。
    16-2【基础】 【正确答案】 1、 分解反应
    2、使全部转化为 过滤
    3、
    4、充分利用海洋化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
    【试题解析】 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③中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所以加入过量的石灰乳应,目的是使全部转化为,经操作a把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操作a是过滤;
    氢氧化镁转变成氯化镁,因为氢氧化镁是白色沉淀所以氢氧化镁只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生产生石灰的主要原料来源于海洋中的贝壳,优点是充分利用海洋化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化造成温室效应,碳中和是指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所以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等。
    16-3【巩固】 【正确答案】 1、HCl 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2、是 CO2 3、
    【试题解析】 粗盐中含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可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过滤,除去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杂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可用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a是HCl;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得到滤液A,故滤液A中碳酸氢钠饱和,故填:是;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气体X是二氧化碳,由图可知,流程Ⅲ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
    无水氯化镁通电分解得到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Mg、Cl,生成物中含Mg,故生成物中还应含氯元素,故还生成了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4【巩固】 【正确答案】 1、D 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
    2、侯德榜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除去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氢氧化钙(或石灰水) 熔融
    【试题解析】 ①A、过滤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离子,因此不能淡化海水,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吸附能够除去海水中色素和异味等,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离子,因此不能淡化海水,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沉降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离子,因此不能淡化海水,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可以淡化海水,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②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故可加入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银沉淀,故可通过滴加硝酸银溶液区分蒸馏水和海水。
    ①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②玻璃棒在蒸发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③氯化钡除去硫酸钠,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剩余的氯化钡,故最终滤液中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故加入稀盐酸是为了除去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④步骤Ⅱ中吸氨的目的是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第Ⅱ步反应为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⑤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⑥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减低成本可利用海边的贝壳为原料制出生石灰再将生石灰与水混合形成石灰乳,故步骤Ⅳ中所加试剂最好选择的是氢氧化钙。
    ⑦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可获得金属镁。
    16-5【提升】 【正确答案】 1、B 饱和 2、D Ca2+、Ba2+
    3、Ca(OH)2 浓缩氯化镁
    4、NaHCO3 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5、氮 肥效高
    【试题解析】 海水晒盐是利用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将氯化钠晶体析出,故选B;氯化钠晶体析出后,此时为氯化钠过饱和溶液,过滤后,剩余的母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 Ca2+、Mg2+、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除去溶液中的Mg2+和,此时加入顺序可调换,然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溶液中的Ca2+和剩余的Ba2+,然后过滤除去沉淀,下一步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 pH 等于 7,此时溶液的溶质只有氯化钠,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故选D;其中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可除去的溶液中的离子是Ca2+和Ba2+,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钡沉淀。
    实际生产中从生产效益成本角度考虑,用成本更低的Ca(OH)2,反应方程式为,母液中的氯化镁溶质质量分数过低,所以先将氯化镁转化为沉淀,在将过滤出来在加入盐酸进行溶解,达到浓缩氯化镁的目的。
    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时,反应生成的NaHCO3将以晶体的形式析出;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氨厂生产的 NH3溶于水后得到的氨水含有氮元素,故可做氮肥;氨水易分解,而碱厂与氨厂联合后,用常温下难分解的NH4Cl代替氨水做化肥能增加肥效。
    16-6【提升】 【正确答案】 1、过滤 2、NH3
    3、CO2
    【试题解析】 操作a是将碳酸氢钠固体与母液分离,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已知通常情况下,1L水能溶解约1L二氧化碳或700L氨气。即在水中,氨气的溶解量很大,二氧化碳的溶解量很小。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为了提高产率,往沉淀池中通入气体时应先通入NH3;
    在流程图中,二氧化碳和氨气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了NH3外,还有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17-1【基础】 【正确答案】 1、①②③ 2、a
    3、2∶5 4、降温结晶
    【试题解析】 ①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是饱和溶液;升高温度,②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固体是a物质,a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是40g,恰好形成饱和溶液;t2℃时,向②中再加入5g固体,③中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是饱和溶液,由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③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而固体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t2℃时,将40g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从t1℃到加t2℃的变化过程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并且从曲线看出,t2℃时,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因此①中加入的固体是a;
    ②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温度为t2℃时,向②烧杯中溶液中再加入5g固体物质a,固体不再溶解,且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为5g,③烧杯中仍是t2℃时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固体a中含有少量固体b,提纯固体a的方法是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17-2【基础】 【正确答案】 1、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饱和 饱和
    4、c>b>a(或c、b、a)
    【试题解析】 p点是a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含义是在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a、b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都升高,但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因此得到固体b需要用蒸发结晶;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a是25g,因此30ga加入水中会有5g不溶解,因此溶液为饱和溶液,再加入10g水后,60g水中溶解的溶质为,因此刚好也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t2℃时溶解度a>b>c,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c>b>a,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依然为c>b>a。
    17-3【巩固】 【正确答案】 1、t1 2、增加溶质(硒酸镉)或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
    3、300 4、AC
    【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相交,故在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由图可知,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可以增加溶质(硒酸镉)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任意一种);
    由图可知t2℃时,硒酸镉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硒酸镉,t2℃时,若向200g的水中加入120g硒酸镉,溶液中最多溶解100g硒酸镉,故溶液的质量为300g;
    A、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1℃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蒸发),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硒酸镉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即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3℃,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t3℃时仍为饱和溶液,溶解度小于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即t3℃时饱和硒酸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t1℃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C、t1℃硒酸镉的溶解度最大,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硒酸镉的溶质质量最大,即溶剂质量最小,t1℃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蒸发),溶剂质量均不变,故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故选:AC。
    17-4【巩固】 【正确答案】 1、10℃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饱和 5 3、无法判断
    4、C<B<A < 5、降温结晶
    【试题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点 P 表示的含义是10℃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10℃时,A的溶解度是5g,所以50 克水只能溶解2.5gA物质,所以10℃ 时将 5 克 A 物质加入 50 克水中,得到的是 A 物质饱和溶液。30℃时,A的溶解度是20g,50g水能溶解10gA物质,所以将此溶液升温至30℃需要再加入10g-5g=5g溶质,溶液方能饱和。
    将 30℃ 的 A 、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0℃ ,由于没有说明两种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无法判断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 的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10℃ 的A、B、C溶质质量分数B=C>A,升温至30℃,BA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改变,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析出溶质,为30℃下的饱和溶液,且30℃时C的溶解度小于10℃ 的A的溶解度,所以C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
    30℃ 时,A的溶解度大于B,所以等质量的 A 、 B 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A>B,所以恢复至 30℃ ,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 A <B。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 B 物质,通过降温结晶方法可以提纯其中的 A 物质。

    17-5【提升】 【正确答案】 1、肥皂水 2、C
    3、t1 降温结晶 125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13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