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第3页
    还剩8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
    【原卷 1 题】 知识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A、矿石炼铁过程中,Fe2O3变成Fe,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雕刻石像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1(基础) 近日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樱花大道”,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扬州剪纸 B.腐乳发酵 C.制作木偶 D.抛光漆画
    【正确答案】 B

    1-2(基础) 你知道宁夏五宝中的红宝是什么吗? 是枸杞 。枸杞具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 明目等功效 。下列关于枸杞妙用中涉及变化与其他不同的是
    A.枸杞沏茶 B.枸杞酿酒 C.枸杞熬汤 D.枸杞制饼
    【正确答案】 B

    1-3(巩固) 下列古诗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正确答案】 B

    1-4(巩固) 2022年6月3日—5日,在县文化广场举行了沂源县首届非遗文化大集暨山东手造文创作品展销活动。下列“作品”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手缝荷包 B.朱家酱油 C.根雕木雕 D.钩编草帽
    【正确答案】 B

    1-5(提升) 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精炼石油制得煤油
    C.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正确答案】 C

    1-6(提升) 我国民间谚语体现韵律和声律美,以片言明百意。下面谚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越扇越旺,种越选越强 B.墙内开花墙外香
    C.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正确答案】 A

    【原卷 2 题】 知识点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元素的概念,合金的认识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铁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故解释正确;
    B、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故解释正确;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不是氧原子个数不同,故解释错误;
    D、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结果,故解释正确。故选C。

    2-1(基础)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B.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D.过氧化氢在催化情况下生成水和氧气-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改变了
    【正确答案】 C

    2-2(基础)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正确答案】 A

    2-3(巩固) 下列是某同学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A.物质的鉴别:鉴别纯铜和黄铜相互刻画
    B.燃烧与灭火:釜底抽薪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性质与用途:氮气常温下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事实与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正确答案】 B

    2-4(巩固) 下列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其微观解释有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空气中燃烧木炭,O2参与反应,N2不参与——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
    C.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 B

    2-5(提升) 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很多化学原理,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的密度比沙大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宝锷”的成分为合金
    D.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百炼成钢
    【正确答案】 B

    2-6(提升) 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能闻到花香: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B.给水加热沸腾后把壶盖顶开:因为分子数目变多
    C.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正确答案】 B

    【原卷 3 题】 知识点 有机物定义和常见的有机物,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碘、铁元素,盐的定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是有害气体,He不是有害气体;   
    B、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硫酸钡、小苏打(碳酸氢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金刚石是单质;
    D、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详解】A、He不是有害气体,不符合题意;   
    B、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硫酸钡、小苏打(碳酸氢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符合题意;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金刚石是单质,金刚石不是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碳酸氢钠是盐不是酸。

    3-1(基础)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 B.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铁、碘
    C.有机物:淀粉、醋酸 D.盐:苛性钠、氯化钠
    【正确答案】 D

    3-2(基础)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由原子构成的物质:Si、Hg、He B.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
    C.纯净物:液氮、冰水共存物、甲烷 D.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铝、锌、铁
    【正确答案】 D

    3-3(巩固)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碱:火碱、纯碱 B.合成材料:塑料、蚕丝
    C.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 D.有机化合物:干冰、乙醇
    【正确答案】 C

    3-4(巩固) 下列对物质的归纳、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浓硫酸、烧碱、生石灰是常见的干燥剂 B.干冰、生石灰、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
    C.锌、碘、钙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尿素、硝酸钾、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
    【正确答案】 A

    3-5(提升) 以下有关科学常识对应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元素与人体健康
    C.生活常识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正确答案】 B

    3-6(提升) 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B.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C.微量元素:铁、锌、硒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正确答案】 A

    【原卷 4 题】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4-1(基础)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O2 FeO2 B.Fe+O2=FeO
    C.4Fe+3O2=2Fe2O3 D.3Fe+2O2 Fe3O4
    【正确答案】 D

    4-2(基础)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 B.
    C. D.
    【正确答案】 D

    4-3(巩固)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
    B.生石灰溶于水放热: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正确答案】 B

    4-4(巩固)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3Fe+O4Fe3O4 B.3Fe+2O2=Fe3O4
    C.3Fe+2O2Fe3O4 D.2Fe+O2FeO
    【正确答案】 C

    4-5(提升)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稀硫酸除铁锈:
    C.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
    D.铁在氧气中燃烧:
    【正确答案】 A

    4-6(提升)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对应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P+O2P2O5 化合反应
    B.2H2O22H2↑+O2↑ 分解反应
    C.C+2CuO2Cu+CO2↑ 置换反应
    D.CO2+2NaOH=Na2CO3+H2O 复分解反应
    【正确答案】 C

    【原卷 5 题】 知识点 溶解时能量的变化,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甲烷,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A、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符合题意;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除去杂质,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了,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不符合题意;
    C、H2燃烧生成水,CH4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观察到干冷的烧杯内壁都有水雾,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不符合题意;
    D、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不能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5-1(基础)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KCl固体中混有KClO3
    除杂
    加少量MnO2加热
    B
    NaCl溶液中含有HCl
    检验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
    C
    KNO3固体混有少量NaCl
    提纯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D
    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鉴别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5-2(基础)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相互刻画
    C.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D.区分NaCl和NaOH固体:加水,测温度变化
    【正确答案】 A

    5-3(巩固) 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鉴别或除杂质的方法
    A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鉴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C
    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沙子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进行点燃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5-4(巩固)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蒸发、结晶
    C
    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先将空气液化,再根据两者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D
    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5-5(提升)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蒸馏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5-6(提升)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H4NO3、NaOH
    鉴别
    取样溶于水测温度
    B
    Fe2(SO4)3溶液
    制备
    过量的稀硫酸与Fe2O3反应、过滤
    C
    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
    提纯
    加适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蒸发
    D
    NaOH、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HCl剩余
    检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原卷 6 题】 知识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2°C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正确。
    B、将t2°C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时,甲乙溶解度减小,均能析出晶体,正确。
    C、升高温度,甲乙溶解度变大,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t2°C时乙溶解度4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0g:(40g+100g)=2:7,错误。故选:D。

    6-1(基础) 结合KNO3和NH4C1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降低温度一定能将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将t2℃的饱和NH4Cl溶液降温到t1℃,溶液质量减小
    【正确答案】 C

    6-2(基础)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B.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1℃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6
    D.t2℃时,将30g物质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正确答案】 A

    6-3(巩固) 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虑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

    A.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
    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
    C.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D.t1℃时50g乙加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正确答案】 C
    6-4(巩固) 如图是 a、b、c 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 100g c 的饱和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 20 g
    B.t1℃时, a、c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从 a、c 的混合溶液中获取 a 物质
    D.将等质量的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 a乙>丙
    B.t1℃时甲和丙的溶液浓度相同
    C.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甲>乙>丙
    D.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在t2℃时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为丙>甲>乙
    【正确答案】 D

    6-6(提升)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正确答案】 C

    【原卷 7 题】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7-1(基础)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至过量,生成氢气与消耗金属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所得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Al>Mg
    B.反应结束后,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
    C.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Al=Mg
    D.当稀盐酸有剩余时,加入相同质量的镁、铝,生成氢气的质量:Mg>Al
    【正确答案】 B

    7-2(基础) 取一定量打好的铝片于烧杯中,再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充分振荡。加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B.C. D.
    【正确答案】 D
    7-3(巩固)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和铝,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B.C. D.
    【正确答案】 C

    7-4(巩固) 某化学小组将等质量的锌、铁、铜三种金属粉末分别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测得锌、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小组的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从t1时间就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Cu>Fe>Zn
    B.a>c是说明Zn生成的氢气比Fe多
    C.一定时间内气体体积从a降到b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D.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Zn可能剩余
    【正确答案】 D
    7-5(提升)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且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
    C.任何量都相同的两份硝酸铜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和锌粉(加入的量相同)
    D.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正确答案】 D

    7-6(提升) 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Mg-24;Fe-56;Zn-65)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D

    【原卷 8 题】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常见物质的颜色,置换反应,金属活动顺序理解和判断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A、能将铁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强于铁,Mg的活动性比铁强,能置换出铁,Sn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置换出铁,错误;
    B、铁还能与稀硫酸反应也可生成硫酸亚铁,错误;
    C、碳与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实现转化③,正确;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错误。故选C。

    8-1(基础)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整体建构。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铁与其他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反应①可以得到浅绿色溶液
    B.转化②可通过Fe2O3与CO发生还原反应实现
    C.能实现转化③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D.反应④只能通过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现
    【正确答案】 D

    8-2(基础) 构建物质变化网络有助于知识理解,如图为常见金属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黄色 B.通过图中转化可以得到金属活动性:Fe>Ag>Cu
    C.转化③可通过Cu和AgCl反应实现 D.图中金属之间的转化反应类型均属于置换反应
    【正确答案】 D

    8-3(巩固) 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B为红棕色固体;A为单质;E为红褐色难溶性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的化学式为FeCl3 B.B→A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C.B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 D.D→E属于置换反应
    【正确答案】 B

    8-4(巩固) 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
    C.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正确答案】 C

    8-5(提升)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E属于不同类别物质。B的浓溶液会使纸张炭化,E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制取农药波尔多液。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能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与B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B和C反应时无明显现象
    C.D→E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B和E中含有相同的元素
    【正确答案】 B

    8-6(提升)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其中“→”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是CaCO3,B是CaO,则C不一定是H2O
    B.若A是Fe2O3,B是Fe2(SO4)3,则C可以是Fe(OH)3
    C.若B是CO2,C是H2O,则A可以是酸、盐
    D.若A是H2SO4,B是CuSO4,则B→C可能是置换反应
    【正确答案】 B

    【原卷 9 题】 知识点 溶液中物质是否共存相关判断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A、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各离子之间不会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能够大量共存,且都为无色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C、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1(基础)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 B.Na+、H+、NO3-、
    C.Ba2+、K+、OH-、 D.Ag+、Mg2+、、Cl-
    【正确答案】 A

    9-2(基础)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OH- B.K+、Ca2+、Cl-、
    C.Cu2+、Ba2+、C1-、OH- D.Na+、、、H+
    【正确答案】 D

    9-3(巩固) 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Cl-、Cu2+
    B.OH-、K+、、Ba2+
    C.、Mg2+、Cl-、K+
    D.Na+、OH-、、H+
    【正确答案】 C

    9-4(巩固)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Mg2+、、Cl- B.Cu2+、H+、
    C.、Na+、H+ D.H+、K+、OH-
    【正确答案】 A

    9-5(提升)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OH-、Cl-、Ba2+ B.、K+、Na+、
    C.、、Na+、Cl- D.Ag+、、Cl-、Na+
    【正确答案】 C

    9-6(提升)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Cl﹣
    B.、Na+、、Cl﹣
    C.Na+、K+、Cl﹣、
    D.Ba2+、K+、、
    【正确答案】 B

    【原卷 10 题】 知识点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应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相关现象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锌、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银,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①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b),②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b-c),③最后与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c-d),A.c点①②反应结束,溶液中没有铜离子、银离子,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Fe2+;B.bc段,发生的是反应②,(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铜; C.ab段(不含两端点),硝酸银没有反应完,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Fe2+;D.若bc段反应的锌和铜的质量比为65:64,,cd段反应中锌和铁的质量比为65:56;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Y,A正确;
    B、X和Y位于同一主族,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B错误 ;
    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Y和Z处于同一周期,C 正确。故选AC。

    12-1(基础) 宏观和微观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图1为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粒子中,位于第二周期的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失去电子变成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图1中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和图2中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4、根据图2判断:氟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Ne 2、Al3+
    3、E 4、10

    12-2(基础) 观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图甲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3、图甲中,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1、16.00 2、Ne 3、D

    12-3(巩固)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知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按______(填字母序号)将元素进行有序排列。
    a.质子数 b.电子层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最外层电子数
    2、C图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3、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图 B 所表示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正确答案】 1、a 2、Al3+ 3、不同

    12-4(巩固)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氧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x值为_______。
    2、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3、周期表中a处应写的内容为_______,氯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二或2 6 2、30.97 3、16 Cl-

    12-5(提升) 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的值为______;
    (2)一般情况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______(填字母标号)的化学性质相似。A、B、C、D属于______种元素;

    (3)第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它与碘元素属同族元素,化学性质与碘元素相似,则第117号元素原子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

    (4)依据Zn+CuSO4=ZnSO4+Cu,推断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非金属也有类似规律,据此推断,在2KI+Cl2=2KCl+I2反应中,Cl2的“非金属活动性”比I2的______(填“强”或“弱”)。
    【正确答案】 7 D 3 7 强

    12-6(提升)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_。原子序数18是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元素或者金属元素或者稀有气体元素)。
    2、X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与的符号是___________。
    3、在第三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是___________。
    4、写出原子序数为17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原子序数8和16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化学符号2OH-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3 稀有气体元素 2、 3、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4、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2个氢氧根离子

    【原卷 13 题】 知识点 元素的概念,金属的物理通性与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及性质

    【正确答案】
    (1)元素   (2)   ①. 延展   ②. 复合
    【试题解析】
    【小问1详解】“富硒茶"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组成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小问2详解】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13-1(基础) 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已出土黄金面具、青铜艺术品、象牙、残存的丝织品等重要文物。
    1、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有
    A.象牙 B.黄金 C.丝织品 D.青铜
    2、青铜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
    3、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中的_______数不同。
    【正确答案】 1、BD 2、大
    3、中子

    13-2(基础) 将下列性质或变化不同的原因填写在横线上。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2、生铁和钢性能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3、Na和Cl属于不同元素,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4、用酒精灯加热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而滤纸碎片后燃烧,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正确答案】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2、含碳量 3、质子数 4、着火点

    13-3(巩固) 化学是美好生活的创建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生产离不开化学
    ①合理施肥是增产的保障,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H4HCO3 B. KNO3 C.Ca3(PO4)2 D.CO(NH2)2
    ②不能用铁桶长期存放波尔多液,是因为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冰箱中放活性炭除去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3、长期使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4、我国已经开发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乙醇汽油燃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污染较小,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Fe+CuSO4=FeSO4+Cu 2、吸附 3、煮沸或加热煮沸
    4、

    13-4(巩固) 金属材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用品电热水壶,到电线电缆,再到航天材料等,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电热水壶的内胆材料主要使用304不锈钢(铁的合金),不锈钢能用于做热水壶内胆是由于它具有______性,久用的热水壶内胆通常会有水垢,这时可用稀盐酸浸泡热水壶,但浸泡过久会腐蚀热水壶内胆,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要探究铁、铜两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前先用砂纸打磨铜丝和铁丝,目的是______。除铁丝和铜丝外,下列能探究二者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试剂有______。
    A硝酸银溶液 B硫酸溶液 C硫酸铜溶液
    【正确答案】 导热性 除去金属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BC

    13-5(提升)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_______(填“原子”、“分子”、“元素”或“单质”)。
    2、将镁铝合金与纯铝片相互刻画,在纯铝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镁铝合金的硬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铝的硬度。
    3、稀有气体可制成霓虹灯,原因是_______。
    4、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_______作用,故可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气体肥料。
    5、易腐垃圾经过处理会产生沼气,沼气可以燃烧发电。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正确答案】 1、元素 2、大于 3、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光合 5、

    13-6(提升)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中国办奥理念是“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北京也成为全球首个“双奥”城市。
    1、冬奥会三大赛区均使用了氢燃料汽车,实现“零碳”排放,这里的“碳”是指_______。
    2、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青铜属于_______(选填“纯金属”或“合金”)。
    3、首座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建造需大量造雪。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雾变为雪的原因是____发生了改变。
    4、冬奥会速滑馆的冰面用目前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作。固态CO2能制冷的原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二氧化碳或CO2 2、合金 3、分子间的间隔 4、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

    【原卷 14 题】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与酸反应原理,过滤,碱的通性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4-1(基础) 高纯氧化锌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流程制备高纯氧化锌。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②后进行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反应③在高温条件下灼烧属于分解反应,除得到氧化锌外还生成2种常见碳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 2、引流 3、

    14-2(基础) 明代诗大于谦的“石灰吟”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诗中描绘的烧制熟右灰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中循环出现的金属元素为______。
    2、煅烧前第①步对石灰石进行破碎,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③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Ca或钙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CaO+H2O=Ca(OH)2

    14-3(巩固) 回收利用废金属是解决废金属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与部分操作如下:

    (注:①步骤Ⅰ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②CuO+H2SO4=CuSO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图中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步骤Ⅲ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在步骤Ⅲ必须加入略过量的“铁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过滤 引流 3、Fe+CuSO4=Cu+FeSO4(或Fe+H2SO4=H2↑+FeSO4)
    4、将硫酸铜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

    14-4(巩固) 某废料中含有铝、铁、铜三种金属,用该废料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和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已知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将该废料回收并综合利用的意义是___________(任写一点)。
    【正确答案】 1、过滤 2、H2 3、
    4、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14-5(提升)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成分为CaCO3,还含有少量C、Fe2O3、MgO三种杂质)制取CaCl2,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1是______,过程Ⅰ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滤渣A为______(填化学式)。
    2、过程Ⅰ中碳酸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滤渣B的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X溶液中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__;过程Ⅱ中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过滤 将CaCO3,Fe2O3,MgO全部反应完 C 2、
    3、Mg(OH)2 Fe(OH)3 4、NaOH

    14-6(提升) 碳酸锶(SrCO3)广泛应用于生产锶铁氧体磁性材料,现以粗碳酸锶(含杂质BaCO3、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高纯碳酸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不溶或微溶性碳酸盐煅烧时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
    ⅱ、某些金属氧化物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为可溶性碱。
    iii、可能用到某些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g/100g水)
    温度/℃
    20
    40
    60
    80
    100
    Sr(OH)2
    0.81
    1.77
    3.68
    8.30
    27.9
    Ca(OH)2
    0.173
    0.141
    0.121
    0.094
    0.076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粗碳酸锶“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煅烧”粗碳酸锶时,碳酸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化学式)。
    4、流程中需用温度为100℃热水浸的目的是______。
    5、“沉钡”过程中:
    ①写出含锶化合物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下表为H2SO4溶液的加入量对溶液中Sr2+和Ba2+含量的影响情况:
    H2SO4溶液加入量
    过量10%
    过量20%
    过量30%
    Sr2+/(g/L)
    89.86
    89.57
    89.23
    Ba2+/(g/L)
    0.21
    0.13
    0.11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实际生产中加入过量20%的H2SO4溶液较为合适,原因是______。
    6、“沉锶”反应后的“一系列操作”为______。
    【正确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
    3、MgO、Ca(OH)2 4、增大氢氧化锶的溶解度,使氢氧化钙析出
    5、 过量20%的H2SO4溶液能增加Ba2+的沉淀,但是过量太多会使Sr2+沉淀
    6、过滤、洗涤、干燥
    【原卷 15 题】 知识点 常见物质的颜色,物质鉴别——选用试剂鉴别,几种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别,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盐类参与的反应

    【正确答案】
    (1)硫酸铜##CuSO4   (2)碳酸钠、硫酸钠   (3)否
    【试题解析】
    【分析】题中所给的各种物质都溶于水,硫酸铜溶液中呈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
    【小问1详解】取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硫酸铜;
    【小问2详解】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因此沉淀包括碳酸钡和硫酸钡,所以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
    【小问3详解】步骤(2)中已经引入了氯离子,故本小题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只能确定滤液中含氯离子,不能判断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15-1(基础) 现有A、B、C、D、E、F六种物质。
    ①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C。
    ②D是一种黑色的粉末物质,E是一种无色液体。将D投入到E中能产生气体A和无色液体物质F,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1、试判断A、B、C、D、 E、F各是什么物质,将各物质的名称填在空格内。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①、②两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氧气 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2、碳+氧气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反应

    15-2(基础)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Cl、Cu2(OH)2CO3、NH4HCO3、KMn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到无色滤液A和固体B,则原固体中一定还不含______。
    3、取少量固体B加入足量的稀HCl,有气泡产生,得到无色液体,则原固体中一定还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4、取适量的无色滤液A蒸干,出现了少量的固体,则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______。
    【正确答案】 1、碳酸氢铵或NH4HCO3 2、高锰酸钾或KMnO4
    3、碱式碳酸铜或Cu2(OH)2CO3 碳酸钙或CaCO3 4、氯化钠或NaCl

    15-3(巩固)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MnO4、炭粉、NaCl、NH4HCO3、Mn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填化学式,下同)。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黑色滤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3、取(2)中无色滤液适量,蒸发,出现较多固体,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
    4、取(2)中黑色滤渣,加入5%双氧水,有大量气泡,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____。
    5、待(4)反应完全后仍有黑色固体剩余,则原固体中____(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含有炭粉。
    【正确答案】 1、NH4HCO3 2、KMnO4 3、NaCl 4、MnO2 5、可能

    15-4(巩固)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MnO4、CaCO3、炭粉、Fe粉、CaCl2、NH4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现做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固体微热,无氨味。
    实验二:另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无色滤液和滤渣。
    实验三:取实验二中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并得到浅绿色溶液。
    1、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
    2、为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CaCl2,向实验二中滤液中加入______振荡并观察现象。
    【正确答案】 1、C、Fe或Fe、C CaCO3、CaCl2或CaCl2、CaCO3 2、Na2CO3或AgNO3(合理即可)

    15-5(提升)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K2SO4、FeCl3、Ba(NO3)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茜同学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你根据她的实验现象判断:
    步骤Ⅰ:取试样于试管中,得浑浊状液体,静置后得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
    步骤Ⅱ:过滤,将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足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
    步骤Ⅲ:取步骤Ⅰ的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发现溶液中冒气泡。
    (1)通过以上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小茜对可能含有的一种物质继续探究。她取步骤Ⅲ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该物质。小强对此质疑,认为此操作不能得到相应的结论,他的理由是____,他说要想得到此结论,必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一种试剂换成另外一种试剂,证实了该物质的存在。他把试剂换成了____,除去了溶液中一定存在的一种离子和可能存在的一种离子,分别是_____。
    【正确答案】 Na2CO3、K2SO4、Ba(NO3)2 NaCl、CaCO3 步骤Ⅲ中已经引入了氯离子,不能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NaCl 硝酸钡 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

    15-6(提升)
    1、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了确定其确切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把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在表中的空格内。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结论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粉末,注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
    溶液无色透明,没有沉淀物
    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2)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足量的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由步骤(2)、(3)、(4)可知,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取步骤(2)中反应少量的溶液滴入足量的_____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4)取步骤(3)反应后上层清液滴入________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正确答案】 CaCO3、CuSO4 HNO3 Na2CO3、Na2SO4、NaCl Ba(NO3)2 AgNO3

    【原卷 16 题】 知识点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气体发生、收集装置,万用瓶的使用

    【正确答案】
    (1)   ①.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   ②. E   (2)A   (3)b    (4)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试题解析】
    【小问1详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不需要加热,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故填: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E。
    【小问2详解】实验室用MnO 2 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 2 ),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液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故A;
    【小问3详解】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需要将瓶内的水排出来,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F中。
    【小问4详解】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以上或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16-1(基础)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若要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应在______ 时,开始收集气体。
    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 (填大写字母)。
    A.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正确答案】 1、集气瓶 2、 3、AEC 4、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5、D

    16-2(基础)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C装置的支持装置已略)和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②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图序号,下同)。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该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_______。
    【正确答案】 1、集气瓶 2、 C
    3、 A D 氢气或H2
    16-3(巩固) 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方法,从“低碳”角度分析,最佳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室可以用如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的方法制取甲烷。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正确答案】 锥形瓶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 A b

    16-4(巩固)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填字母序号),但有同学指出该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正: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和_______。
    4、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并用装置G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是_______,在G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A 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3、大理石或石灰石 稀盐酸
    4、C 量筒 c

    16-5(提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I、现提供下列实验装置:

    1、装置C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为便于观察氧气是否集满,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字母,从A-F中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要反应停止,操作为______。
    4、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用装置G收集氢气,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Ⅱ、实验室欲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
    5、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6、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取氢氧化钠③______④溶解⑤转移⑥贴标签备用。步骤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7、若要把配制好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g。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BD
    3、 关闭活塞 4、 a
    5、9.6 6、用量筒量取70.4mL水 搅拌,加速溶解 7、80

    16-6(提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里常用H2O2和MnO2来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二氧化锰特制成大颗粒状,选用图中的B为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收集装置选用D的理由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反应方程式为:,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操作顺序依次是______。(填序号)
    A.向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D.检查装置气密性
    4、利用E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有______。(填字母)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氢气
    B.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5、某同学在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后,观察到试管内无气泡产生,石灰石固体有剰余。他对该反应是否停止提出了疑问,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反应开始到无气泡产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用pH传感器测出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AB段溶液pH快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②C点时无气泡产生,固体有剩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③依据曲线,说明虽然无气泡产生,其实反应并未停止的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1、长颈漏斗 2、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3、C DACB 4、CD
    5、盐酸与石灰石反应,酸性减弱,pH变大 CaCl2、HCl 无气泡产生后,溶液的pH仍在缓慢上升

    【原卷 17 题】 知识点 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几种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别,盐类参与的反应,根据现象推测结论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17-1(基础) 小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紫甘蓝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取紫甘蓝、桑葚、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盐酸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汁液名称
    汁液在不同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
    蒸馏水
    稀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溶液
    桑葚
    紫色
    蓝色
    红色
    紫甘蓝
    蓝紫色
    绿色
    红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1、[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的汁液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拓展应用]小林用上述的桑葚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桑葚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正确答案】 1、桑葚 紫甘蓝 胡萝卜 2、酸

    17-2(基础)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把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稀溶液中,并未观察到红色固体、而是看到了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为此,他们开展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做出猜想】
    猜想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猜想2: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实验一
    用小刀切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
    金属钠漂浮于水面上并迅速移动,伴有嘶嘶的响声及白雾。不规则钠慢慢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随后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将盛满水的试管倒扣在金属钠上,收集到一种气体,点燃时产生轻微的爆鸣声
    (1)金属钠的密度比水的____填“大”或“小”
    (2)反应放热,金属钠的熔点___填“高”或“低”
    (3)生成的气体是____
    实验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试管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4)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猜想1成立
    【拓展思考】
    (5)若金属钠敞口放置在烧杯中,最终烧杯中剩余的物质是____,金属钠的保存方法是____。
    【正确答案】 小 低 氢气 碳酸钠 密封保存

    17-3(巩固) 化学社团的同学将打磨过的洁净铜丝插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他们对这种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产生了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蓝色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呢?
    【猜想与假设】王刚同学: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
    李芳同学: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银。
    刘强同学: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经过同学们的分析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李芳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为了进一步确定蓝色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并填写实验报告。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插入打磨过的洁净铜丝
    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
    __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错误
    步骤②:另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
    观察到__________。
    刘强同学的猜想正确
    请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进行后续处理,并没有直接倒入水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硝酸铜和硝酸银 硝酸银溶液为无色,但该溶液为蓝色 王刚 产生白色沉淀 防止污染水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17-4(巩固)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试管a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时,没有出现蓝色沉淀,得到b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为确定b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b溶液中的溶质由什么物质组成?
    【做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CuSO4和Na2SO4
    乙同学猜想:CuSO4、Na2SO4和NaOH
    丙同学的猜想:CuSO4、Na2SO4和H2SO4
    【进行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丝
    ______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硫酸铜溶液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正确答案】 1、2NaOH+H2SO4=Na2SO4+2H2O
    2、乙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能

    17-5(提升) 某化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 ,他们把石灰水溶液加入盛有碳酸钾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 、过滤 ,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为了确定样品溶液 中溶质成分,决定对其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 提 出猜想 】
    猜想一:只含氢氧化钾;
    猜想二:含有___________;
    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钾、碳酸钾;
    猜想四:含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碳酸钾。
    其中甲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___不正确,他的理由:___________。
    【 实验探究 】
    3、乙同学用测定 pH 值来确定样 品溶液成分,经测定 pH> 7,则认为样品溶液为氢氧化钾 溶液。小组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
    4、小组同学发现,只要用反应物 (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 就可以验证猜想。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将适量的X溶液滴入样品溶液中
    将适量的Y溶液滴入样品溶液中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变浑浊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实验操作中所用到的 X 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 交流讨论】 甲同学认为,可往样品溶液中通入___________气体,同样也能验证猜想二不正确。
    【 实验评价 】受甲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 ,也可在样品溶液中滴加稀酸。当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入盐酸, 刚开始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四 氢氧化钙和碳酸钾不能共存
    3、碳酸钾、氢氧化钙溶液也为碱性
    4、K2CO3等 二氧化碳或CO2 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7-6(提升)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实验验证】
    1、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
    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
    盐酸
    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2、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二中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向NH₄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4、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刚开始无气泡,过一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2、 3、H2和NH3 4、携带方便

    【原卷 18 题】 知识点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1)三   (2)40.9%
    【试题解析】


    18-1(基础) 石棉网中石棉纤维的成分主要为温石棉,其化学式为Mg3Si2O5(OH)4,相对分子质量为276,在外力作用下或受热温度达到500℃,石棉纤维就会逸出石棉网,漂浮到空气中而被人体吸入,附着并沉积在肺部,造成肺部疾病。因此,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实验用“石棉网”全部改为了“陶土网”。
    1、在温石棉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温石棉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正确答案】 1、1:2 2、26.1%

    18-2(基础) 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经检测发现某无土栽培技术所使用的营养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H4NO3。
    1、NH4NO3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NH4NO3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1、3或三 2、35%

    18-3(巩固) 如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氯化钠构成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3、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正确答案】 1、离子 2、23:35.5或46:71
    3、解: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9.3%。

    18-4(巩固) “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有一些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已知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n)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请计算出化学式中的n=______。
    2、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正确答案】 1、2 2、18:1 3、81.1%

    18-5(提升) 小强同学在公共场所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如图)。

    1、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属于虚假广告还是真实广告?(写出计算过程)
    4、小强认为此广告欺骗了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技术监督局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发现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28%,则该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1、2:4:3 2、7:1:12 3、解:纯净的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因为35%小于38%,所以为虚假广告。 4、80%

    18-6(提升) 由于高铁列车车厢是密闭的空间,因此需要提供清洁的空气和保持车厢的卫生。高铁酸钠(Na2FeOx)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消毒剂。
    1、已知高铁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6,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______克的高铁酸钠中含有 4.6 克的钠元素。
    3、C2H4和 C2H6O 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6 2、16.6 3、26.7%

    【原卷 19 题】 知识点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方程式与实验的计算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小问1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一组实验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250g+10g-256.7g=3.3g;
    【小问2详解】详解见答案。

    19-1(基础) 某同学称取了20g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15.6g(大理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19-2(基础)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取20g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加热制取氧气(杂质不反应,也不发生物理变化),充分加热后,称量剩余固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1.6g。请分析并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1、1.6 2、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x=15.8g,
    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100%=79%,
    答: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79%。

    19-3(巩固) 为测定某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杂质不与酸反应)。
    实验步骤
    相关数据
    1.称取铁制品样品放入烧杯中
    样品质量为20 g
    2.加入足量稀硫酸
    稀硫酸质量为200g
    3.称取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19.4g
    1、反应前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减小了0.6g,原因是_______。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正确答案】 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逸出到空气中
    2、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

    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84%。

    19-4(巩固) 铝碳酸镁咀嚼片(主要成分是AlMg(OH)3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下图所示装置,对该咀嚼片中的铝碳酸镁含量进行测定。先取足量稀盐酸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20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开始计时,并将电子天平的读数记录在下表中、已知AlMg(OH)3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请计算:
    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读数(g)
    198.4
    197.8
    197.4
    197.0
    196.6
    196.2
    196.2
    196.2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g。
    2、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正确答案】 1、2.2 2、解:设20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x


    x=8.1g
    故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8.1g÷20≈0.4g;
    答: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0.4g。

    19-5(提升) 化学兴趣小组取2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加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1
    5
    1.5
    2
    5
    1.0
    3
    5
    m
    4
    5
    0.2
    求:
    1、m=_______。
    2、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的质量分数?
    3、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 1、0.5 2、解:由实验数据知,碳酸钙的质量= 2g-0.2g=1.8g,故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的质量分数为90%。

    3、解: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为x。

    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为0.792g。

    19-6(提升) 某干燥剂的成分是CaCl2和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该样品12g,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50g,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100g平均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如下,请分析并计算: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x
    7.5
    10
    10

    1、x=______,a=______,A点所示溶液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下同)
    3、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正确答案】 1、5 120 NaCl、Na2CO3
    2、解: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92.5%。

    3、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5%。




    答案解析


    1-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扬州剪纸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未涉及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腐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将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故涉及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制作木偶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未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抛光漆画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未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枸杞沏茶过程中存在物质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枸杞酿酒过程中在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枸杞熬汤 过程中存在物质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枸杞制饼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枸杞妙用中涉及变化与其他不同的是枸杞酿酒,该变化是化学变化,其余变化是物理变化。
    故选B。
    1-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过程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碳酸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手缝荷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制作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根雕木雕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钩编草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所以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物理变化。
    B、精炼石油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所以精炼石油制得煤油是物理变化。
    C、石墨、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石墨、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即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则是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C。
    1-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运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一箭易断、十箭难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间隔变小,故A正确;
    B、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是因为太阳下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B正确;
    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大小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情况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C。
    2-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间距变大,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根据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可以闻到气味,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氢分子和氧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水分子,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将纯铜和黄铜互相刻画,黄铜硬度比纯铜大,则有划痕的为纯铜,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釜底抽薪,是指移出可燃物,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墙内开花墙外香,墙内的分子跑到了墙外,故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A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燃烧木炭,O2参与反应,N2不参与是因为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而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氧气能与木炭反应,氮气不能与木炭反应的原因是二者分子构成不同,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与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无关,故B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C、水沸腾变为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变大,过程中需要加热,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C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食物腐烂变质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故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D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意思是指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说明金的密度比沙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但并没有温度改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三金合冶成宝锷,说明“宝锷”的成分为合金,该选项解释正确;
    D、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过不断煅烧捶打,使其中的碳含量不断减小,则变为钢,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2-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分子升高,分子间隔变大,但分子数目没有改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该选项解释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3-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A不符合题意;
    B、铁、碘、锌等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淀粉、醋酸都是含有碳元素的混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氯化钠属于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因此Si、Hg、He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分类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纯碱、小苏打、硫酸铝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选项分类正确;
    C、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液氮、冰水共存物、甲烷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D、锌、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铝是人体非必需元素,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D。
    3-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 、火碱即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即碳酸钠,属于盐。A不正确;
    B、塑料属于合成材料,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不正确;
    C、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正确;
    D、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是无机物,乙醇是有机物。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3-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浓硫酸、烧碱都具有吸水性、生石灰能与水反应也能吸水,因此都是常见的干燥剂,选项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干冰即二氧化碳、生石灰即氧化钙都属于氧化物,而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C、锌、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钙元素是常量元素,选项错误;
    D、硝酸钾含营养元素是钾元素和氮元素、磷酸铵含磷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因此都属于复合肥,而尿素只含氮元素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
    故选:A。
    3-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纯碱是碳酸钠,显碱性,虽然纯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其价格较高,不能用纯碱来改良酸性土壤,而是用熟石灰;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可做净水剂;该选项对应不完全正确,故A错误;
    B、人体缺氟,容易形成龋齿;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落后,智力发育低下;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该选项对应完全正确,故B正确;
    C、烧碳取暖中毒主要是指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中毒,所以要保持室内通风;防止菜刀生锈,要保持表面干燥,故要擦干水后悬挂起来;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海产品保鲜;该选项对应不完全正确,故C错误;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减少水污染;市场上汽油有90、93、95、97等标号,这些数字代表汽油的辛烷值,也就是代表汽油的抗爆性,不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该选项对应不完全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3-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烧碱为氢氧化钠,熟石灰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属于碱,该选项分类错误;
    B、甲烷、乙醇、乙酸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该选项分类正确;
    C、铁、锌、硒就属于微量元素,该选项分类正确;
    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该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A。
    4-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即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注意方程式的配平。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物化学式错误,故A错误
    B、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亚铁,反应条件也没写,故B错误;
    C、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反应条件也没写,故C错误;
    D、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个数保持不变,书写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4-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D、丙烷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其化学方程式为:。正确。
    故选D。
    4-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天然气作燃料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B、生石灰溶于水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正确;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错误;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CO2↑+H2O,错误;
    故选B。
    4-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C。
    4-5【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详解:
    A.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正确符合题意;
    B. 用稀硫酸除铁锈应为:,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应为:,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铁在氧气中燃烧应为:,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碳和氧化铜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只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A.根据氯酸钾分解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来分析;
    D.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能除去杂质,但又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所以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Cl溶液中含有HCl,故B不符合题意;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会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所以可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根据温度变化来鉴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5-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可通过相互刻画,观察表面是否有划痕的方法,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壁有水珠产生,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水,测温度变化,温度升高的是NaOH固体,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5-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无明显气味的是硫酸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沙子,加水溶解,氯化钠溶于水,沙子难溶于水,过滤后可除去沙子,蒸发结晶可以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5-4【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碳粉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可以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精盐的过程,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先将空气液化,再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差异,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检验软硬水使用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A正确;
    B、铁粉会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多余的铁不溶于水,可以过滤除去,B正确;
    C、稀硫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使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试管外壁温度会下降,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温度几乎不变,D正确。
    故选:C。
    5-6【提升】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B、过量的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得到是硫酸铁与硫酸的混合溶液,选项错误;
    C、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钾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过滤得氯化钾溶液,再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固体,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稀盐酸均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检验氯化氢剩余,选项错误。
    故选A。
    6-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t1℃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相交,表示t1℃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得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C、降低温度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可以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t2℃的饱和NH4Cl溶液降温到t1℃,温度降低氯化铵溶解度变小,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的总质量减小,故正确;
    故选C。
    6-2【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大于b大于c,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正确;
    B. 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C. t1℃时,物质c的溶解度为20g,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0:100=1:5,错误;
    D. t2℃时,a溶解度为50g,将30g物质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25ga,所得溶液质量为75g,错误;
    故选A。
    6-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高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不符合题意;
    B、 a处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可以有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添加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得出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大于乙,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大于甲,故符合题意;
    D、 t1℃ 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乙,若水的质量小于100g,则投入50g乙不能完全溶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t1℃时,c的溶解度为20g,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c的质量为20g,则100g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为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1℃时,a、c溶解度相等,则等质量的 a、c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但由于不确定两者溶液质量关系,则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从 a、c 的混合溶液中获取 a 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a、c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a>b,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选项错误;
    B、由图知,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同,但未指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无法比较甲和丙的溶液浓度大小,选项错误;
    C、t3℃时,甲、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变化更明显,因未指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无法比较甲和乙析出晶体的质量,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降温到t1℃,无晶体析出,选项错误;
    D、甲、乙、丙三种物质在t2℃时,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乙>甲>丙,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在t2℃时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所得溶液质量为丙>甲>乙,选项正确。
    故选D。
    6-6【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是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之一,没有给定温度,不能判定甲、乙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故A项错误;
    B、未指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故无法通过图比较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B项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C项正确;
    D、将tl℃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该过程中甲、乙固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也不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故D项错误。
    故选C。
    7-1【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金属活动性顺序:Mg> Al, 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但是该图像为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金属质量的变化图像,从图中无法判断反应速率,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Al<Mg,故C错误;
    D、当稀盐酸有剩余时,加入相同质量的镁、铝,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故D错误。
    故选B。
    7-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氢气质量不断增大,至铝片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图示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铝元素的质量是一定的,不管是否发生反应,其质量始终等于开始加进去的铝片的质量,图示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在不断减少,完全反应后铝片质量为零;图示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铝元素反应后进入到溶液中,但由于又产生了氢气,其质量增大仍然较快,至铝片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继续加入盐酸,溶液增加的质量只是盐酸溶液的质量,变化会比开始时变化更缓和一点;图示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金属足量,酸是等量,则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镁的活动性大于铝,反应速率镁的快一些;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少些;
    详解:
    A、由分析可知,镁的活动性强于铝,反应速率镁应大于铝,金属镁对应的曲线斜率应大于铝,故选项A错误;
    B、由分析可知,24份镁生成2份氢气,18份铝生成2份氢气,等量金属镁生成氢气小于铝,故选项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反应金属质量相等是铝生成的氢气多,则溶液增重小,镁增重大,最终铝生成的氢气多于镁,则溶液质量小于镁,故选项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量金属反应率消耗的酸更多,则铝使酸减少的多,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7-4【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t1时,锌生成的氢气比铁生成的氢气多,说明锌比铁活泼,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此选项错误;
    B、a>c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气体膨胀多,通过图中所示,最后氢气产生的量是相等的,此选项错误;
    C、由于反应放热,造成气体膨胀,当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体积减少,若气密性不好,则气体体积会一直下降,所以,气体体积从a降到b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此选项错误;
    D、最后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消耗的稀硫酸一样,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多于铁,而加入铁和锌的质量相等,则剩余的铁的一定比锌的多,锌则可能剩余,或恰好反应,或者也有剩余,,但是剩的质量不如铁的大,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5【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向等量的锌和镁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刚开始滴加盐酸时,由于消耗的酸的质量相同,则产生的氢气相同,当盐酸过量时,由于在化合物中,锌和镁均为+2价,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则消耗等量的金属时,镁产生的氢气较多,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于消耗的酸的质量相同,根据元素守恒,产生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则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又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铝>铁,则相同时间内,反应速率:镁>铝>铁,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和锌均能置换出硝酸铜中的铜,且生成物中铁和锌均为+2价,又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则与等量的硝酸铜反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大于铁,该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在生成物中,锌、铁均为+2价,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则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铁产生的氢气较多,且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铁,则相同时间内,锌产生的氢气质量比铁大,即锌的斜率大于铁,该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6【提升】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
    详解:
    A、当每份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小于15.1g时,三种金属均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硫酸的质量,则三份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A可能;
    B、当硫酸的质量大于17.5g时,则产生氢气的质量:镁>铁>锌,B可能;
    C、当硫酸的质量介于15.1g和17.5g之间时,生成氢气的质量:镁=铁>锌,C可能;
    D、当镁产生氢气的质量远大于铁、锌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时,说明硫酸的量相对于铁和锌都是过量的,由于铁和锌的质量相等,则铁和锌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不可能相等,D不可能。
    故选D。
    8-1【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通过反应①可以得到浅绿色溶液,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转化②可通过Fe2O3与CO发生还原反应实现,说法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能实现转化③的金属,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则活动性强于铁,一定排在氢之前,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法正确;
    D、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④可以通过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现,也可以通过铁与稀盐酸反应实现,说法错误。
    故选D。
    8-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转化①中铁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转化①中铁能置换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转化③铜能置换出银,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由此可得出金属活动性:Fe>Cu >A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转化③为铜转化为银,而氯化银是难溶性盐,所以铜与氯化银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①是铁转化为铜,②是铁转化为银,③是铜转化为银,均可以通过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单质和另一种盐,均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3【巩固】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B为红棕色固体;A为单质;E为红褐色难溶性碱,B可被一氧化碳还原为A,可推出,A为铁,B为氧化铁,E为氢氧化铁,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D,故D为氯化铁,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C,故C为氯化亚铁。
    详解:
    A、C为氯化亚铁,化学式为FeCl2,A选项错误;
    B、B为氧化铁,A为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是工业制铁的主要原理,B选项正确;
    C、B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C选项错误;
    D、D为氯化铁,E为氢氧化铁,氯化铁转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选项错误。
    故选:B。
    8-4【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丙为氢氧化钠,乙、丁是氯化铜和稀硫酸中任意一种,故乙可能是氯化铜,丙一定是氢氧化钠,丁可能是稀硫酸,丙不可能是稀硫酸。
    故选C。
    8-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B的浓溶液会使纸张炭化,B是硫酸(H2SO4),硫酸物质类别属于酸;E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制取农药波尔多液,E是氢氧化钙〔 Ca(OH)2〕,氢氧化钙属于碱;C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是可溶性碳酸盐,可以是碳酸钠( Na2CO3);在单质和氧化物中,能转化为碱的是氧化物,D是水(H2O);A是活泼金属单质镁、铝、锌或铁等。代入框图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
    A.活泼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A与B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选项正确;
    B.硫酸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有气泡产生,故B选项错误;
    C.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选项正确;
    D.硫酸(H2SO4)由氢、硫、氧元素组成,氢氧化钙〔 Ca(OH)2〕由钙、氢、氧元素组成,B和E中含有相同的元素,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8-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若A为CaCO3,B为CaO,CaCO3和CaO都能与HCl反应生成CaCl2与H2O,则C可能为CaCl2或者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A是Fe2O3,B是Fe2(SO4)3,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Fe2(SO4)3能与Na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与Na2SO4,Fe2O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Fe(OH)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若B是CO2,C是H2O,当A为HCl时,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当A为Na2CO3时,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则A可以为酸、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A是H2SO4,B是CuSO4,C为FeSO4时,稀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与水,稀硫酸能与Fe反应生成FeSO4与H2,CuSO4能与Fe反应生成Cu与FeSO4,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1【基础】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有沉淀、气体、水生成的离子在溶液中能不能共存的
    A.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此选项正确;
    B.,与不能共存,此选项错误;
    C.,与不能共存,此选项错误;
    D.,与不能共存,此选项错误;
    故选A
    9-2【基础】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详解: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 、 、H+在溶液中不能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3【巩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但是铜离子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B、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四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且四种离子均是无色的,符合题意;
    D、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详解:
    A、Mg2+、、Cl-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因此离子间能共存,且是无色溶液,该选项正确;
    B、Cu2+、H+、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离子能共存,但Cu2+在溶液中的是蓝色的;无法形成无色透明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C、和H+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因此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不正确;
    D、H+和 OH-会生成水,因此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9-5【提升】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分析:
    pH=1的溶液中本来就存在氢离子,在考虑能否大量共存时要额外考虑氢离子的影响。
    详解:
    A、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形成氢氧化铜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形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和氢离子相互不会结合形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结合形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注意关注题干中的限制,溶液呈酸性或呈碱性,以及“无色”等条件,结合条件考虑分析。
    9-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无色溶液中不能有带色的离子。
    A、A中Cu2+在pH=1的溶液中呈蓝色。A不符合题意。
    B、B中所有离子在pH=1的溶液中无色,且与氢离子不反应,即B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C中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即C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D中Ba2+与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即D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10-1【基础】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详解:
    A、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一定是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a点,发生的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硝酸银有剩余,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3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为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故b点得到的固体为银,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c点的固体是银、铜,溶质只含有硝酸锌,故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是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锌粉,d点固体有银、铜,还有过量的锌,共三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2【基础】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易发生。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物中,依次发生的反应为:Zn+2AgNO3=2Ag+Zn(NO3)2 、Zn+Cu(NO3)2=Zn(NO3)2+Cu,图像的纵坐标是固体质量,横坐标是加入锌粉的质量。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所以0b段是锌和硝酸银反应,bc段是锌与硝酸铜反应,cd段是锌粉过量。
    详解:
    A、c点是锌与硝酸铜完全反应,析出的固体是Ag、Cu,Ag、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生成,此选项错误;
    B、c点是锌与硝酸铜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此选项正确;
    C、b点是锌与硝酸银恰好反应,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铜还没有反应,所以固体为Ag,此选项错误;
    D、d点是锌粉过量,已经把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掉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铜,溶液不为蓝色,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易发生。
    10-3【巩固】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得出加入Zn后Zn先于AgNO3反应生成Ag与Zn(NO3)2,当AgNO3反应完后Zn与Cu(NO3)2反应生成Zn(NO3)2与Cu,当Cu(NO3)2被反应完后最终Zn与Fe(NO3)2反应生成Fe与Zn(NO3)2,对应图像b点之前为Zn先于AgNO3反应生成Ag与Zn(NO3)2,b点到c点为Zn与Cu(NO3)2反应生成Zn(NO3)2与Cu,c点到d点为Zn与Fe(NO3)2反应生成Fe与Zn(NO3)2,d点之后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亚铁都被反应完,反应停止,再加入Zn后溶液质量不变。
    详解:
    A、在a点Zn与AgNO3反应生成Zn(NO3)2与Ag,此时AgNO3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AgNO3、Zn(NO3)2、Cu(NO3)2、Fe(NO3)2,故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b点为Zn与溶液中的AgNO3恰好完全反应生,反应生成Ag与Zn(NO3)2,则固体中只含有Ag,故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c点Zn与Cu(NO3)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Zn(NO3)2与Cu,c点之前AgNO3被反应完,溶液中溶质为Zn(NO3)2与Fe(NO3)2,则溶液中一定有Zn2+和Fe2+,没有Cu2+和Ag+,故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d点为Zn与硝酸亚铁恰好完全反应完,反应生成Fe与Zn(NO3)2,溶液中的固体为Fe、Cu、Ag,反应完全后Zn还在加,则e点金属的Fe、Cu、Ag及过量的Zn,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金属与多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是反应的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10-4【巩固】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题中图像分析,A点为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Zn+2AgNO3=Zn(NO3)2+2Ag,根据化学方程式,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银,锌置换出银,溶液的质量减少,到C点硝酸银反应完全;C点到B点,发生锌与硝酸铜的反应,Zn+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溶液的质量增加,到B点硝酸铜反应完全。
    详解:
    A、根据分析,图中B点时,锌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均已反应完全,故溶液中不含Ag+和 Cu2+,A正确;
    B、B点时,锌与硝酸银已经反应完全,锌与硝酸铜正好反应完全,固体中一定含Ag、Cu,不可能有Zn,B错误;
    C、C点时,锌与硝酸银正好反应完全,锌还未与硝酸铜反应,溶液中除了Zn2+外还有Cu2+,C错误;
    D、C点时,锌与硝酸银正好反应完全,锌还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故固体中一定有Ag、Zn,一定没有Cu,D错误。
    故选A。
    10-5【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详解:
    A、向硫酸铜中加一定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再加入铁粉,铁和硫酸锌不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图中出现2个转折点,0a段表示锌和硫酸铜反应,a点表示锌刚好消耗,ac表示铁和硫酸铜反应,c点表示硫酸铜刚好消耗,故a点含有硫酸铜,对应的溶液为蓝色,错误;
    B、a点时,剩余固体为反应生成的铜,此时铜的质量为6.4g,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x=6.5g,即n=6.5
    ac表示铁和硫酸铜反应,c点表示硫酸铜刚好完全消耗,设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为y,


    y=9.6g
    m=9.6+6.4=16,正确;
    C、ac段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生成氯化铁,错误;
    D、d点对应固体为铜和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错误。
    故选B。
    10-6【提升】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分析:
    先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由图可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出现两个拐点,说明铁和硝酸铜反应后,铁剩余,金属活动性:Fe>Cu>Ag,加入硝酸银溶液,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铁完全反应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A、由分析可知,A点剩余固体为反应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故A点剩余固体中铜的质量小于m1g,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AB段发生的反应为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不符合题意;
    C、C点时,铜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铜,符合题意;
    D、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铁和硝酸铜反应: Fe+Cu(NO3)2=Fe(NO3)2+Cu ,待完全反应后,加入硝酸银,铁和硝酸银反应: Fe+2AgNO3=Fe(NO3)2+2Ag ,铜和硝酸银反应: Cu+2AgNO3=Cu(NO3)2+2Ag ,由此可知,m2对应的剩余固体的质量相当于11.2g铁和硝酸银完全反应生成银的质量,则 ,符合题意。
    故选B。
    11-1【基础】 【正确答案】 1、2Zn 2、
    3、
    【试题解析】 1个锌原子为:Zn,故2个锌原子为:2Zn。
    硝酸根离子为:NO3-,故3个硝酸根离子为:3NO3-。
    高铁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2个钾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4个氧为-8价,故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求出铁的化合价为+6价,故标出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11-2【基础】 【正确答案】 1、2H 2、Ca
    3、Cu2+ 4、
    【试题解析】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表示为:Ca;
    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铜离子属于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表示为:Cu2+;
    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x=+7,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1-3【巩固】 【正确答案】 1、H+ 2、CO(NH2)2
    3、
    4、NH3 5、(合理即可)
    【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氢原子得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氢原子化学反应时已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离子,此时核外无电子,故填:。
    尿素是由尿素分子构成的,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
    硝酸铵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所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故填:。
    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属于盐,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填:。
    11-4【巩固】 【正确答案】 1、3H 2、CH4
    3、 4、
    【试题解析】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3个氢原子3H;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所以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化合价需要标注在化学式对应元素正上方,符号为:;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硫酸根离子是硫酸铜的阴离子,化学符号为:。
    11-5【提升】 【正确答案】 S8 Si3N4
    【试题解析】 详解: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则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表示为: S8。
    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2MnO4,故锰酸钾的阴离子为。
    氮化硅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硅元素化合价为+4,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氮化硅的化学式为Si3N4。
    11-6【提升】 【正确答案】 1、3H2O Fe2+
    2、Al2O3 3、或
    4、Na+、Cl- 5、17 6、
    【试题解析】 分析:
    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水分子表示为:3H2O;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M为铝元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铝元素通常显+3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故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
    由图可知,该阴离子显-2价,故该阴离子可能是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硫酸根离子表示为:,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为:Na+、Cl-;
    是由一个氧分子俘获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后形成的微粒,故每个含电子的个数为:2×8+1=17;
    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0,x=-1,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2-1【基础】 【正确答案】 1、Ne 2、Al3+
    3、E 4、10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第二周期因此需要该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所以是B,符号为Ne;
    D是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变成Al3+;
    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因此也要是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原子,故选E;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氟的中子数等于19-9=10。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微粒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即可。
    12-2【基础】 【正确答案】 1、16.00 2、Ne
    3、D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乙正下方数字可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最外层为8个电子即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其中A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B中质子数7确定样品中只有氢氧化钾。
    加入X溶液到样品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猜想二不正确,则X溶液要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明显现象且不与碳酸钾、氢氧化钾反应。可以是碳酸钾,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得出猜想二不正确的结论。
    交流讨论:使用气体检验氢氧化钙,则该气体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如没有现象则说明没有氢氧化钙,猜想二不正确。
    实验因为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钾,则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所以开始没有现象。
    反思与拓展:在分析溶质成分时出来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17-6【提升】 【正确答案】 1、刚开始无气泡,过一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2、
    3、H2和NH3 4、携带方便
    【试题解析】 根据实验结论,滤液中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盐酸后,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所以刚开始加入盐酸时无气泡产生,故填刚开始无气泡,过一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产生气体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化钙,氢化钙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在热量的作用下生成的氢氧化钙又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故产生的气体是H2和NH3,故填:H2、NH3;
    用氢化钙做能源剂,与氢气相比优点是: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故填携带方便。
    18-1【基础】 【正确答案】 1、1:2 2、26.1%
    【试题解析】 在温石棉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16×9)=1:2;
    温石棉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2【基础】 【正确答案】 1、3或三 2、35%
    【试题解析】 由化学式知,NH4NO3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NH4NO3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3【巩固】 【正确答案】 1、离子 2、23:35.5或46:71
    3、解: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9.3%。
    【试题解析】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
    氯化钠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23:35.5,故填:23:35.5或46:71;
    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用钠元素的部分相对质量除以撸氯化钠整体相对质量,,具体过程见答案。
    18-4【巩固】 【正确答案】 1、2 2、18:1
    3、81.1%
    【试题解析】 由于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则(12×15)+(1×10)+16n=222,解得n=2;
    黄酮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
    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5【提升】 【正确答案】 1、2:4:3 2、7:1:12
    3、解:纯净的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因为35%小于38%,所以为虚假广告。
    4、80%
    【试题解析】 分析:
    1个硝酸铵(NH4NO3)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子。所以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4:3。
    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纯净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因为35%小于38%,所以为虚假广告。
    解:设样品质量为x,样品中纯硝酸铵的质量为y。
    18-6【提升】 【正确答案】 1、+6 2、16.6
    3、26.7%
    【试题解析】 高铁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则23×2+56+16x=166,x=4;所以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Na2FeO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1)×2+y+(-2)×4=0,解得y=+6;
    需要高铁酸钠的质量为4.6 g÷(×100%)=16.6g;
    将C2H6O看作:C2H4•H2O,则可看出C2H4、C2H4•H2O,除去H2O外,个数比为C:H=1:2,质量比为12:(2×1)=6:1,所以当C%=60%时,H%=10%,则剩余的水的百分含量为30%,进而可得出混合物中O%=30%×≈26.7%。
    19-1【基础】 【正确答案】 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试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00g-115.6g=4.4g;
    由CO2的质量可求出反应的HCl的质量,再求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详解见答案。
    19-2【基础】 【正确答案】 1、1.6 2、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x=15.8g,
    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100%=79%,
    答: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79%。
    【试题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见答案。
    19-3【巩固】 【正确答案】 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逸出到空气中
    2、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

    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84%。
    【试题解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到空气中;
    解析见答案。
    19-4【巩固】 【正确答案】 1、2.2 2、解:设20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x


    x=8.1g
    故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8.1g÷20≈0.4g;
    答: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0.4g。
    【试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4g-196.2g=2.2g。
    见答案。
    19-5【提升】 【正确答案】 1、0.5 2、解:由实验数据知,碳酸钙的质量= 2g-0.2g=1.8g,故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的质量分数为90%。

    3、解: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为x。

    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为0.792g。
    【试题解析】 由于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因此由表中每次加入5g稀盐酸固体减少的质量关系可判断:每加入5g稀盐酸固体应减少0.5g,据此规律,故第3次加入盐酸后固体质量的减少值也应该等于0.5g,所以m=0.5。
    详解见答案。
    详解见答案。

    19-6【提升】 【正确答案】 1、5 120 NaCl、Na2CO3
    2、解: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92.5%。

    3、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5%。


    【试题解析】 分析:
    第一次和第四次沉淀都是增加了2.5g,所以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是增加2.5g,可知x为5。第四次后沉淀不再增加,且第四次增加沉淀的质量与前同,则第四次为恰好完全反应。据此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对应的物质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第一次和第四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都是增加了2.5g,所以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是增加2.5g,可知x为5;
    a点对应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即为第4次加入,所得溶液质量为:
    A点所对应溶质为碳酸钠过量,氯化钙和碳酸钠完全反应为氯化钠和水,因此溶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
    详见答案。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88页。

    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93页。

    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2023届中考化学专项突破模拟题库(二模)含解析,共13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