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 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 )A. 婴儿 B. 受精卵 C. 胎儿 D. 精子和卵子2. 进入青春期,男女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下列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A. 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 B. 男生声音变粗,女生声调变高
C. 女生乳房增大 D. 男女生形成生殖器官3. 图为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燃烧的是骨中的无机物 B. 乙说明骨中含有脆硬的有机物
C. 丙处理可以脱去骨中的有机物 D. 丁说明骨中含有使骨柔韧的有机物4. 维生素和无机盐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基石”的作用。下列营养缺乏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硼的无机盐 B. 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C. 佝偻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 D.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5. 食物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 水、脂肪、糖类 B. 糖类、脂肪、蛋白质
C. 脂肪、无机盐、糖类 D. 维生素、水、无机盐6. 医生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液体,经化验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请你判断这些液体是从消化道的哪一部分取出的?( )A. 食道 B. 胃 C. 小肠 D. 大肠7. 某急需输血的患者,经测定其血型为B型血,一般情况下该患者应接受什么血型(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8. 血液从心脏入肺,再流到心脏所经历的途径是( )A. 左心室→主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B.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C. 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
D.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室9. 医生建议小王每周要安排两到三餐食用海带、紫菜,这样的医嘱要小王补充的无机盐是( )A. 碘 B. 锌 C. 钙 D. 铁10.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是( )A. 心脏、血管、血液 B. 血细胞、血浆
C.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 心脏、肺11. 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 气管、支气管和肺 B. 呼吸道和肺
C. 鼻、喉、气管、支气管 D.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12.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人体重的60%~70%
B. 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C. 含钙的无机盐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
D.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长期缺乏含磷的无机盐造成的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3.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全世界母亲共同的节日——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给母亲送鲜花、亲手烹制可口饭菜等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因为母亲孕育了我们,给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生命。请同学们结合图一、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母亲生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母亲生殖系统产生的卵子来自结构① ______ ,此结构还能分泌 ______ ,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和性周期。
(2)父亲产生的精子进入母体内,将在图一结构 ______ (填序号)中与卵子相结合形成受精卵。
(3)图二中的胎儿,出生前会舒适地生活在图一结构中的 ______ 里进行胚胎发育。图二中的 ______ 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14. 图一是小肠结构示意图,图二曲线表示某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结构① ______ 和结构② ______ ,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脂肪是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它在人体内被消化成 ______ ,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3)根据图二曲线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______ ,其初步消化的场所C是 ______ ,最终被消化的终产物是 ______ 。15. 如图是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被细菌感染发炎时,图中B ______ 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2)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是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
(3)当图中A ______ 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贫血的人在饮食上应多吃一些含铁和 ______ 丰富的食物。
(4)血液中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______ (填字母)血浆。
(5)人体的血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是 ______ (填字母)两种细胞。16. 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肺相连的血管中,5所示血管的名称是 ______ ,其内流 ______ 血。
(2)某人患病,需要手臂静脉注射青霉素后,在心脏中最先发现药物的是心脏的 ______ (填序号)。
(3)图中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着 ______ ,它可以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4)根据图可以观察到体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 。
(5)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组织细胞的 ______ 中,通过 ______ 作用,被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
17. 如图为人体呼吸过程模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B表示 ______ 的气体交换,其交换结果是血液变成 ______ 血。
(2)过程D表示 ______ 的气体交换,氧气最终进入细胞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3)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______ 来完成的。
(4)图中运输氧的过程是 ______ (填字母)。
(5)氧从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中至少要通过 ______ 层细胞。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8. 馒头是我国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当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越咀嚼越甜。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找到咀嚼馒头变甜的原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探究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消化道内,淀粉的消化起始器官是 ______ ,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某种消化淀粉酶的缘故。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在步骤①中向1、2号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和唾液构成对照实验,其中 ______ 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3)步骤③将两支试管置于37℃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37℃下 ______ 的消化作用最强。
(4)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此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
(5)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设置了3号试管,3号试管中添加的物质应该是适量淀粉糊和2毫升 ______ ,再将3号试管置于0℃水中保温10分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受精是卵细胞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是生命发育的起点。
此题是基础性的题目,较容易,明确新生命起始于受精卵形成。
2.【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男生声音变粗,女生音调变高;女生乳房增大都属于第二性征,A、B、C不符合题意;而男女生形成生殖器官,属于第一性征,D符合题意。
故选:D。
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洪亮而低沉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掌握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特点与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B甲把骨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有机物能燃烧,不能燃烧的剩余物是无机物。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因此甲、乙 两步合称骨的煅烧实验,其目的是鉴定无机物。AB错误。
C、丙将肋骨浸泡在15%的盐酸中,无机物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剩余物质是有机物。C错误。
D、丁脱钙后的骨变的柔韧,能打结,与C、D两步合称骨的脱钙实验,其目的是鉴定有机物,说明骨中含有使骨柔韧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骨胶原蛋白)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①盐酸脱钙法:将鱼的肋骨浸泡在15%的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骨这时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②煅烧法: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骨的成分以及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
4.【答案】B 【解析】解:A、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A错误。
BD、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B正确,D错误。
C、幼儿缺钙和维生素D会得佝偻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会患有贫血C错误。
故选:B。
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类营养物质以及激素的作用。
5.【答案】B 【解析】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B符合题意。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6.【答案】C 【解析】解:A、食道是食物通过的通道,它无消化和吸收功能,不符合题意;
B、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蛋白质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能将淀粉消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将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符合题意;
D、大肠没有消化功能,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患者血型为B型血,一般情况下该患者应接受B血型。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原则是输同型血。
8.【答案】B 【解析】解: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血液从心脏入肺再流到心脏所经历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故选:B。
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人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这种病是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引起的,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含碘丰富。小王每周要安排两到三餐食用海带、紫菜,这样的医嘱要小王补充的是含碘的无机盐。
故选:A。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明确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10.【答案】A 【解析】解: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血液在这个封闭的系统内循环流动,动力是心脏。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故选:A。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记忆性的试题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如图:
故选:B。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12.【答案】D 【解析】解:A.水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A正确。
B.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水在调节体温、排泄废物方面有重要作用,B正确。
CD.含钙的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C正确、D错误。
故选:D。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卵巢 雌性激素 ③ 子宫 胎盘 【解析】解:(1)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2)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③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④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已经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的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故答案为:
(1)卵巢;雌性激素
(2)③
(3)子宫;胎盘
题图中:①是卵巢、②是卵细胞、③是输卵管、④是子宫、⑤是胎盘、⑥是脐带。
关键是熟练掌握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4.【答案】环形皱襞 小肠绒毛 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 胃 氨基酸 【解析】解:(1)小肠内壁有大量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图1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①环形皱襞和②小肠绒毛,②的壁很薄,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2)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是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其在人体内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3)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胃内的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根据图2曲线判断,该物质是蛋白质,其初步消化的场所C是胃,最终被消化的终产物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
(1)环形皱襞;小肠绒毛;
(2)甘油和脂肪酸;
(3)蛋白质;胃;氨基酸。
(1)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2)图中的①环形皱襞、②小肠绒毛;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5.【答案】白细胞 C 红细胞 蛋白质 D AC 【解析】解:(1)B表示的白细胞,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B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多。
(2)C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当图中C血小板数目明显下降时,会引起伤口流血不止和人体皮下出血。
(3)A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液的颜色也决定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贫血的人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4)D血浆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数量较多,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因此,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A红细胞和C血小板。
故答案为:
(1)白细胞;
(2)C;
(3)红细胞;蛋白质;
(4)D;
(5)AC。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数量。
16.【答案】肺动脉 静脉 1 房室瓣 左心室 线粒体 呼吸 【解析】解:(1)图中5连接2右心室和A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所以5所示血管的名称是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
(2)病人注射青霉素时,药物是由上肢的静脉血管进入的,然后随着血液进入上腔静脉,根据体循环的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知,在心脏中最先发现药物的是心脏的右心房,即图中的1。
(3)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4)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5)呼吸作用可以将葡萄糖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所以,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故答案为:(1)肺动脉;静脉;
(2)1;
(3)房室瓣;
(4)左心室;
(5)线粒体;呼吸。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动脉血从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以及各级动脉到达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物质交换,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经各级静脉汇流到上、下腔静脉中,到达右心房;右心房中的静脉血泵到右心室中,再从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出进行物质交换,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变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中,流入左心室。
3.图中的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5是肺动脉,6是肺静脉,7是上、下腔静脉,8是主动脉,A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B是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肺泡里(或肺泡与血液之间) 动脉 组织里(或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 呼吸运动 C 两 【解析】解:(1)过程B表示肺泡里(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此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2)过程D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处利用。
(3)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4)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图中运输氧的过程是C。
(5)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
故答案为:
(1)肺泡里(或肺泡与血液之间);动脉
(2)组织里(或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
(3)呼吸运动
(4)C
(5)两
如图为人体呼吸过程的模式图,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里(或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里(或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关于呼吸的四个过程是考查的难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18.【答案】口腔 ④①③② 1 唾液淀粉酶 唾液能够消化淀粉 唾液 【解析】解:(1)人们在进食时口腔周围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内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口腔。
(2)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唾液(唾液淀粉酶),其余条件都相同,两个试管中应该加入等量的清水和唾液,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在温度为37℃的水浴中保温10分钟,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滴两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所以其正确顺序是:④①③②。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是对照组。
(3)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操作步骤③时,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37℃的水浴中保温,是因为此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
(4)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可以得出的结论:唾液能够消化淀粉。
(5)若再设置一个3号试管,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唯一变量是温度,其余条件均相同,所以,3号试管中添加的物质应该是适量淀粉糊和2毫升唾液,再将3号试管置于0℃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再加入2滴碘液。
故答案为:
(1)口腔。
(2)④①③②;1。
(3)唾液淀粉酶。
(4)唾液能够消化淀粉。
(5)唾液。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64,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