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23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23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23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234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234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234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234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234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展开这是一份文言虚词总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顺承,动作有先后,表修饰,结友而别,笑而遣之,表递进,作业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顾 初一初二虚词小练
三招搞定虚词“之”
(一)回顾 初一初二虚词小练——之①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② 忽啼求之。 《伤仲永》③杜少府之任蜀州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⑥马之千里者。《马说》⑦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传》
代词,它,指学过的知识
回顾 初一初二虚词小练——之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②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③宋何罪之有?《公输》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⑤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⑥无案牍之劳形。《捕蛇者说》⑦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二 、总结“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一) 代词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它”(们)和“我”。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些)、“那”(那些)。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三)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到…去”,“到达”。
3、结构助词, 用在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4、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译时应省去。
二 、“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拓展,你以为这样就完了?是时候见证你是否真的掌握了!初三虚词“之”走起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4.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进入初三后你们所要看见的“之”字小宝贝,就在这里了!
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同义
定语后置标志词,后一个“之”同义
代词,代指“山水之乐”,后一个“之”同义
宾语前置VS定语后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做宾语的成分跑到“之”字的前面
这有 的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修饰的成分跑到“之”字的后面
庙堂 江湖
高 远
之 之
三招搞定虚词“而”
回顾 初一初二虚词小练——而
①任重而道远。——《论语》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③学而时习之。——《论语》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⑤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劝学》⑦面山而居。——《愚公移山》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师说》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和”、“与”,译为“并且”。
2、表示承接(顺承)关系,相当于“就”、“然后”“才”、“接着” ,有时可不译。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然而”、“可是”、“却”。
总结 全面攻克虚词——而
(一)用作连词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5、表递进,译为:而且。
既而儿醒,大啼。——《口技》俄而雪骤然降,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1、[已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2、[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3、[既而][俄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总结 全面攻克虚词——而——特殊用法
望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而”字的天堂,我们先搞一点看看!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朝而往,暮而归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杂然而前陈者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9.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结构特点:动(动宾)+而+动(动宾)
朝而往 ——《醉翁亭记》
结构特点:副+而+动/动宾
笑而遣之。 ——《卖油翁》
前后都是动词,这个“而”表顺承还是修饰?
同时发生,共同存在重点落在后面的动词上
敏而好学。 ——《论语》
结构特点:1.动作上无明显先后关系。2.语意递进,程度加深。
三招搞定虚词“于”
1.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3.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4.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5.其一犬坐于前。——《狼》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回顾 初一初二虚词小练——于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译为“在”、“到”、“向”、“从”、“ 对,对于”等。
(1)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总结 全面攻克虚词——于
(2)表示处所,译为“在”。
①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②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3)表示处所,译为“到”。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4)表示处所,译为“从”。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2、放在形容词之后,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4、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6.可译为 “对”“对于”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二)用作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①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⑤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⑦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⑧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看一看初三要学的“于”!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给”
用作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三招搞定虚词“以”
1.不以千里称也。——《马说》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4.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6.非学无以广才。——《诫子书》7.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回顾 初一初二虚词小练——以
1.表示行为动作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凭着”
①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总结 全面攻克虚词——以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拿,用,把。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4.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表目的 “来”“用来”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负面动词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看一看初三要学的“以”!
介词,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因为”“由于”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负面动词
连词,表目的 “来”“用来”
介词,介绍动作发生的依据。“按照”
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因为”“由于”
1.写出下列虚词“之”的意思。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结构助词“的”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取独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音节助词
2.写出下列虚词“以”的意思。“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凭借“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由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文言虚词“之”专项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必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文言文虚词专项复习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虚词“而”,通假用法,文言文阅读基本功,“其”,虚词“之”,记忆口诀,①介词②连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14个文言虚词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这件事,人称代词他指男子,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动词去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