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2电和磁、波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2828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2电和磁、波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2828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2电和磁、波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2828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2电和磁、波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2电和磁、波,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2电和磁、波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一模)小滨同学喜欢电吉他,学习电与磁的知识后,知道了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他又查询资料得知:磁体附近的金属弦容易被磁化,当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下列关于拾音器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磁体换成铁棒,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B.电吉他要正常工作,金属弦只能用铁丝
C.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与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表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2023·浙江·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学校安装的闸机,装有刷脸测温器,当学生信息符合且学生体温低于37.3℃时,电动机转动,闸门自动打开。下列能达到该效果的电路是( )
A. B.
C. D.
3.(2023·浙江·一模)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时,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是( )
A.方向向左,逐渐增大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逐渐增大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4.(2023·浙江·一模)如图甲所示是健身蹦床,原理可用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在运动者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的示数逐渐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逐渐变大
B.R1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
C.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逐渐变小
D.电压表V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逐渐变大
5.(2023·浙江·一模)夜间广场上,孩子们喜欢骑着能发光的滑板车追逐、嬉戏。如图所示,当孩子们骑上滑板车时,车轮转动,车轮边缘的LED灯闪闪发光,有关滑板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板车工作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B.滑板车在滑行的过程中是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C.人的重力和地面对滑板车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滑板车滑行能使LED灯发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6.(2023·浙江·二模)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分类错误的是( )
A.根据材料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B.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C.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含碳元素将纯净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D.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7.(2023·浙江·二模)现代武器中的新型电磁炮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的,具有速度大、命中率高的特点,其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图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 自制电动机 B. 手摇发电机
C. 电磁起重机 D. 电吉他
8.(2023·浙江·校联考一模)科学研究时,常常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下列实例中不是应用这一方法的是( )
A.以不同球说明分子结构
B.以瓶中上升的水位高低表示氧气含量
C.以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判断叶蒸腾快慢
D.以吸引铁屑数目多少说明磁性强弱
9.(2023·浙江·校联考一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2为滑动变阻器,R1、R3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改变滑片P的位置,两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对应关系的图像分别表示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为1Ω B.电源的电压为9V
C.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A D.当滑片移至a端时,对应的是图乙中的B点
10.(2023·浙江·一模)“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照相机内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11.(2023·浙江·一模)如图是小金在西湖边拍摄到的“鱼戏荷花”的情景(此时鱼尾还在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该鱼不受浮力 B.此时鱼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
C.荷花显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D.荷花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12.(2023·浙江·一模)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每秒75次 B.一本《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0N
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220V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3.(2023·浙江·一模)从左至右依次是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左端血管中一定流静脉血,右端血管中一定流动脉血
B.乙图为膈肌从甲到乙时完成吸气
C.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D.丁图中,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2023·浙江·一模)2021年12月9日,我国航天员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课上水球实验引人关注,王亚平老师站在距离水球30cm处,我们能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的像。接着向水球内注入气泡,能清楚的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关于上述实验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注入气泡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焦距f>15cm
B.注入气泡后,“正立”和“倒立”的像都是虚像。
C.倒立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这个像是实像。
D.正立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这个像是实像。
15.(2023·浙江·二模)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树荫底下的圆形光斑 B.斜插入水中的笔变“折”了
C.桥在水中的“倒影” D.阳光下的“影子”
16.(2023·浙江·二模)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按图装好药品、连好装置,用凸透镜引燃白磷
C.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流入水的体积会偏少
D.只将燃烧匙内的白磷换成木炭,也可以达成实验目的
二、填空题
17.(2023·浙江·一模)如图是一个检测天然气泄漏的电路,R1气敏电阻,其阻值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天然气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连接在______(选填“AB”或“CD”)两端的警报响起。为使该检测电路在天然气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控制电路中R2的滑片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
18.(2023·浙江·一模)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R为滑动变阻器,R1为5Ω的定值电阻。
(1)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和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若只将R1替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R2,要求替换后电压表示数不超过3V,则U0不能超过______V。
19.(2023·浙江·一模)地球表面的70%以上是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前景广阔。
潮汐发电:人们在靠近海的河口或海湾深处建挡海大坝,在大坝中间装上水轮发电机,涨潮时,海水通过大坝流进河口,带动水轮发电机发电,如图甲所示;退潮时,海水又流回海洋,从相反方向带动水轮发电机发电。
海水淡化:人们利用人造纤维制成“人工膜”进行海水淡化。预处理的海水加压后,水分子可通过“人工膜”,而海水中的其他微粒则无法通过,从而得到淡水和浓盐水。浓盐水中含大量MgCl2,又可用于制备金属镁,其工艺流程如图乙所示。
(1)潮汐发电是将海水的______能转化为电能,水轮发电机是应用______原理制成的;
(2)“人工膜”是受细胞膜的启发而制造出来的,它模拟了细胞膜的______(填写功能);
(3)制备金属镁的步骤①使用石灰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______;浓盐水经过步骤①和②两步反应后又获得了MgCl2,设计这两个步骤的目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
20.(2023·浙江·一模)小滨同学用一个电流表和阻值为20Ω的电阻测某未知电阻的阻值,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只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同时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阻值;
(3)同时闭合S、S1,2分钟,电阻消耗的电能?
21.(2023·浙江·二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的阻值为。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电流表的示数为,求:
(1)电源两端的电压;
(2)电阻的阻值;
(3)内电流通过整个电路所做的功。
四、探究题
22.(2023·浙江·一模)小金发现一个定值电阻R的标签已模糊,故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测量其电阻大小。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______;
(2)正确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但无变化,而电流表无示数,则此时电路的故障是______;
(3)小金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也完成了电阻R阻值的测量(为滑动变阻器且已知它的最大阻值为)。请完成下列步骤:
①闭合开关S,把滑片移到最左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②把滑片移到最右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③电阻R=______(用、和表示)。
23.(2023·浙江·一模)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灯丝电阻时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丝阻值也越大,据此进行如下探究:
【建立假设】①灯丝两端电压增大,导致电阻增大;②灯丝的温度升高,导致电阻增大。
【实验方案】①按图连接好电路,将灯丝浸入装满纯水的大烧杯中(如图);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1
2
3
4
电压(V)
1.5
2.0
2.5
3.0
电流(A)
0.20
0.27
0.33
0.40
电阻(Ω)
(1)实验时将灯丝浸入纯水中的目的是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利用上述电路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步骤。( )
24.(2023·浙江·一模)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金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蜡烛A,多做几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
(1)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小金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接下去的操作是______。
25.(2023·浙江·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用高为4cm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不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
30
15
2
2
20
4
3
15
8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当光屏上出现清晰实像时,将一镜片放在发光体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的视力缺陷;
(3)将物体、透镜及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甲)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乙(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乙可知,要想成实像,发光体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实像的“新概念”:放大率
结合甲、乙两图,可知当n>1时,像与物的距离随物距的减小而______。
26.(2023·浙江·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乐先将毛玻璃光屏、凸透镜、“F”字发光体置于光具座上,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再使毛玻璃光屏和“F”字发光体逐渐远离凸透镜并保持与凸透镜距离相同,直至“F”字发光体在毛玻璃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小乐从毛玻璃光屏背后观察到的清晰像的形状应是______;
(3)若“F”字发光体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要使毛玻璃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毛玻璃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取走磁体,就没有磁场,振弦不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故A错误;
B.电吉他要正常工作,金属弦只要是具有磁性的金属材料都可以,例如钢质琴弦属于磁性材料,故钢制材料也可以,故B错误;
C.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是电磁感应,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根据文中信息得知,当学生信息开关与体温信息开关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动机才工作,说明这两个开关和电动机三者是串联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通过安培定则可以判定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螺线管与条形磁体相斥。条形磁体在斥力作用下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水平面会给条形磁体一个向右的摩擦力。当向左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随着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的增强,条形磁体受到的向左的斥力越来越大。因为条形磁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摩擦力与磁极间的斥力是一对平衡力,磁极间的斥力越来越大,故摩擦力也会越来越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由图可知,压敏电阻R与定值电阻R1串联,电流表测该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
A.在运动者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蹦床受到的压力增大,压敏电阻R的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根据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示数变大,故A错误;
B.由可知,电阻R1的阻值不变,电路电流变大,故R1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电路电流增大,由可知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故B正确;
C.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即R1的电阻,整个过程中R1阻值不变,故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保持不变,故C错误;
D.电压表前后两次的示数,,则
即
由此可知电压表V示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由于小孩蹬地,滑板向前运动,所以滑板车工作的原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错误;
B.车轮转动,车轮边缘的LED灯闪闪发光,所以是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故B错误;
C.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所以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滑板车滑行能使LED灯发光,是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即电磁感应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不同材料导电性不同,根据材料导电性的差异,物体能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大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例如甲烷,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以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情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新型电磁炮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的,其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A.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A符合题意;
B .手摇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件是电磁铁,其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吉他是属于磁生电,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D符不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A.由于分子微小,人的肉眼不能看见,因此图中用模型介绍分子结构方便人们更好地认识模型,属于模型法,A符合题意;
B.氧气肉眼不能看见,当瓶中上升的水位高低表示氧气含量,以此显示不宜直接观测的氧气的量,B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时,人的肉眼不能看见,以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判断蒸发快慢,显示不宜直接观测的蒸发快慢,C不符合题意;
D.磁性强弱肉眼不能看见,大头针吸附的数量越多,说明磁性越强,以此显示不宜直接观测的磁性强弱,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R2、R3串联,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R1、R2两端的总电压,电流表A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详解】A.因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所以,当滑片移至b端时,R1两端的电压最小,则图像中AB是R1的I-U图像;此时U1=1V,电路中的电流I最小=1A,可得:
B.由图像可知,滑片位于a端时,V2的示数为3V,电路中的电流I最大=3A;滑片位于b端时,V2′的示数为9V,电路中的电流I最小=1A,
因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
则
即
解得
R3=3Ω
电源的电压
故B错误。
C.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大,电流最小,为1A,故C正确。
D.当滑片移至b端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小,电流最大,对应的是图乙中的B点,故D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透不过树叶,在树叶的背后形成的一个黑暗的区域就是影子,故A正确;
B.皮影和树影一样,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倒影不是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实质是由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
D.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鱼尾浸在水中,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是要受到浮力的。故A错误;
B.鱼倒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不透明的物体反射哪种色光,就呈现什么颜色。荷花显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故C错误;
D.荷花通过水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成人每分钟心跳约为60~100次,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可以知道,重30N的物体,质量为3kg,一本杂志的质量只有几百克,不到一千克。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相同,为3×108m/s。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分析】(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甲图心脏的左端血管是静脉血管,右端是动脉血管。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3)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
(4)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详解】A.由图甲可知:流向心脏的血管是静脉,静脉血管中不一定是流静脉血,如肺静脉里流有动脉血;从心脏流出的血管是动脉,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
B.乙图膈肌从甲到乙时,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变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B正确。
C.丙图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在寒冷的环境时,人的血液量减少,在温暖环境中人的血流量增加,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下降,C错误。
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没有注入气泡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2f,解得f1时,由题意可知,v>u,像高大于物体高,即成放大的实像,故
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7电和磁、波,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7电和磁、波,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7电和磁、波,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