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综合练习卷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物有本末,___________。 (《大学之道》)
(2)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化用屈原《九歌》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作答。(5分)
(1)下列描述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林黛玉
B.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贾探春
C.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晴雯
D.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妙玉
(2)某校邀请函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画线处中找出并修改。(3分)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时光飞逝,转眼间您的孩子们即将进入高三。高三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容忽视,特别需要您的【甲】绵薄之力。
兹定于本周日上午10时举行线下家长会,【乙】届时将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诚邀您【丙】拨冗出席,我们【丁】静候莅临!
××中学高二年级组
2023年5月9日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评点者的角色
格非
①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和文学评论所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批评文字镶嵌于原作的文本之中。对于阅读而言,它的强制性是一望而知的:读者不可能在阅读作者正文的过程中,对这部分增殖出来的文字完全无动于衷。一般而言,批评者的文字往往通过回目前的前批、题诗,回目后的总评,以及镶嵌于所谓正文中的眉批、旁批、夹批等首段编制进正式文本,从而与正文完全融为一体,无法分割。这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正文之外特殊的“附加信息”。
②追溯这一形式的来源,学术界见仁见智,已经有了不少重要的研究。然而我觉得它的出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阐释学和注释学实践有着相当深的关联。比如说对《春秋》经的阐释而形成的三传,使得《左传》、《谷梁》和《公羊》与经文一并传世。从某种意义上说,“传”并非仅仅是“经”的附庸,它在对“经”的质疑、补充或解释的过程之中,也使自己变成了完全自足的文本。甚至我们今天在阅读《春秋左氏传》的时候,出现了完全颠倒了的关系:即经文(原作)往往成了“传”的附庸或参照物。
③中国古典小说评点从功能上来看,评点者不仅会像现代批评家那样,对原作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作出某种评论性的意见,也会对作者隐含于文本中的许多奥秘和未发之覆加以揭示,从而对读者加以提醒和指导。甚至,他们会在批评的过程之中,直接发表自己的感慨与兴叹,对世道人心发表评论性意见。兴之所至,有的评点者竟自己会讲述一个与正文毫无关系的故事,从而使得读者不得不停止对原文本的阅读,而进入评点者的故事。所有这些内容,评点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强行将之编织进文本,与作者的原创意图本无牵扯。但这些评点文字在原作的第一文本之外形成了第二文本,或次生文本,它对于读者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一方面,由于采取了交织镶嵌的方式,次生文本本身也构成了读者的阅读对象。另一方面,评点者的文字不断地指涉原著的修辞或寓意,不论这样一种指涉是否妥当,都会对读者的阅读产生重要影响。
④甚至有一种批评者,他们与原作者是至亲好友,熟知创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那么,批评者的评点不仅对文本意义洞幽烛微,而且会关涉作者的写作意图。
⑤此外,一般读者或文人,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会信手涂鸦,在书中的眉页之间留下自己的阅读痕迹。如果假设此人拥有的本子恰好是一个孤本或善本,那么这位无名读者随手写下的意见也会随着本子的传抄、影印与过录一并流传,永垂不朽。而且读者在传抄过程中,也有随手篡改文字的“恶习”,这就使得衍文和错讹不断,有时甚至难以通过考辨加以还原。
⑥由于“评点”这样一个特殊的文本存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与西方叙事学意义上严格的作者——批评者——读者之间的关系相比,中国传统小说中的三者界限并不那么明确,同时它与现代法意义上的作者和读者概念也迥然不同。
⑦由此看来,在中国古典小说自写作至被阅读的过程中,评点者既是读者,也是批评者,也兼有了作者的功能。而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他所面对的文本因不是单纯的作者正文,既有评点者的次文本,也有许多无名作者在阅读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这就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对话关系。读者在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与不同时代的读者同时进行对话,这也使得阅读变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时性”行为,而真正的作者意图则被浓缩成了一个典故——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既不突出,也非不存在,它被作为文本意图的有机部分,通过多重解释放置于一系列复杂的对话中,经过读者的反复阐释得以显现。
⑧对阅读的强调而形成的“读者理论”,在西方大致是20世纪以后才出现的新的命题,而在中国小说的阅读经验中,这种开放性的阅读从来都是一种习惯和常识。
(选自《文学的邀约》,有删改)
3.第①段中加点词语“附加信息”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列选项哪项作为隐含的前提条件,能够支持第④段画线部分的论证( )(2分)
A.与原作者关系越近,掌握的创作细节就会越多。
B.原作者的至亲好友,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C.有一部分评点者,常会给原作者提供写作建议。
D.了解原作者的创作细节,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
5.依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春秋三传”为例,论证了经文反而成为“传”的附庸或参照物。
B.评点者对读者加以提醒和指导,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C.对孤本或善本的评点,会随传抄、影印与过录一并流传,永垂不朽。
D.读者的评点使阅读变成一种“共时性”行为,构成全新的对话关系。
6.有人认为,第②段对于“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来源”的论述不够充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具体分析。(4分)
7.小浦在阅读《红楼梦》时,偶然发现小说第八回“黛玉出场”有两个不同的版本,颇有疑惑。你认为哪个版本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向小浦谈谈你的看法。(5分)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版本一】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摇摇(评点:摆摆)地走了进来。
【版本二】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摇摇摆摆地走了进来。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光的笑容
鲍尔吉·原野
①光从长裙似的厚窗帘的脚下射进来时,只有三寸长,它落在提花地毯上,好像捕捉羊毛里的尘埃。如果你“哗”地掀开窗帘,光像洪水一般扑进来,占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还是节省点光吧,我一点点拉开窗帘,光像客人从一条窄道走下来。它们只走直线,前方不管是床或者椅子,光都要走过去,把自己的衣服摊在上面。
②每天从窗外进入我家里的光是原来的光吗——昨天、前天、许多天以来的光?
③这些光线——它虽然被称为线,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是多少根线——真像是我家里的熟人,从窗玻璃上的每一部分穿越而来,从它和煦的温度上可以感到这些光线带着笑意。如此说,光带着笑容来到我家。是的,否则它来此做什么呢?
④光坐在地板上笑,它们坐在橱柜、枕头、书本、床头的眼药水上笑,它们坐在垂直的镜子上笑,它们在镜子里看到了墙壁和吊灯上的光的兄弟。
⑤这些光线只是光的先头部队,是天色熹微之后进入屋子里面的亮,我称之为泛光,而整齐的光的队伍在后面。当阳光越过前楼的屋檐进入房间时,它们全穿着金色的制服。这些光不乱走,这些光永远保持队形,排成一字的方形向前面推进。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无论遇到什么东西,早晨的光都刻板地为这些东西涂上一层金色。如果你在地板上放一个金黄色的小南瓜,阳光也照样为它涂上金色,虽然南瓜身上一点也不缺这种颜色。
⑥如果我家的黑猫飞龙少校端坐在光里,光比平时劳累。它把金色洒在飞龙的每一根毛上,而猫的毛又如此之多。飞龙如刺猬一样沐浴在晨光里,不时看一看自己爪子上的光,但没等它把光舔进肚子,光已经跑了。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光的速度是人可以理解的速度里面最快的,但飞龙少校从未听说过爱因斯坦,连塔吉克斯坦也闻所未闻,它认为斯坦并不比一只麻雀更重要。
⑦光行进的时候,边走边衍生新的光,即反光,否则光不够用了。反光也是光,你看到光在地板上缓缓推进时,它的反光已经把天花板照亮了,这又省了许多光。没错,墙壁也被照亮了。我家卧房的墙壁露出布达拉宫式的红色,客厅露出小葱的绿色,它们上面进驻了光。
⑧然而我们并没有见到光本身,这样说好像不讲理。怎样说才讲理呢?在光照中,我看到了栗子色的地板、彩色墙壁和其他东西的轮廓与色彩,但它们是地板、墙壁与其他东西,并不是光。光是透明的?当然透明,光从来不是一堵墙。然而透明的水、玻璃与水晶都有实体,而光的实体在哪里?
⑨你伸出手,当你看到你的手时,光就在你的手里,你却握不住它,更不能把光藏起来。以人的贪婪的本性而言,如果可以把光藏起来,不知有多少人藏起多少光,大街上到处是卖光的人,行贿也会贿之以光,但太阳没让人这样做。造物主所造的核心物质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储存性,比如空气,比如光。电来自能源转换而非制造,同时不可储存。
⑩在我们见到光照射万物时,仍然可以说我们不知什么是光,没见过光本身。你说光原本不存在也未尝不可,说它存在,你怎么指给人看呢?爱在哪里?智慧和仁慈在哪里?人没办法指出它们,尽管它们就在那里。
⑪我趴在地板上摆火柴棍测量阳光的行进速度,后因接电话把这项重要试验耽误了。当你趴着看地板上阳光的脚步时,光似乎不动了。从理论说,光每秒每刹那都在行走。从实践——以人的视网膜、人的无法安住的心念——说,它不曾移动,而人一转身,它又迈了一大截。光均匀地走过房间和整个大地,走过上午和下午。光时时在生长,人从来抓不住它们不断生长的尾巴。
⑫从古至今,只有光从容不迫。
8. 第①段对“光”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9.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句为闲笔,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4分)
10.本文③-⑦段描写了“光”在行进过程中的各种形态,请从构思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11.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校文学社公众号将隆重推介鲁迅文学奖得主鲍尔吉·原野的作品。公众号有“自然”和“童心”两个专栏,你认为这篇文章应该编入哪个专栏?请说明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声声慢·
(清)洪昇
沙长草浅,日淡云低,天际惊堕双雕。百队红旗乱吼,白马嘶骄。却想当年霸业,笑钱镠①、终是儿曹。秋江迥,只闲抽铁弩,慢射银涛。
似尔少年雄发,正风惊玉勒②,雪冷金刀。夜半读残黄石,虎哭猿号。怕杀秋霜入鬓,枉临风、赋尽牢骚。回头望,暮云平、且醉浊醪③。
【注】①钱镠:五代时吴越国王,据传他见潮水冲击,命令弓弩手张弓射潮,潮水因此后退,从此大治。②玉勒:指马。③浊醪:米酒,多在穷困潦倒时饮用。
12. 为这首词添加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1分)
A.赠别 B.观射 C.听涛 D.怀乡
13.下列对本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对比映衬 B.用事用典 C.虚实结合 D.以动衬静
14. 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所寄寓的情感。(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韩缜,外事庄重,出入将相,厚自奉养,所至以严称。
②其子宗武,第进士,辟为河间令。值河溢,增堤护城,吏率兵五百伐材近郊,虽墓木亦不免,父老遮道泣,宗武入府白罢之。徽宗即位,为秘书丞,因上疏言:“近世事有微渐而不可不察:大臣不畏公论,小臣趋利附下;人主怠于政事,威柄下移,怨诽归上;左右无辅弼之士,守边无御侮之臣。且开境土以速边患,耗赋财以弊民力。岁谷不登,仓庾空竭,民人流亡,盗贼数起。宜根治朋党,排去旧怨,忧国虑民。诚躬揽权纲,收还威柄,敷言奏功,考察名实,不以侍御之好、钟鼓之娱为乐。仁祖恻怛至诚,以收天下之心;神宗厉精不息,以举天下之事。此皆所宜法者。”不报。
③哲宗将祔庙①,然宫中索内府书画甚急。宗武亟疏言:“先帝祔庙,陛下哀慕方深,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播之于外惧损圣德。陛下践祚,如日初升,当讲磨典训,开广圣学,好玩易志,正古人所戒也。”疏入,皇太后见之,怒曰:“是皆内侍数辈所为尔。”欲尽加罚,帝委曲申救,乃已。明日,太后对宰相奖叹之,令俟谏官员阙②即用之。
④寻除都官员外郎,改开封府推官。又乞为淮南转运判官。前使者贷上供钱,禁庭遣使来索。宗武奏具状词极鲠切坐贬秩罢归。
⑤久之,蔡京欲以知颍州。帝语先秘书事,京不敢复言,遂致仕。官累太中大夫,年八十二卒。
⑥论曰:韩氏诸子行各有适,缜尤适于严,遂及其子。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祔庙: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②员阙:官职空缺。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以速边患( ) (2)遂致仕(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父老遮道泣( )
A.阻塞 B.掩蔽 C.防护 D.覆盖
(2)敷言奏功( )
A.铺开 B.陈述 C.普遍 D.涂抹
17. 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陛下践祚,如日初升,当讲磨典训,开广圣学,好玩易志,正古人所戒也。
18. 为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宗 武 奏 具 状 词 极 鲠 切 坐 贬 秩 罢 归
19. 第②段韩宗武上疏说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3分)
20. 简析作者是如何围绕“严”字塑造韩宗武这一形象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倦圃图记
(清) 朱彜尊
①倦圃距嘉兴府治西南一里,在范蠡湖之滨。宋管内劝农使岳珂①倦翁尝留此著书,所谓金陀坊是也。地故有废园,户部侍郎曹先生洁躬治之,以为别业,聚文史其中,暇则与宾客浮觞乐饮。其以倦圃名者,□取倦翁之字以自寄。予尝数游焉,乐之而不能去于怀也。
②岁癸卯,先生左迁山西按察副使,治大同。越明年,予谒先生于塞上。时方九月,层冰在川,积雪照耀岩谷,弥望千里,勾萌尽枯,无方寸之木。相与语及倦圃,山泉之深沉,鱼鸟之游泳,蔬果花药之蓊郁,情景历历如目前事。先生抱膝低徊者久之。嗟夫!故乡之乐,人之梦寐在焉。以予暂游者。犹不能释于怀。况先生之寝处笑语其中者哉。
③先生之门人周君月如工绘事,为先生图之,为景二十。于是各系以诗,先生复命予记其事。
④予尝览前代园亭山水之胜,往往藉人以传,又必图绘之工,而后传之可久。若王维之辋川,顾瑛之玉山。百世而下,观其画图,不独想见两人之髙,而其所与游,如裴迪、崔兴宗,下至袁华、于立之徒,览者亦希慕之不已。然则图绘之作,顾可少哉!
⑤今先生方欲任天下之重,援斯民于饥溺。虽欲遗章组之荣,息影江湖之上,以遂其所好,盖难几矣。是倦圃之所,有山泉鱼鸟、蔬果花药之乐,先生且不得而私,而予与周君翻得藉圃之图以传,为可乐也。
⑥周君名之恒,山东临淸人,尝为江西参政,罢官后,遂移家江浦云。
【注】①岳珂:南宋文学家,岳飞之孙,曾知嘉兴府。
2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夫 B.惟 C.盖 D.其
22. 下列对第①段“倦圃”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倦圃位置在嘉兴城外的湖边。
B.有名人古迹,为岳珂著书处。
C.由嘉兴人曹洁亲自修整重建。
D.因现主人倦翁的字号而得名。
23. 从句式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24. 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三 写作 70分
25.榜样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人或事物。生活中,人们常以为,榜样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复制,也有人不以为然。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1)事有终始(2)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1)(2分)B(2)(3分)参考答案:【甲】"绵薄之力”改为“鼎力相助"(评分说明:找对1分,修改正确2分。)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3.(2分)对正文内容起到补充或增殖(1分)的批评者的批注文字(1分)。
4.(2分)D
5.(3分)D
6.(4分)【答案示例一】同意。
第②段以“春秋三传"为例,论证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阐释学和注释学实践”这一观点(1分)。但特点的相似性,不能自然得出两者间的溯源关系(1分)。"春秋三传"是经文和传之间的阐释关系,而本文是古代小说,文体并不一致(1分)。而且,"传"作为"完全自足的文本",与第①段所述评点文字“与正文完全融为一体,无法分割"的特点并不相吻合(1分)。因而论述是不够充分的。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
第②段以"春秋三传"为例,通过对其具体特点的描述,如"传"在对"经"的质疑、补充或解释过程中(1分),使自己变成了完全自足的文本,甚至使"经"成了"传"的附庸或参照物,阐明了评点作品的价值和意义(1分),来表明其与评点这一形式具有高度相似性(1分),从而论证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阐释学和注释学实践(1分),因而论述是充分的。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
7.(5分)版本一好(1分)。版本一中的"摇摇"写出黛玉的身材纤细窈窕,行动如弱柳扶风(1分),而版本二的"摇摇摆摆",让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有了轻浮之态(1分)。点评"摆摆"显得画蛇添足,并不符合小说人物和情节的设置(1分),使原本对文本之意有补充和画龙点睛的点评成了错讹(1分)。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8.(3分)动词精准,光的进入方式("落""捕捉""扑""走"),给人以具象化的画面感(1分);用拟人、比喻修辞,将光比作"我"的客人,体现光与人的和谐关系(1分)。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富有情趣(1分)。(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
9.(4分)【评分说明:是"闲笔"最高给3分。】
答案示例1:不是"闲笔"。画线句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明光速度极快、不可捕捉的特点(1分),用调侃、幽默的笔调(拟人手法或者引用《相对论》中相关素材)(1分),表现猫对光的无知并不影响它享受光(1分),凸显"光"与"猫"游戏的趣味(1分)。
答案示例2:是"闲笔"。画线句虽然指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明光速度极快、不可捕捉的特点(1分),本段重点在于通过猫沐浴在阳光中的场景表现光的特点(1分),而画线句与光的特点没有直接的关联性(1分),因此是闲笔。
10.(4分)文章首先描写了晨光熹微时的泛光(光线),与人最熟悉亲近;(1分)然后是天亮后的阳光,整齐有序,辉煌庄严,给人启迪;(1分)最后写行进中衍生的反光,客观地照出万物色彩,使人自省。(1分)三种光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同时也呈现了人从自然中获得智慧的过程,表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并为后文哲理思辨作铺垫。(1分)
11.(4分)【评分说明:符合情境要求,依据应答的整体表现按等级给分。】
答案示例1:我认为应编入"自然"专栏。本文以"光"这一自然界的物象为核心,从光——自然——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发思考,视"光"与爱、智慧、仁慈等最高价值同列,倡导在美学、哲学意义上师法自然,同时反思了人本性的贪婪、心念的无法安住。所以应编入"自然"专栏。
答案示例2:我认为应编入“童心"专栏。"光"虽然是本文重点描写的对象,但观察"光”的视角同样是其核心要
素。文章以"光的笑容"为题吸引读者,充满童心童趣;内容选材如"黑猫飞龙少校"符合儿童兴趣,贴近儿童视角;语言表达符合儿童理解,表现了追求纯真的思想主题。所以应编入"童心"专栏。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2.(1分)B13.(2分)D
14.(5分)上阕首先描写射雕之人瞄射姿态,借赞颂他人武艺超妙,表达了自己当年的神勇威武(1分)。接着用典,词人看来,射雕的壮举与钱锣射潮的霸业相比,更胜一筹(1分)。射雕之姿,不急不缓,胸有成竹地抽出铁弩,瞄向雄鹰,比钱锷射潮更具英雄之姿,体现了诗人胸有成竹的雄心壮志(1分)。
下阕首先追忆当年,回忆年少时的风采盎然,雄姿英发,骑马掠过四野,挥刀舞剑冷光四射,体现了年少时出征作战时的雄心壮志与豪迈之情(1分)。但是最后暮年潦倒,孤城废宫,凭吊故国,只能满腹牢骚,浊酒自醉,闲适度日,体现了暮年时的壮志未成的无奈与遗恨(1分)。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15.(2分)(1)招致(1分)(2)辞官(1分)
16.(2分)(1)A(1分)(2)B(1分)
17.(5分)皇帝您刚刚登基,就像太阳刚刚升起,应当研究琢磨法典圣训,传播推广儒家学说,(而)沉迷供玩赏的事物会改变您的志向,这恰恰是古代贤人所训诫的。
(参考得分点:"践祚""讲磨""开广""好玩易志""正古人所戒也"(判断句式);一个分句1分,扣完为止。)
18.(3分)宗武奏具状/词极鲠切/坐贬秩/罢归
19.(3分)首先从大臣品行、皇帝威信、人才状况、内外政策、百姓民生五个角度概括需防微杜渐的治理问题(1分);再从公报私仇、人才凋零、严刑峻法、文风衰弱、洪灾饥荒、大臣党争等角度说明国家形势之严峻,充满痛惜之感(1分);最后建议皇帝效法前代明君,励精图治(1分)。层层推进,很有说服力。(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
20.(4分)一是韩宗武考虑周详严密,担任秘书丞期间向皇帝提出多方面治理措施及批评建议,毫不避讳(1分);二是韩宗武严守谏官职责,直言上书,认为皇帝不该沉迷丹青,并提出建议,受到了太后的赏识提携(1分);三是韩宗武义正词严、不屈不挠,担任转运判官时上书自辨言辞切峻,遭到贬黜(1分)。文章首尾呼应写韩氏家风以"严"始终,说明韩宗武之"严"的家族渊源(1分)。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21. (1分)C
22. (3分) D
23. (4分)整散结合。(1分)以散句描绘塞外大雪封山、草木凋零的肃杀景象(1分)用整句铺排,回忆倦圃山泉鱼鸟、蔬果花药种种美景。(1分)语言富有气势和节奏感,写尽曹洁贬谪之苦,思乡之切;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感同身受,同情怀念。(1分)
(评分说明:共4分,1点1分。从长短结合,多用四字短句角度鉴赏亦可。)
24. (4分)全文围绕"乐"字层层展开:一方面回顾往昔倦圃中"聚文史其中,暇则与宾客浮觞乐饮"的读书闲饮之乐(1分);由此引出"人之梦寐在焉"的故乡草木之乐,表达对友人思乡之苦的安慰(1分);另一方面,劝勉曹洁"不得而私",不仅要绘图传世使后人乐之(1分);更要"任天下之重,援斯民于饥溺",承担天下重任,以百姓之乐为乐(1分)。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
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作文写作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作文写作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超越自己,实际情况相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含详解,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应用10分,阅读70分,写作7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填空, 本文作者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