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练习
展开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时作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己,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
B.归隐躬耕是苏轼被贬官黄州失去“阔绰”的生活后为缓解衣食之忧才产生的想法。
C.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D.马梦得出手相助,给苏轼谋得东坡之地,为他归隐躬耕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论证了苏轼被贬黄州时收入的微薄及处境的艰难。
B.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
C.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在苏轼心中白居易比陶渊明有着更高地位。
D.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所以他就随遇而安,过田园耕读生活,让自己乐观豁达。
B.苏轼口诵手抄陶渊明诗文,表明了他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要借之来宽慰自己。
C.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
D.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耕。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
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当此之际,凉风忽至,关河肃杀,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良。“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
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D.本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选择题
6.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7.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化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这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A.苏轼与王弗 B.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C.陆游与唐琬 D.李清照与赵明诚
8.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朝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就在于他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完成了雄浑、端庄的新体楷书创作, 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是汉字,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也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典型化 浑然天成 含蓄 创立
B.典型化 应运而生 宛转 树立
C.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树立
D.规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创立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也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 地为他倾倒。( ① ):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只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穿过,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② ):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的概念;他一写字,就有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长存民间;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 ③ ),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我们后人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天才诗人,什么叫大家气度。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写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是 ,正所谓“诗词不晓苏子瞻,便读万卷亦惘然”。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诱发。
D.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不由己 留滞 失色 吉光片羽 B.不由自主 停止 失重 吉光片羽
C.不由自主 留滞 失色 凤毛麟角 D.身不由己 停止 失重 凤毛麟角
14.请在文中画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句子默写
15.名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2)《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年轻有为,看看自己年老被贬,引发无穷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英雄遗迹,英雄人物已随时光流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七、微写作
16.(中华经典诗词100首)要收录历代经典的诗词佳作,因为数量所限,《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篇豪放派词作中只能选择一首,主编犹豫不决。请你帮他推选出一篇,并阐明推荐理由。
参考答案:
1.D 2.C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错误,由原文“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可知,团练副使并非加官,加官指的是“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且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原文只是说“历来众说纷纭”,所以本文的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A错误。
B项,“归隐躬耕是是苏轼被贬官黄州失去‘阔绰’的生活后……才产生的想法”错误,由第三段“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可见,他归隐躬耕思想产生已久,只是没有特定环境让他去实施。B错误。
C项,“最主要原因”无中生有,由原文“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可知,文中只是说“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但并没有表明“主要原因”;由原文“‘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可知,提到了苏轼诗歌中化用孟子的“五亩之宅”,但并没有表明“主要原因”。
D项,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在苏轼心中白居易比陶渊明有着更高地位”的说法错误,由原文“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可知,“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只是“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白居易更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白居易更容易些,并没有谁地位更高的问题。C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项,强加因果,由原文“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可知,“随遇而安”是白居易被贬后的态度,“田园耕读”是苏轼的夙愿,被贬黄州只是给他提供了一种机缘。A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4.D 5.在抒情方式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①词人用“不忍”“思难收”“叹”等词直接抒发了自己羁旅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②用对写的手法,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对方入手,写故园之闺中人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这样,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
【解析】4.本题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
D项,本词并未采用细节描写。词的上阕集中笔墨写景,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阕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 “登高临远望故乡,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的方向。一个“想”字,有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她“妆楼颙望”,望穿秋水之际,对游子的迟迟不归生出怨恨。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显归思之切。
故选D。
5.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抒情方法。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指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描写了游子登楼眺望,归思的画面,是实写;“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是指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描写了对方盼望自己之景,是词人的想想,虚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最后,作者以“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结束全诗,直接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倚楼凝望,想归乡和亲人团聚却不得的无奈之情。
6.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常见的病句类型。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A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状语后置;
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状语后置;
D项,应为“无觅英雄”宾语前置。故选B。
【点睛】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7.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本题需要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进行分析鉴赏。
“赌书”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故选D。
8.B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B项,“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应是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故选B。
9.A 10.C 11.C
【解析】9.本题考查分析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后的内容可知,括号里的句子以“汉字”作主语衔接更恰当,可排除B、D两项;结合下文“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最小单元”和“最高代表”应构成递进关系,故括号里先说“最小单元”再说“最高代表”与下文衔接更紧密,可排除C项。
故选A。
10.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规范化:使合于一定的标准。典型化:文艺家对来自生活的不典型或不够典型的材料进行概括加工、创造艺术典型的过程和方法。此处是说王羲之使中国书法有了一定的标准,用“规范化”更合适。
第二空,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浑然天成:形容诗作、文章的结构严谨自然,或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能、品德完美自然。根据语境“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用“应运而生”更合适。
第三空,含蓄:①包含。②(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③(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宛转:①辗转。②(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③(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此处说的是书法中委婉含蓄的笔风,用“含蓄”更合适。
第四空,创立:初次建立。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创立”指开创,根据语境“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含蓄的高度统,完成了雄浑、端庄的新体楷书创作”,此处用“树立”更合适。
故选C。
1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关联词“即使……那么……”不搭配,可将“即使”改为“如果”,排除B、D项;二是语序不当,根据文中“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颜真卿……成为继王羲之之后……”的表述,再结合朝代的时间顺序可知,应该先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后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排除A项。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2.D 13.C 14.①他的人生充满坎坷 ②他一生才华横溢 ③正是因为有了苏东坡的存在
【解析】12.本题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画横线的句子中“因为……所致”为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或“由……所致”。A项,“由于……使然”句式杂糅;B项,“由于……所致”句式杂糅;C项,“因为……诱发”句式杂糅,且“诱发”使用不当。故选D。
13.本题考查对近义词语(成语)的辨析能力。身不由己: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动不受自身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说的是苏东坡的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应用“不由自主”。停止:不再进行。留滞:停留,羁留;扣留,强行留人;搁置,阻塞;滞留,停留不流通。文段说的是困惑、烦恼等从不在他心里停留,应用“留滞”。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因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失重:物体失去原有的重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应用“失色”。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这里说的是像苏东坡这样的人很少,应用“凤毛麟角”。故选C。
14.本题考查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冒号后说的都是苏轼这一生经历的磨难和坎坷,所以此处应填总括性内容,如“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第②处,后面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是在展现苏轼多方面的才华,所以此处应填“他一生才华横溢(多才多艺)”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面“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和“我们后人才”可以判定,此处应填“正是因为有了苏东坡的存在”之类的内容。
15.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的考查特点为理解性背诵。近年来课标卷理解性背诵试题的命题立意都着眼于背诵文章的整体,通常有三种命题立意:一是从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入手,二是从具体的写法特点的分析入手,三是从文章的章法结构入手。作答时要注意提示语,本题提示语“化用形胜之地,匪亲勿居”“遥想公瑾,看看自己年老被贬”“随时光流逝”。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16.《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本题先选择词,再阐述理由。《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点睛】微写作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物的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结构完整。小作文的特点是小,但一般结构都应是完整的,所以开头要明快,用一两句话引出话题或点明中心;结尾收束要迅速,或照应开头,或点明、深化中心。这样才能集中笔墨写好主要部分。
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小阅读-课内,情景默写,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小阅读-课内,文学类阅读-双文本,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