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精练
展开《师说》理解性默写练习
一、高考题示例
1.(2019年全国Ⅲ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2.(2019年北京卷)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
3.(2018年全国Ⅰ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4.(2014年全国大纲卷)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 ,
二、模拟练习
1.韩愈在《师说》的开头郑重提出“ ”这个中心论题,隐含着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2.韩愈在《师说》中,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指明择师标准是学道的两句是“ , ”。
3.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4.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5.韩愈在《师说》中,用“ , ?”这个反问句说明没有人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
6.在《师说》中,韩愈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的四句是“ ,
, , ”。
7.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从师与年纪无关,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的人,还有“ , ”的人。
8.韩愈在《师说》中,用“ , , ”三句说明比自己年纪大闻道在自己之先的人,自己要以之为师。
9.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人生下来都会有困惑的问题之后,又用“ ,
, ”三句从反面论述从师的重要性。
10.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即“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在《师说》中,韩愈用“ ! !”两个感叹句感慨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
1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当世一般人耻于从师学习的句子是“ ,
, ”。
1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 ,
, ”。
14.韩愈在《师说》中,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 , ”。
15.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而今之一般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
16.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成为圣人与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是否从师的句子是“ , , ?”。
17.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 ”,尚且向老师请教;当世的一般人“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8.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 , ; , 。”
19.在《师说》中,韩愈以世人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这是“ ”的糊涂做法。
20.在《师说》中,韩愈写到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并不是自己所说的老师的句子是“ , , ”。
2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世人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的句子是“ , , , ”。
2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指出世人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23.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所描述的“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的现象,与韩愈《师说》中的“ , , ”三句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24.在《师说》中,韩愈用“ , ”两句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25.在《师说》中,韩愈用“ , ”两句感叹士大夫之智竟然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
26.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高度概括了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学于师的心理。
27.《师说》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 ,
”。
28.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师从郯子等人的例子证明了“ ”的观点,又以郯子等人才德不及孔子的例子照应后文“ , ”的观点,论证严密,颇有说服力。
29.韩愈在《师说》的后半部分提出的“ ”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 ”,由“必有师”推进到“ ”。
30.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1.韩愈在《师说》中引用孔子的名言“ , ”来论述“圣人无常师”的道理。
32.韩愈在《师说》的结尾,用“ , ”两句揭示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33.韩愈在《师说》中赞扬李蟠好学博学的句子是“ , ”。
34.韩愈在《师说》中,分别用“ ”这个被动句和“ ”这个状语后置句赞扬李蟠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
35.韩愈在《师说》的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其中的“时”指文中所揭示的“ ”“ ”的社会风气。
36.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赞赏李蟠博学多、不受时俗的限制。
37.唐代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 , ”的错误心理。
38.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评价为子择师学习句读而自己有了疑难问题却不从师的现象。
39.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叙写人如果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的后果。
40.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叙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41.韩愈在《师说》中,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的句子是“ , ”。
42.韩愈在《师说》中,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择师标准之外的句子是
“ , ”。
43.韩愈在《师说》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用“ , ”指出师的职能作用,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
44.韩愈在《师说》中,紧扣“解惑”二字,用“ , , ”三句从不从师的危害的角度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
45.韩愈《师说》和《荀子•劝学》的开头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韩愈《师说》提出“ ”,《荀子•劝学》则提出“ ”。
46.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
《师说》理解性默写练习答案
一、高考题示例
1.(2019年全国Ⅲ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2019年北京卷)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2018年全国Ⅰ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4.(2014年全国大纲卷)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二、理解性默写模拟练习
1.韩愈在《师说》的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中心论题,隐含着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2.韩愈在《师说》中,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指明择师标准是学道的两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在《师说》中,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两句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作为立论的出发点与依据。
4.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韩愈在《师说》中,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个反问句说明没有人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
6.在《师说》中,韩愈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的四句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从师与年纪无关,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的人,还有“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的人。
8.韩愈在《师说》中,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三句说明比自己年纪大闻道在自己之先的人,自己要以之为师。
9.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人生下来都会有困惑的问题之后,又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三句从反面论述从师的重要性。
10.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即“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在《师说》中,韩愈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两个感叹句感慨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
1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当世一般人耻于从师学习的句子是“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14.韩愈在《师说》中,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5.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而今之一般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
16.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成为圣人与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是否从师的句子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7.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尚且向老师请教;当世的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8.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9.在《师说》中,韩愈以世人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这是“小学而大遗”的糊涂做法。
20.在《师说》中,韩愈写到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并不是自己所说的老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世人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的句子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2.韩愈在《师说》中,用“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指出世人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23.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所描述的“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的现象,与韩愈《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三句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24.在《师说》中,韩愈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两句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25.在《师说》中,韩愈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两句感叹士大夫之智竟然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
26.韩愈在《师说》中,用“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高度概括了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学于师的心理。
27.《师说》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8.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师从郯子等人的例子证明了“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又以郯子等人才德不及孔子的例子照应后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论证严密,颇有说服力。
29.韩愈在《师说》的后半部分提出的“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30.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句子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1.韩愈在《师说》中引用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来论述“圣人无常师”的道理。
32.韩愈在《师说》的结尾,用“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两句揭示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33.韩愈在《师说》中赞扬李蟠好学博学的句子是“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4.韩愈在《师说》中,分别用“不拘于时”这个被动句和“学于余”这个状语后置句赞扬李蟠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
35.韩愈在《师说》的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其中的“时”指文中所揭示的“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
36.韩愈在《师说》中,用“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两句赞赏李蟠博学多才、不受时俗的限制。
37.唐代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错误心理。
38.韩愈在《师说》中,用“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两句评价为子择师学习句读而自己有了疑难问题却不从师的现象。
39.韩愈在《师说》中,用“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两句叙写人如果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的后果。
40.韩愈在《师说》中,用“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叙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41.韩愈在《师说》中,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的句子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2.韩愈在《师说》中,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择师标准之外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3.韩愈在《师说》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指出师的职能作用,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
44.韩愈在《师说》中,紧扣“解惑”二字,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三句从不从师的危害的角度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
45.韩愈《师说》和《荀子•劝学》的开头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韩愈《师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荀子•劝学》则提出“学不可以已”。
46.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理解性默写练习(《劝学》+《师说》)(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理解性默写练习(《劝学》+《师说》)(附参考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孔子日“学而时习之”,又说,《论语》中孔子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考题示例,分段理解性默写练习,五段,重点句子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考题示例,理解性默写模拟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