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设计
展开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导学案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学科素养: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的过程;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其产生的双重影响。
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阐释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
自主梳理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________大陆之间。
2.地理大发现后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2)表现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咖啡、________、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
②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________市场销售。
③贸易的扩大促进了________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
④以________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工业革命以后
(1)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________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 __________》以及各国围绕贸易、________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 __________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4)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答案:1.亚欧
2.(2)①烟草 ②美洲 ③股份 ④欧洲
3.(1)北美
5.(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关税 (3)世界贸易组织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条件
(1)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________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各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________、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表现
(1)饮茶风俗
①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②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________”。
③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________”。
④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________”,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2)服饰变化
①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
②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________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________”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________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民国早期设计的________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技术
①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________传入中国内地。
②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③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④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________特色。
3.发展
(1)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________、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答案:1.(1)贸易 (2)知识
2.(1)②万里茶道 ③茶室 ④茶道 (2)②龙凤 ③孔子 和服
④中山装 (3)①澳门 ④文化
3.(2)电影
[知识拓展]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货物贸易。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重点阐释]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世界贸易的特点
(1)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2)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易错辨析] (1)文化:一般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知识延伸] 茶叶对西方的影响
(1)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的茶文化对欧美等地的日常饮食文化产生了影响,并引发了欧美大陆的“中国热”和东方文明在西方的生根发芽。
(2)茶叶推进了西方社会对中国茶具的使用。
(3)茶叶贸易带去了中国的礼俗、情操、修身、养性等,茶叶被赋予了诸多精神上的内涵,并形成了完整的茶文化体系。
(4)伴随着中西茶叶贸易的进行,在政治、经济领域引发了一些历史现象和事件,使得“茶叶的世纪”更加丰富多彩。
[拓展提升] 做好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学会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重难点研习
研习1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和发展
[合作讨论]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最早产生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改编自《早期经济全球化》
材料三 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探究](1)材料一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通常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及其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的主要特点。
提示:(1)名称:新航路开辟。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贡献:英国推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理由: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率先进行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3)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趋势加强;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特征;国际规则的作用日趋明显。
[史论背诵]
全球贸易
(1)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全球贸易形成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①原因: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英国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中心;政策上采取重商主义政策。
②表现:贸易整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和商品总量增加;殖民地国家被卷入国际贸易中;商品结构开始转变;垄断海外贸易。
③特点: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萌芽。
(2)18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贸易扩展的原因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形成。
③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过渡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②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
③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
④欧洲、日本生产的恢复以及新兴国家的出现。
⑤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政策。
⑥GATT、WTO等组织的建立。
(4)21世纪初全球贸易发展的特点
①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
②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增强。
③全球贸易方式的网络化。
④国际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越演越烈等。
[巩固练习]
1.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两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
①荷兰人兴起喝茶之风 ②法国人的菜肴中出现香料 ③印第安人开始食用可可 ④印第安人开始食用牛肉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故①正确;新航路开辟后,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成倍上升,但香料在此之前就已在法国出现,故②错误;可可是美洲物种,故③错误;牛肉为旧大陆物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入美洲,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
2.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 )
A.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B.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
C.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D.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选D项;16世纪,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自由资本主义兴起,排除A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联合体的过程,是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趋势,排除B项;世界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排除C项。
研习2 文化交流国际化
[合作讨论]
材料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英语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提示:特点:英语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
原因: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文化,英语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的优势地位。
[史论背诵]
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意义
(1)对文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对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3)对国际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巩固练习]
1.文献与考古发现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丝路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胡锦”输入中国,只能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可排除A项;“胡锦”输入不能表明手工业趋于衰落,故可排除B项;“胡锦”输入并在内地生产可反映外来技术的传入,却不能表明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故可排除C项;“胡锦”输入并在内地生产,表明了唐朝时丝路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所以D项正确。
2.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外交流特点的服饰是( )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西方服饰,C、D两项是中国的传统服饰,都无法体现中外交流的特点,故排除。
要点记忆
1.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发展,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但二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结束以及世贸组织成立,世界贸易又突飞猛进。
2.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国服饰变化也体现出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16世纪以来,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这首先得益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故A项正确;殖民扩张也是由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期,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选B项。
3.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
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联合,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故D项正确。
4.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主要是因为上海紧随世界潮流,体现了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D项正确。题干信息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巴黎已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排除A项。题干信息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及殖民体系研究》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开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西欧工业革命开展,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向着工业化方向前进,西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掠夺原料,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到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综上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紧密相联。
高中历史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a href="/ls/tb_c400372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设计</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本节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结构,问题引领,课堂探究,课后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