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山东省龙口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练习(三模)历史试题
展开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历史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这些现象
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B.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
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 D.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
2. 北魏太祖时期,群臣认为本朝乃黄帝之后,应为土德,“于是始从土德,数用五,服尚黄”;北朝后期的《魏书》也强调鲜卑“拓跋氏”的氏族名称来源与黄帝存在紧密关联。北朝时期推崇黄帝的意图在于
A.借助民族认同稳固政权 B.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
C.彰显黄老之学以兴文教 D.践行友好交流的民族政策
3.魏晋时期,玄学家把老庄“无为”“自然”思想发扬光大,如阮籍、嵇康等认为,无君无臣的“自然”状态才是最美好的。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梦,就是由一群“避秦”者所建成的一个“无君”的美丽家园。据此可知,当时
A.文学创作汇聚百家之长 B.战乱割据阻碍了传统文化交流
C.门阀士族垄断文化资源 D.集权体制弱化促进了思想活跃
4.南宋除朝贡贸易外,政府鼓励私商贩洋贸易,东南沿海常年近10万人涉足外贸,民间海船七八万艘,铜钱、手工业品等大量流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广州、泉州等港甚至出现了外商聚居的“蕃坊”“蕃学”。这一现象
A.标志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表明中国是世界贸易中心 D.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
5.徐霞客出生于诗书传世的江南世家大族,其父死后,母亲王氏主持家务,带领婢女等织布不辍。徐家布在市场上享有“素丝见名门”的美誉,远近闻名。遇到荒年,王氏还命徐霞客岁以数十石粮救济灾民。这折射出晚明江南地区
A.女性摆脱封建礼教束缚 B.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变迁
C.世家大族主导社会经济 D.作坊普遍使用雇佣劳动
6.据统计,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太平军治下江南乡村的民变共计70起,其中由士阶层和边缘层(无功名之儒生文人)作为事件主要领导者的比重最高,占民变总数的24.29%,远远高于游民层(8.57%)农民(8.57%)商贩(2.86%)等阶层领导的民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太平天国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
C.士阶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D.江南地区民众受到新思想影响
7.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规定解决地主土地的方式,“一般不是无偿没收,而是通过清算和购买实行有偿转移”。这一指示有助于
A.推动解放战争进程的转折 B.加快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改造
C.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D.明确解放区的中心工作任务
8.面对严重的就业问题,北京市成立了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于1950至1952为多人介绍职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向3000多人提供转业训练且大部分实现就业,还组织失业工人开展生产自救、还乡生产等活动。这一系列举措
A.增进了民众对政权的认同 B.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C.构建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D.践行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1982年的春节刚过,吉林市的《江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登了一张“招贤榜”:船营区服装厂急需贤能,凡能在一年内实现产值120万元、利润1万元者,工资晋升一级,发奖金500元。这张“招贤榜”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C.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D.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10.希罗多德的《历史》虽以希波战争的历史为主线,但除希腊以外,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等国的历史在书中也占相当篇幅,且有如下记载:埃及的太阳历比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字母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这最适于佐证
A.古代奴隶制帝国的形成 B.农耕文明的相对优势
C.亚非文明对希腊的影响 D.希罗多德的著述来源
11.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C.价格革命的冲击 D.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12.英国经济史专家埃里克·罗尔曾说:“我们不能忘记《国富论》的作者就是《道德情操论》的作者。如果我们不了解后者的一些哲学知识,就不可能理解前者的经济思想。”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指出,不读《国富论》不知道什么是“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上述评价主要反映出,《道德情操论》
A.注重道德对市场的约束 B.倡导发挥资本积累的功效
C.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 D.主张富国裕民离不开市场
13.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国务卿和三军首脑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第一位的忧虑在于大西洋,希特勒是对西半球、大西洋文明的主要威胁。”罗斯福总统的忧虑主要来源于
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迟迟得不到建立 B.西方中立自保政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
C.二战规模扩大使美国难以独善其身 D.西欧大陆失去了与法西斯抗衡的力量
14.1927年底苏联粮食收购量比1926年减少了1.28亿普特,为此苏共中央成立特别委员会,派遣近三万名专门工作队员分赴全国各地督促收购工作,虽从1928年1月到3月总计收购了2.57亿普特粮食,但这引起各地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4月到6月粮食收购量再次急剧减少。据此可推知
A.余粮收集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B.政府将会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
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提升 D.粮食收购问题使城镇出现粮荒
15.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B.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C.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新特点 D.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黄泛区示意图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们在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并简述“孙中山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的实践结果。(6分)
(2)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在民主革命时期走向实践的表现。(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落幕,央视春晚已经陪伴大家度过了40年的除夕之夜。央视春晚40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央视春晚,主要呈现联欢晚会的原生态喜庆氛围,可视为破土和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央视春晚不断探索和突破,融入时代特点和社会现象;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春晚展现出中国的发展速度,也更趋向成熟并逐渐转型和不断创新;而近十余年的央视春晚不断融入网络文化和科技元素,创新性增强,展现了新时代的新气象。
——摘编自芦猛、刘鸣筝《从央视春晚40年透视社会生活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央视春晚与社会变迁”的认识。(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1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散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通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围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市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遗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城市发展在推动西欧社会转型方面的深远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