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ppt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图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掌握字词,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实验精神”,论证结构,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提出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肇(zhà)事 格物致知彷徨(páng huáng)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袖手旁观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齐家:袖手旁观:
    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解释下列词语
    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
    1.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
    2.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格物致知”出自哪里?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4.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
    5.《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6.讨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7.讨论: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么?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8.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 “格”竹子为什么失败?
    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而不动手实践,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从内心领悟真理。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9.讨论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10.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11.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朗读: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2.怎样实验?
    13.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
    作者主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14.讨论: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15.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16.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该?
    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17.讨论: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举例论证。
    18.11、12段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有什么弊端?
    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9.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 科学研究吗?
    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
    20.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1.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2.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的“新的认识和思考”的结果是什么?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题即是论点)
    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的事例一种竹子的实验作者本人的经历彼此联系,互相对比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道理论证:如:开篇对“格物致知”的解释说明,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格物致知”的含义。对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科学进展的历史角度,阐述精辟见解,从正面论述实验对于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丁肇中,解释词语,读文章整体感知,论证思路,问题探究,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语言品味,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第一课时,作者简介,理清课文结构,格言名句,第二课时,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背景介绍,字词积累,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问题探讨,论证结构,分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