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
- 第17讲 天气系统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8讲 水循环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0讲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与人类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1讲 洋流 海—气相互作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2讲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第19讲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19讲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主观题专题指导,知识体系导学,地表水,地下水,河流的补给,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内容要求]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通过不同区域的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各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掌握陆地不同水体的相互关系及特点,分析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3.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研究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陆地水体的特点及作用,分析当地河流的主要特征。
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1.陆地水(1)概念:分布在 的各类水体的总称。(2)分类 :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 :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3.地下水、湖泊水和河流水之间的补给(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转化
(2)河湖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均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特别提醒】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特别提醒】 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的区别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是指在高纬度地区的积雪,春初时节,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成水。冰川融水主要是指高海拔地区的冰川雪原,在夏季,气温急剧升高,冰川冰原等地的部分冰川融化成水。
关键能力一 探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典题精研】[典例1] [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1)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2)。读下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考点精析】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18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12)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8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3.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图中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题组精练】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一河流某次洪水过程中湖泊的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这段时间湖泊对该河流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ⅡⅣ
解析:第1题,湖泊对河流洪水起到蓄积作用时,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据图可知,Ⅰ时间段和Ⅲ时间段的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所以湖泊的水在积累。故选B。
2.下列能正确表示该河流与湖泊关系的是( )
解析:第2题,据材料“湖泊的入湖、出湖径流量”可知,该湖泊至少与两条河流相连,一条河流注入湖泊,一条河流将湖泊水引出去,故A、B错;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故选项C西侧的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注入湖泊,东侧的河流也是自西向东流,将湖泊水引出去,故C对;选项D的河流都注入湖泊,故D错。故选C。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3~5题。
3.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解析:第3题,读图并由图中径流变差系数可知,5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5月。
4.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C.冰川融化量增大 D.冬季气温升高
解析:第4题,新疆境内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故C正确。新疆地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很小,降水量不会因某季节突然增多,A、B错;冬季气温升高与夏季河流径流量增大关系不大,D错。
5.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C.径流量减少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夏季河流径流量会增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后退,冰川融化量会越来越少,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A错、C对;随着冰川面积逐渐缩小,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径流变差系数、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B、D错。
关键能力二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定【典题精研】[典例2]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C.冰雪融水 D.沼泽水(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考点精析】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1.根据河流所在地区和气候类型判断分析思路:图示地区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图示地区气候类型→河流补给类型。
2.根据河流径流变化和汛期判断雨水补给,径流量变化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而可靠;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补给形式(1)汛期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5)流量过程曲线变化和缓的河流,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题组精练】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平均各月每旬降雨量、降雪量、融雪量及融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河流汛期较长,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流域降雨少,降雪时间长,融雪补给河流时间长,说明该地低温时间长,可能是因为其纬度高或海拔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有季节性积雪,但没有冰川分布,而该河流有融冰补给,应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融雪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时间不算长;降雨总量在200 mm左右,较小;随着气温回升,3~6月融雪量较大,7~9月有冰川融水补给,且此期间还有降雨补给,降雨、融雪、融冰多种方式错开补给该河流,所以河流的汛期较长。
2.下列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B.植被根系发达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D.土壤有机质丰富
解析:第2题,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较少,植被多为根系发达、地表部分矮小的植被,土壤比较贫瘠,A、D错误,B正确;西北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C错误。
3.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C.地形分布 D.人类活动
解析:第3题,该河流域降水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为盛行西风挟带来的水汽形成的,A正确。
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 750 m)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 000 m)的幼发拉底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上游,下游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乎没有水源汇入。读西亚两河流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幼发拉底河上游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高山湖泊和地下水B.高原山地积雪融水C.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D.盛行风带来的夏季降水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幼发拉底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上游,上游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原山地积雪融水,B对。高山湖泊和地下水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A错。高原海拔约1 000 m,缺少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C错。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D错。
5.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河流,其水位最高的时段是( )A.3~5月 B.6~8月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解析:第5题,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积雪融水量最大时段是春季,其水位最高的时段是3月至5月,北半球的春季,A对;6月至8月是夏季,积雪已经融化完,B错;9月至11月没有季节性积雪,应是地下水补给,水量小,C错;12月至次年2月积雪不融化,水量小,D错。
主观题专题指导 3河流特征类
河流特征类主观题常用“描述”“分析”“比较”“说明”“探究”“指出”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流域地图及相关统计资料,点明设问方式及内容。命题视角主要有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典题精研】[典例] [2019·江苏卷,27(1)(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图1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2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 。(3分)(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4分)(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3分)
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每点1分,3分)(2)差异: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1分);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1分)。原因: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1分),雨季长(1分)。(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1分);提供水源(1分)。不利:引发洪涝灾害(1分)。
【答题思路】1.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
2.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
3.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
4.河流特征类试题规范答题术语
【应用体验】1.[2021·浙江1月卷,26(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材料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 、 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3分)(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3分)
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对知识的运用和调用,难度一般。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和区域差异。疏勒河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流河,水源补给可能是祁连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该河中下游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2)题,本题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结合材料“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可知从地形和河床特征是切入口。该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易造成洪水泛滥;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河水溢出而改道;中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易出现洪水。
2.[2020·江苏卷,27(1)(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 200 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3分)(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2分)
答案: (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区域自然环境,以及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第(1)题,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的原因主要从富塔贾隆高原对尼日尔河水源补给量大和地势高的角度分析。在分析富塔贾隆高原对尼日尔河补给量大的原因时主要从气候(年降水量)、地形和流域面积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丰沛的降水为尼日尔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富塔贾隆高原位于尼日尔河的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形成“水塔”;富塔贾隆高原河段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较大,集水区域广,为尼日尔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第(2)题,对比表中内陆三角洲上游的马西纳和下游的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径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含沙量减少。进一步分析可推测,内陆三角洲的调节作用会使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原因主要从内陆三角洲地区河湖的调节作用、蒸发、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图表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的尼亚美水文站上游河流流经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旺盛且支流少,因此径流量不断减少;河流流经尼亚美水文站之后,流域内降水量增加,汇入的支流增多,河流的径流量不断增加。由表中统计数据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输沙量不断增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获奖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定向,素养导引,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课时一,课堂导入,复习回顾,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明确概念,主干梳理,湖泊能对河流削峰补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试讲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自然环境,湖泊或沼泽,水产养殖,洞里萨,松花江,改道或断流,地下水,高山永久积雪,名师助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