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4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5讲 认识区域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7讲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9讲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40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第36讲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课件PPT
展开[课标内容要求] 1.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2.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通过相关图文材料,了解上海的位置及城市的发展过程,了解休斯敦的区位特征及不同时期主导产业和区位因素的变化。 2.综合思维:通过图文材料,掌握城市辐射功能的影响因素,理解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理解产业转型的表现、实质、原因及意义。 3.地理实践力:设计探究活动,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引导学生分析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内在联系及枢纽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地区产业转型的含义、影响因素。
一、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1.大都市的概念: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 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 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2.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 ,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 关系。
3.现代大都市的发展阶段
【特别提醒】 城市集聚的优缺点(1)优点: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工业或人口高度集中可以产生较好的生产协作条件,有利于城镇间多种职能相互补充,减轻大城市的负担,促进周边较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提高。(2)缺点: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发展混乱和生态恶化现象;集聚区域内一些居民居住和工作不在同一城市,交通通勤时间长,各城市之间往往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城市联系密切,交通量大,需增加城市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中心。2.上海的优势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 、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 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上海拉动了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 城市圈的发展壮大,强化了沿海发展带、沿 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形成了“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2)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 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2.周边城市对上海龙头地位的坚实的支撑向江苏伸展,形成了 产业带;向浙江方向延伸,形成了沪杭产业带;沿着长江延伸,则形成了长江 产业带。
二、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一)产业转型的含义1.产业转型的原因传统产业存在着技术层次不 、创新能力不强、产品 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费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且具有不可持续性。2.产业转型的路径(1)产业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2)产业 :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 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3)综合发展: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3.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 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其中区域经济 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路径的选择。
【特别提醒】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1.休斯敦发展概况
2.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严重依赖 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价 和石化行业萧条,休斯敦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 ,科技人才外流。
3.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措施①立足于发达的石油工业,积极拓展石油工业 。②依托阿波罗宇航计划和休斯敦大学,大力发展 、医疗、太阳能等高科技产业。③金融服务业等高层次第 产业也迅速成长起来,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2)影响:目前,休斯敦是美国石油工业和 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 中心,被称为“全球城市”。
【特别提醒】 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1)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2)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3)产品附加值低,易受市场冲击。(4)由于原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经济效益日渐下降。
关键能力一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典题精研】[典例1] [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1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考点精析】一、城市的辐射功能及特点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城市周边地区和乡村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发展的功能。辐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城市辐射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对外开放和资源自由充分流动。2.双向辐射,缩小差距。在城市辐射中,城市与周边地区存在着互相辐射。前者向后者传递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本、管理经验、信息、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后者向前者提供自然资源、人才、市场等。由于前者向后者传递了先进的生产资源,通过接触,能够缩小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3.辐射的速度和程度与其距离和关系有关。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其辐射越充分,辐射的速度越快,辐射的程度越高;反之亦然。4.城市辐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即经济辐射是通过交通、信息、关系等进行的。5.城市辐射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效应。6.城市辐射的方式主要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二、上海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题组精练】[2021·广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如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分)(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8分)(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1)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先进零部件制造业范围扩大;热点区域西移,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由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2)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研发资金充足;与苏州市形成战略合作,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3)三地需将各优势互补发展,嘉定区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太两市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地应该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构建汽车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
解析:本大题以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2008~2017年,嘉—昆—太地区的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范围和规模扩大,冷点区域减少;热点区域分布向西移动,从嘉定区转移到昆山市。一些地区由冷点区域变为次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部分变为次热点区域。第(2)题,该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以从产业基础、人才、科技、资金、政策和市场等方面回答。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上海市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汽车研发人才多;经济发达,投入资金雄厚;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署战略协定,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政策支持;“长三角”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汽车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第(3)题,从产业协同的角度,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可以从发挥各地优势、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等方面回答。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嘉定区经济发达,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昆、太两市相对土地丰富,劳动力较廉价,又有政策支持,可以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嘉定区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立足汽车研发,昆、太两地则利用劳动力优势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从而构建汽车产业链;优劣互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为实现长远发展,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为更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应加强一区两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地运输效率。
关键能力二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典题精研】[典例2]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考点精析】一、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转型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二、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1.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2.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3.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时,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三、工业化发展阶段1.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2.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3.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产业。
四、农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林业日益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资源转向注重其环境生态功能,保持和提高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渔业日益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其比重稳步上升。
【题组精练】如图是我国1955~2050年产业结构及预测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持续上升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比重1955年较高,1960年降低后1965年上升,然后下降;1955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整体上呈波动上升,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下列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优化就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B.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在区域内进行产业转移C.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产业结构升级D.产业结构优化对保持区域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
解析:第2题,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可以在区域内也可在区域外进行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优化对保持区域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其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结构偏离度为正,则说明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反之则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下图为1969~2014年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1969~2014年,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产业吸纳劳动力空间明显增加的行业是( )A.制造业 B.服务业C.种植业 D.金融业
解析:第3题,结合图可知,该区域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0,说明第一产业不具有吸纳劳动力的优势;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大致等于0,也不具备吸纳劳动力的优势;而第二产业一直以来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0,说明第二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四个选项中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服务业、金融业属于第三产业,种植业属于第一产业。
4.产业结构变动会对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美国东北部城市群而言,该区域的( )A.城市服务种类剧增 B.工业区位优势增强C.水资源短缺问题加重D.农业总产值显著下降
解析:第4题,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0,且呈上升趋势,说明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增强,而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主,说明工业的区位优势得到增强。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0,仅能说明农业不具有吸纳劳动力的优势,不能说明农业的总产值下降;城市服务种类的多少与城市规模有关,城市规模及产业结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城市服务种类的变化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美国东北部靠近五大湖沿岸,水资源充足。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已美国休斯顿为例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已美国休斯顿为例精品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休斯敦国家宇航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完美版课件ppt
高中地理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已美国休斯顿为例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已美国休斯顿为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