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8讲 水循环 试卷

    第18讲 水循环第1页
    第18讲 水循环第2页
    第18讲 水循环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8讲 水循环

    展开

    这是一份第18讲 水循环,共14页。

    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水的行星”
    1.从形态上看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 、 ,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
    2.从空间分布上看
    3.从利用上看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淡水湖泊水以及 ,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 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 ,以及与之相伴的 变化。
    2.能量: 和地球重力能。
    3.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 、陆地内循环和 。
    【特别提醒】 内、外流区的水循环
    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4.过程及主要环节
    【特别提醒】
    (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状态,维持全球水的 。
    2.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 的变化。
    3.是 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形成多姿多彩的 。
    四、洪涝灾害防治
    1.类型
    (1)洪水灾害:指由于 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 急剧上涨,水流 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指由于大雨、 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 、淹没的现象。
    2.防御措施
    (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 。
    (2) 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典题精研】
    [典例1] [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如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 D.减少地表水蒸发
    (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考点精析】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输送较多,内陆较少。
    地形阻挡: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凝结,形成降雨。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
    【题组精练】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园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关键能力二 利用水平衡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典题精研】
    [典例2] [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3)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1.水量平衡公式
    2.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1)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
    (2)内流区:降水量=蒸发量
    注: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流域根据其中的河流最终是否入海可分为内流区和外流区。
    3.考向及案例分析
    【题组精练】
    [2022·山东烟台一中月考]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取决于其蒸散量、降水量以及黄河来水量的动态平衡。蒸散量是指植被蒸腾、水面蒸发以及土壤蒸发的水量。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处于缺水状态,为保持湿地水量平衡,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需增加黄河来水进行补充(生态补水)。下图是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各月降水量与蒸散量。据此完成1~2题。
    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各月降水量与蒸散量
    1.黄河三角洲湿地最需要生态补水的年份是( )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2.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需求存在年际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湿地植被 B.降水量
    C.太阳辐射 D.蒸散量
    [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3~4题。
    3.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 mm B.约为2 000 mm
    C.约为210 mm D.远小于210 mm
    4.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关键能力三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典题精研】
    [典例3] [2019·浙江4月选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1.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2.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的关系
    (1)正常年份
    (2)异常年份
    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3.洪涝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
    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
    (1)工程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2)非工程措施
    ①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警机制。
    ②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推行防洪保险等。
    【题组精练】
    [2021·全国文综乙卷,37(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8分)
    第18讲 水循环
    必备知识
    一、
    1.液态 气态
    2.河水 地下水 少
    3.(1)河水 浅层地下水 (2)冰川
    二、
    1.移动 状态
    2.太阳能
    3.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4.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植物蒸腾
    三、
    1.更新 动态平衡
    2.气候
    3.海陆
    4.地表形态
    四、
    1.(1)暴雨 水位 冲出 (2)暴雨 积水
    2.(1)监测 (2)工程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
    [典题精研]
    [典例1] 图解思路:盐碱荒滩 高地 水循环 土地盐碱化 地表径流量 低
    答案:(1)A (2)B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对。该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B错。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C错。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体现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D错。第2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对。没有改变降水环节、蒸发环节、下渗环节,A、B、D错。
    答案:1.A 2.C
    关键能力二
    [典题精研]
    [典例2] 图解思路:①减少 ②减少 ③倾斜 ④增加 ⑤恢复 ⑥增加 ⑦增多 ⑧减少 ⑨增加
    答案:(1)B (2)C (3)D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2002年黄河三角洲的降水量最少,蒸散量比降水量大,并且蒸散量与降水量的差值最大,故生态补水量最大。故选A。第2题,黄河三角洲下游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黄河三角洲的水量变化大。故选B。
    答案:1.A 2.B
    3~4.解析:第3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 mm。第4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最小,实际蒸发量最小。
    答案:3.C 4.A
    关键能力三
    [典题精研]
    [典例3] 答案:(1)D (2)B
    [题组精练]
    解析:由材料可知,圩田海拔低于巢湖平均水位,湖水外泄易倒灌圩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频繁;该区域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巢湖地区经济较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泄洪能力差;过去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入湖河流含沙量大,导致巢湖淤积,水位抬高,倒灌圩田,圩田排水不畅。
    答案: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湖面,易遭受湖水倒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尤其是梅雨期降水时间长;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巢湖淤积,水位抬高。
    核心素养解读
    知识体系导学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分析区域内水循环及其意义,分析不同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综合思维:通过模拟实验、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分析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生活、生产实际,正确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促进区域水循环的良性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谋求人地协调。
    水体
    特征
    海洋水
    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陆地水
    包括 、湖泊水、沼泽水、 、冰川等,
    水量还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
    大气水
    数量最 ,但分布最广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工程
    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非工程
    措施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
    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
    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库区水面面积,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增大
    跨流域
    调水
    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缓解了调入区缺水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
    人工降雨
    增加大气降水量,改变了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缓解干旱缺水问题
    植树造林
    增加下渗量,加大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围湖造田
    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了削峰补枯的能力,减弱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沼泽地
    的形成
    内流河断
    流的成因
    人地协调观
    分析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分析生物、水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材料明确了山地这样一个局部区域。
    地理实践力
    分析水循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考向
    水循环环节变化
    降水量
    蒸发量
    单一的内流区或外流区
    不变
    增大
    内外流河
    (湖)转化
    外→内
    降水量变小,蒸发量变大,
    降水量<蒸发量时
    内→外
    降水量变大,蒸发量变小,
    降水量>蒸发量时
    水量稳定
    外流河
    降水量=蒸发量+
    外流径流量
    内流河
    降水量=蒸发量
    区域
    认知
    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且图中显示了黄浦江防汛墙所在河段,这属于区域认知的范畴。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黄浦江流经长江三角洲,从气候、地形等区域特征考虑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的原因
    综合
    思维
    结合图1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和图2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运用综合思维,判读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在不断升高,再联系文字信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推知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
    因素
    影响
    自然原因
    流域状况
    降水强度大小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
    汇水速度加快,利于洪水形成
    地面坡度大小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高低
    土壤含水率高
    植被覆盖率高低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状况
    支流多少
    特别是扇形水系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
    地势低洼、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宽窄
    入海口狭窄
    人为
    原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时间
    “副高”位置
    雨带位置
    图示
    春末、
    5月份
    北纬
    15°~20°
    华南(A)
    夏初、
    6月份
    北纬20°
    左右
    长江中下游(B)
    7~8
    月份
    北纬
    25°~30°
    华北(C)、
    东北(D)
    9月份
    “副高”
    南退
    雨带随之南退,
    北方雨季结束

    相关试卷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练透),文件包含第10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练习原卷版docx、第10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通),文件包含第10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义原卷版docx、第10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15讲 水循环和水平衡 (含详解),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循环,水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