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公转(一)
展开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公转(一),共6页。
[2021·全国甲卷]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第1题。
1.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2~3题。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3.2018年2月16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在黄道的位置为0°,则2018年春节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 )
A.30° B.130°
C.230° D.330°
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
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
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
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
5.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
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回答6~7题。
6.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7.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应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
下图为甲、乙两地同一时段昼长和夜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位于不同半球
B.太阳高度甲地均大于乙地
C.甲、乙两地为对跖点
D.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
9.如果甲地位于南半球,则b的日期最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11.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表表示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据此回答12~13题。
12.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13.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3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且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以内时,天空依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光亮,这种现象发生在午夜与日出之间时称为曙光,而发生在日落至午夜之间时则称为暮光。读漠河(53°N)某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此日,该地日落的北京时间为( )
A.18:00 B.21:24
C.20:20 D.18:24
15.此日,该地暮光的持续时间为( )
A.1小时32分 B.2小时32分
C.3小时32分 D.4小时32分
[2022·山东省临沂市一模]一位摄影爱好者由成都(30°39′N,104°30′E)乘飞机飞往昆明(25°02′N,102°42′E),途中拍摄日出并对过程做了记录:“6:40飞机起飞,机窗外一片漆黑,飞了约15分钟,从近座舷窗射进一束红光,我急忙拿出相机准备拍日出……7:20,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刹那间万道光芒映红了座座山峰,壮观极了!”下图示意该航班的部分座位。据此完成16~17题。
16.若可以提前通过网络选座位,该摄影爱好者最可能选择( )
A.25A B.25K
C.28H D.29K
17.当天该摄影爱好者所经历的昼夜长短状况最可能是(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渐长夜渐短
[2022·山东菏泽市一模]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游览,下图为该海湾示意图。小明拍摄了一张“落日碧海、渔船点点”的照片,拍照的时间是19:01,当地经纬度约为(23°53′N,116°E)。据此完成18~19题。
18.小明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应在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9.拍摄照片的当天,当地昼长约为( )
A.14小时2分钟 B.14小时34分钟
C.13小时30分钟 D.12小时0分钟
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1.解析: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当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9点到凌晨3点多,远小于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A、C、D错误。故选B。
答案:B
2~3.解析:第2题,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据图可知,丙到丁段日地距离比其他都大,故速度较慢,所用时间最多,C正确,A、B、D错误。第3题,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2018年春节为2月16日,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可计算出2018年春节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约为330°,D正确,A、B、C错误。
答案:2.C 3.D
4~5.解析:第4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对,A错。它是模拟的太阳运动轨道,C错。它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D错。第5题,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夏至到小暑,B对。其他节气公转速度较快,A、C、D错。
答案:4.B 5.B
6~7.解析:第6题,夏至日,天津日出方位为东北,然后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日落,影子方位为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影子移动方向为顺时针,由西南转向东南,D对,A、B、C错。第7题,根据题意可知,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则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与日晷仪所在纬度相同。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日晷仪所在地纬度降低,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变小,而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与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互余,故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增大,A对,B、C、D错。
答案:6.D 7.A
8~9.解析:第8题,图中实线为甲地昼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加为18小时;虚线为乙地夜长变化,从a到c时间段内,乙地夜长从15小时缩减到9小时,则此时间段内乙昼长从9小时增加到15小时,两地昼长都增加,说明位于同一半球,A错。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两地太阳高度大小,B错。呈对跖点的两点,从纬度来说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数值相同,C错。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从两地昼长变化幅度可知,甲地的纬度高于乙地,D对。第9题,此时段内甲地昼长从6小时增长为18小时,甲地位于南半球,则说明此时段南半球昼逐渐变长。b日期时甲地昼长为12小时,则此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排除B、D;b日期过后,甲地昼长继续增长,说明b日期为秋分日,秋分日为每年9月23日前后,排除A,选C。
答案:8.D 9.C
10~11.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等长,丙、丁两地昼长夜短。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位于同一个半球,但由于材料未给出具体日期,所以不能确定两地是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半球与丙、丁两地不同。第11题,赤道终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12 h的差值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甲地昼长与12 h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纬度最高。
答案:10.D 11.A
12~13.解析:第12题,纬度越低昼长最大差值越小,由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是②④①③。第13题,同一地区,夏至日和冬至日昼夜时长相反,即同一地区夏至日白昼时长等于冬至日黑夜时长,并且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长,则冬至日白昼最短,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短,则冬至日白昼最长。分析可知,④地昼长最大差值等于该地昼长最大值(设为x)减去该地昼长最小值(24-x),由此可得出:x-(24-x)=5:42,由此可得x=14:51,④地最短昼长等于24-14:51=9:09,故选B。
答案:12.C 13.B
14~15.解析:第14题,一天中,正午平分白昼,即可根据日出至正午的时间与正午至日落的时间相等进行推算,此时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1:52,因此日落时间=11:52+(11:52-3:24)=20:20。故选C。第15题,正午时间和午夜时间差是12小时,根据图示可知,正午时间是11:52,午夜时间是23:52,根据材料可知,符合暮光的时间段是日落至午夜,太阳高度在地平线下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一) 地球仪与地图,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山站,昆仑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最接近,ZG海峡位于我国台湾海峡的,ZG海峡最窄处宽约,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自转,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像最能反映,甲地的位置为,飞机在中点上空时,当地的区时为,正月初三在北京的李明上午9,小明旅游时,可以看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天气系统,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