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
-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天气系统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试卷 2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试卷 0 次下载
-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地表形态的变化 试卷 0 次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大气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展开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大气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共6页。
1.平流层顶部夏季最高气温出现的纬度范围是( )
A.0°~10° B.40°~60°
C.60°~70° D.70°~90°
2.对流层( )
A.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B.顶部夏季气温极地高于赤道
C.南北温差冬季小于夏季
D.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
[2022·广东江门检测]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排出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地区均有分布。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鸟粪对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的影响主要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2·潍坊1月检测]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现象明显,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示意冬季某日太行山东坡暖脊。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太行山东坡暖脊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山脉走向
C.山体高度 D.海陆位置
6.图中各地等温线弯曲程度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城市规模
C.风力强弱 D.地势起伏
[2022·长沙市长郡中学检测]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 ℃/100 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下图示意某地大气逆温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地面辐射增强
B.暖气团在冷气团上爬升
C.下沉气流势力大
D.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
8.图示甲、乙、丙、丁大气层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济南二模]位于藏北高原的某观测站,属于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水量为655.8 mm,下垫面为草甸,夏季降水后地表坑洼处会有积水,长时间处于湿地状态。下图是该地测得的某种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该辐射类型为(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臭氧吸收的辐射
C.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0.影响该辐射季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大气透明度 D.植被覆盖率
[2022·洛阳期中]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旁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气温日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
11.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此隧道( )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2022·北京通州一模]屋顶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图为“某城市屋顶花园景观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屋顶绿化的意义有( )
①改变水循环的类型 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③减少降水,缓解内涝 ④净化空气,减少噪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屋顶绿化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
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大气反射
C.减弱地面辐射 D.增强大气逆辐射
[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5~17题。
1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1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17.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8~20题。
18.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20.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大气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1~2.解析:第1题,图的左侧是北半球夏季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借助“辅助线”把选项的四个纬度范围画出来,可以发现70°~90°平流层夏季最高气温大于0 ℃,而其他纬度范围内平流层夏季最高气温在-20 ℃~0 ℃之间,故选D。第2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本身具有一定厚度,难以断定其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A错误;对流层顶部夏季气温赤道地区小于-60 ℃,极地地区在-40 ℃~-60 ℃之间,B正确;冬季对流层最低温度在-60 ℃以下,冬季温差大于夏季,C错误;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说法不准确,其整体趋势是这样,但是在副热带区域由于降水较少地面较热,对流层厚度会较大,D错误。
答案:1.D 2.B
3~4.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地区的气温,故A项正确。第4题,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气温影响最明显,故B项正确。
答案:3.A 4.B
5~6.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焚风效应使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增温明显,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形成暖脊。由图可知,该暖脊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这与太行山脉的走向一致,故B正确。第6题,等温线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暖脊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出越多,焚风效应越明显,这与暖脊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直接相关,D正确。太阳辐射使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不影响等温线弯曲程度,A错误;图中不是所有城市都位于暖脊处,所以城市规模大小与等温线弯曲程度关系不大,B错误;暖脊处各地均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风力大小相差不大,C错误。
答案:5.B 6.D
7~8.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近地表吹东北风,气温低于0 ℃,高空吹西南风,温度在0 ℃以上,冷暖空气相遇,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层,这叫锋面逆温。因此选B。第8题,甲大气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形成逆温,抑制气流的上升运动,不利于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扩散而形成雾霾天气。故选A。
答案:7.B 8.A
9~10.解析:第9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和臭氧吸收的辐射都主要在白天。而该种辐射全天都有,且日出前后最少,下午三点左右最多,因此应该是大气逆辐射。故选D。第10题,该种辐射夏季最强,冬季最弱,这和太阳高度有很大的关系,当太阳高度大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径短,被削弱的比较少。故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比较强,则大气逆辐射也比较强,冬季反之,A正确。该地为藏北高原,空气质量较好,大气透明度全年差异不明显,植被覆盖率和天气对大气逆辐射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同季节的大气逆辐射的差异主要和太阳辐射强度关系最密切,故B、C、D 错误。
答案:9.D 10.A
11~12.解析:第11题,1月气温低,故曲线③和④表示1月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7月气温高,故曲线①和②代表的是7月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7月隧道外升温快,气温日变化幅度大,曲线①日温差较大,应为7月隧道外气温日变化曲线,曲线②为7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曲线;1月隧道外降温快,气温日变化幅度大,曲线④为1月隧道外气温日变化曲线;1月气温较低,隧道内气温较高,温差较小,故曲线③是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故选C。第12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含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海拔,只通过气温变化不能判断太阳辐射量的大小,A错;隧道墙壁具有保温作用,且通过图示可以看出,隧道内温差小,B错;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看出,1月6时左右隧道内外温差最大,C排除;7月曲线②相对曲线①平均气温较低,说明夏季隧道内较凉快,1月曲线③相对曲线④平均气温较高,说明冬季隧道内气温较高,因此隧道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D对。
答案:11.C 12.D
13~14.解析:第13题,屋顶绿化会影响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使蒸发和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多,能截留一部分雨水,有利于缓解内涝,但不会改变水循环的类型,①③错误;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有利于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净化空气,减少噪声,②④正确。故选C。第14题,屋顶绿化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没有影响,屋顶绿化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减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弱了地面辐射,A错误,C正确;大气的反射作用和大气逆辐射主要受云层和云量的影响,屋顶绿化不会影响到大气反射和大气逆辐射,B、D错误。
答案:13.C 14.C
15~17.解析:第15题,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第16题,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第17题,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故选B。
答案:15.C 16.D 17.B
18~20.解析:第18题,B对,A错:丰雪年阴天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小,为曲线①;枯雪年晴天较多,薄膜覆盖积雪少,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为曲线②。C、D错:③④曲线表示的温度较低,为膜外温度。第19题,C对:根据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可以看出,积雪的多少影响了膜内温度的日变化。A错: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B错:图中曲线③④基本平行,说明积雪的多少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到膜外气温的日变化。D错:对比曲线①②和③④,其变化明显不同。第20题,该地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当地时间应该为14时左右,由此推断该地位于东六区附近,加上寒冷、种植葡萄等因素,综合考虑可能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8.B 19.C 20.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7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7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3讲 大气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