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广东省广州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广东省广州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新冠肺炎及其防治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抗病毒疫苗可以在高温下贮运
B. 聚丙烯是制造口罩的原料,聚丙烯是纯净物
C. 双氧水不能用于家庭消毒以预防新冠肺炎
D. 紫外线消毒与酒精消毒液的消毒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抗病毒疫苗属于蛋白质,蛋白质遇高温发生变性,所以抗病毒疫苗不可以在高温下贮运,A错误;
B.聚丙烯是丙烯加聚反应的产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同,是混合物,B错误;
C.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家庭消毒以预防新冠肺炎,C错误;
D.紫外线消毒与酒精消毒液的消毒原理均是使病毒变性,原理相同,D正确;
故答案选D。
2. 有7种物质:①乙烷②环己烷③丙炔④2-丁烯⑤环己烯⑥二氧化硫⑦聚乙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 ②③④⑤ B. ③④⑤⑦ C. ③④⑤⑥ D. ③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有机物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能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之褪色;此外,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所以③④⑤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3. 化学用语具有简便表达化学知识与化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B. 醛基的电子式:
C. 质子数为78,中子数为124的铂的原子符号:
D. 原子序数为31的镓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结构简式为异戊烷,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故A错误;
B.醛基结构简式为:-CHO,其电子式为: ,故B错误;
C.质子数为78,中子数为124的铂(Pt)的原子符号:,故C错误;
D.原子序数为31的镓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 ⑤④①②③ B. ①④②⑤③ C. ①②④⑤③ D. ③⑤②④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物质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以及分子构型解答;
①CH4中中心C原子为sp3杂化,没有孤电子对,分子呈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
②NCl3中中心N原子为sp3杂化,有1个孤电子对,分子呈三角锥形,键角小于109°28′;
③H2O中中心O原子为sp3杂化,有2个孤电子对,分子呈v形,键角为104.5°;
④BF3中中心B原子为sp2杂化,没有孤电子对,分子呈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
⑤BeCl2中中心Be原子为sp杂化,没有孤电子对,分子呈直线形,键角为180°;
H2O中中心O原子为sp3杂化,有2个孤电子对,NCl3中中心N原子为sp3杂化,有1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强,故H2O中键角比NCl3中键角小,故键角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⑤④①②③,
故选:A。
5. 关于如图所示的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
B. 该分子采用杂化碳原子数目为7个
C. 该有机物分子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取代反应
D. 该有机物含有四种官能团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如图星号所示: ,A正确;
B.苯环以及醛基中的C均采用杂化,故杂化的碳原子数目为7个,B正确;
C.该有机物分子醛基等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苯环和碳碳三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氢原子等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
D.该有机物含有醛基、羟基、碳碳三键三种官能团,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化学反应或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苯与溴水反应:2
B. 1-氯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C.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D. 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与溴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可发生萃取,选项A错误;
B.1-氯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发生氯代烃的取代反应,方程式为CH3CH2CH2Cl+NaOH CH3CH2CH2OH+NaCl,选项B错误;
C.向CuCl2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2++4NH3·H2O=+4H2O,选项C错误;
D.CaC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选项D正确;
故选D。
7. 观察下列模型或图谱,结合有关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模型或图谱
H原子的电子云图
分子球棍模型
可装入空腔大小适配的“杯酚”
X射线衍射图谱
A. 由图可见H原子核外靠近核运动的电子多
B. 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 超分了“杯酚”与形成氢键而识别
D. 从图中可知a是晶态粉末的X射线衍射图谱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原子的核外只有1个电子,H原子的电子云图说明核外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几率大,故A错误;
B.SF6中含有6个相同的极性键,且分子结构呈中心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故其为非极性分子,故B正确;
C.C和H原子不能形成氢键,杯酚与C60不能形成氢键,故C错误;
D.a是非晶态粉末的X射线衍射图谱,b是晶态的X射线衍射图谱,故D错误;
故选B。
8. 下列有机物分离提纯鉴别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溴苯中含有溴单质,可加苯萃取后分液
B. 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可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
C. 只用溴水就可以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区分开
D. 乙烷中含有乙烯,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洗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溴易溶于有机物,溴苯与苯互溶,因此溴苯中含有溴单质,加入苯,溶液不分层,达不到提纯的目的,应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分液,故A错误;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故B错误;
C.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且甲苯密度比水小,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在下层呈橙红色;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后生成碘单质,溶液由橙色变为紫红色,所以用溴水可以将四者区分开来,故C正确;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除杂的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杂质气体,应该用溴水除去乙烯,故D错误;
故选C。
9. 已知:①+HNO3→+H2O;②硝基苯沸点为,蒸馏时选用空气冷凝管。下列制取硝基苯的操作或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基苯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所以用分液法分离反应后的混合液,有机层在下层,故A正确;
B.配制混酸时,应该把浓硫酸加入浓硝酸中,防止液体放热飞溅,故B错误;
C.水浴加热时,应该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故C错误;
D.蒸馏提纯时,不能用塞子塞紧接收器上口,故D错误;
选A。
10. 下列两组命题中,M组命题能用N组命题加以解释的是
选项
M组
N组
A
酸性强弱:三氟乙酸>三氯乙酸
F的电负性大于Cl的电负性,导致三氟乙酸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
B
的沸点高于
因为分子间范德华力更大
C
的稳定性大于
的分子间作用力更大
D
HI的沸点比HCl的高
H-I键的键能大于H-Cl键的键能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F的电负性大于Cl的电负性,所以三氟乙酸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即三氟乙酸的酸性强于三氯乙酸,A项正确;
B.易形成分子间氢键,熔沸点较高,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熔沸点降低,所以的沸点高于,B项错误;
C.由于O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的稳定性大于,C项错误;
D.HI和HCl均为分子晶体,且HI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更强,所以HI的沸点比HCl的高,D项错误;
故答案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中所含六元环数目为
B. 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C. 配合物完全电离出的数目为
D. 标准状况下,中氯原子的数目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中每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故每个六元环实际占有2个碳原子,石墨中含有的六元环的个数为0.5 NA,故A错误;
B.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可看作平均组成为“CH2”的气体,常温常压下,28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即2mol“CH2”,含有4NA个氢原子,故B正确;
C.配合物中内界含有的Cl不能电离出氯离子,配合物完全电离出的数目为,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衡量,11.2LCHCl3含有的氯原子的数目远大于,故D错误;
故选B。
12. 将2.3g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测得其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核磁共振氢谱中3组吸收锋面积之比为1: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
B. 该有机物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
C. 该有机物含有的σ键数目为
D. 只通过红外光谱图不能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2.3 g该有机物中,n(C)=n(CO2)=0.1 mol,含有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C)=0.1 mol×12 g•mol-1=1.2 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H)=0.15mol×2=0.3 mol,氢原子的质量为m(H)=0.3 mol×1 g•mol-1=0.3 g,该有机物中m(O)=2.3 g-1.2 g-0.3 g=0.8 g,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O)==0.05 mol,则n(C):n(H):n(O)=0.1 mol:0.3 mol:0.05 mol=2:6:1,所以该有机物的实验式是:C2H6O,有两种可能的结构:CH3OCH3或CH3CH2OH;若为前者,则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只有1个峰;若为后者,则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有3个峰,而且3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显然CH3CH2OH符合题意,所以有机物为乙醇,结构式为CH3CH2OH。
【详解】A.在A的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为46,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也是46,选项A错误;
B.乙醇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不能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选项B错误;
C.CH3CH2OH中只存在单键,1mol该有机物含有的键数目为,选项C正确;
D.通过红外光谱图可确定该有机物的官能团,根据分析可知,两种结构所含的官能团不同,故可以确定其结构,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甲基使苯环变活泼
向苯和甲苯中分别滴加少量酸性溶液,充分振荡,观察颜色
B
验证的非金属性强于C
将通入溶液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C
验证电石与水反应产生乙炔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验证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中,再通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苯中溶液变为紫红色,甲苯中溶液变为无色,说明苯环使甲基变活泼,易于使甲基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A错误;
B.HCl不是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比较两者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
C.生成的乙炔中混有硫化氢,乙炔和硫化氢均与溴反应,则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乙炔,故C错误;
D. 四氯化碳可除去挥发的溴,生成的HBr可使石蕊变红,可验证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 D。
14. X、Y、Z、Q、E、M六种元素中,X的原子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2s2,Y的基态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Z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通常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生物化学反应和测定文物的年代,Q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E的阳离子通常存在于硝石、明矾和草木灰中,M的原子序数比E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
B. X、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X”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孝义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