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用卷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用卷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用卷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普通用卷,共1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美”“刺”,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无”与“有”、“虚”与“实”、“内”与“外”、“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相信读者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会获得再创造的愉悦。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郑板桥集》)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材料二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情”叫做“精神”,“辞”叫做“物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不过“辞溢乎情”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不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和商籁、弥尔顿的长短诗,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趣往往很普通。我最初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波斯地毡上的图案,不也都“美丽”得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供人欣赏。“辞溢乎情”的文章如能做到这地步,我们似也毋庸反对。(取材于朱光潜《谈文学》)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的一项是(     A. 中国古诗有字句长度的限制,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
    B. 儒、道两家思想都重视“无”与“有”、“言”与“意”的辩证关系。
    C.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的感情流动多变,难以全部直说。
    D. 含蓄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年龄越大的诗人写出的作品越具含蓄美。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相较于希腊雕刻而言,黑格尔更推尊中世纪的“哥特式”雕刻。
    B. 情溢乎辞的作品虽意味不深永,却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C. 画家用大笔头画法描画人物,比画匠工笔细描的更显生动有趣。
    D. 真正爱好文艺的虚心读者,会认为“辞溢乎情”的作品才最好。3.  材料中的下列论述,与“含蓄美” 的一项是(      A.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 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C.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 和顺积中,英华外发4.  在追求文学辞藻上,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  苏轼评价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即瘦)而实腴”。请从《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等陶诗中任选一首,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苏轼评价的理解。 饮酒(其五)                         归园田居(其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昔先圣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有得天下众矣,其得之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复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不比于人;一闻人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取材于《吕氏春秋·贵公》)【注】:①伯禽:周公之子,鲁国的第一位国君。②夷吾:管仲,名夷吾。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的一项是(      A. 尝试观于上            志:记事的书或文章
    B. 万物皆其泽            被:受到
    C. 寡人将谁            属:连接
    D. 大匠不                斫:砍、削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昔先圣王治天下也      一闻人 B. 有得天下众矣          视不己若
    C. 其得之              犹未足知之也 D. 则隰朋可乎            长也智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的一项是(     A. 不长一类                不生长任何一种物类
    B. 利而勿利也 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
    C. 渍甚,国人弗讳          病非常严重了,百姓都不忌讳说您的生死了
    D. 丑不若黄帝 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 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治理天下一定要公正无私,并引用《洪范》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B. 第二段荆人遗弓的故事,“孔子闻之”与“老聃闻之”的“之”,指代内容不同。
    C. 第三段最后将齐桓公的显赫功绩与悲惨结局对照,指出行公与行私会有不同结果。
    D. 作者认为人在年轻时愚昧,长大后会变得聪明,是因为在行为上摒弃私而选取公。10.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11.  管仲不同意由鲍叔牙继任齐相,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说明其原因。12.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下面《论语》中的文字蕴含了许多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括。 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②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泰伯》) ③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子张》)【注】:①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④莫:即“暮”。 1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的一项是(      A. 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 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 颈联写渔翁从屋舍来水边收拾渔网,恰巧在此的诗人却因满怀心事无意观看。
    D. 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14.  本诗颔联“身闲心苦一舂锄”一句中,作者将内心情感投射于白鹭。下列诗句中的白鹭形象所寄托的情感与此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A. 雪然飞下立苍苔,应伴江鸥拒我来。(陆龟蒙《白鹭》)
    B. 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卢仝《白鹭鸶》)
    C.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雍陶《咏双白鹭》)
    D.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15.  诗文中将常见的典故成语反用,翻出新意,古人称为“翻案法”。诗人杨万里曾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请分析本诗颈联是如何运用“翻案法”的。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惟草木之零落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心非木石岂无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3)肯与邻翁相对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4)小楼一夜听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5)念桥边红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6)黄庭坚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________”一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7)李白的《蜀道难》中“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8)杜甫的《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凝练、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9)柳永的《望海潮》中“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三句,写出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17.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脂砚斋在点评《红楼梦》时说“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意思是晴雯、袭人身上分别有黛玉、宝钗的影子。红学界把这种写法称作“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请谈一谈你对“袭为钗副”的理解。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题目。冬天的火炉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用手推车拉柴火。我家的手推车是二手货,有些破旧,看上去就像一个辛劳过度的人,满面疲惫的样子。它的车胎常常慢撒气,所以我们拉柴火时,就得带着一个打气筒,好随时给它打气。否则,你装了满满一车柴火要回家时,它却像一个饿瘪了肚子的人蹲在地上,无精打采的,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帮你把柴火运出山呢?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领着。姐姐干活实在,父亲每次都带着她。弟弟呢,那时虽然也就八九岁,但为了让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父亲时不时也把他带着。他穿得厚厚的跟着,看上去就像一头小熊。我们通常吃过早饭就出发,姊妹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惊飞。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宜烧火。那些生长着的鲜树,比如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我记得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的人家。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拉烧柴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因为风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发现。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风倒木。往往是寻着找着,听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找到风倒木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着锯声走过去。父亲用锯把风倒木锯成几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车的路上,总要有一段距离。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耸肩把风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声抗议:“我扛不动!”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风倒木把她压得抬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后,她常抱怨说,她之所以个子矮,完全是因为小的时候扛木头给压的。言下之意,我比她长得高,是由于偷懒的缘故。为此,有时我会觉得愧疚。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司空见惯。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色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后来父亲发现了我们带土豆,他没有责备我们,反而鼓励我们多带几个,他也跟着一起吃。所以,一到了山里,烧柴还没扛出一根呢,我就嚷着冷,让父亲给我们点火。父亲常常我,说我是只又懒又馋的猫。天越冷,火炉吞吃的柴火越多。我常想,火炉的肚子可真大,老也填不饱它。渐渐地,我厌倦去山里了,因为每天即使没干多少活,可是往返走上十几里雪路后,回来后腿脚酸痛极了。我盼着自己的脚生冻疮,那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留在家里了。可我又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只好天天跟着父亲去山里。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劈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炉的影子就会悄然浮现。虽然现在我已经脱离了与火炉相伴的生活,但我不会忘记它,不会忘记它的歌声。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逝!(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18.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 的一项是(      A. 春天来临时                       姗姗:缓缓地
    B. 那时虽然也就是八九岁的           光景:年纪
    C. 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的人家       本分:坚持原则
    D. 父亲常常                       嗔怪:责骂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的一项是(       A. 父亲是家中顶梁柱,勤劳乐观风趣,作者印象中父亲歌声难听,能惊走树上的鸟。
    B. 文章中作者姐姐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具体的言行却证明了她“干活实在”。
    C.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火炉,凸显它对东北人民寒冬生活的重要性。
    D. 火炉与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火炉的影子总会浮现在作者的记忆中。20.  本文题为《冬天的火炉》,而文本内容主要述说作者童年上山寻柴、扛柴等生活往事。作者这样谋篇体现了怎样的匠心?21.  文章结尾写道:“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逝!”人的生活中都有这样令人感怀的声音。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类“歌声”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歌声”内容以及你获得的体验或感悟。22.  语言基础运用    下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任选一处加以改正。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已超过5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②不少孩子脊柱侧弯,已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而孩子和家长还浑然不觉。那么,怎样预防脊柱侧弯呢?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其次,通过科学锻炼,增强脊柱肌群的力量。 23.  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1)近期,某机构推出“优质父母智慧馆”课程。此课程包括家庭教育、时间分配、高效学习等。简而言之就是让家长上“补习班”,给家长做培训,使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你认为你的父母是否有必要参加此类培训?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请以“清晨的校园”为主题,写一段文字,描绘你见到的美丽温馨的场景。要求;叙述有层次,描写生动形象。3)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一代代航天人奉献青春,取得了一项项伟大的成就。为致敬这些航天人,请你以“灿若星辰”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 24.  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适度的装扮,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过度的装扮,却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适度的自信,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过度的自信,却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表现;适度的压力,能挖掘潜能,提升本领,过度的压力,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导致无谓的内耗。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需要讲究度。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所以战胜自己是最难的。如果战胜了自己,就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个人如此,国家亦然。请你以“战胜自己”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DCD【参考答案】在材料一看来,辞藻贪多求全(或“铺排说尽”)是技艺不高(或“不成熟”)的表现;在材料二看来,重辞藻有时也别有胜境(或“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毋庸反对。【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大意是:(陶诗)看起来很简单质朴,内里实在是很美丽很丰富。这与材料一中所论的诗歌应讲求含蓄美的看法是一致的。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作品中间几句用方宅、草屋、树木、炊烟等简单的意象(或:普通的乡间事物)来勾勒田园生活,语言非常朴素(或:无过多华丽辞藻),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摆脱官场束缚后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体会到其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感情,正可谓言简而意丰、以少总多。(答案示例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大意是:(陶诗)看起来很简单质朴,内里实在是很美丽很丰富。这与材料二中所说的“情溢乎辞”的文学表现是一致的。以《饮酒》(其五)为例,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用词简单,平白如话,读来非常平淡质朴,却让我们进入一种安谧闲适的自然境界中,体会到作者归隐之后怡然自得的心态,正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解析】1. 【试题分析】略
    2. 【试题分析】略
    3. 【试题分析】略
    4. 【试题分析】略
    5. 【试题分析】略
     6~11.【答案】CBAD【参考答案】伯禽将要前往鲁地,临行前请求用来治理鲁国的方法。【参考答案】​​​​​​​①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便不和人家亲近。会有损同僚间的团结(或傲慢、不接地气),危害国家稳定。②一旦听到别人的过失,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会因小失大,错失人才(或没有容人之量、偏执),危害国家发展。【解析】1. 【试题分析】托付
    2. 【试题分析】A选项助词,取独/助词,的;B选项代词,……的人;C选项介词,因为/连词,用来;D选项语气副词,大概,表“商榷”语气/代词,相当于他
    3. 【试题分析】不只生长一种物类
    4.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
    5. 【试题分析】略
    6. 【试题分析】略
     12.【答案】【参考答案】①学习者要有端正学习的态度;②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人的品德;③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或:要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④学习的内容(高深的道理)就存在于学习者的身边;⑤学习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学习者要有谦虚向学之心;⑥学习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解析】【试题分析】略
     13~15.【答案】CB【参考答案】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汉书·董仲舒传》)。这个成语本来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作者反用其意,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黄庭坚此联从生活琐事中激发联想,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解析】1. 【试题分析】略
    2. 【试题分析】略
    3. 【试题分析】略
     16.【答案】【参考答案】(1)恐美人之迟暮    2)吞声踯躅不敢言3)隔篱呼取尽余杯  4)深巷明朝卖杏花5)年年知为谁生    6)朱弦已为佳人绝7)砯崖转石万壑雷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9)菱歌泛夜【解析】【试题分析】略
     17.【答案】【参考答案】宝钗和袭人有很多相同点。①她们都是符合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女性,宝钗恪守闺范,袭人也严格遵守封建尊卑之分;②她们都希望宝玉不要整天跟女孩儿玩闹,要用心读书科举,今后走上仕途;③她们都懂得经营人际关系,都在贾府受到了赞誉;④她们都少言寡语,说话注意揣摩别人心理。【解析】【试题分析】略
     18~21.【答案】DA【参考答案】①火炉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触发点。作者由火炉想到童年生活往事,写出了火炉的温暖是由家人一起创造的。②作者以孩童视角写寻柴、打柴的往事,既充满童真,又写出了她不解生活的艰辛和朴素,与最后一段成年后的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对父亲的感激之情。③结尾写作者在火炉的歌声中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与文章开头和题目相呼应。【参考答案】小时候卖豆腐大爷那清脆又有节奏的敲梆子声让我记忆犹新,永远难忘。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物质匮乏,好吃的东西就更少,即使有,也买不起。对于吃饭来讲,能吃上村里大爷卖的水豆腐,就感觉这是人间美味了。傍晚,远远地听到那清脆又有节奏的敲梆子声,整个人都精神了,于是央求母亲用黄豆换豆腐。我端着力挺的豆腐,都感觉快乐极了。那段贫穷的日子过去了,现在吃水豆腐吃不出小时候的香和幸福感了,可是那种苦中得乐的感觉总是记忆犹新,那清脆富有节奏的敲梆子声,时时唤起我童年的记忆,总能让我忆苦思甜。【解析】1. 【试题分析】略
    2. 【试题分析】略
    3. 【试题分析】略
    4. 【试题分析】略
     22.【答案】【参考答案】①“人数超过500万人”重复赘余,“人数”应该是数目,不能再说“500万人”,故删除“人”。②语序不当,“脊柱侧弯”是“产生危害”的主语,而“不少孩子”修饰的应该是“身心健康”,将“不少孩子”移至“已对”之后。【解析】【试题分析】略
     23.【答案】【参考例文】略【解析】【试题分析】略
     24.【答案】【参考例文】略【解析】【试题分析】略
     

    相关试卷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A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A卷)(Word版附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D 1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4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