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壶口瀑布》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774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壶口瀑布》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774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壶口瀑布》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8774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壶口瀑布》教案docx、男声《壶口瀑布》诵读mp4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壶口瀑布(梁衡)一、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同学们你到过黄河吗?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听完大合唱),今天,让我们走进壶口,去感受他的气魄和精神吧二、(介绍作者):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出版的散文集有《人杰鬼雄》《只求新去处》《觅渡》,但老师特别喜爱他的《名山大川感思录》。梁衡做过《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他的散文创作,注重遣词造句,讲究布局谋篇,旨趣高雅,表现出很高的学识修养。散文常常“以小见大”,可梁衡崇尚“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他的散文能感应时代,气魄大,叙事宏大,也就是题材大,还能从体味人生到忧国忧民,表现出的是抱负大。总之梁衡散文“大气”。三、(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壶口瀑布》,领会文中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散文不管写什么景物,其精神内涵均来自于作者的主观感受,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把握壶口瀑布的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本文是一篇游记,本节课还要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并通过品读体会凝练畅达又富有韵味的语言,体会文章的风格特点。四、先让我们听听范读,感受一下。接下来我们研读课文,完成本节学习任务(一):1、作者写了几次去看壶口瀑布的经历感受?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写雨季的壶口,突出了一个什么特点?(师生交流)(同学交流)活动预案:“险”,表现在:涛声 如雷 跌 吸 灌(落差大 有气势) 雾气 弥漫河水 正沸 冲进去,冲进去(水势浩大,势如 ?千军万马 )精神?勇往直前前赴后继 沟岸 水浸 雾罩 什么也看不见 什么也听不见(以上用词 用句 要通过分析 诵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2作者重点写的是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要写雨季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明确:(1)为第二次专选枯水季节来看壶口瀑布做铺垫,正是因为雨季的壶口危险,“可怕”,没能看到壶口瀑布多姿多彩的美,才会有第二次的专访。(2)写雨季壶口之景,虽是铺垫,也是壶口之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写雨季壶口之景,衬托出枯水季节壶口的多姿多彩,(4)也对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我们看看枯水季节壶口瀑布有怎样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1、阅读3,4两个自然段,说说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有怎样的景致,这些景致有怎样的特点。活动预案:(谷底:异常开阔,河床,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 坚实而又松软)龙漕(壶口):入水处深不可测。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河水:排排涌来 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碎成白雪) ————畅畅快快驰骋突然跌进深沟拢成一束 冲 跌 碎向两边涌 平平的 大大的 浑厚庄重 凝重 猛烈 又有一些 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它们 千姿百态2、同学们,壶口瀑布平平大大 浑厚庄重 凝重猛烈 千姿百态 面对这样的景观,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雄奇 壮观”“雄浑 壮美”(作者有怎样的感想)那么,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采用了哪些观察角度?是如何把这样多姿多彩的瀑布奇观写出来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三),我们先了解一些游记的知识:游记是写游览经历的文学体裁,种类: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以抒发情感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着重说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不管是哪一种,一般而言,都离不开三个要素:所至(游踪)、所见(风貌)、所感(感想)。所至(游踪)是游记的线索,是写景抒情的基础,作者常常要运用“移步换景”或者“定点换景”的写法,在把握游记内容时,要注意作者的立足点,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角度(仰视、平视、俯视)学习任务(三):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采用了哪些观察角度?是如何把这样多姿多彩的瀑布奇观写出来的?明确:写法:定点换景立足点:河心1看到河心还有一条河——“龙漕”,(俯视)2向上游看河水涌来,畅快驰骋,(仰视)3视线往下,写河水跌进深沟(俯视)4大水拢成一束,冲向龙漕,跌碎,成点,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先俯视,再仰视)5写龙漕两边千姿百态的河水 (平视)2、是如何把这样多姿多彩的瀑布奇观写出来的?写景的方法:修辞 课堂活动 语言赏析:(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用词精准,表现力强)排排涌来,既写出了河水的状貌一排一排的,又写出了河水的力量。“千军万马”,用了比喻,生动形象。不仅表现了水量之大,更显示出河水的力量与气势。这句是总体描绘,接下来细致刻画:挤着、撞着,推推搡搡(也是推的意思),前呼后拥,又运用了拟人,引发读者联想想象,更富有情态,把河水奔涌而来的气势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了。短句的运用,也能更好的表现黄河水的气势,突出画面的动态,读起来短促有劲,节奏感强。学生探讨 发言学习任务(四)1、第5段写细观脚下的石,与表现河水有什么关系?明确:侧面表现水的力量。“人常以柔情比水——至段尾”是议论,表达了作者对水的力量的感悟与思考,这句议论仅仅扣合水的特点,水与石的关系,又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而使抒情议论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2、作者一边写景时,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这些文字,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确:(1)直接体验雨季壶口:可怕的警觉。枯水季节:不觉打了一个寒噤。表达震撼的感觉。(2)感想:(3)思考:五。布置作业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赏景,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赏景,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方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