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推动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
    D.人类历史上,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比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
    2.(3分)非金属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溴的外观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观察溴的外观性质→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D.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性质
    3.(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100nm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由于Fe(OH)3胶体带有正电荷,接上外接电源,会发生电泳现象
    C.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分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D.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通过滤纸,但可以透过半透膜
    4.(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大理石和醋酸溶液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B.澄清石灰水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C.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Ba2++OH﹣+H++SO42﹣=BaSO4↓+H2O
    D.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5.(3分)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N2和1mol O2所占的体积均为22.4 L
    B.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C.1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3NA
    D.1 mol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 NA
    6.(3分)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A. B.
    C. D.
    7.(3分)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共存,加 OH﹣有沉淀析出,加 H+能放出气体的是(  )
    A.Na+、Cu2+、Cl﹣、SO42﹣ B.Ba2+、K+、Cl﹣、NO3﹣
    C.Ba2+、NH4+、CO32﹣、NO3﹣ D.Na+、Ca2+、Cl﹣、HCO3﹣
    8.(3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混合物


    化合物
    A
    CuSO4•5H2O
    H2SO4
    NaCl
    盐酸
    B
    碱石灰
    醋酸
    生石灰
    Na2O
    C
    KNO3晶体
    NH4Cl
    Cu2(OH)2CO3
    NaOH
    D
    澄清石灰水
    HNO3
    NaHSO4
    NaHCO3
    A.A B.B C.C D.D
    9.(3分)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0.3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mol
    B.当1L水吸收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所得氨水的浓度为1mol•L﹣1
    C.10℃时,0.35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mL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1
    D.配制500mL0.2mol•L﹣1的CuSO4溶液,需要称量胆矾晶体质量为16.0g
    10.(3分)现有2.0g含Na2O杂质的Na2O2样品,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盐酸、硫酸和蒸馏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A中液体试剂为盐酸
    B.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
    C.若去掉装置E会导致所测Na2O2试样的纯度偏低
    D.若反应结束后由气体体积计算得气体质量为0.32g,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78%
    11.(3分)一定温度压强下,用m g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球B中装的是O2
    B.气球A和气球C中气体分子数相等
    C.气球A和气球D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气球C和气球D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
    12.(3分)V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g,取mL溶液稀释到4V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1 B.mol•L﹣1
    C. mol•L﹣1 D.mol•L﹣1
    13.(3分)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C.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Na2O2能和CO2反应,说明Na2O2是碱性氧化物
    14.(3分)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明显变化的是(  )
    A.饱和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CaCl2溶液
    15.(3分)有①、②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装置①、②中加入1.06g Na2CO3和0.84g NaHCO3,然后再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盐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装置中的气球都会膨胀,①装置中的气球膨胀的更快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溶液中n(HCl)≤0.01mol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溶液中n(HCl)≥0.02mol
    D.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最终两试管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6.(3分)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完全溶于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液的体积为V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w=×100%
    ②c=
    ③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④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等质量水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小于mol/L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8种物质:
    ①铝
    ②H2SO4
    ③CO2
    ④Ba(OH)2
    ⑤盐酸
    ⑥熔融NaHSO4
    ⑦碳酸钙
    ⑧乙醇,
    这些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能导电的有    (填序号);⑥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2)写出实验室用饱和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    。
    (3)已知CO和CO2的混合气体14.4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8.96L。则该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    g,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18.(10分)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实验室用该硫酸配制240mL 0.46mol/L的稀硫酸,则需要量取该硫酸的体积为    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用下列编号填空)。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
    (3)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如下(步骤混乱),请写出缺少的关键步骤的具体内容:   。
    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硫酸,沿玻璃棒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F.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4)在配制稀H2SO4的过程中,下列情况会引起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B.量取好浓硫酸倒入烧杯稀释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
    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D.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液面
    E.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19.(10分)现有一混合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Ba2+、CO32﹣、SO42﹣,现取三份各100mL该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0.08mol气体;
    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12.54g,经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已知:NH4++OH﹣H2O+NH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由实验①推断该混合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Cl﹣。
    (2)由实验②推断该混合溶液中应含有   (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3)由实验③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K+、NH4+、CO32﹣、SO42﹣,可能含Cl﹣,且n(K+)≥0.04mol
    B.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可能含Ba2+、K+、Cl﹣
    C.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可能含K+、Cl﹣
    D.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H4+、SO42﹣,可能含K+、Cl﹣
    20.(12分)氯元素是非常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某化学活动社团为了探究氯气的制法、性质和用途,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1)仪器A的名称为   ;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
    (2)请写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广口瓶C、E中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填“C”或“E”)
    (4)装置F可用于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A.Ca(OH)2
    B.Ca(ClO)2
    C.CaCl2
    D.Ca(ClO)2和CaCl2
    (5)烧杯G的作用是处理尾气,请写出G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检验Ⅰ中阳离子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
    21.(8分)将CO2气体通入100m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X,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00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1)溶液X中溶质成分为   ;
    (2)当加入45.0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3)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推动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
    D.人类历史上,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比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
    【分析】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
    C.侯德榜对联合制碱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D.重金属活泼性较弱容易冶炼,轻金属活泼性强难冶炼。
    【解答】解: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和本质的基础,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故A正确;
    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侯德榜对联合制碱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俗称“侯氏制碱法”,推动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故C正确;
    D.重金属活泼性较弱容易冶炼,轻金属活泼性强难冶炼,所以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史发展、化学学科成就、金属的冶炼和使用等,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分)非金属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溴的外观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观察溴的外观性质→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D.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性质
    【分析】探究物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外观→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并用相应的化学知识解释→得出结论.
    【解答】解:非金属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所以可以根据氯气的性质预测溴的性质,则探究溴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先从色、态方面观察溴的外观,然后根据氯气的性质预测溴可能具有的性质,再做实验验证预测,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再分析实验现象并用已知化学知识解释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实验流程,明确实验步骤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3.(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100nm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由于Fe(OH)3胶体带有正电荷,接上外接电源,会发生电泳现象
    C.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分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D.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通过滤纸,但可以透过半透膜
    【分析】A.胶体是分散系,是混合物;
    B.胶体不带电;
    C.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淀粉溶液为胶体,食盐溶液为溶液;
    D.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
    【解答】解:A.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A错误;
    B.胶体不带电,带电的是胶粒,故B错误;
    C.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淀粉溶液为胶体,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故C正确;
    D.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胶体的概念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4.(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大理石和醋酸溶液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B.澄清石灰水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C.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Ba2++OH﹣+H++SO42﹣=BaSO4↓+H2O
    D.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分析】A.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B.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
    C.离子个数配比不符合物质结构组成;
    D.次氯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解答】解:A.大理石和醋酸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CO2↑+H2O+2CH3COO﹣,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CaCO3↓+CO32﹣+2H2O,故B正确;
    C.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
    D.氯气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明确反应实质,熟悉化学式拆分原则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3分)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N2和1mol O2所占的体积均为22.4 L
    B.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C.1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3NA
    D.1 mol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 NA
    【分析】A.气体状况未知;
    B.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C.溶液体积未知;
    D.1个CO和1个N2质子数都是14个。
    【解答】解:A.气体状况未知,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故A错误;
    B.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B错误;
    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氯离子个数,故C错误;
    D.1个CO和1个N2质子数都是14个,则1 mol 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 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使用条件和对象。
    6.(3分)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A. B.
    C. D.
    【分析】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氯气可与溴化钠发生置换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氯水中含有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氧气,故A不选;
    B.氯水中含有盐酸,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不选;
    C.氯水中的氯气和与溴化钠反应生成单质溴,没有气体生成,故C选;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氯气、过氧化钠的性质,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频考点,注意把握氯水的成分和性质,尤其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在学习中注意把握,难度不大.
    7.(3分)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共存,加 OH﹣有沉淀析出,加 H+能放出气体的是(  )
    A.Na+、Cu2+、Cl﹣、SO42﹣ B.Ba2+、K+、Cl﹣、NO3﹣
    C.Ba2+、NH4+、CO32﹣、NO3﹣ D.Na+、Ca2+、Cl﹣、HCO3﹣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加OH﹣有沉淀析出,加H+能放出气体来解答。
    【解答】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加OH﹣有氢氧化铜沉淀析出,但加H+不能放出气体,故A不选;
    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加OH﹣没有沉淀生成,加H+不能放出气体,故B不选;
    C.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C不选;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加OH﹣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加H+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3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混合物


    化合物
    A
    CuSO4•5H2O
    H2SO4
    NaCl
    盐酸
    B
    碱石灰
    醋酸
    生石灰
    Na2O
    C
    KNO3晶体
    NH4Cl
    Cu2(OH)2CO3
    NaOH
    D
    澄清石灰水
    HNO3
    NaHSO4
    NaHCO3
    A.A B.B C.C D.D
    【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
    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A、CuSO4•5H2O是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生石灰是CaO,是氧化物而不是盐,故B错误;
    C、NH4Cl是盐不是酸,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HNO3是酸,NaHSO4是盐,NaHCO3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盐、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判断,掌握概念的要点是解题关键,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难度不大。
    9.(3分)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0.3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mol
    B.当1L水吸收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所得氨水的浓度为1mol•L﹣1
    C.10℃时,0.35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mL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1
    D.配制500mL0.2mol•L﹣1的CuSO4溶液,需要称量胆矾晶体质量为16.0g
    【分析】A.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
    B.用1L水吸收22.4L氨气(标况下)所得氨水溶液体积不是1L;
    C.10℃时,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时,仍然为饱和溶液;
    D.根据n=cV计算CuSO4的物质的量,胆矾物质的量等于CuSO4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需要胆矾的质量。
    【解答】解:A.没有告诉Na2SO4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之和,故A错误;
    B.用1L水吸收22.4L氨气(标况下)物质的量为1mol,所得氨水溶液体积不是1L,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1mol•L﹣1,故B错误;
    C.10℃时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 mL,但是此时仍然为饱和溶液,则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故C正确;
    D.配制0.2mol/L的CuSO4溶液500ml,需要CuSO4的物质的量=0.5L×0.2mol/L=0.1mol,胆矾物质的量等于CuSO4的物质的量,故需要胆矾的质量=0.1mol×250g/mol=25.0g,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涉及到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质量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计算方法和条件,为高频考点,难度中等。
    10.(3分)现有2.0g含Na2O杂质的Na2O2样品,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盐酸、硫酸和蒸馏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A中液体试剂为盐酸
    B.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
    C.若去掉装置E会导致所测Na2O2试样的纯度偏低
    D.若反应结束后由气体体积计算得气体质量为0.32g,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78%
    【分析】该实验目的是通过测定CO2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来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装置A中CaCO3固体与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HCl,装置C中浓硫酸干燥CO2,在装置D中CO2与Na2O2反应,E装置吸收剩余的CO2,避免影响O2的体积测定,装置F、G用于测定O2的体积,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装置A中CaCO3固体与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装置A中液体试剂为盐酸,故A正确;
    B.盐酸易挥发,制取的CO2中混有的HCl,HCl能够与过氧化钠反应,干扰了检验结果,需要用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故B正确;
    C.生成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若去掉装置E,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大,计算出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偏大,导致所测Na2O2试样的纯度偏高,故C错误;
    D.n(O2)==0.01mol,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n(Na2O2)=2n(O2)=0.02mol,则过氧化钠的纯度为:ω(Na2O2)=×100%=78%,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含量测定,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及装置作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11.(3分)一定温度压强下,用m g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球B中装的是O2
    B.气球A和气球C中气体分子数相等
    C.气球A和气球D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气球C和气球D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
    【分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nVm=Vm来计算体积的大小;
    B、气球A和气球C中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C、气球A和气球D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D、气球C和气球D中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解答】解: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的Vm是相等的,用mg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则根据V=nVm=Vm得到体积和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所以体积的大小顺序是:CH4>O2>CO2>SO2,C中装的是氧气,故A错误;
    B、根据A的分析,D、C、B、A四个球中分别是CH4、O2、CO2、SO2,气球A和气球C中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M的倒数之比,即为32:64=1:2,故B错误;
    C、气球A和气球D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等于M的倒数之比,即为1:4,故C错误;
    D、气球C和气球D中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32:16=2: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公式的应用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中等.
    12.(3分)V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g,取mL溶液稀释到4V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1 B.mol•L﹣1
    C. mol•L﹣1 D.mol•L﹣1
    【分析】根据n=计算出铝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ag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Al3+)==mol,
    则Vm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SO42﹣)=×n(Al3+)=mol×=mol,
    V/4m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mol×=mol,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SO42﹣)==mol/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离子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3.(3分)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C.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Na2O2能和CO2反应,说明Na2O2是碱性氧化物
    【分析】A.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B.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判断;
    C.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
    D.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只生成盐。
    【解答】解:A.反应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
    B.碳酸钠可用于制备硅酸钠、硬质酸钠等,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NaHCO3不稳定,碱性较弱,可与酸反应,可用于治胃酸过多,制发酵粉等,故B正确;
    C.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所以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故C正确;
    D.Na2O2能和 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说明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钠及其化合物性质,明确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概念及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3分)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有明显变化的是(  )
    A.饱和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CaCl2溶液
    【分析】A、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
    B、NaOH溶液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C、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D、碳酸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
    【解答】解:A、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故A正确;
    B、NaOH溶液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无明显变化,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C错误;
    D、碳酸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5.(3分)有①、②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装置①、②中加入1.06g Na2CO3和0.84g NaHCO3,然后再分别注入相同体积的盐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装置中的气球都会膨胀,①装置中的气球膨胀的更快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溶液中n(HCl)≤0.01mol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溶液中n(HCl)≥0.02mol
    D.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最终两试管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分析】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①向Na2CO3中加入盐酸,发生的反应有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②中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解答】解:A.①中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②中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①②都有气体产生,气球都会膨胀,①反应一段时候后产生气体,②是立即产生气体,因此②装置中的气球膨胀的更快,故A错误;
    B.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均是0.01mol,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当n(HCl)≥0.02mol时,两装置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也就是0<n(HCl)≤0.02mol,两装置产生气体体积不相同,故B错误;
    C.根据B选项分析,当n(HCl)≥0.02mol时,两装置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故C正确;
    D.0.01molNa2CO3中含有n(Na+)=0.02mol,0.01molNaHCO3中含有n(Na+)=0.01mol,根据钠元素守恒,当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时,即溶液的体积相同,最终两试管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注意碳酸钠和酸反应分步进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整体难度适中。
    16.(3分)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完全溶于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液的体积为V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w=×100%
    ②c=
    ③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④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等质量水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小于mol/L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分析】①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进行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②根据V=可计算出溶液体积,然后根据c=可计算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水的密度小于盐酸的密度,所以等体积时,水的质量小于盐酸的质量,这样混合后,所得溶液浓度大于0.5ω,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
    ④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0.5w,根据c=,据此判断。
    【解答】解:①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可得,ω=×100%,故正确;
    ②根据V==mL=mL,c===mol/L,故错误;
    ③水的密度小于盐酸的密度,所以等体积时,水的质量小于盐酸的质量,质量分数=×100%=×100%,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 水后,质量分数=×100%=×100%>×100%>0.5ω,故正确;
    ④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0.5w,根据c=,而氨水是质量分数越小密度越大,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c,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等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8种物质:
    ①铝
    ②H2SO4
    ③CO2
    ④Ba(OH)2
    ⑤盐酸
    ⑥熔融NaHSO4
    ⑦碳酸钙
    ⑧乙醇,
    这些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②④⑥⑦ ,能导电的有  ①⑤⑥ (填序号);⑥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Na++H++SO42﹣ ;
    (2)写出实验室用饱和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  Fe3++3H2OFe(OH)3(胶体)+3H+ 。
    (3)已知CO和CO2的混合气体14.4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8.96L。则该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  5.6 g,CO2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
    【分析】(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物质导电的条件为:存在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2)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氢离子;
    (3)设CO物质的量为x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ymol,依据混合气体的质量和标况下体积列方程组计算解答。
    【解答】解:(1)①铝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
    ②H2SO4是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③CO2是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④Ba(OH)2是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⑤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⑥熔融NaHSO4是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⑦碳酸钙是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⑧乙醇是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有:②④⑥⑦;能导电的有①⑤⑥;
    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故答案为:②④⑥⑦;①⑤⑥;NaHSO4=Na++H++SO42﹣;
    (2)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故答案为:Fe3++3H2OFe(OH)3(胶体)+3H+;
    (3)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8.96L,物质的量为:=0.4,设CO物质的量为x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ymol,则x+y=0.4,28x+44y=14.4,解得x=0.2,y=0.2,一氧化碳的质量为:0.2mol×28g/mol=5.6g,
    故答案为:0.2;5.6。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熟悉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注意掌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关系,试题计算量较大,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8.(10分)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实验室用该硫酸配制240mL 0.46mol/L的稀硫酸,则需要量取该硫酸的体积为  6.3 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A (用下列编号填空)。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填仪器名称)。
    (3)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如下(步骤混乱),请写出缺少的关键步骤的具体内容: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
    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硫酸,沿玻璃棒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F.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4)在配制稀H2SO4的过程中,下列情况会引起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ABD 。
    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B.量取好浓硫酸倒入烧杯稀释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
    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D.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液面
    E.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分析】(1)依据c=计算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规律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依据浓硫酸体积选择量筒规格;
    (2)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等,据此解答;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解:(1)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配制240mL 0.46mol/L的稀硫酸,应选择250mL容量瓶,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规律可知:18.4mol/L×V=0.25L×0.46mol/L,解得V≈0.0063L,即6.3mL,依据大而近原则可知,应选择10mL量筒,
    故答案为:6.3;A;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等,用到的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缺少的仪器: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等,缺少的仪器为定容,定容的操作为: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故答案为: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4)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B.量取好浓硫酸倒入烧杯稀释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D.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液面,导致浓硫酸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E.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故答案为:AB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及溶液配制,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题目难度不大。
    19.(10分)现有一混合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Ba2+、CO32﹣、SO42﹣,现取三份各100mL该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0.08mol气体;
    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12.54g,经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已知:NH4++OH﹣H2O+NH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由实验①推断该混合溶液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Cl﹣。
    (2)由实验②推断该混合溶液中应含有 NH4+ (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8mol•L﹣1 。
    (3)由实验③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 BaSO4、BaCO3 (填化学式)。
    (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填标号)。
    A.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K+、NH4+、CO32﹣、SO42﹣,可能含Cl﹣,且n(K+)≥0.04mol
    B.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可能含Ba2+、K+、Cl﹣
    C.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可能含K+、Cl﹣
    D.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NH4+、SO42﹣,可能含K+、Cl﹣
    【分析】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Cl﹣、CO32﹣或SO42﹣中任一种或多种;
    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说明含有NH4+,根据N原子守恒得n(NH4+)=0.08mol;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沉淀部分与稀盐酸部分不溶,说明含有CO32﹣、SO42﹣,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最终沉淀为BaSO4,n(BaSO4)==0.02mol,根据S原子守恒得n(SO42﹣)=n(BaSO4)=0.02mol,溶解的为碳酸钡,n(BaCO3)==0.04mol,根据碳酸根离子可知n(CO32﹣)=n(BaCO3)=0.04mol,因为含有CO32﹣,所以不存在Ba2+,溶液呈电中性,假设不存在Cl﹣,溶液中电荷n(NH4+)<2n(CO32﹣)+2n(SO42﹣),所以溶液中还含有K+,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Cl﹣、CO32﹣或SO42﹣中任一种或多种,不一定含有Cl﹣,
    故答案为:不一定;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说明含有NH4+,根据N原子守恒得n(NH4+)=0.08mol,100mL该混合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0.8mol•L﹣1,
    故答案为:NH4+;0.8mol•L﹣1;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沉淀部分与稀盐酸部分不溶,说明含有CO32﹣、SO42﹣,则白色沉淀为BaSO4、BaCO3,
    故答案为:BaSO4、BaCO3;
    (4)实验②说明含有NH4+,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沉淀部分与稀盐酸部分不溶,说明含有CO32﹣、SO42﹣,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最终沉淀为BaSO4,n(BaSO4)==0.02mol,根据S原子守恒得n(SO42﹣)=n(BaSO4)=0.02mol,溶解的为碳酸钡,n(BaCO3)==0.04mol,根据碳酸根离子得n(CO32﹣)=n(BaCO3)=0.04mol,因为含有CO32﹣,所以不存在Ba2+,溶液呈电中性,假设不存在氯离子,溶液中电荷n(NH4+)<2n(CO32﹣)+2n(SO42﹣),所以溶液中还含有K+,n(K+)≥0.04mol×2+0.02mol×2﹣0.08mol=0.04mol,只有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把握发生的离子反应、电荷守恒为解答的关键,(4)为易错点,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
    20.(12分)氯元素是非常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某化学活动社团为了探究氯气的制法、性质和用途,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1)仪器A的名称为 (球形)分液漏斗 ;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
    (2)请写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3)广口瓶C、E中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C 。(填“C”或“E”)
    (4)装置F可用于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B 。
    A.Ca(OH)2
    B.Ca(ClO)2
    C.CaCl2
    D.Ca(ClO)2和CaCl2
    (5)烧杯G的作用是处理尾气,请写出G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2OH﹣=Cl﹣+ClO﹣+H2O 。
    (6)检验Ⅰ中阳离子的试剂是 KSCN 。(填化学式)
    【分析】由实验装置可知,A为分液漏斗,盛放浓盐酸,圆底烧瓶中发生MnO2+4HCl(浓)MnCl2+Cl2↑+2H2O,B中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H中浓硫酸干燥氯气,I中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G中NaOH溶液吸收尾气;C中褪色,D中干燥氯气、E中不褪色,对比可知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F中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G中NaOH溶液吸收尾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仪器A用来添加浓盐酸,名称为(球形)分液漏斗;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和水蒸气,气体在净化时应该先除杂再进行干燥,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球形)分液漏斗;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2)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氯气没有漂白性,通过装置B的氯气里含水分,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所以广口瓶C的有色布条褪色,而通过浓硫酸之后得到的是干燥的氯气,所以广口瓶E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故答案为:C;
    (4)装置F内为石灰乳,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所以可利用该反应来制取漂白粉,
    故答案为:B;
    (5)由于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不能直接排放,尾气中的氯气要用碱液进行吸收处理,烧杯G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氯气,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6)I中氯气与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铁离子通常可用KSCN溶液来检验,
    故答案为:KSCN。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1.(8分)将CO2气体通入100m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X,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00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1)溶液X中溶质成分为 NaOH、Na2CO3 ;
    (2)当加入45.0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 44.8 mL(标准状况);
    (3)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45 mol•L﹣1.

    【分析】(1)AB段生成CO2发生反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假设NaOH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只有Na2CO3,则开始阶段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由方程式可知,前后两个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应相等,而实际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少,据此判断溶液X中溶质组成;
    (2)当加入45.0mL盐酸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消耗盐酸体积为20mL,结合n=cV、V=nVm及方程式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3)B点反应后溶质为Na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n(NaOH)=n(NaCl)=n(HCl),结合n=cV及c=计算。
    【解答】解:(1)AB段生成CO2发生反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假设NaOH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只有Na2CO3,则开始阶段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由方程式可知,前后两个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应相等,而实际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少,说明NaOH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
    故答案为:NaOH、Na2CO3;
    (2)AB段生成CO2发生反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根据图象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n(HCl)=1.00mol•L﹣1×0.02L=0.02mol,则反应生成的n(CO2)=n(HCl)=0.02mol,标况下0.02mol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mol×0.02mol=0.448L=44.8mL,
    故答案为:44.8;
    (3)B点加入45mL入1.00mol•L﹣1的盐酸时,生成二氧化碳体积达到最大,此时溶质为Na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n(NaOH)=n(NaCl)=n(HCl)=1.00mol/L×0.045L=0.045mol,则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0.45mol/L,
    故答案为:0.45。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图示曲线对应的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9:26:42;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相关试卷

    2019北京海淀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

    这是一份2019北京海淀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5S32Fe56, 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一带一路,50mL稀盐酸D,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