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3分)化学发展中是科学史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科学家与主要成就不匹配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主要成就
A
屠呦呦
从菁蒿中提取菁蒿素
B
侯德榜
发明侯氏制碱法
C
凯库勒
发现苯
D
门捷列夫
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2.(3分)下列各组内物质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完成的是( )
A.Zn→H2 B.CaO→CaSO4 C.CO2→CaCO3 D.Cu→Cu(OH)2
3.(3分)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摩尔质量约为( )
A.64g B.64 C.64g•mol﹣1 D.32 g•mol﹣1
4.(3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Fe在氯气中充分燃烧,完全反应生成0.1molFeCl2
B.标况下,2molCO2所占的体积为44.8L•mol﹣1
C.标况下,1molN2和O2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4NA
D.常温常压下,4gH2含有的原子数为4NA
5.(3分)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到一瓶Cl2,用该瓶Cl2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Cl2是否有漂白性的实验
B.探究Cl2溶解于NaOH的实验
C.探究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D.探究铜丝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6.(3分)下列物质均能使红墨水褪色,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活性炭 B.氯气
C.漂白粉 D.酸性的NaClO溶液
7.(3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K+
B
取少量溶液X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含有CO32﹣
C
取少量金属Na放在坩埚中灼烧,产生白色固体
该白色固体为Na2O2
D
将金属Na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紫红色固体产生
说明Na比Cu活泼
A.A B.B C.C D.D
8.(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Cu片上滴加盐酸:Cu+2H+=Cu2++H2↑
B.向三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Fe3++3OH﹣=Fe(OH)3
C.少量的NaHCO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HCO3﹣+Ca2++OH﹣=H2O+CaCO3↓
D.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9.(3分)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酸性溶液中:NH4+、SO42﹣、CO32﹣、K+
B.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Na+、Ba2+、Mg2+、Br﹣
C.透明的溶液中:Cu2+、Cl﹣、Ba2+、NO3﹣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SO42﹣、Fe3+、Cl﹣
10.(3分)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O4与O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2:1
C.1 个O4分子由两个O分子构成
D.O4和O2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转化
11.(3分)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
A.10mL 0.2mol/L的FeCl3溶液
B.30mL 0.25mol/L的FeCl2溶液
C.20mL 0.2mol/L的KCl溶液
D.10mL 0.3mol/L的AlCl3溶液
12.(3分)如图所示是工业制纯碱的部分物质转化示意图,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①~③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①③
B.溶液B不可循环使用
C.副产物NH4Cl可用作肥料
D.生产中应先通NH3,再通CO2
13.(3分)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Cu2(OH)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aO
C
NaOH
NH3
CaCl2
Mg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A B.B C.C D.D
1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到红褐色的Fe(OH)3胶体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电离是需要通电才可以进行的过程
D.根据能否产生工达东效应可将发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②Na2O和Na2O2投入到水中都能生成NaOH;
③质量相等的NaHCO3与Na2CO3分别与相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操作:加过量BaCl2溶液一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 Na2CO3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加热煮沸
⑤区别NaHCO3与 Na2CO3溶液,可用Ca(OH)2溶液:
⑥NaHCO3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起火可以用它来灭火;
⑦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得到提纯。
A.②③④ B.①②⑤⑦ C.①②④⑦ D.③④⑥
16.(3分)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于150℃时将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提示:C6H12O6,C2H6O完全燃烧产物都为CO2,H2O)( )
A.H2 B.CO C.C6H12O6 D.C2H6O
二、填空题
17.(12分)现有下列9种物质:
①NaHSO4固体,
②CO2气体,
③Ba(OH)2固体,
④盐酸,
⑤蔗糖,
⑥Al,
⑦食盐水,
⑧H2SO4
⑨熔融NaHC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
(2)①溶液与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0.8mol•L﹣1Na2SO4溶液与0.1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在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9分)(1)4.9gH2SO4含 个H2SO4分子、能和 molNaOH完全反应。
(2)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其质量之比为 。
(3)含0.2molFe3+的Fe2(SO4)3中含SO42﹣的物质的量为 。
(4)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是 ,提纯、精制胶体的方法是 。
19.(10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E为收集氧气装置。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C中盛有 ,目的是 。
(3)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指出装置E的错误 。
(5)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9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K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取部分固体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以上各种物质均写化学式)
写出上述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
② 。
21.(12分)某同学在实验室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mol/L的NaOH溶液、稀硫酸各450mL.提供的试剂是:NaOH固体、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和蒸馏水.
(1)请你观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 (填序号).
(2)应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 g,应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mL.
(3)浓硫酸溶于水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4)在配制上述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引起结果偏低的有 .
A.该学生在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B.称量固体NaOH时,将砝码和物品的位置颠倒
C.溶解硫酸后没有冷却至室温就立即完成后面的配制操作
D.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
E.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F.将量筒洗涤2~3次,并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G.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H.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3分)化学发展中是科学史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科学家与主要成就不匹配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主要成就
A
屠呦呦
从菁蒿中提取菁蒿素
B
侯德榜
发明侯氏制碱法
C
凯库勒
发现苯
D
门捷列夫
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分析】凯库勒提出苯的结构,法拉第最早发现苯。
【解答】解: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结构,法拉第最早发现了苯的存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题目难度不大,掌握相关化学史料是解题的关键,平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2.(3分)下列各组内物质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完成的是( )
A.Zn→H2 B.CaO→CaSO4 C.CO2→CaCO3 D.Cu→Cu(OH)2
【分析】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D、铜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解答】解: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Zn+H2SO4=ZnSO4+H2↑,故A不符合;
B、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CaO+H2SO4=CaSO4+H2O,故B不符合;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故C不符合;
D、铜不能一步生成氢氧化铜,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一步反应的转化是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物质性质,注意积累知识,题目较简单.
3.(3分)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摩尔质量约为( )
A.64g B.64 C.64g•mol﹣1 D.32 g•mol﹣1
【分析】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来计算解答.
【解答】解:448mL某标况下气体物质的量为:=0.02mol,其摩尔质量M==64g/mo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相关计算,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注意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题目难度不大.
4.(3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Fe在氯气中充分燃烧,完全反应生成0.1molFeCl2
B.标况下,2molCO2所占的体积为44.8L•mol﹣1
C.标况下,1molN2和O2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4NA
D.常温常压下,4gH2含有的原子数为4NA
【分析】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铁;
B.气体体积单位为L;
C.N2和O2均为双原子分子;
D.由公式n=计算物质的量。
【解答】解:A.5.6g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铁,铁完全反应生成0.1molFeCl3,故A错误;
B.标况下,2molCO2所占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故B错误;
C.标况下,1molN2和O2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1mol×2×NA/mol=2NA,故C错误;
D.4gH2含有的原子数为×2×NA/mol=4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高考的“热点”,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3分)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到一瓶Cl2,用该瓶Cl2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Cl2是否有漂白性的实验
B.探究Cl2溶解于NaOH的实验
C.探究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D.探究铜丝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分析】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到一瓶Cl2,收集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到一瓶Cl2,收集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
A.该氯气中含有水蒸气,要探究Cl2是否有漂白性的实验应先干燥氯气,所以用该瓶Cl2不能完成的实验,故A选;
B.水蒸气的存在对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不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完成实验,故B不选;
C.少量水蒸气的存在对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不会产生影响,可以完成实验,故C不选;
D.少量水蒸气存在,不影响铜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可以完成实验,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的性质,明确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中含有水蒸气,明确氯气漂白性实验应用干燥氯气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3分)下列物质均能使红墨水褪色,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活性炭 B.氯气
C.漂白粉 D.酸性的NaClO溶液
【分析】红墨水的成分主要是有机染料,遇到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会褪色.
A、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使红墨水褪色是物理变化;
B、氯气溶于水会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它能使红墨水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了强氧化性是化学变化;
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在水溶液中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使红墨水褪色是化学变化;
D、酸性的NaClO溶液中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使红墨水褪色是化学变化;
【解答】解:A、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由于它的吸附作用,把有色物质吸附到表面,是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氯气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错误;
C、漂白粉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它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在溶液中会和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C错误;
D、酸化的NaClO溶液使红墨水褪色是溶液中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活性炭、漂白粉、氯气、次氯酸钠等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考查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漂白性.
7.(3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K+
B
取少量溶液X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含有CO32﹣
C
取少量金属Na放在坩埚中灼烧,产生白色固体
该白色固体为Na2O2
D
将金属Na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紫红色固体产生
说明Na比Cu活泼
A.A B.B C.C D.D
【分析】A.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和氢气。
【解答】解:A.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Na+,可能含有K+,故A正确;
B.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O32﹣,故B错误;
C.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产生淡黄色固体,故C错误;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和氢气,无紫红色固体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的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8.(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Cu片上滴加盐酸:Cu+2H+=Cu2++H2↑
B.向三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Fe3++3OH﹣=Fe(OH)3
C.少量的NaHCO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HCO3﹣+Ca2++OH﹣=H2O+CaCO3↓
D.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分析】A.铜不与盐酸反应;
B.氨水为弱碱,一水合氨不能拆开;
C.氢氧化钙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和水;
D.碳酸不稳定,离子方程式中需要拆开。
【解答】解:A.在Cu片上滴加盐酸,二者不反应,无法书写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
B.向三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故B错误;
C.少量的NaHCO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H2O+CaCO3↓,故C正确;
D.硝酸滴在石灰石上,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题目难度不大。
9.(3分)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酸性溶液中:NH4+、SO42﹣、CO32﹣、K+
B.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Na+、Ba2+、Mg2+、Br﹣
C.透明的溶液中:Cu2+、Cl﹣、Ba2+、NO3﹣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SO42﹣、Fe3+、Cl﹣
【分析】A.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
B.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
D.该溶液呈碱性,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解答】解:A.CO32﹣、H+之间发生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SO42﹣、Ba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Cu2+、Cl﹣、Ba2+、NO3﹣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Fe3+、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在碱性溶液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0.(3分)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O4与O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2:1
C.1 个O4分子由两个O分子构成
D.O4和O2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转化
【分析】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B.相同条件,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C.O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解答】解:A.O4只含有一种元素,为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
B.准状况下,等体积的O4与O2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含有的原子个数比为(1×4):(1×2)=2:1,故B正确;
C.1 个O4分子由4个O原子构成,不含分子,故C错误;
D.O4和O2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相关计算,明确物质的结构组成,熟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
A.10mL 0.2mol/L的FeCl3溶液
B.30mL 0.25mol/L的FeCl2溶液
C.20mL 0.2mol/L的KCl溶液
D.10mL 0.3mol/L的AlCl3溶液
【分析】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与溶质化学式组成及其浓度有关,据此分析。
【解答】解:A.10mL 0.2mol/L的FeCl3溶液中c(Cl﹣)=0.2mol/L×3=0.6mol/L;
B.30mL 0.25mol/L的FeCl2溶液中c(Cl﹣)=0.25mol/L×2=0.5mol/L;
C.20mL 0.2mol/L的KCl溶液中c(Cl﹣)=0.2mol/L×1=0.2mol/L;
D.10mL 0.3mol/L的AlCl3溶液中c(Cl﹣)=0.3mol/L×3=0.9mol/L;
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2.(3分)如图所示是工业制纯碱的部分物质转化示意图,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①~③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①③
B.溶液B不可循环使用
C.副产物NH4Cl可用作肥料
D.生产中应先通NH3,再通CO2
【分析】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得到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过滤后,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滤液A加入氯化钠会析出氯化铵晶体,过滤得到溶液B主要是氯化钠、氯化铵溶液,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解答】解:A.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是过滤,①~③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①③,分别得到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固体,故A正确;
B.溶液B中含氯化钠和氯化铵等,可循环使用,故B错误;
C.副产物NH4Cl是氮肥,可用作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解性不大,向饱和食盐水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制备纯碱的反应过程,注意制备过程中产物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3.(3分)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Cu2(OH)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aO
C
NaOH
NH3
CaCl2
Mg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A B.B C.C D.D
【分析】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是碱;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
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据此分析。
【解答】解:A.Cu2(OH)2CO3是盐,SiO2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aO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NH3是气体不是酸,故C错误;
D.KOH为碱,HNO3为酸,CaCO3是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3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的辨析,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定义是实质。
1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到红褐色的Fe(OH)3胶体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电离是需要通电才可以进行的过程
D.根据能否产生工达东效应可将发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分析】A.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
B.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C.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D.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解答】解: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会得到Fe(OH)3胶体,故A错误;
B.碱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所以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为金属氧化物,但是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
C.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不需要通电,故C错误;
D.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而不是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及特征,元素化合物的用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②Na2O和Na2O2投入到水中都能生成NaOH;
③质量相等的NaHCO3与Na2CO3分别与相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操作:加过量BaCl2溶液一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 Na2CO3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加热煮沸
⑤区别NaHCO3与 Na2CO3溶液,可用Ca(OH)2溶液:
⑥NaHCO3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起火可以用它来灭火;
⑦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得到提纯。
A.②③④ B.①②⑤⑦ C.①②④⑦ D.③④⑥
【分析】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同时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故正确;
②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③质量相等的NaHCO3与Na2CO3中,碳酸氢钠含有碳原子个数多;
④选NaOH除去镁离子,选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选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NaOH及碳酸钠;
⑤碳酸氢钠与碳酸钠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⑥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⑦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解答】解: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同时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故正确;
②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正确;
③质量相等的NaHCO3与Na2CO3中,碳酸氢钠含有碳原子个数多,依据原子个数守恒规律可知,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故错误;
④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操作:加过量BaCl2溶液一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 Na2CO3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加热煮沸,操作正确,故正确;
⑤碳酸氢钠与碳酸钠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错误;
⑥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助燃,所以金属钠起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故错误;
⑦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得到提纯,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6.(3分)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于150℃时将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提示:C6H12O6,C2H6O完全燃烧产物都为CO2,H2O)( )
A.H2 B.CO C.C6H12O6 D.C2H6O
【分析】若物质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2、H2O,通过过量的Na2O2,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由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重=与CO2同物质的量的CO质量+与H2O同物质的量的H2质量,增重质量的组成可以表示为nCO•mH2,即化学式可以改写成nCO•mH2的物质完全燃烧后,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等于该物质的质量,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解:若物质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2、H2O,通过过量的Na2O2,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由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重=与CO2同物质的量的CO质量+与H2O同物质的量的H2质量,增重质量的组成可以表示为nCO•mH2,即化学式可以改写成nCO•mH2的物质完全燃烧后,所有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等于该物质的质量,选项中H2、CO符合题意,C6H12O6可以改写为6CO•6H2,也符合题意,C2H6O改写为CO•3H2•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等,本题注意把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关系,根据关系式得出固体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和H2的质量.
二、填空题
17.(12分)现有下列9种物质:
①NaHSO4固体,
②CO2气体,
③Ba(OH)2固体,
④盐酸,
⑤蔗糖,
⑥Al,
⑦食盐水,
⑧H2SO4
⑨熔融NaHC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③⑧⑨ (填序号),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②⑤ (填序号),能导电的是 ④⑥⑦⑨ (填序号)
(2)①溶液与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HCO3=H2O+CO3↑ 。
(3)0.8mol•L﹣1Na2SO4溶液与0.1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SO42﹣=BaSO4↓ 。若在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SO42﹣=BaSO4↓ 。
【分析】(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物质导电条件:存在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
(2)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NaHCO3电离出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3)0.8mol•L﹣1Na2SO4溶液与0.1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a2SO4过量,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混合溶液中维续滴加Ba(OH)2溶液,继续生成硫酸钡沉淀,直至硫酸钠反应完全。
【解答】解:(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符合条件的有:①NaHSO4固体、③Ba(OH)2固体、⑧H2SO4、⑨熔融NaHCO3;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符合条件的有:②CO2气体、⑤蔗糖;
⑥Al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④盐酸、⑦食盐水和⑨熔融NaHCO3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所以,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⑧⑨;属于非电解质是:②⑤;能导电的是:④⑥⑦⑨,
故答案为:①③⑧⑨;②⑤;④⑥⑦⑨;
(2))①NaHSO4溶液与⑨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3↑,
故答案为:H++HCO3=H2O+CO3↑;
(3)0.8mol•L﹣1Na2SO4溶液与0.1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硫酸钠过量,生成硫酸钡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若在混合溶液中维续滴加Ba(OH)2溶液,继续生成硫酸钡,至硫酸钠反应完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故答案为:Ba2++SO42﹣=BaSO4↓;Ba2++SO42﹣=BaSO4↓。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电离方程式、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及电离方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8.(9分)(1)4.9gH2SO4含 0.05NA 个H2SO4分子、能和 0.1 molNaOH完全反应。
(2)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其质量之比为 7:11 。
(3)含0.2molFe3+的Fe2(SO4)3中含SO42﹣的物质的量为 0.3mol 。
(4)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是 混合物 ,提纯、精制胶体的方法是 渗析 。
【分析】(1)依据n=结合H2SO4~2NaOH计算;
(2)依据m=nM结合分子结构组成计算;
(3)1个硫酸铁含有3个硫酸根离子、2个亚铁离子;
(4)胶体属于分散系,为混合物,胶体中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分散质能透过半透膜。
【解答】解:(1)4.9gH2SO4含H2SO4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分子个数为0.05NA,依据H2SO4~2NaOH可知,完全反应需要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05mol×2=0.1mol,
故答案为:0.05NA;0.1;
(2)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依据m=nM可知,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28g/mol:44g/mol=7:11,
故答案为:7:11;
(3)1个硫酸铁含有3个硫酸根离子、2个亚铁离子,则含0.2molFe的Fe2(SO4)3中含SO42﹣的物质的量为×0.2mol=0.3mol,
故答案为:0.3mol;
(4)胶体属于分散系,为混合物,胶体中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分散质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以用渗析法分离提纯胶体,
故答案为:混合物;渗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公式,熟悉胶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9.(10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E为收集氧气装置。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aCO3+2H+═Ca2++H2O+CO2↑ 。
(2)C中盛有 浓硫酸 ,目的是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 。
(3)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
(4)指出装置E的错误 E中的导气管长进短出,无法收集到气体(或E中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
(5)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
【分析】由图可知,A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C中利用浓硫酸干燥CO2,D中发生2CO2+2Na2O2=2Na2CO3+O2,E为排水法收集氧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A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2)为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需要通过装置BC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干扰,装置B中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是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
(3)装置D中是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4)E为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E中的导气管长进短出(或E中导气管应短进长出),否则不能收集到气体,
故答案为:E中的导气管长进短出,无法收集到气体(或E中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设计和物质性质的实验验证,物质性质和除杂试剂,干燥试剂的选择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0.(9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K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取部分固体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Ba(NO3)2、Na2CO3 ;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K2SO4 。(以上各种物质均写化学式)
写出上述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CO32﹣+Ba2+=BaCO3↓ ;
② BaCO3+2H+=Ba2++CO2↑+H2O 。
【分析】①取部分固体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至少含有BaCO3、BaSO4中的一种,则原固体一定含有Ba(NO3)2,至少还含有K2SO4、Na2CO3中的一种;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为为BaCO3,原固体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K2SO4;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AgCl,不能说明原溶液含有NaCl,因为加入盐酸引入Cl﹣,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Cl、NaNO3。
【解答】解:①取部分固体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至少含有BaCO3、BaSO4中的一种,则原固体一定含有Ba(NO3)2,至少还含有K2SO4、Na2CO3中的一种;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为为BaCO3,原固体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K2SO4;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AgCl,不能说明原溶液含有NaCl,因为加入盐酸引入Cl﹣,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Cl、NaNO3;
综上分析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Ba(NO3)2、Na2CO3,一定不含的物质是K2SO4,可能含有NaCl、NaNO3,且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故答案为:Ba(NO3)2、Na2CO3;K2SO4;CO32﹣+Ba2+=BaCO3↓;BaCO3+2H+=Ba2++CO2↑+H2O。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推断,根据反应的现象推断,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排除实验操作的干扰,③中注意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不能确定氯离子的存在,因为前面加入了盐酸引入了Cl﹣对判断的干扰。
21.(12分)某同学在实验室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mol/L的NaOH溶液、稀硫酸各450mL.提供的试剂是:NaOH固体、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和蒸馏水.
(1)请你观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 ①②⑤ (填序号).
(2)应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 20.0 g,应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27.2 mL.
(3)浓硫酸溶于水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 .
(4)在配制上述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引起结果偏低的有 A、D、E .
A.该学生在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B.称量固体NaOH时,将砝码和物品的位置颠倒
C.溶解硫酸后没有冷却至室温就立即完成后面的配制操作
D.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
E.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F.将量筒洗涤2~3次,并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G.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H.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
【分析】(1)依据腐蚀性物质的称量、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定容时正确读数方法判断;
(2)依据m=CVM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依据C=计算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然后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3)依据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方法解答;
(4)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解:(1)①氢氧化钠为腐蚀品,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②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如果洗涤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⑤定容读数时,眼睛应平视刻度线;
故答案为:①②⑤;
(2)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mol/L的NaOH溶液、稀硫酸各450mL,需选择500mL容量瓶,
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1.0mol/L×0.5L×40g/mol=20.0g;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C==18.4mol/L,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V×18.4mol/L=500mL×1.0mol/L,解得V=27.2mL;
故答案为:20.0;27.2;
(3)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
故答案为: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
(4)A.该学生在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A选;
B.称量固体NaOH20.0g时,不需要使用游码,将砝码和物品的位置颠倒,称取的氢氧化钠质量准确,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B不选;
C.溶解硫酸后没有冷却至室温就立即完成后面的配制操作,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C不选;
D.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选;
E.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E选;
F.将量筒洗涤2~3次,并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的浓度偏搞,故F不选;
G.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G不选;
H.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H不选;
故选:A、D、E.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不大,熟悉配制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9:26:55;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