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分)下列科研成果不是由我国发现或创造的是( )
A.侯氏联合制碱法
B.青蒿素的研究提取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第一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2.(2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水洗除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A.A B.B C.C D.D
3.(2分)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4.(2分)气象部门的科技人员为了保证首都重大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常需要进行“驱雨”准备。催雨剂的主要成分可以是干冰、液氮、碘化银(AgI)等,它们属于氧化物、单质和盐,下列物质与上述三种类别完全不同的是( )
A.I2 B.K2SO4 C.P2O5 D.HNO3
5.(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KNO3固体不导电,所以KNO3不是电解质
B.铜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C.熔融的MgCl2能导电,所以MgCl2是电解质
D.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6.(2分)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组合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Cu2(OH)2CO3
NaHCO3
SiO2
CO2
B
HCl
NaOH
NaCl
Na2O
CO
C
NH3
NaOH
CaCl2
MgO
SO3
D
HNO3
KOH
CaCO3
CaO
SO2
A.A B.B C.C D.D
7.(2分)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
项目
A
B
C
D
用品
有效成分
NaCl
Na2CO3
Al(OH)3
Ca(ClO)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消毒剂
A.A B.B C.C D.D
8.(2分)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酒精失火用水浇灭
B.将剩余的钠块直接投进垃圾箱
C.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D.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9.(2分)下列①~④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①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②
钠熔成小球
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③
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
产生了氢气
④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生成了碱性物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分)下列有关Na2CO3、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受热时NaHCO3比Na2CO3稳定
C.同浓度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碱性强
D.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等质量CO2,用NaHCO3质量比Na2CO3要少
11.(2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HCO3﹣、SO42﹣、K+、Cl﹣
B.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O3﹣、Na+、Cl﹣、K+
C.84消毒液中:H+、Fe2+、Cl﹣、NH4+
D.无色透明溶液中:K+、SO42﹣、Na+、MnO4﹣
12.(2分)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I2→I﹣ B.Fe2+→Fe3+ C.SO3→H2SO4 D.MnO4﹣→MnO2
13.(2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名相化学在环境、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Cl是强电解质
B.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C.冰表面第二层中,HCl电离出H+和CI﹣
D.冰表面各层中均存在HCl
14.(2分)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与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溶液最终变成白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15.(2分)Cl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液氯储存区贴有的说明卡如表:
包装
钢瓶
储运要求
远离金属粉末、氨、经类、醇类物质;设置氯气检测仪
泄漏处理
NaOH、NaHSO3溶液吸收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B.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Cl2+H2O═2H++Cl﹣+ClO﹣
C.氯气“泄漏处理”中NaOH溶液的作用:Cl2+2OH﹣═Cl﹣+ClO﹣+H2O
D.氯气“泄漏处理”中NaHSO3溶液的作用:HSO3﹣+Cl2+H2O═SO42﹣+3H++2Cl﹣
16.(2分)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部分航天飞机使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反应:2NH4ClO4N2↑+4H2O+Cl2↑+2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C.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D.反应产物中,N2和O2是氧化产物,Cl2是还原产物
17.(2分)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I﹣>Fe2+>H2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H2O2+2H++SO42﹣=SO2+O2+2H2O
C.I2+SO2+2H2O=4H++SO42﹣+2I﹣
D.2Fe3++2I﹣=2Fe2++I2
18.(2分)已知下列微粒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氧化产物为I2),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2O2→H2O IO3﹣→I2 MnO4﹣→Mn2+ 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A.H2O2 B.IO3﹣ C.MnO4﹣ D.HNO2
19.(2分)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
20.(2分)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图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二、解答题
21.(10分)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九种物质;
①氢氧化钡固体
②铁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纯醋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碳酸氢钾固体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请用上述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3)分别写出①⑦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① ;⑦ 。
(4)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与③的溶液混合 。
少量⑥的溶液与大量①的溶液混合 。
22.(8分)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科技知识。
Ⅰ.在西汉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记载。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2价)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1)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Ⅱ.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石灰石的使用记载:“凡石灰(CaCO3)经火焚炼为用。”
(2)请写出石灰石CaCO3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Ⅲ.在《天工开物》中,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云。”(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3)请完成上述火法炼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O3+ C +3CO↑
(4)在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 。
23.(16分)离子反应广泛用于化学研究、工业生产、物质检验、环境保护等方面。
Ⅰ.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如图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填序号)。
A.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B.引流
C.搅拌加速溶解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加入过量HCl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
(4)检验制得的NaCl晶体中是否含有Na2SO4的实验方法是 。
Ⅱ.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个工厂。两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所水中所含的3种离子为 。
(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3种离子。加一定量的 (填“活性炭”或“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若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可用来浇灌农田。写出上述离子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24.(12分)钠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Ⅰ.高压钠灯发光效率高、穿透力强、耗电少,寿命长。这种灯发出的光为 色。
Ⅱ.碳酸氢钠可做复合膨松剂中的成分,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漂白剂。实验小组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实验一:向盛有0.2gNa2O2的烧杯中加入5OmL蒸馏水
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得到溶液a
实验二:恢复室温后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
i.溶液变红
ii.10分种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1)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同学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二相同,甲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查阅资料得知,实验二中溶液褪色可能是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H2O2,H2O2将酚酞氧化导致。乙同学通过实验三证实了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 (填化学式),有无色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
(4)为探究现象ii产生的原因,同学们在相同温度下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四:向H2O2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振荡。加入5滴0.4%的NaOH溶液,溶液变红又迅速变无色且产生气体,10分钟后溶液变无色。
实验五:向0.4%的NaOH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振荡,溶液变红,10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五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
②从实验四和实验五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25.(14分)为了防控疫情,学校要定时进行消毒。
Ⅰ.工业上使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84消毒液”使用时应按比例稀释,放置20~30min,放置过程中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消毒液”中氯素的存在形态与溶液pH的关系如表:
溶液pH
>9
5~6
4~5
2~3
<2
主要成分
NaClO
HCl与NaClO(少量)
HCl与Cl2(少量)
HClOCl2
Cl2
请你写出pH降低时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Ⅲ.同学猜测“84消毒液”(以下简称“84“)可漂白米醋,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一
滴入米醋后立即褪色,闻到刺激性气味
实验二
溶液为浅棕色,无刺激性气味
(1)实验二的目的是:
① ;② 。
(2)结合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解释实验一的现象: 。
Ⅳ.ClO2一种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少量ClO2(夹持装置己略去)。
资料:ClO2常温下为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水溶液呈深黄绿色,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
(1)在制备ClO2的装置中,冰水浴的作用是 。
(2)ClO2中Cl的化合价是 ,若以NaClO3浓HCl为原料,则制备ClO2的化学方程式是 。现有213gNaClO3足量浓HCl反应,可获得ClO2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分)下列科研成果不是由我国发现或创造的是( )
A.侯氏联合制碱法
B.青蒿素的研究提取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第一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分析】A.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B.我国化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
【解答】解:A.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故A错误;
B.2015年10月,我国化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故B错误;
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
D.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2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
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
古画水洗除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A.A B.B C.C D.D
【分析】A、银器用除锈剂见新,银的化合物重新生成银单质;
B、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是香炉的外形改变;
C、古画水洗除尘,是尘土溶于水;
D、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木器与石蜡的分离。
【解答】解:A、银器用除锈剂见新,银的化合物重新生成银单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是香炉的外形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古画水洗除尘,是尘土溶于水,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木器与石蜡的分离,木器没有发生反应,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难度不大,注意二者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2分)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分析】根据Fe3+转变为Fe2+,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解答】解:Fe3+转变为Fe2+,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元素被还原,Fe3+作氧化剂,所以维生素C作还原剂,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2分)气象部门的科技人员为了保证首都重大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常需要进行“驱雨”准备。催雨剂的主要成分可以是干冰、液氮、碘化银(AgI)等,它们属于氧化物、单质和盐,下列物质与上述三种类别完全不同的是( )
A.I2 B.K2SO4 C.P2O5 D.HNO3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和类别解答即可,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干冰、液氮、碘化银(AgI)等分别属于氧化物、单质、盐。
【解答】解:干冰、液氮、碘化银(AgI)等分别属于氧化物、单质、盐。
A.I2属于由碘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错误;
B.K2SO4属于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故B错误;
C.P2O5属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氧化物,故C错误;
D.硝酸属于酸,与其它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的判断,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完成此题,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5.(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KNO3固体不导电,所以KNO3不是电解质
B.铜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C.熔融的MgCl2能导电,所以MgCl2是电解质
D.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分析】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电解质必须是本身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A.硝酸钾熔融状态、水溶液都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
B.铜丝、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镁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故C正确;
D.电离不需要通电,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准确理解电解质基本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2分)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组合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Cu2(OH)2CO3
NaHCO3
SiO2
CO2
B
HCl
NaOH
NaCl
Na2O
CO
C
NH3
NaOH
CaCl2
MgO
SO3
D
HNO3
KOH
CaCO3
CaO
SO2
A.A B.B C.C D.D
【分析】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是碱;
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
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A.Cu2(OH)2CO3是盐,SiO2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O和碱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NH3不是酸,故C错误;
D.HNO3是酸、KOH是碱、CaCO3 是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的辨析,题目难度不大,掌握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是做题的关键。
7.(2分)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
项目
A
B
C
D
用品
有效成分
NaCl
Na2CO3
Al(OH)3
Ca(ClO)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消毒剂
A.A B.B C.C D.D
【分析】A.氯化钠有咸味,做调味剂;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C.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
D.漂白粉的可做消毒剂和漂白剂.
【解答】解:A.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钠有咸味,可以用作调味品,故A正确;
B.小苏打成分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不稳定,能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也能与面团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做发酵剂,故B错误;
C.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所以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漂白粉主要成分氯化钙、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作用及使用的注意问题等,侧重于常识性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8.(2分)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酒精失火用水浇灭
B.将剩余的钠块直接投进垃圾箱
C.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D.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分析】A.酒精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B.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剩余的钠需要放回试剂瓶,防止发生危险;
C.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加速钠的燃烧;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解答】解:A.酒精与水任意比例互溶,因此酒精着火,不能用水扑灭,故A错误;
B.钠性质活泼,将将剩余的钠块直接投进垃圾箱,易发生危险,不符合化学实验安全原则,故B错误;
C.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加速钠的燃烧,钠和水也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应该用干燥的沙土盖灭,故C正确;
D.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方法,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把握常见试剂保存方法、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9.(2分)下列①~④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①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②
钠熔成小球
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③
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
产生了氢气
④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生成了碱性物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低,质软,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现象总结为:浮水面、熔小球、乱游动、嘶嘶响,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①钠的密度小于水,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故正确;
②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而且钠的熔点较低,所以钠会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推动钠小球四处游动,生成氢氧化钠溶于水,故正确;
③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会发生嘶嘶响声,现象不能说成氢气,故错误;
④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溶液显碱性,所以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性质,注意把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反应现象判断可能具有的性质为化学常用方法,难度不大.
10.(2分)下列有关Na2CO3、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受热时NaHCO3比Na2CO3稳定
C.同浓度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碱性强
D.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等质量CO2,用NaHCO3质量比Na2CO3要少
【分析】A.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则相同浓度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更强;
D.盐酸足量,结合碳元素守恒可知,得到等质量CO2时消耗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二者的摩尔质量分析。
【解答】解:A.相同条件下Na2CO3的溶解度更大,即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故A正确;
B.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则受热时NaHCO3不如Na2CO3稳定,故B错误;
C.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则同浓度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碱性强,故C正确;
D.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等质量CO2,结合C元素守恒可知消耗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M(NaHCO3)<M(Na2CO3),根据m=nM可知,用NaHCO3质量比Na2CO3要少,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1.(2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HCO3﹣、SO42﹣、K+、Cl﹣
B.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O3﹣、Na+、Cl﹣、K+
C.84消毒液中:H+、Fe2+、Cl﹣、NH4+
D.无色透明溶液中:K+、SO42﹣、Na+、MnO4﹣
【分析】A.该溶液呈酸性,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
B.该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C.次氯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氯离子反应生成氯气,次氯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D.高锰酸根离子为有色离子。
【解答】解:A.pH=1的溶液呈酸性,HCO3﹣、H+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遇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NO3﹣、Na+、Cl﹣、K+、OH﹣之间不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H+、ClO﹣、Cl﹣之间反应生成氯气,ClO﹣、Fe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2.(2分)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I2→I﹣ B.Fe2+→Fe3+ C.SO3→H2SO4 D.MnO4﹣→MnO2
【分析】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得到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选项中的物质在转化过程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以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I2→I﹣过程中I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其通过碘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即可实现,不需要加入另外氧化剂和还原剂,故A错误;
B.Fe2+→Fe3+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正确;
C.SO3→H2SO4过程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MnO4﹣→MnO2过程中锰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过程中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应该加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题干信息、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3.(2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名相化学在环境、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Cl是强电解质
B.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C.冰表面第二层中,HCl电离出H+和CI﹣
D.冰表面各层中均存在HCl
【分析】A.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B.由图可知,冰表面第一层中存在HCl分子;
C.冰表面第二层中,存在HCl气体分子在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
D.由图可知,第二层不存在HCl分子。
【解答】解:A.HCl第二层中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冰表面第一层中存在HCl分子,则HCl以分子形式存在,故B正确;
C.冰表面第二层中,存在HCl气体分子在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HCl电离出H+和CI﹣,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第二层存在HCl气体分子在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不存在HCl分子,第一、三层存在HCl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分子构成、强电解质概念、溶解平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2分)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与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溶液最终变成白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分析】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溶液中含有氯气、次氯酸、水三种分子,H+、ClO﹣、Cl﹣、OH﹣四种离子,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中含有氯气而呈浅黄绿色,溶液中HCl与硝酸银反应产生AgCl白色沉淀,而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液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据此解答。
【解答】解: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溶液中含有氯气、次氯酸、水三种分子,H+、ClO﹣、Cl﹣、OH﹣四种离子,
A.氯水成分中,只有氯气为黄绿色,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故A正确;
B.氯水中含有氯离子,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
C.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溶液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最终溶液为无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氯气与水的反应,明确氯水中含有的微粒及其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15.(2分)Cl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液氯储存区贴有的说明卡如表:
包装
钢瓶
储运要求
远离金属粉末、氨、经类、醇类物质;设置氯气检测仪
泄漏处理
NaOH、NaHSO3溶液吸收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B.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Cl2+H2O═2H++Cl﹣+ClO﹣
C.氯气“泄漏处理”中NaOH溶液的作用:Cl2+2OH﹣═Cl﹣+ClO﹣+H2O
D.氯气“泄漏处理”中NaHSO3溶液的作用:HSO3﹣+Cl2+H2O═SO42﹣+3H++2Cl﹣
【分析】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B.次氯酸为弱酸,不能拆开;
C.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D.氯气能够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A正确;
B.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B错误;
C.氯气“泄漏处理”中NaOH溶液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正确;
D.氯气“泄漏处理”中NaHSO3溶液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Cl2+H2O═SO42﹣+3H++2Cl﹣,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6.(2分)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部分航天飞机使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反应:2NH4ClO4N2↑+4H2O+Cl2↑+2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C.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D.反应产物中,N2和O2是氧化产物,Cl2是还原产物
【分析】2NH4ClO4N2↑+4H2O↑+Cl2↑+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H4ClO4属于离子晶体,据此分析。
【解答】解:A.NH4ClO4分解水生成N2、H2O、Cl2和O2,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NH4ClO4在反应既得电子又失电子,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
C.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NH4ClO4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故C正确;
D.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2和O2是氧化产物,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2是还原产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17.(2分)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I﹣>Fe2+>H2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H2O2+2H++SO42﹣=SO2+O2+2H2O
C.I2+SO2+2H2O=4H++SO42﹣+2I﹣
D.2Fe3++2I﹣=2Fe2++I2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利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是SO2>I﹣>Fe2+>H2O2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解答】解:A.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A正确;
B.若该反应发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H2O2>SO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矛盾,故B错误;
C.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C正确;
D.因该反应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I﹣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I﹣>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已知的还原性强弱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学生应学会利用化合价来分析反应中的还原剂,并利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解答即可。
18.(2分)已知下列微粒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氧化产物为I2),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2O2→H2O IO3﹣→I2 MnO4﹣→Mn2+ 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A.H2O2 B.IO3﹣ C.MnO4﹣ D.HNO2
【分析】反应中I﹣→I2,失去1个电子,而H2O2→H2O得到2个电子,IO3﹣→I2得到5个电子,MnO4﹣→Mn2+得到5个电子,HNO2→NO得到1个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进行判断.
【解答】解:氧化时I﹣,H2O2→H2O得到2个电子,IO3﹣→I2得到5个电子,MnO4﹣→Mn2+得到5个电子,HNO2→NO得到1个电子,
I﹣→I2,失去1个电子,
但由于IO3﹣被还原为I2,则得到I2最多的是IO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IO3﹣由于也被还原为I2为本题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9.(2分)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
【分析】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Cl2生成NaCl是被还原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根据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计算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进而可计算得到电子的总物质的量,可计算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以此计算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
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
则可设ClO﹣为1mol,ClO3﹣为3mol,被氧化的Cl共为4mol,
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1﹣0)+3mol×(5﹣0)=16mol,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Cl2生成Na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
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16mol,
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16mol,
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mol:4mol=4: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化合价变化、电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守恒法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0.(2分)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图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分析】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用应先通入空气,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盐酸和样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沉淀的质量可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可计算样品的含量,装置中碱石灰可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实验误差,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氢氧化钡足量,可与氯化氢反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无需单独添加吸收HCl的装置,故A错误;
B.碱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故B正确;
C.通入空气,可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转移到③中,以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
D.③中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钡,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可计算样品中的碳酸钠,可计算样品含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含量的测定,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原理,把握操作方法,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
21.(10分)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九种物质;
①氢氧化钡固体
②铁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纯醋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碳酸氢钾固体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请用上述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②⑨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⑤⑧ 。
(2)属于碱的是 ① ,属于盐的是 ⑥⑦⑨ 。
(3)分别写出①⑦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① Ba(OH)2=Ba2++2OH﹣ ;⑦ Na2CO3=2Na++CO32﹣ 。
(4)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与③的溶液混合 Fe+2H+=Fe2++H2↑ 。
少量⑥的溶液与大量①的溶液混合 HCO3﹣+Ba2++OH﹣=BaCO3↓+H2O 。
【分析】(1)导电的条件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移动的电子,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判断,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3)硫酸氢钾可电离出钾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碳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4)铁和盐酸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少量的碳酸氢钾和氢氧化钡生成碳酸钡和水。
【解答】解:①固体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属于电解质,由于不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导电;
②铁丝是单质,可以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
③氯化氢溶于水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是一元强酸,但气体氯化氢不导电;
④纯醋酸是一元弱酸,溶于水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但纯醋酸不导电;
⑤二氧化碳气体,属于非电解质,不导电;
⑥碳酸氢钾固体是盐,属于电解质,碳酸氢钾固体不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导电;
⑦碳酸钠是盐,属于电解质,碳酸钠粉末不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导电;
⑧蔗糖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钠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氯化钠是盐;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②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
故答案为:②⑨;⑤⑧;
(2)属于碱的是①;属于盐的是⑥⑦⑨,
故答案为:①;⑥⑦⑨;
(3)氢氧化钡溶于水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碳酸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
故答案为:Ba(OH)2=Ba2++2OH﹣;Na2CO3=2Na++CO32﹣;
(4)②与③的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少量⑥的溶液与大量①的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Ba2++OH﹣=BaCO3↓+H2O,
故答案为:Fe+2H+=Fe2++H2↑;HCO3﹣+Ba2++OH﹣=Ba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盐等定义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此题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2.(8分)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科技知识。
Ⅰ.在西汉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记载。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某些含铜(+2价)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1)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Cu2+=Fe2++Cu 。
Ⅱ.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石灰石的使用记载:“凡石灰(CaCO3)经火焚炼为用。”
(2)请写出石灰石CaCO3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
Ⅲ.在《天工开物》中,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云。”(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3)请完成上述火法炼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O3+ 2 C Zn +3CO↑
(4)在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C (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 CO 。
【分析】(1)Fe能置换出铜盐溶液中的Cu;
(2)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CO2和CaO;
(3)该反应为火法炼锌的反应,则另一种生成物是Zn;
(4)该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
【解答】解:(1)Fe能置换出铜盐溶液中的Cu,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
故答案为:Fe+Cu2+=Fe2++Cu;
(2)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CO2和CaO,反应方程式为CaCO3CaO+CO2↑,
故答案为:CaCO3CaO+CO2↑;
(3)该反应为火法炼锌的反应,则另一种生成物是Zn,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ZnCO3+2CZn+3CO↑,
故答案为:2;Zn;
(4)该反应中Z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C元素化合价由+4价和0价变为+2价,则ZnCO3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Zn和部分CO为还原产物,部分CO为氧化产物,
故答案为:C;CO。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阅读、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基本概念内涵、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16分)离子反应广泛用于化学研究、工业生产、物质检验、环境保护等方面。
Ⅰ.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如图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C (填序号)。
A.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B.引流
C.搅拌加速溶解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SO42﹣ (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加入过量HCl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OH﹣+H+=H2O 。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BaCO3、CaCO3 。
(4)检验制得的NaCl晶体中是否含有Na2SO4的实验方法是 取少量制得的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中含有SO42﹣,说明制得的NaCl固体中含有Na2SO4,否则不含Na2SO4 。
Ⅱ.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个工厂。两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所水中所含的3种离子为 K+、Cl﹣、OH﹣ 。
(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3种离子。加一定量的 铁粉 (填“活性炭”或“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Ag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若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可用来浇灌农田。写出上述离子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AgCl↓、Fe3++3OH﹣=Fe(OH)3↓ 。
【分析】Ⅰ.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加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沉淀溶液中的SO42﹣,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沉淀溶液中的Mg2+,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沉淀溶液中的Ca2+,同时沉淀过量的Ba2+,过滤,滤去BaSO4、Mg(OH)2、BaCO3、CaCO3沉淀以及泥沙,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溶液,将得到的进行蒸发浓缩,同时使过量的HCl挥发,然后冷却结晶,洗涤、烘干,从而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
(1)在溶解粗盐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能加快粗盐溶解;
(2)Ba2+能除去溶液中的SO42﹣;第⑤步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NaCl、Na2CO3、NaOH,Na2CO3、NaOH能和稀盐酸反应;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BaCO3、CaCO3;
(4)检验制得的NaCl晶体中是否含有Na2SO4,实际上是检验SO42﹣,先加入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进行检验;
Ⅱ.(1)甲厂的废水溶液呈碱性,说明含有大量OH﹣,能和O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较活泼的金属单质能从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3)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生成AgCl、Fe(OH)3沉淀。
【解答】解:Ⅰ.(1)在溶解粗盐过程中,玻璃棒搅拌溶液能加快粗盐溶解,所以玻璃棒起搅拌作用,
故答案为:C;
(2)Ba2+和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所以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SO42﹣,第⑤步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NaCl、Na2CO3、NaOH,Na2CO3、NaOH能和稀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OH﹣+H+=H2O,
故答案为:SO42﹣;CO32﹣+2H+=CO2↑+H2O、OH﹣+H+=H2O;
(3)通过以上分析知,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BaCO3、CaCO3,
故答案为:BaCO3、CaCO3;
(4)检验制得的NaCl晶体中是否含有Na2SO4,实际上是检验SO42﹣,其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制得的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中含有SO42﹣,说明制得的NaCl固体中含有Na2SO4,否则不含Na2SO4,
故答案为:取少量制得的NaCl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中含有SO42﹣,说明制得的NaCl固体中含有Na2SO4,否则不含Na2SO4;
Ⅱ.(1)甲厂废水呈碱性,则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与OH﹣离子反应的Ag+、Fe3+不能大量共存,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甲厂废水中应含有K+,乙厂中含有Ag+、Fe3+,则与Ag+、Fe3+反应的Cl﹣、OH﹣不能共存,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乙厂还有NO3﹣,
由此可知:甲厂含有K+、Cl﹣、OH﹣,乙厂含有Ag+、Fe3+、NO3﹣,
故答案为:K+、Cl﹣、OH﹣;
(2)乙含有的金属离子有K+、Ag+、Fe3+,加入单质Fe,可置换出Ag,发生离子反应为Fe+2Ag+=2Ag+Fe2+,
故答案为:铁粉;Ag;
(3)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生成AgCl、Fe(OH)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Fe3++3OH﹣=Fe(OH)3↓,
故答案为:Ag++Cl﹣=AgCl↓、Fe3++3OH﹣=Fe(OH)3↓。
【点评】本题考查粗盐提纯、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粗盐提纯的试剂、发生的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及离子共存条件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过量与离子检验的方法相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24.(12分)钠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Ⅰ.高压钠灯发光效率高、穿透力强、耗电少,寿命长。这种灯发出的光为 黄 色。
Ⅱ.碳酸氢钠可做复合膨松剂中的成分,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HCO3Na2CO3+H2O+CO2↑ 。
Ⅲ.过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漂白剂。实验小组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实验一:向盛有0.2gNa2O2的烧杯中加入5OmL蒸馏水
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得到溶液a
实验二:恢复室温后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
i.溶液变红
ii.10分种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1)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O2+2H2O=4NaOH+O2↑ 。
(2)甲同学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二相同,甲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 验证过氧化钠可以做漂白剂 。
(3)查阅资料得知,实验二中溶液褪色可能是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H2O2,H2O2将酚酞氧化导致。乙同学通过实验三证实了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 MnO2 (填化学式),有无色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
(4)为探究现象ii产生的原因,同学们在相同温度下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四:向H2O2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振荡。加入5滴0.4%的NaOH溶液,溶液变红又迅速变无色且产生气体,10分钟后溶液变无色。
实验五:向0.4%的NaOH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振荡,溶液变红,10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五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探究碱性条件下,O2能否与酚酞反应 。
②从实验四和实验五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碱性条件下,H2O2能与酚酞反应而O2不能 。
【分析】Ⅰ.考查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高压钠灯中是钠元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
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Ⅲ.(1)根据实验现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有氧气产生,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据此写化学方程式;
(2)甲同学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的目的是验证过氧化钠可以做漂白剂;
(3)能使H2O2产生气体通常用MnO2作催化剂;
(4)①实验五通入氧气的目的是:探究碱性条件下,O2能否与酚酞反应;
②分析对比实验四和五,可知在四中有H2O2溶液而五中有氧气,其它物质相同,而现象出现了差异。
【解答】解:Ⅰ.考查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高压钠灯中是钠元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
故答案为:黄;
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Ⅲ.(1)根据实验现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有氧气产生,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据此写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2)甲同学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二相同,这样做的的目的是验证过氧化钠可以做漂白剂,
故答案为:验证过氧化钠可以做漂白剂;
(3)能使H2O2产生气体,且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该气体是氧气,通常用MnO2作催化剂,
故答案为:MnO2;
(4)①实验五通入氧气的目的是与实验四对照:探究碱性条件下,O2能否与酚酞反应,
故答案为:探究碱性条件下,O2能否与酚酞反应;
②分析对比实验四和五,可知在四中有H2O2溶液而五中有氧气,其它物质相同,而现象出现了差异,就说明实验二中溶液变红又迅速变无色是因H2O2而不是氧气,
故答案为:碱性条件下,H2O2能与酚酞反应而O2不能。
【点评】本题以物质的性质为背景,考查了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探究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注意综合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到分析到位,思维严密,题目难度中等。
25.(14分)为了防控疫情,学校要定时进行消毒。
Ⅰ.工业上使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是 NaClO (填化学式)。“84消毒液”使用时应按比例稀释,放置20~30min,放置过程中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ˉ+H2O+CO2═HClO+HCO3ˉ 。
Ⅱ.“消毒液”中氯素的存在形态与溶液pH的关系如表:
溶液pH
>9
5~6
4~5
2~3
<2
主要成分
NaClO
HCl与NaClO(少量)
HCl与Cl2(少量)
HClOCl2
Cl2
请你写出pH降低时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ClOˉ+Clˉ+2H+=Cl2↑+H2O 。
Ⅲ.同学猜测“84消毒液”(以下简称“84“)可漂白米醋,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一
滴入米醋后立即褪色,闻到刺激性气味
实验二
溶液为浅棕色,无刺激性气味
(1)实验二的目的是:
① 排除因米醋被稀释导致颜色褪去的可能性 ;② 排除醋酸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可能性 。
(2)结合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解释实验一的现象: 溶液pH较大,发生ClOˉ+CH3COOH=CH3COOˉ+HClO,所以立即褪色 。
Ⅳ.ClO2一种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少量ClO2(夹持装置己略去)。
资料:ClO2常温下为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水溶液呈深黄绿色,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
(1)在制备ClO2的装置中,冰水浴的作用是 使ClO2冷凝为液体,收集ClO2 。
(2)ClO2中Cl的化合价是 +4 ,若以NaClO3浓HCl为原料,则制备ClO2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 。现有213gNaClO3足量浓HCl反应,可获得ClO2 135g 。
【分析】Ⅰ.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84消毒液”使用时应按比例稀释,放置过程中NaClO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HClO;
Ⅱ.ClOˉ和Cl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
Ⅲ.(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84消毒液能否“漂白”米醋;因84消毒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先设计实验1和2对比排除因米醋被稀释导致颜色褪去的可能性和醋酸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可能性;
(2)实验一中,向5滴管“84”中滴加2滴米醋,发生ClOˉ+CH3COOH=CH3COOˉ+HClO;
Ⅳ.(1)根据“ClO2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解答】解:Ⅰ.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其化学式为NaClO,放置一段时间后,84消毒液中的NaClO可以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方程式为ClOˉ+H2O+CO2═HClO+HCO3ˉ,
故答案为:NaClO;ClOˉ+H2O+CO2═HClO+HCO3ˉ;
Ⅱ.pH降低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酸性环境下次氯酸根和氯离子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ClOˉ+Clˉ+2H+=Cl2↑+H2O,
故答案为:ClOˉ+Clˉ+2H+=Cl2↑+H2O;
Ⅲ.(1)84消毒液中含有水,实验2作为对照可以排除因米醋被稀释导致颜色褪去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排除醋酸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可能性,
故答案为:排除因米醋被稀释导致颜色褪去的可能性;排除醋酸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可能性;
(2)实验一中,向5滴管“84”中滴加2滴米醋,溶液pH较大,发生ClOˉ+CH3COOH=CH3COOˉ+HClO,所以立即褪色,
故答案为:溶液pH较大,发生ClOˉ+CH3COOH=CH3COOˉ+HClO,所以立即褪色;
Ⅳ.(1)ClO2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所以冰水浴的作用是使ClO2冷凝为液体,收集ClO2,
故答案为:使ClO2冷凝为液体,收集ClO2;
(2)ClO2中O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4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规律,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的同时会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213gNaClO3足的物质的量为==2mol,据方程式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可知
产生的ClO2为2mol,其质量为n•M=2mol×67.5g/mol=135g,
故答案为:+4;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135g。
【点评】本题考查“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的有关反应、对比实验等相关知识,为高频考点,明确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以及和pH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难度较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9:25:06;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含答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六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教案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16练习十八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文件包含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原卷版docx、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非选择题第Ⅱ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