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选对一项得3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3分)2020年某日,北京4:46日出,约5:30迎来某节气。该节气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120°E B.23°26′N,142°30′W
C.23°26′N,120°E D.23°26′S,22°30′W
2.(3分)如图为某校学生在北京植物园拍摄的40°N纬线地理标志的雕塑景观照片。图示( )
A.景观照片是该同学在中午时分、面朝正北方向拍摄的
B.纬线穿过欧亚、非洲、美洲三大陆和太平洋、大西洋
C.纬线所在的北温带地区气候大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D.纬线穿过的自然带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3分)某研学小组同学发现,同样温暖的南向教室,拉萨市(海拔约3658米)室内的暖气片面积小于西宁市(海拔约2261米)。这可能是因为与西宁相比,拉萨( )
①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距太阳近
②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③海拔更高,大气的削弱作用更小
④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作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图为某大陆32°纬线处东、西海岸间气温、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该纬线处大陆东、西海岸间经度跨度约为( )
A.5° B.16° C.19° D.60°
5.图中( )
A.各地1月气温均低于7月气温,是因1月太阳高度角较小
B.M地1、7月气温低于其它地区,是因M地受寒流的影响
C.5﹣10月降水量西岸大于东岸,是因西岸地处中纬西风迎风坡
D.11﹣4月降水量东岸大于西岸,是因东岸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多“闸”,河北段多“湾”。读图,回答第6~7题。
6.大运河河北段多“湾”( )
A.可减小运河在该段的流速
B.是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所致
C.便于游客游览沿岸的风光
D.可避开优良农田,保障农业生产
7.“Ω”湾公园的修建,可以( )
①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②打造城市“绿心”,改善城市环境
③增加城市湿地面积,降低年均温
④改变城市气候,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集中供暖分界线。近年来,随着南方异常寒冷天气频频出现,居民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此回答第8~10题。
8.集中供暖分界线经过( )
A.湘 B.冀 C.赣 D.陕
9.南方部分城市冬季温度低,却一直未实现集中供暖的原因可能是( )
A.供暖设施占地面积大,挤占大量生活空间
B.南方冬季湿度大,导致供暖系统稳定性差
C.南方冬季低温期短,供暖设施的利用率低
D.南方地势起伏大,供暖设施建设工程量大
10.南方部分地区实行集中供暖后,可能会( )
A.加剧当地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B.吸引大量外地劳动力迁入
C.促进管道运输的普及与扩展
D.推动当地城镇化快速发展
如图为我国甲、乙两地水稻适宜种植时间及其生长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图中( )
A.甲地水稻在清明后谷雨前播种
B.甲地水稻与乙地晚稻同时播种
C.乙地农事最繁忙时为春分前后
D.乙地水稻生长周期远长于甲地
12.为尽快落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战略目标,可( )
A.通过改变甲地的作物熟制来增加水稻单产
B.鼓励乙地农户多种双季稻以增加粮食产量
C.让甲地学习乙地双季稻种植技术并大力推广
D.利用乙地农闲时段水热资源再种植一季水稻
13.(3分)如图为广东丹霞山景区姐妹峰素描图。与图中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石灰岩、岩溶地貌、风力作用
B.大理岩、堆积地貌、海浪作用
C.花岗岩、风化地貌、冰川作用
D.砂岩、侵蚀地貌、流水作用
塞舌尔共和国由100多个不同特色的岛屿组成,风光秀丽,全境50%以上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旅游业成为该国第一大经济支柱。读图,回答第14~15题。
14.塞舌尔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国内交通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
B.旅游景观丰富多样,资源价值高
C.距西欧和北美较近,客源市场广阔
D.岛屿数量多,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15.塞舌尔形成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
①会大量消耗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导致本国经济结构单一,不利于招商引资
③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较多劳动力
④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的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如图)面积约6.4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2万,与澳大利亚大陆隔巴斯海峡相望,相距约240千米该岛生态环境十分优良。
(1)分析塔斯马尼亚岛生态环境优良的原因。
(2)结合自然资源条件,列举该岛可以发展的三个产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3)推测塔斯马尼亚岛内部和对外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并简述理由。
17.(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雪藻是指生长在极地和高山雪原地中的微藻。冬季,雪藻在厚厚的雪层下休眠,等到冰雪融化,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一旦适合,雪藻就会出现爆发性生长,将雪地染上各种色彩。在南北极地区、我国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均发现有雪藻生长。如图为南极半岛雪藻群落分布示意图。
(1)说出图示洋流的名称、流向和性质。
(2)指出图示雪藻分布地区相对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方位,推测南极雪藻爆发性生长的时段。
(3)说明南极雪藻爆发对当地冰雪的影响。
18.(11分)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其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北京市某校学生在以红树林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查询资料绘制世界红树林分布图,如图所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世界红树林分布特征。
同学们发现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与珊瑚礁一样都是“陆地建造者”。
(2)分析红树林在促淤造陆中的作用。
同学们还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面积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占用红树林养殖、围垦红树林造地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3)简述我国保护红树林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因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流经而得名,市域内多山地丘陵,竹林广布,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
(1)说明赤水市竹林广布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赤水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之路,实施退耕还竹工程,厚植“竹优势”,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
(2)简述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竹子在适合生长的地带具有“强势”、“霸道”的个性,茂盛的竹叶遮光蔽日,地下竹鞭盘根错节。据统计,2000年赤水市竹林面积为53.2万亩,2018年达132.8万亩。
(3)面对竹林面积变化的状况,有人表示担忧。请你从“担忧者”的角度阐明理由。
20.(9分)2021年1月12~14日我国多地遭遇沙尘天气。图1为1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我国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图2为1月12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此次沙尘天气的风源地位于青藏高原。
(1)绘制风源地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并指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分析形成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自然原因,说出M地空气污染程度变化特点不同于附近地区的影响因素。
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选对一项得3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3分)2020年某日,北京4:46日出,约5:30迎来某节气。该节气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120°E B.23°26′N,142°30′W
C.23°26′N,120°E D.23°26′S,22°30′W
【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越短,日出时间早于6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间差(经度间隔15°,时间差1小时;经度间隔1°,时间差4分钟)(知东求西用减,知西求东用加)。
【解答】解;根据材料,北京在北京时间4:46日出,北京所在经度为116°E,与120°E经度间隔4°,时间差16分钟,因此北京日出地方时为4时30分,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北京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D错误。
该节气出现的时间为北京时间5:30,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两者之间时间间隔6小时30分钟,经度间隔97.5°,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120°E向东97.5°,为142.5°W,B正确,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理解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关系,学会太阳直射点经度的计算方法和地方时的相关计算。
2.(3分)如图为某校学生在北京植物园拍摄的40°N纬线地理标志的雕塑景观照片。图示( )
A.景观照片是该同学在中午时分、面朝正北方向拍摄的
B.纬线穿过欧亚、非洲、美洲三大陆和太平洋、大西洋
C.纬线所在的北温带地区气候大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D.纬线穿过的自然带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析】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这一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而且一年中任何日子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都在这一地区以南,所以这一地区正午时太阳总是位于正南方位,而正午时刻的影子也始终朝向正北。
【解答】图中时刻雕像没有影子,说明是正午时间朝向正南拍摄的,A错。
40°纬线不穿过非洲,B错。
40°N地处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气候大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C对。
40°纬度穿过的气候类型有3种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纬度方面的知识,需要结合40°N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3.(3分)某研学小组同学发现,同样温暖的南向教室,拉萨市(海拔约3658米)室内的暖气片面积小于西宁市(海拔约2261米)。这可能是因为与西宁相比,拉萨( )
①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距太阳近
②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③海拔更高,大气的削弱作用更小
④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作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而西宁是青海省省会,拉萨纬度更低,但海拔更高。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萨位于我国第一阶梯,西宁位于我国一二阶梯的过渡带,距离太阳的距离相差不大,①错;
拉萨位于北纬29度,西宁位于北纬36度,拉萨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②正确;
拉萨海拔3650米,西宁海拔2295米,拉萨海拔更高,空气稀薄,对大气的削弱作用更小,太阳逆辐射作用小,③正确,④错;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对拉萨和西宁地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结合两地的地形、太阳辐射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如图为某大陆32°纬线处东、西海岸间气温、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该纬线处大陆东、西海岸间经度跨度约为( )
A.5° B.16° C.19° D.60°
【分析】纬度相差1°,经线的长度为111千米;经度每相差1°的纬线间隔为111千米×cos纬度,任意纬线上经线的长度=111千米×cos纬度×所跨的经度。
【解答】解:结合图可知,该纬线大陆东西两岸的距离为1800千米,根据任意纬线上经线的长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设所跨的经度为X,即111千米×cos32°×所跨的经度=1800千米,111千米×0.85×所跨的经度=1800千米,可以算出X为19°,结合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线图上距离的计算,较为简单,结合两地的距离和所在的纬线以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5.图中( )
A.各地1月气温均低于7月气温,是因1月太阳高度角较小
B.M地1、7月气温低于其它地区,是因M地受寒流的影响
C.5﹣10月降水量西岸大于东岸,是因西岸地处中纬西风迎风坡
D.11﹣4月降水量东岸大于西岸,是因东岸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分析】根据7月气温低于1月,可判断该大陆位于南半球,根据西部M地冬、夏气温都较低,可判断该大陆西部地势较高,故为南美大陆。
【解答】解:读图可知,1月气温均高于7月,A错误。
若M地受寒流影响,理应海岸处受影响更大,气温更低,从图中可知,M西侧海岸气温高于M;据所学可知M为安第斯山脉,受地形影响,故B错误。
5﹣10月受中纬西风影响,西岸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C正确。
南半球没有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曲线图的判读,结合图文有效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即可。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多“闸”,河北段多“湾”。读图,回答第6~7题。
6.大运河河北段多“湾”( )
A.可减小运河在该段的流速
B.是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所致
C.便于游客游览沿岸的风光
D.可避开优良农田,保障农业生产
【分析】扬州城南古运河因河道顺直,水势直泻难蓄,漕船、盐船常常搁浅,由此分析古运河北段多湾的原因。
【解答】解:读图可知,大运河河北段多“湾”,大运河北段多湾是当时为了改变运河“水势直泻难蓄”的情况,沿河舍直改弯,通过增加河道长度和曲折度的方式来抬高水位和减缓水的流速,A正确;
大运河河北段多“湾”是人为舍直改弯,不是由于河流堆积、侵蚀所致,B错误;
大运河河北段多“湾”不是为了游客观光,C错误;
大运河多湾与农业生产无关,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京杭大运河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了大运河河北段多“湾”的目的,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7.“Ω”湾公园的修建,可以( )
①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②打造城市“绿心”,改善城市环境
③增加城市湿地面积,降低年均温
④改变城市气候,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①土地被占,耕地减少;②地面下沉,水质恶化;③环境污染;④就业困难,秩序混乱;⑤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解答】解:公园环境优美,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地方,故①对;
公园植被覆盖率较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故②对;
公园没有提高城市湿地面积,故③错;
公园对城市气候的影响较小,故④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Ω”湾公园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我国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集中供暖分界线。近年来,随着南方异常寒冷天气频频出现,居民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此回答第8~10题。
8.集中供暖分界线经过( )
A.湘 B.冀 C.赣 D.陕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我国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集中供暖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中供暖分界线经过的省区,属于最基础的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9.南方部分城市冬季温度低,却一直未实现集中供暖的原因可能是( )
A.供暖设施占地面积大,挤占大量生活空间
B.南方冬季湿度大,导致供暖系统稳定性差
C.南方冬季低温期短,供暖设施的利用率低
D.南方地势起伏大,供暖设施建设工程量大
【分析】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能源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
【解答】解:在我国,集中供暖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温度。现行的供热标准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5℃超过90天的地区进行集中供暖。南方冬季低温期短,供暖设施的利用率低,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南方城市地区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10.南方部分地区实行集中供暖后,可能会( )
A.加剧当地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B.吸引大量外地劳动力迁入
C.促进管道运输的普及与扩展
D.推动当地城镇化快速发展
【分析】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能源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
【解答】解: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形成了以锅炉房、热电厂为主,其它热源方式为补充的格局。锅炉房、热电厂主要的原料为煤炭。我国很大一部分的煤炭都用在了发电和锅炉房上,如果南方部分地区也实行供暖,可能会导致煤炭资源紧缺,故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南方城市地区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如图为我国甲、乙两地水稻适宜种植时间及其生长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图中( )
A.甲地水稻在清明后谷雨前播种
B.甲地水稻与乙地晚稻同时播种
C.乙地农事最繁忙时为春分前后
D.乙地水稻生长周期远长于甲地
【分析】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区位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一年共分为24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
【解答】解:结合图可知,甲地水稻播种时间在4月份,而4月4为清明节气,4月20日为谷雨节气,因此该地的播种时间在清明后谷雨前,A正确;
结合图可知,甲地水稻播种的时间为4月份,而乙地晚水稻播种的时间为6月份,B错;
乙地农事最繁忙时为7月底,此时早水稻成熟,需要收割,而晚水稻需要移栽,大致节气为大暑,C错;
乙地水稻生长周期远短于甲地,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地水稻种植的差异,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图中两地水稻生长和播种的时间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为尽快落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战略目标,可( )
A.通过改变甲地的作物熟制来增加水稻单产
B.鼓励乙地农户多种双季稻以增加粮食产量
C.让甲地学习乙地双季稻种植技术并大力推广
D.利用乙地农闲时段水热资源再种植一季水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的水稻为单季稻,作物的熟制由气候决定,不可能改变,A错;
鼓励乙地农户多种双季稻以增加粮食产量,B正确;
结合图可知,甲地作物为一年一熟,不适宜种植双季稻,C错;
结合图可知,乙地农闲时为11月份到3月份,此时段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水稻的生长,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增加水稻产量的方法,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分)如图为广东丹霞山景区姐妹峰素描图。与图中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石灰岩、岩溶地貌、风力作用
B.大理岩、堆积地貌、海浪作用
C.花岗岩、风化地貌、冰川作用
D.砂岩、侵蚀地貌、流水作用
【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解:读广东丹霞山景区姐妹峰素描图,图示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广东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塞舌尔共和国由100多个不同特色的岛屿组成,风光秀丽,全境50%以上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旅游业成为该国第一大经济支柱。读图,回答第14~15题。
14.塞舌尔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国内交通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
B.旅游景观丰富多样,资源价值高
C.距西欧和北美较近,客源市场广阔
D.岛屿数量多,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分析】抓材料中的关键,该地区风光秀丽,全境50%以上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结合选项特征分析即可。
【解答】解:塞舌尔属于岛国,高内交通不便利,A错;
该地区风光秀丽,全境50%以上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说明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高,适宜发展旅游业,B对;
塞舌尔在非洲,距离西欧和北美远,C错;
塞舌尔区域环境容量不大,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考查旅游业发展条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15.塞舌尔形成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
①会大量消耗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导致本国经济结构单一,不利于招商引资
③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较多劳动力
④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的风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对旅游业有“一业动百业兴”之说,可见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所以发展旅游业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解答】解: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不会消耗大量能源,①错,排除AB;
因为旅游业有不稳定行,所以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的风险,但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较多劳动力,③④对,排除C;
综上分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考查发展旅游业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7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如图)面积约6.4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2万,与澳大利亚大陆隔巴斯海峡相望,相距约240千米该岛生态环境十分优良。
(1)分析塔斯马尼亚岛生态环境优良的原因。
(2)结合自然资源条件,列举该岛可以发展的三个产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3)推测塔斯马尼亚岛内部和对外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并简述理由。
【分析】(1)考查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
(2)考查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主要因素有原料、能源、交通、市场、技术、政策等。
(3)考查交通运输的知识,交通运输的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管道运输、航空运输等。
【解答】解:(1)塔斯马尼亚是地处中纬度的海岛,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岛内高差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
(2)第一产业:该岛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故可以发展畜牧业;因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渔业;因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可以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因岛上水能丰富,可以发展水电工业;因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可发展采矿业,且水能丰富,可以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或因森林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纸浆和造纸工业或家俱制造业等。第三产业:因岛上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良,可以发展旅游业。
(3)岛内以公路运输为主,因为岛内各地距离较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外以航空、水路运输为主,塔斯马尼亚为海岛,经济较发达。
故答案为:
(1)气候湿润,地势落差大,水热条件差异大,人类活动少。
(2)采矿部门;渔业部门;电力部门。当地有铜矿和锡矿,可以开采矿产资源;四面临海,可发展渔业;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势落差大,可开发水能资源发展电力部门。
(3)航空运输;当地距离其他陆地较远;当地是发达国家的一部分,经济发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马达加斯加岛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17.(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雪藻是指生长在极地和高山雪原地中的微藻。冬季,雪藻在厚厚的雪层下休眠,等到冰雪融化,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一旦适合,雪藻就会出现爆发性生长,将雪地染上各种色彩。在南北极地区、我国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均发现有雪藻生长。如图为南极半岛雪藻群落分布示意图。
(1)说出图示洋流的名称、流向和性质。
(2)指出图示雪藻分布地区相对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方位,推测南极雪藻爆发性生长的时段。
(3)说明南极雪藻爆发对当地冰雪的影响。
【分析】(1)南半球由于陆地的缺少,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西风漂流。
(2)在经纬网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劣弧方向)。雪藻爆发性生长的时段气温较高。
(3)根据物理学知识,颜色越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越强、反射作用越弱。
【解答】解:(1)根据图片,图示洋流为形成于60°S附近的西风漂流,洋流的流向为顺时针,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2)图示雪藻分布区大致的地理坐标为66°34′S,60°W,喜马拉雅山脉所在的地理坐标大致为30°N,80°E,因此雪藻分布地区相对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方位是西南方向。南极雪藻爆发性生长的时段应为当地气温较高的暖季,对应南半球的夏季,日期为12月至次年2月。
(3)南极雪藻爆发会使得冰雪颜色加深,降低冰雪的反射率,冰雪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速冰雪融化,会时南极地区的冰层变薄,冰雪覆盖面积减少。
故答案为:
(1)西风漂流;顺时针流动;寒流。
(2)西南;12~2月。
(3)会降低冰雪反射率,加速冰雪融化,冰层变薄,当地的冰雪覆盖面积减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南半球西风漂流的流向、性质,学会判读两地的相对位置,了解南极地区暖季对应的时段并了解颜色的深浅对物体吸收、反射太阳辐射的影响。
18.(11分)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其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北京市某校学生在以红树林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查询资料绘制世界红树林分布图,如图所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世界红树林分布特征。
同学们发现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与珊瑚礁一样都是“陆地建造者”。
(2)分析红树林在促淤造陆中的作用。
同学们还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面积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占用红树林养殖、围垦红树林造地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3)简述我国保护红树林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分析】(1)根据红树林的图例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可以确定分布特点。
(2)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制造氧气、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音等作用,但环境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保护红树林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从国家管理、公众参与、建立保护区等方面解答。
【解答】解:(1)根据红树林的图例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可知,全球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沿海地带;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比西半球红树林种类多;从海陆因素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分布的种类最多。
(2)读图可知,红树林分布在沿海地区,其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可以降低风速,减小风浪的力度,减少风浪对于海岸带的侵蚀;红树林阻挡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运动速度,促进泥沙淤积。
(3)红树林有利于保护环境,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要加大对于红树林的保护,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管理,违法必究;在红树林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红树林的生存环境,同时可以发展生态科普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国家汇集科技人员,建立专门研究机构,为红树林保护的管理与维护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宣传与公众教育,提倡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保护及管理。
故答案为:
(1)全球红树林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沿海地带,东半球比西半球红树林种类多,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分布的种类最多。
(2)红树林可削减风浪,减缓水体运动速度,促进泥沙淤积。
(3)制定与红树林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管理;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科普旅游;建立专门研究机构,为红树林保护的管理与维护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宣传与公众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保护及管理。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红树林的意义和保护措施,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课本内容分析解答。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因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流经而得名,市域内多山地丘陵,竹林广布,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
(1)说明赤水市竹林广布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赤水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之路,实施退耕还竹工程,厚植“竹优势”,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
(2)简述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竹子在适合生长的地带具有“强势”、“霸道”的个性,茂盛的竹叶遮光蔽日,地下竹鞭盘根错节。据统计,2000年赤水市竹林面积为53.2万亩,2018年达132.8万亩。
(3)面对竹林面积变化的状况,有人表示担忧。请你从“担忧者”的角度阐明理由。
【分析】(1)说明竹林在此分布广的自然原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同时竹的习性大都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水热要求高,既要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结合此两方面入手分析解答即可。
(2)简析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市场、交通、销售渠道等入手分析;此外,材料中提到“生态优先”,表面需要思考生态方面。
(3)从材料可知,竹林面积在不断扩大,从担忧者角度入手,应该分析单一物种过多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入手分析。
【解答】解:(1)该区域在贵州省,位于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水热组合较好,从气候得出利于竹的生长;同时材料中提到,“该区域多低山丘陵”,这样的地形利于排水,适宜竹的生长。
(2)题干要求分析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第一,根据材料提到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得出生态可答;其次,要做全“竹链条“,表明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第三,该地政府决定做强竹经济,需要交通作为支撑,同时可以利用当下热门的一些销售方式,打响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
(3)问题要求从担忧者角度入手,材料提到,“竹子在适合生长的地带具有“强势”、“霸道”的个性“,“茂盛的竹叶遮光蔽日,地下竹鞭盘根错节”,表明阳光被遮挡,其余植被根系不能较好的生长,极可能影响其余植被的生长环境,挤占其余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故答案为:
(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当地多山地丘陵,宜林地区广。
(2)生态保护的需要、市场需求多元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销售渠道多元化。
(3)竹林面积快速增长,挤占其它植物的生长空间,影响其它植物生长,(物种单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把握材料,同时需要迁移平时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20.(9分)2021年1月12~14日我国多地遭遇沙尘天气。图1为1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我国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图2为1月12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此次沙尘天气的风源地位于青藏高原。
(1)绘制风源地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并指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分析形成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自然原因,说出M地空气污染程度变化特点不同于附近地区的影响因素。
【分析】(1)高压:从气流状况方面分析,表示反气旋,从气压状况方面分析,表示高压;一般情况下,受高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
低压:从气流状况方面分析,表示气旋,从气压状况方面分析,表示低压;当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2)沙尘暴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解答】解:(1)由等高线图可知天气系统为高压反气旋,如上图所示,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
(2)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从物质来源,沙源、天气条件、风力大小等分析。冬季,我国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植被的覆盖率较低,地表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弱;我国西北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大风天气,卷起地面大量沙尘,随风吹散,形成沙尘暴。而图中M处于太行山东侧,山脉阻挡影响,污染程度较低。
故答案为:
(1) 晴朗
(2)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降水稀少,地表土壤干燥,植被稀少,抗风蚀能力弱,极易起沙;大风天气使大量沙尘卷入空中随风扩散,形成沙尘天气。地形(山脉阻挡)
【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9:00:17;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卷+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地理试卷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四地中,,天宫空间站,图中山地,,乙山脉中,①表示的自然地带是,图中,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该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