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3页。
品味文本细节,感受人文教育——《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在大山深度一座茅屋的事情,用梨花表现出雷锋精神,通过其中的故事,将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于现时代的美德相互呼应,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基于文章的内容,是以感受人文精神作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精神力量,感受其中的助人为乐精神,大大增强学生的个人修养以及行为规范。二、学情分析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语文阅读的方法,同时,在此之前也学习过小说,对于阅读方面,能够自我感悟,品味文章中的含义,进而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也逐步增强,探究意识也越发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以阅读分析为主,通过引导的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三、教学目标1、掌握略读方法,把握文章顺序,分析文章内容。2、通过细读的方式,品味文章细节,感受文中“梨花”的不同含义。3、体会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雷锋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略读方法,把握文章顺序;品味文章细节,感受文中“梨花”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体会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雷锋精神。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片满是梨花的树林教师引导:让我们闭上双眼想象一下,此时身处满是梨花的树林中,“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美景中,呼呼呼~听,这是风吹过花瓣掉落的声音……学生:太美了!出示梨花图片提问:梨花是什么颜色的呢?代表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揭题:是呀,白色的梨花,是纯洁,是正义的象征。在古代文人墨客也都为纯洁美好的美好执笔,岑参的“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苏轼的“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等等,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驿路梨花》,看看在当代作家笔下的“梨花”是什么样的呢?板书:《驿路梨花》(二)梳理故事情节1、略读课文,概述文中人物及事件。教师引导:看在彭荆风笔下的中云南边陲的哀牢山中,有这样的一些人,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也有孩子,让我们略读文章,看看这些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提示:人物、时间、结果学生略读文章,概括文章内容。2、按照以下两种顺序,复述文章故事教师引导:文中写了“我”和老余,还有瑶族老人、哈尼小棍、解放军,还有最重要的梨花,这些人物的顺序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茅屋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背后那些默默无私奉献的人,为这间茅屋付出。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文章叙述顺序,复述一下这篇“梨花”故事。(1)时间顺序:讲述了解放军路过此处建造了茅草屋,为了方便过路人,后来梨花姑娘打理茅草屋,再后来瑶族的老人借助后送大米,之后我们住宿茅草屋为茅草屋修建。(2)文章顺序:文章先是讲的作者他们发现了茅屋,然后老人他们一起修葺,之后梨花妹妹说出解放军建造的茅屋,一直由姐姐照顾,后来嫁人了,转为她照顾了。提问:你们觉得这两种顺序哪种比较好呢?学生小组交流,谈论分析。汇报:按照时间顺序的思路进行讲述,文章的内容流畅清晰,不过结构上比较单调,不能吸引阅读兴趣。按照文章叙述顺序,在情节发展上跌宕起伏,能够吸引读者兴趣;并且,在文章中通过插叙的方式,能够将故事情节叙述更加完善。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作者在构思上非常巧妙。3、细读文章,探其悬念教师引导:文章的内容引人入胜,跌宕起伏,而这样写有哪些效果呢?(文章中的描写几次误会,设置哪些悬念?)学生细读文章,回答问题。汇报:文章中有两次误会,三次悬念。教师总结:文章是通过一个故事链接一个故事,层层递进,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总是在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而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三)品“梨花”之妙教师引导:文章题目是“驿路梨花”,这里的梨花说的是什么?在文章中也看到关于“梨花”的出现,文章中究竟写了几朵“梨花”呢?学生回答问题。出示三朵梨花第一朵:树上的梨花 第二朵:梨花小姑娘第三朵:梨花般的结尾教师引导:每一组选取属于你们的“梨花”,看看你们梨花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假如没有这一组梨花文章会变的怎样呢?我们一起品读作者笔下的“梨花”。学生小组展开品读分析。(1)第一朵:3、4段的梨花,此处梨花讲述的风景,展现出梨花的纯美与美好。(环境描写)思考:为什么会多次描写梨花呢?学生思考,回答问题。(2)第二朵:第24段,梨花说的是一名哈尼族的小姑娘,并在第25段中,说“多好的梨花啊!”表现出人物如同梨花般纯洁。(人物形象)提问:小姑娘为什么叫“梨花”,叫“桃花”可以吗?提示:分析哈尼族小姑娘形象。(3)第三朵:结尾处:“驿路梨花处处开”(标题结尾)思考:为什么开头结尾都是引用陆游诗句呢?学生思考分析。教师总结:梨花的三种含义。(四)再读课文,感受梨花精神教师引导:让我们再次阅读本篇文章,感受文中“梨花”美在哪里? 提示:一语双关。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梨花小姑娘的无私奉献的美,普通人的美,我们虽然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用伟大的爱帮助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上处处开放。(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梨花的洁白,给人以纯洁的感受,我们同样也是“梨花”,是时代的践行者,我们应该助人为乐为根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预习检测,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心理细节描写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写作指导,心理描写方法,当堂训练,总结拓展,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外貌细节描写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了解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课堂总结,当堂训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