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
展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作为问题解决,意在突破传统意义上解决问题等同于应用题的认识,而是将解决问题视作为把先前所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
教材以求出橡皮泥、土豆这两种物体的体积为例,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到的基本策略有两个:一是像橡皮泥这样的不规则物体,可以通过体积变形转化为规则物体来计算体积;二是像土豆这样不可变形的不规则物体,可以利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其基本数量关系是“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总体积”,则“总体积—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两种方法本质上都利用了转化的思想。
回顾与反思,一方面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即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思考这些解决策略与方法是否对所有的情况都适用,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转化的思想有很多的渗透。但是即便如此,本节课学生要从表象中体会转化的思想还是有点难度。需要借助操作、动画等方式,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不规则物体的转化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和“等积代换”的转化过程。明确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排水的方法计算出它的体积,并渗透转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里有一个橡皮泥,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你怎样才能知道它的体积呢?
生1:它可以随意变换形状,转化成正方体。
生2:可以放进水里,求水的体积。
师:“水”是会流动的,它的体积怎么求?
生:水放进不同的容器,就会变成不同的形状。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橡皮泥的体积,是将橡皮泥的体积转化成了规则物体的体积。科学家们设计了量筒和量杯测量水的体积。量杯中是有刻度的,体积可以根据刻度直接读取,对应哪一个刻度,就是多少mL。
设计意图
橡皮泥和水是比较特殊的两类不规则物体,其中橡皮泥的形态可变,水的形状则是由容器的形状决定。在本环节渗透转化的思想,为后面的转化作铺垫。
二、探究土豆的体积
1.引发思考
土豆不能变形,怎么求它的体积呢?
生:可以把土豆放进水里,土豆加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就能算出土豆的体积。
师:同学们说放入水中,听起来是个好办法。
2.小组讨论
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利用水求出土豆的体积;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了什么?
生1:先在容器里加水,记录水的体积;再放入土豆,记录土豆和水的体积。再把两个体积相减,得出土豆的体积。
生2:只要量出两次水的高度差,再乘底面积就能算出土豆的体积。
师小结:同学们刚刚介绍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3.小组活动
介绍活动要求:每组有一个量杯、长方体容器(长20cm,宽9cm,高9.5cm)和一个土豆。请选择一个或两个容器测量土豆的体积。
小组活动单
设计意图
实验操作对于数学课而言,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教师对时间有很好的把控,对学生的状况百出有及时的反应。但是整个操作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亲身体验书本中的实验过程,让数学更生活化,也更有科学性。学生在操作后,对土豆体积的转化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4.活动反馈
按用量杯或长方体容器两种情况汇报
(1)用量杯测量的方法汇报:
生1:量杯中放入300mL,加入土豆,这时土豆和水的体积一共420mL,土豆体积=420-300=120mL.
生2:我们组认为土豆的体积就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120mL。
生3:我们组的土豆太大了,放进去,体积超过了500mL,无法计算。
生4:我们组上升后的体积比450mL多一些,无法读取。
生5:土豆放进水里后,发现土豆露出了一小部分。
师:所以用量杯测量土豆体积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1:要根据土豆大小选择合适的容器
生2:要把土豆浸没在水中。
小组活动单
(2)用长方体容器测量的方法汇报:
生1:先量出水的高度10cm,放入土豆,水的高度是12cm,水和土豆的体积-水的体积=20×9×12-20×9×10=360立方厘米
生2:先量出水的高度9cm,放入土豆,水的高度是10.5cm,土豆的体积=20×9×(10.5-9)=270立方厘米
生3:可以直接量出水面上升的部分,我们小组上升了1cm,直接用底面积×1cm=180立方厘米
小组活动单
设计意图
先让使用量杯的孩子介绍简单的计算步骤,利用前后体积的差算出土豆的体积。再让学生汇报使用长方体容器的方法,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在讨论、操作、汇报、对比等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体会转化的思想。很多学生在操作过程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变成了学生宝贵的收获。
5.师生小结
刚才我们利用排水法,把土豆放在量杯、长方体容器中测量土豆的体积,土豆的体积都转化成了什么?
课件演示:同一个土豆放入量杯、长方体容器中的变化。
生1: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生2: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部分圆柱体、长方体的体积。
回顾橡皮泥、水、土豆的体积转化过程,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橡皮泥的体积转化成正方体的体积。
生:我发现水的体积转化成了容器形状的体积。将土豆体积转化成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
在几种物体转化的思考、讨论、对比后,学生对于转化的思想能够有一个提升,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不只是局限于某个物体,而能迁移到某类物体。
三、巩固拓展
1.下图中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
2.在一个长8m、宽5m、高2m的水池中注满水,然后把一条长3m、宽2m、高5m的石柱立着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
3.这些不能用排水法求体积的物体,可以怎么利用转化的方法去解决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回去研究研究。
课后思考
本节课采用了一个大活动,结合了科学实验的操作,展现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过程。本节课有几点反思:
1.课堂上的讨论、操作、反馈,都很好得展现了师生探究的过程。结合了操作和动画的演示,让学生在过程中经历体积的转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2.学生对比了几种不规则物体,发现都可以转化成规则物体,从而加深了转化思想的渗透。
3.通过多种不同类型排水法的练习,学生能够从多样化的情况中分析不同的情况,对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提升。
4.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当教师心中有了很固定的答案,对学生问题的反馈就会比较生硬。课堂的生成往往超出教师的预设,如何用更全局的角度去看待一堂课,是我还要继续努力的!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_苏教: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_苏教,共35页。
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及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及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