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 PPT课件+详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三峡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三峡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0三峡教案匹配版推荐❤pptx、10三峡doc、10三峡课文朗读mp3、长江三峡印象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写景散文。或优美,或雄壮,或空灵,或清新,均显造化之妙。所选择的五首唐诗,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自然风光,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如郦道元的《三峡》生动地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上秀丽的山水景物;《唐诗五首》中五首诗的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值得认真品味。教学本单元时,一要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大意;二要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三要让学生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获得美感享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四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教学写作“学习描写景物”部分时,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能够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并在写景时适当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生动。在教学本单元名著导读部分时,可指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要求,引导学生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10.三峡21.要求学生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指导学生体会诗文韵律美,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的特点;课外注意积累古诗词。3.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4.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并在写景时适当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生动。5.指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要求。11.短文二篇212.与朱元思书113.唐诗五首2写作学习描写景物1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2 课外古诗词诵读2 10 三 峡【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对照注释感知文章内容。2.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3.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节奏美。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文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特别喜欢旅游吧?谁来介绍一下你曾经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学生交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她的风景如诗如画。长江最险河段之一在三峡,今天,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来欣赏一下1500多年前的长江“三峡”之景吧!(板书:三峡 郦道元)【设计意图】由学生对旅游景点的讲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读出韵味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栏目)【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适时补充,引导学生了解郦道元其人。2.初读感知(1)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停顿。阙处(quē) 曦月(xī) 襄陵(xiānɡ) 沿溯(sù)素湍(tuān) 绝?(yǎn) 飞漱(shù) 属引(zhǔ)(2)自由朗读,读准节奏。课件出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师提示:本文多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3)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指导:注意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一段稍高昂,语速适中;第二段语速加快,读出气势;第三段语气舒缓,语速略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段语气低沉,语速稍慢,读出凄美之感。【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文章的美。三、再读,理解文意1.学生借用工具书,标示重点字词提示:注意“阙”“奔”“湍”“肃”“属”“引”等词在文中的意义。2.以组为单位,归纳整理本文重点词语“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绝”:沿溯阻绝(动词,隔断)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停止)“清”:回清倒影(名词,清波)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 3.在交流的基础上翻译文章师:请同学们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些句子。课件出示:(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预设 (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2)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3)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5)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长很久才消失。【设计意图】重点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解决字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会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归纳整理词语。第2课时【课时目标】1.深层研读,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语句品读,探究写法之妙。【教学过程】一、研读,感受三峡之美1.概括三峡之美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课件出示:(1)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2)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师引导,生交流讨论)预设 (1)《三峡》一文写山,突出其高峻险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其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长;“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说明山高,“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这两句正面刻画出山的雄奇险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峡谷的幽深。(2)写水,则重点表现夏水水流湍急,迅猛异常。接着描绘春冬之时水的清澈。写夏水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正面描写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特点。写春冬之水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三峡“水”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2.体会三峡之美师: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何处?试用“三峡的……美,美在……”的句式来表达。预设 三峡的山美,美在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天蔽日;三峡的水美,美在水流湍急,迅猛异常,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对词句的揣摩将这些鉴赏变为自己的理解,进而真正了解《水经注》的文学特色,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和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品读,探究写法之妙1.品析句子写法师: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郦道元所写的山水文章到底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品析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预设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写出群山连绵,高峰入云,遮天蔽日的情形,侧面烘托山“连”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2.探究写作顺序师: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峡景观的?预设 作者是从“山”“水”两个方面描写三峡景观的。先写“山”,再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师:为什么先写山,再写水?预设 三峡的气势首先源自遮天蔽日的连绵群山。有了山的重叠,才有水的迅疾。而夏水正是承接了山的气势,既是承上,又是启下,开启对水的描写。由壮美到秀美,再到凄美结束,文章曲折有致,气脉悠长。【设计意图】通过对句子写法的品析及写作顺序的探究,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品味其写法的精妙。三、诵读,表山河之爱师:请同学们看着这张三峡图片,尝试背诵课文。课件出示:师小结:本文作者郦道元以仅150余字,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然而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壮观的三峡大坝,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热爱!【板书设计】【设计亮点】本堂课按照“读—译—析—诵”的步骤进行设计,符合“新课标”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即指出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本文的教学紧扣文本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梳理、品析。此外,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打下了基础。素养提升《三峡》中的修辞手法1.并提为了使句子紧凑、文笔简练,古人常用并提法行文,把本来应该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表意上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并提。这种句子翻译时应分为两句。如:(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夜分”是两个不并存的时间,“曦”和“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是讲不通的,这句话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句和上句一样,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2.引用引用的目的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引用的类别有三:引言,引事,引文。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篇文章就运用引用中引言的修辞手法,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用当地流行的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写出了三峡寒秋凄清悲凉的气氛。3.代称事物本身有自己的约定俗成的名称,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作代称。如:(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字这里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字这里形容词作名词,指“清波”。以上两个例句中,都是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本体事物,也就更加突出了本体事物的特征,如例(1)句中的“奔”突出马“奔驰、快捷”的特点,更突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例(2)句中的“清”突出了春冬之时水的清澈。4.互文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极少数也有三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手法就叫互文。这种句子翻译时应并成一句。如:(1)“隐天蔽日”,意思就是“隐蔽天日”(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2)“林寒涧肃”,意思就是“林涧寒肃”(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5.对仗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群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对仗。如课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上下词性相同,语意相对,是一句工整的对仗句。这句对仗句着重刻画了三峡群山的高峻。还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是一句工整的对仗句,突出了江水的迅疾。6.夸饰夸饰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夸张。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生动形象,也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夏季三峡船行的速度有时比骑着骏马、驾着疾风的速度还快,这是夸张。作者在比较时运用夸张的手法,更显水势之迅疾,写出了夏季三峡江水暴涨、一泻千里的特点。这篇文章语言骈散相杂,恰当地、巧妙地运用了这么多古汉语修辞手法,文辞简练、生动,文采飞扬,全文只有155个字,却生动道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形象描绘出三峡四季的美好景色,确是值得后人代代传诵的山水游记之佳作。阅读推荐李白《早发白帝城》袁山松《宜都记》盛弘之《荆州记》刘大杰《巴东三峡》余秋雨《三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周亚夫军细柳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25周亚夫军细柳pptx、25周亚夫军细柳doc、《周亚夫军细柳》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8列夫·托尔斯泰考点精讲版pptx、8列夫·托尔斯泰名师教案doc、类文阅读《列夫·托尔斯泰》pdf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集体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9美丽的颜色考点精讲版pptx、类文阅读《美丽的颜色》pdf、9美丽的颜色名师教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