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级高一下学期半期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抗肿瘤药物放线菌素D可阻碍DNA作为模板的相关生物合成过程,下列过程不会被该药物直接影响的是( )
A. 多肽链的合成 B. mRNA的合成
C. tRNA的合成 D. 子代DNA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题可知,放线菌素D可阻碍DNA作为模板的相关生物合成过程,以DNA作为模板的生物合成过程有DNA的复制、转录。DNA的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需要DNA作为模板,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以DNA作为模板。
【详解】A、多肽链的合成是以mRNA 为模板进行的,该过程不会受到放线菌素D的直接影响,A符合题意;
B、mRNA的合成是以DNA一条链作为模板进行的,该过程会受到放线菌素D的直接影响,B不符合题意;
C、tRNA的合成是以DNA一条链作为模板进行的,该过程会受到放线菌素D的直接影响,C 不符合题意;
D、子代DNA的合成是以DNA两条链作为模板进行的,该过程会受到放线菌素D的直接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复制方式为( )
A. 半保留复制 B. 全保留复制 C. 分散复制 D. 单链复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形成的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来自模板。
故选A。
3. 凤凰花是厦门大学的校花,每年的5-7月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美不胜收,请问凤凰花细胞中,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和遗传物质分别是( )
A. 2、4、4、DNA和RNA
B. 2、8、5、DNA
C. 2、8、5、DNA或RNA
D. 2、8、5、DNA和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既有RNA又有DNA,但遗传物质是DNA;DNA中含有4种碱基和4种脱氧核苷酸,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糖核苷酸,特有的碱基是U,共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详解】凤凰花是真核生物,既有DNA又有RNA,故核酸有两种,核苷酸有8种,碱基有A、G、C、T、U5种,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
故选B。
4. 某DNA片段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为5′-GAATTC-3′,则其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 )
A. 5′-CUUAAG-3′ B. 3′-CTTAAG-5′
C. 5′-CTTGAA-3′ D. 3′-CAATTG-5′
【答案】B
【解析】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为:A-T,T-A,G-C,C-G。
【详解】某DNA片段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为5′-GAATTC-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其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3′-CTTAAG-5′,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 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 DNA聚合酶可催化⑨的形成
C. DNA的稳定性与⑨的数量有关
D. 每个脱氧核糖均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④包含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胞嘧啶故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为腺嘌呤,⑥为鸟嘌呤,⑦为磷酸二酯键,⑧为脱氧核苷酸内部的磷酸酯键。
【详解】A、④包含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
B、⑨是氢键,DNA聚合酶可催化⑦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错误;
C、DNA的稳定性与⑨氢键的数量有关,C正确;
D、大多数脱氧核糖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但每条链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D错误。
故选C。
6. 在高等生物中,基因通常是( )
A. DNA片段 B. 蛋白质片段
C.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有遗传效应的蛋白质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在高等生物中,遗传物质为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此时核DNA与染色体之比是( )
A. 1:2 B. 2:1 C. 1:4 D. 1:1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在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该时期每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因此该时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2:1。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DNA依次有( )
A 92、46、23、92
B. 23、46、23、23
C. 46 、46、0、92
D. 92、46、46、46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详解】人体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即卵原细胞中也有46条染色体。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目为46×2=92条;联会后的四分体数目等于同源染色体对数,故为23;核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92,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 受精卵是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中,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的结构或物质是( )
A. 核糖体 B. 染色体
C. 线粒体 D. 遗传物质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其中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方。
【详解】A、核糖体位于细胞质,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方,A错误;
B、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正确;
C、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方,C错误;
D、中心体位于细胞质,主要来自母方,D错误。
故选B。
10. 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示意图。其对应的分裂时期是( )
A. 减数分裂Ⅰ中期 B. 减数分裂Ⅰ前期
C. 减数分裂Ⅱ前期 D. 减数分裂Ⅱ后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图示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A正确。
故选A。
11. 阿拉伯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其杂交子代的花色为粉色。当粉花牵牛花与红花牵牛花杂交时,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A. 红色∶白色=1∶1 B. 粉色∶红色=1∶1
C. 粉色∶白色=1∶1 D. 粉色∶红色=1∶1或粉色∶白色=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根据题意可知,阿拉伯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其杂交子代(F1)的花色为粉色,说明阿拉伯牵牛花的红色与白色的显隐关系为不完全显性。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若红花为显性,假设红花为AA,白花为aa,则粉色花为Aa;那么Aa×AA→Aa(粉色):AA(红色)=1:1;
若白花为显性,假设白花为BB,红花为bb,则粉色花为Bb;那么Bb×bb→Bb(粉色):bb(红色)=1: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考生要运用假设法,进行逻辑思维,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
12. 在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 )
A. 小麦 B. 羊 C. 玉米 D. 大肠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详解】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遵循德尔的遗传规律;小麦、羊和玉米都属于真核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因而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3. 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 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 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答案】C
【解析】
【详解】豌豆为雌雄同株,自花授粉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都是自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人工杂交,在开花前除去母本雄蕊。A正确;C错误;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B正确;人工授粉后,应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D正确;
14. 如图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则乙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B. 每只小桶内的D和d两种小球数量必须保持一致
C. 该同学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D. 该实验重复4次后获得结果一定为DD∶Dd∶dd=1∶2∶1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模拟的是一对遗传因子杂合子自交的情况,一个小桶代表一种性别的生殖器官,其中含有显性遗传因子配子和隐性遗传因子配子,两种配子数量相同,用两种标记的小球来表示。
【详解】A、“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一个小桶代表一种性别的生殖器官,若甲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则乙代表雄性生殖器官,A正确;
B、一个小桶代表一种性别的生殖器官,其中含有显性遗传因子配子和隐性遗传因子配子的数量相同,B正确;
C、每个小桶中两种配子数量相同,用两种标记的小球来表示,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从每个小桶中任取一个小球,两个小桶同时取出的两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表示受精作用形成一个受精卵,模拟了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该实验需要有足够的重复次数样本才可获得结果近似于DD∶ Dd∶dd=l∶2∶1,仅重复4次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偶然性太高,不具有说服力,D错误。
故选D。
15.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褐眼与蓝眼 B. 兔的长毛与猫的短毛
C. 豆荚的绿色和饱满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答案】A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答题。
【详解】A、人的褐眼与蓝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兔的长毛与猫的短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豆荚的绿色和饱满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16. 玉米籽粒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一批基因型组成为AA、Aa的玉米种子,比例为2∶1,将这些种子播种到地里之后所结籽粒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比为( )
A. 13/18 B. 25/36 C. 1/6 D. 5/6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型组成为AA、Aa的玉米种子,比例为2∶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5∶1。
【详解】基因型组成为AA、Aa的玉米种子,比例为2∶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5∶1,将这些种子播种到地里之后所结籽粒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的基因型为AA、aa,所占的比例为。
故选A。
17.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境因素只能通过影响翻译过程来改变基因的表达
B. 基因表达调控使得原核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C. 表观遗传调控只可能存在于真核生物中
D. 环境因素只影响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对真核生物无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表观遗传是指DNA的基因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详解】A、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改变基因的表达,A错误;
B、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表达调控比较简单,包括如何在复杂的基因组内确定正确的转录起始点、如何将DNA的核苷酸按着遗传密码的程序转录到新生的RNA链中、如何保证合成一条完整的RNA链、如何确定转录的终止等,这样有利于原核生物适应环境,B正确;
C、表观遗传是指DNA分子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受到如DNA甲基化等影响而影响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故也可能发生在原核细胞内,C错误;
D、环境因素如温度等,对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都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18. 当细胞中氨基酸含量不足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图为氨基酸含量不足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是通过抑制翻译过程来调控基因表达的
B. 过程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发生的场所可能不同
C. 过程②中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一条多肽链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
D. 终止密码子离a最近,通过与空载tRNA结合终止翻译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既可以抑制转录,也可以抑制翻译过程,A错误;
B、过程①指的是转录过程,对于真核生物来说,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对于原核生物来说,转录发生在细胞质中,因此不同的生物体内发生的场所有所不同,B正确;
C、多个核糖体合成的是多条肽链,不是一条肽链,C错误;
D、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因此不会与tRNA结合,D错误。
故选B。
19. 某研究人员在验证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6种方式处理肺炎链球菌,之后将处理过的细菌分别注射到健康小鼠体内,预计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
①R型细菌的DNA ②R型细菌的DNA与S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③R型细菌的DNA与DNA酶混合后,再与S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④S型细菌的DNA ⑤S型细菌的DNA与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⑥S型细菌的DNA与DNA酶混合后,再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S型活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
【详解】①R型细菌的DNA 不会导致小鼠死亡,①错误;
②R型细菌的DNA与S型活细菌混合培养,S型活细菌会导致小鼠死亡,②正确;
③R型细菌的DNA与DNA酶混合后,再与S型活细菌混合培养,S型活细菌会导致小鼠死亡,③正确;
④S型细菌的DNA不会导致小鼠死亡,④错误;
⑤S型细菌的DNA与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会得到S型细菌,S型活细菌会导致小鼠死亡,⑤正确;
⑥S型细菌的DNA与DNA酶混合后,再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不会得到S型细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⑥正确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即B正确。
故选B。
20. 下列有关DNA及其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是DNA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 复制过程遵循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复制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子链的3’端
D. 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是所有DNA均具有的特点,不是DNA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
B、DNA分子中不存在U,复制时遵循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错误;
C、子链延伸时5'→3'合成,故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C正确;
D、解旋酶的作用是打开DNA双链,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形成的DNA子链上,D错误。
故选C。
21. 下图为某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 数的比值为1:1
B. 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C. 甲细胞可为体细胞,乙、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D. 丙细胞在该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甲图为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因此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2,A错误;
B、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
C、甲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可能为体细胞,根据丙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为次级精母细胞,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为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发生在该时期,D错误。
故选B。
22. 某植物果实的有芒(B)与无芒(b)是一对相对性状,含基因B的花粉全部可育,含基因b的花粉一半可育、一半不育。杂合有芒植株自交,后代中纯合有芒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A. 1/4 B. 1/3 C. 2/7 D. 5/6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杂合有芒植株Bb自交,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1:1,因为含基因b的花粉一半可育、一半不育,故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2:1,故后代中纯合有芒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2/3=1/3,B正确。
故选B。
23.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为纯种
B. 孟德尔对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进行解释,属于提出假说
C. 孟德尔分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1,属于实验验证
D. 分离定律的“分离”是指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且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正确;
B、孟德尔对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进行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属于提出假说,B正确;
C、孟德尔分析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进行测交实验,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属于实验验证,C错误;
D、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正确。
故选C。
24. 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A. 24% B. 26% C. 14% D. 11%
【答案】B
【解析】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又已知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即A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26%,但占DNA全部碱基数的13%。
故选B。
25. 小鼠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小鼠和黑身小鼠杂交,F1全为灰身小鼠。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再让F2中同种颜色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3,F3中灰身和黑身小鼠的比例为( )
A. 2∶1 B. 3∶1 C. 6∶1 D. 8∶1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A、a分别表示灰身和黑身的基因,将纯种的灰身小鼠和黑身小鼠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的基因型为Aa.让F自由交配得到F,F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详解】用A、a分别表示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的基因型为Aa.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Fl的基因型为Aa,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F2中A_产生的配子中,A占2/3,a占1/3,故灰身小鼠自由交配后子代灰身和黑身小鼠的比例为8:1;黑身小鼠aa自由交配后代全为黑身;同时注意F2灰身和黑身小鼠比例为3:1;综合以上F3中灰身:黑身=8:4=2:1,A正确。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叫做_____________。
(3)操作②叫做__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____________茎。
【答案】(1)矮茎豌豆
(2)去雄 (3) ①. 人工传粉 ②. 套袋 ③. 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4) ①. Dd ②. 高
【解析】
【分析】如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小问1详解】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授粉之前进行。
【小问3详解】
操作②是人工传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小问4详解】
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
27. 如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胰岛素基因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独特的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图1中过程①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过程②称为_________。该细胞与人体其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
(4)图1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2是某白化病患者的异常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异常酪氨酸酶基因与白化病性状的控制关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 双螺旋
(2) ①. RNA聚合酶 ②. 翻译 ③.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ACU (4)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
(5)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白化病患者的性状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过程①为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的转录,过程②为遗传信息由mRNA传递到蛋白质的翻译,图2为图1中翻译过程的放大图。
【小问1详解】
人体遗传物质为DNA,故胰岛素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过程的准确进行。
【小问2详解】
图1中过程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过程②称为翻译,该细胞与人体其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该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引起细胞分化。
【小问3详解】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做1个密码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
【小问4详解】
1中显示,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进而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小问5详解】
酪氨酸酶基因异常,导致不能合成酪氨酸酶,因此不能合成黑色素,引起白化病,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28. 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2哪个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雌性:_________。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的细胞是__________。
(3)图1中a、b、c柱表示核DNA数量变化的是_________。细胞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可能对应图1中______和图2中________图像对应时期(图1用I、II、III、IV表示,图2用甲、乙、丙表示)。
【答案】(1)乙 (2) ①. 甲乙 ②. 乙丙
(3) ①. c
②. I ③. 甲
【解析】
【分析】图1中a代表染色体数目,b代表染色单体数量,c代表DNA数量,图2中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小问1详解】
图2中乙图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代表了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可判断为雌性动物。
【小问2详解】
甲图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2倍,因此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具有同源染色体;乙图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也具有同源染色体;丙图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和乙。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意味着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DNA,同时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据图分析,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条DNA,不符合题意,乙、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个DNA和2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的细胞是乙和丙。
【小问3详解】
这三种柱中,b柱可以等于0,由于染色单体在DNA复制之前及着丝粒分裂之后是不存在的,因此b柱可代表染色单体数量变化;由Ⅱ可知,a柱数量可以是c柱的一半,结合每条染色体上可能由2条DNA考虑,a柱为染色体数量变化,c柱为DNA数量变化。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导致染色单体消失,同时每条染色体上DNA由2条变为1条,即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全为8(有丝分裂后期)或全为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结合图分析,图1中I无染色单体且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全为4,因此符合。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等于DNA数都为8),也可以与细胞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过程相对应。
29. 图1是DNA片段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刑事侦查人员为侦破案件,搜集获得的DNA指纹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连接成碱基对。图1中4所示物质所处的一端为_________(填“3'”或“5'”)端,图1中1所示的碱基对在DNA分子中比例越高则DNA分子的稳定性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5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的两条长链按_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3)据图2可知,三个怀疑对象中,____________最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如果有一个人与该犯罪嫌疑人的DNA指纹完全相同,则这两个人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或“同卵或异卵双胞胎”);除用于判断犯罪嫌疑人外,DNA指纹技术还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
【答案】(1) 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5'
③. 越高 ④. G-C碱基对中的氢键有3个,而A-T碱基对中的氢键只有2个,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间的氢键越多,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2) ①.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 反向平行 ③. 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3) ①. 1 ②. 同卵双胞胎 ③. 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小问1详解】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成碱基对;图1中4所示物质为磷酸,其所处的一端为5'端;DNA分子中G-C间的氢键数量是3个,A-T间的氢键只有2个,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间的氢键越多,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故图1中1所示的碱基对在DNA分子中比例越高则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小问2详解】
5是一个脱氧核苷酸,因为其中的碱基是A,所以5的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NA的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小问3详解】
从图2中可以看出,1的DNA指纹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的精液样品相同,所以1最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如果有一个人的DNA指纹与1完全相同,则这个人与1最可能是同卵双胞胎。除用于判断犯罪嫌疑人外,DNA指纹技术还可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