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模拟试卷(一)试卷(Word版附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974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模拟试卷(一)试卷(Word版附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974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模拟试卷(一)试卷(Word版附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2974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模拟试卷(一)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雅礼中学2023届模拟试卷(一)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了农村地区农民空间转移,而区域发展越过这一阶段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便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措施中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 )
①支持有专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②提升工资待遇③改革户籍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调查发现,市下辖县城在吸引东部沿海回流人口落户中比市城区更有吸引力,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市城区城市病问题突出 B.县城与原户籍地的距离更近
C.县城各项政策更具有吸引力 D.市城区就业机会少于县城
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中国B企业和美国T企业也随之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美国T企业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的主要零部件厂商均在500千米范围内的江浙沪布局,其超级工厂也持续提高集成度,从电池生产到最终组装均在一个厂房内而非分为各车间完成。2023年1月6日,美国T企业挑起价格战,在中国市场启动官方降价。据此完成3~5题。
3.T企业的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的主要零部件厂商布局在500千米范围内的江浙沪地区,主要是为了( )
A.利用完善的网络设施 B.减少生产成本
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降低运输费用
4.美国T企业挑起价格战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产品利润 B.提升市场份额 C.降低购车成本 D.满足客户需求
5.中国B企业应对美国T企业行为的近期措施是( )
A.提高产品性价比 B.研发多样车型 C.开拓国际市场 D.开展技术创新
中转港是指货物从启航港到目的港过程中经停的第三港口,运输工具在该港口进行停靠、装卸货物和补给等,货物换装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目的港。牙买加首都金斯敦港(见下图)是西印度群岛最重要的中转港,已成为加勒比海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港口。据此完成6~7题。
6.金斯敦港成为加勒比海地区的重要中转港的主要原因是( )
A.港宽水深 B.位置优越 C.税收优惠 D.经济发达
7.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普及,金斯敦港区将以前的库房改建为露天堆场,主要是为了( )
A.减轻飓风对港区的危害 B.减少地震导致的港口损失
C.提升船舶运输速度 D.提高港区土地利用效率
南麂列岛海域(下图)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南麂列岛海蚀地貌发育。据此完成8~9题。
8.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主要是由于( )
A.河流径流影响大 B.海蚀地貌,海底垂直差异大
C.洋流影响大 D.贝类天敌威胁小
9.与乙区相比,甲区发展贝藻养殖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水体污染较少 B.光照条件较好
C.海域面积和深度较大 D.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
21世纪初,昆明市政府对滇池实施了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工程进行污染治理。滇池草海因底泥疏浚等措施强度大,治理效果较好,外海富营养化问题仍未解决,每年蓝藻水华依然严重。某研究院对滇池外海2002—2018年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发现滇池外海北部甲区域是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的区域。同时将所有水华事件发生时的风速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当风速处于最大区间即>5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水华面积比例最小。右图为滇池水系简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区域是蓝藻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东北部河流带来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
B.西南风使藻类漂移聚集
C.水域封闭,水体更新慢
D.东北部河流密集,水体滞留时间较短
11.当风速>5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蓝藻水华面积比例最小,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风驱动漂浮物沿水面移动和聚集
B.蓝藻易上浮并聚集在表层
C.湍流混合强烈,蓝藻的上浮受到抑制
D.风速大,大气的净化能力强
“干暖盖”是覆盖在较湿空气之上,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温干燥空气层,是强对流发生的重要前兆。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局地环流受地形影响显著。某年12月11日出现极端暴雪天气,降雪持续了33个小时,暴雪前的12月9日乌鲁木齐上空867~755hPa高度存在明显“干暖盖”。读12月9日乌鲁木齐温湿廓线(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完成12~13题。
12.12月9日20:00,乌鲁木齐( )
①近地面气流沿坡下沉②近地面气流沿坡上升③750hPa高度盛行偏南风④750hPa高度盛行偏北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干暖盖”的存在为暴雪的形成提供的条件是( )
A.使水汽持续积累,积聚能量 B.为暴雪形成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
C.激发对流运动,促进水汽急剧抬升 D.与近地面大气热量交换强,增强能量
祁连山中部黑河上游山地的森林土壤在冻融期水热状况会发生极大变化。为了解不同海拔、不同深度土壤的冻融差异,某研究团队选取了流域内低海拔(2748m)、中海拔(3071m)、高海拔(3250m)三处样本,以10月1日作为距冻结参考日、4月1日为距融化参考日(天数越大即冻结/融化时间越晚),得到不同深度土壤的冻融数据。读统计图表,完成14~16题。
始冻期 始融期 冻结时长
14.研究区域的自然带为( )
A.落叶林带 B.针叶林带 C.高山灌丛带 D.高山草甸带
15.关于研究区域的土壤冻融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冻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提前
B.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融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提前
C.同一深度土壤,低海拔地区最晚冻结,最早融化,冻结时长最短
D.40cm深度土壤,中海拔地区最早冻结,最晚融化,冻结时长最长
16.关于中、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时间的差异,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高海拔土壤表层积雪出现时间更早,土壤冻结时间滞后
B.中海拔森林郁闭度更低,土壤热量更低
C.高海拔土壤孔隙度更小,保温能力更强
D.中海拔土壤受人为干扰强,土壤温度更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青藏铁路开通后,青藏地区与内地的交往联系愈发密切。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自然环境脆弱,整体粮食生产无法满足人口粮食消费,对外地粮食依赖程度高,长距离的粮食运输,给财政和交通造成了负担。青藏地区粮食问题历来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工程措施,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按照全国统一的人均400kg的标准构建粮食安全估算模型,青藏高原是中国缺粮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5年、2010年、2015年缺粮数量分别达121.69万t、119.35万t、114.97万t,相当于消费量的4.11%、37.48%、35.66%。
图1 青藏高原位置与农业地域类型分布
1985—2015年青藏高原粮食产销平衡及变化
(1)分析近年来青藏地区粮食缺口大的原因。(6分)
(2)指出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青藏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4分)
(3)列举保障青藏地区粮食安全的可行性措施。(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
(1)分析气温升高对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6分)
(2)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特征。(2分)
(3)说明图中虚线框内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框内两侧河岸及河道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湿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5%~8%,却贡献了全球土壤碳储量的20%~30%,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存储过程中关键的调控者和贡献者。在黄河三角洲某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主要受植物碳输入与土壤碳输出的影响(图1)。因修建道路隔开了黄河和柽柳湿地,加剧了该区域土壤盐渍化,导致柽柳湿地退化。柽柳,落叶灌木,适应性强,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等。近年来,当地通过河道修建引入黄河水,加速了以柽柳群落为主的湿地恢复。研究表明,退化湿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显著(图2)。
图1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和恢复样地
土壤有机碳含量(g/kg)
图2
(1)指出柽柳耐盐碱外其他的生长习性。(4分)
(2)简述柽柳对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主要作用。(6分)
(3)分析湿地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增高的原因。(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图1)和某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图2)。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图1
图2
(1)1980—2020年世界大部分区域海平面相对上升,而阿拉斯加监测站海平面几乎没有相对上升。分析该站海平面几乎没有相对上升的原因。(6分)
(2)有些学者认为1980—2020年阿拉斯加河口的泥沙淤积会减轻,而有些学者认为泥沙淤积会加重,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雅礼中学2023届模拟试卷(一)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C | B | D | B | A | B | D | C | D | B | C | A | A | B | C | A |
1.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即把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支持有专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会使农民工返乡,城市常住人口减少,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即提升城镇化质量,①不符合题意;提升工资待遇,并不能使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②不符合题意;改革户籍制度,可以更方便地让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③符合题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让农业转移人口解决后顾之忧,放心成为市民,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B【解析】返流区的市城区一般为地级市,可推测其中心城区的城镇化问题不会很严重,A错误。县城距离回流人员的户籍地较近,便于在县城落户,B正确。县城购房、就业等与市区各项政策差别较小,C错误。市城区就业机会多于县城,D错误。故选B。
3.D【解析】零部件接近市场布局,有利于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费用,D正确;网络设施促进企业联系,可以使零部件与总厂趋向分散,而不是集聚在一定范围内,A错误;零部件企业布局在江浙沪地区,地价、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可能提高,B错误;零部件企业与超级工厂是单向供给关系,C错误。
4.B【解析】美国T企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可以扩大销量,提升市场份额。
5.A【解析】针对美国T企业的价格战,中国B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配置等措施变相降价,提高产品性价比,A对;研发多样车型、开展技术创新是长远措施,B、D错误;作为中国企业,国内市场是B企业的重点,开拓国际市场不会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的争夺,C错误。
6.B【解析】中转港主要是为了将周边各地货物集散,然后进行转运,因此地理位置最为重要,B正确;港宽水深是该港口成为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A错误;税收优惠是沿线船舶选择该港口停泊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该港口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C错误;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D错误。故选B。
7.D【解析】集装箱自带防风防雨功能,拆除库房可以堆叠更多更高的集装箱,减少房屋的限制,提高土地利用率,D正确;对于减轻飓风和地震带来的危害影响较小,A、B错误;露天堆场能够适当提高港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但不能提升船舶运输速度,提高港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主要是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布局等一系列措施实现,C错误。故选D。
8.C【解析】径流带来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但无法提供不同温度环境,A错误;区域多海蚀地貌,海水不一定深,且贝类对光照有一定要求,深度较大处不利于贝壳的生长,B错误;读图可知,南麂列岛海域既有寒流流经,又有暖流流经,水温差异较大,因此可以生长多种贝类是由于洋流影响大,C正确;与贝类天敌威胁无关,D错误。故选C。
9.D【解析】南麂列岛人口较少,产业不发达,且离陆地较远,两个区域水体污染都较少,A错误。读图可知,甲区位于岛屿的西侧,距离大陆近,乙区位于岛屿的东侧,临近大洋,而且岛屿中部海拔在100米以上,因此甲区受来自大洋的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D正确;两个区域的光照条件、海域面积和深度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D。
10.B【解析】甲区域处在滇池外海东北部,水华高发,主要原因是在西南风驱动下使大量湖面藻类漂移聚集在东北部,B正确。滇池在21世纪初已开始“六大工程”进行污染治理,东北部河流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较少,A错误;甲区域河流密集汇入,水体滞留时间较短,水体流动性强,更新较快,反而不容易使藻类聚集而爆发水华,因此C、D错误。故选B。
11.C【解析】风速较小时,风能驱动漂浮物沿水面进行移动和聚集,且能促进蓝藻上浮并聚集在表层,A、B错误;当风速太大时,水体的湍流混合强烈,蓝藻的垂直上浮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蓝藻水华现象,C正确;风速大可提高大气的净化能力,大气的自净能力对水华面积减少影响不大,D错误。
12.A【解析】读图可知,此时乌鲁木齐近地面温度较低,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冷空气沿坡下沉,会导致冷空气在近地面积聚,而气流沿坡爬升一般对应温度较高时,①对、②错;750hPa高度气温较高,说明有暖气团堆积,对应的应是来自低纬的偏南风,③对、④错。故选A。
13.A【解析】“干暖盖”是稳定的逆温层,抑制了对流,使其上、下方水汽积累,“干暖盖”打破后,积蓄的强大能量会触发强对流天气,A对,C、D错;“干暖盖”是暖干气团,无法提供充足水汽,B错。
14.B【解析】据材料,该地为森林土壤,则C、D错误;该地冻结时长有5个月左右,结合海拔信息,气候寒冷,应为针叶林,故选B。
15.C【解析】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冻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推迟,A错误;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融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推迟,B错误;同一深度土壤,低海拔地区最晚冻结,最早融化,冻结时长最短,C正确;读图可知,40cm深度时,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最晚融化,D错误。
16.A【解析】读图可知,高海拔地区土壤开始冻结时间晚于中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气温最低,积雪出现时间更早,量更大,保温效果好,A正确;森林郁闭度低,则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地温更高,冻结时间会更迟,B错;高海拔土壤孔隙度与中海拔差别不大,且孔隙度小则土壤透气性、保温作用弱,C错;该区域人类活动不活跃,中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错。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位于高寒区,热量不足,一年一熟,单产低;耕地面积小,粮食种植面积小,产量少;人口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中粮食消耗占比增大,消费量逐年增长。(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2)有利影响:外来粮食运输,提高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粮食安全;不利影响:进入青藏地区的游客数量增多,增加粮食需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粮食缺口。(每点2分,答对2点给4分)
(3)建立完整的粮食储备体系;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增大粮食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开垦荒地(在条件适宜地区种植高产粮食作物,如在林芝地区种植水稻)。(每点1分,共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8.(1)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风化作用增强,碎屑物质增多亦可酌情给分);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每点3分,答对2点给6分)
(2)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每点1分,任答2点给2分)
(3)冰川堆积体在左(南)岸堆积形成凸岸;(2分)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向右(北)岸靠近;(2分)(前2点,任答1点即可)流速加快,对右(北)岸侵蚀加强,右(北)岸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2分)河道由直河道变弯曲河道。(2分)
19.(1)耐旱、耐涝、耐贫瘠、耐大风、耐高温、耐严寒。(每点2分,答对2点给4分)
(2)柽柳能够涵养水源,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腐殖质,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能够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作用,保护水土和肥力;柽柳(为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3)湿地恢复后土壤含水量增加,盐度下降,植物群落光合作用增强,更多植物光合碳以根系分泌物等形式输入到土壤中;(2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入土壤的植物凋落物更多;(2分,答案一定要指向土壤有机碳)恢复湿度,淹水期延长,(厌氧环境)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减弱。(2分)(前面植物输入任答一点给2分;土壤输出答到给2分)
20.(1)该站点位于基岩海岸,纬度高,气温低,冰盖厚,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陆面岩层抬升幅度大;(2分)该站点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导致陆面抬升;(2分)海平面由于全球变暖上升,但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因此海平面几乎没有相对上升。(2分)(6分,答对3点得6分)
(2)减轻:河口与海平面的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变快,泥沙不容易淤积;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水拦沙及植被恢复,导致泥沙来源减少。(4分,答对2点得4分)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试题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试题地理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3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考模拟试卷(一)地理: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考模拟试卷(一)地理,文件包含地理演练雅礼9次一模pdf、地理答案雅礼9次一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