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课(考前警示+预测+基础+技能+心理+注意+终极押题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课(考前警示+预测+基础+技能+心理+注意+终极押题篇)第1页
    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课(考前警示+预测+基础+技能+心理+注意+终极押题篇)第2页
    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课(考前警示+预测+基础+技能+心理+注意+终极押题篇)第3页
    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课(考前警示+预测+基础+技能+心理+注意+终极押题篇)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生物考前最后一课(考前警示+预测+基础+技能+心理+注意+终极押题篇),共204页。
    
    目 录
    考前技能篇
    【考前技能篇1】--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
    【考前技能篇2】--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9
    考前警示篇
    【考前警示篇1】--分子与细胞部分易错点………………………………………………………15
    【考前警示篇2】--遗传与进化部分易错点………………………………………………………45
    【考前警示篇3】--稳态与调节部分易错点………………………………………………………77
    【考前警示篇4】--生物与环境部分易错点………………………………………………………110
    【考前警示篇5】--生物技术与工程部分易错点…………………………………………………127

    考前预测篇
    【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140
    【考前预测篇2】--非选择题命题热点预测………………………………………………………152

    考前注意篇
    【考前注意篇1】--高考冲刺需要有正常心态……………………………………………………172
    【考前注意篇2】--高考冲刺备考复习该如何进行………………………………………………173
    【考前注意篇3】--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176

    考场技巧篇
    【考场技巧篇】做好技术准备,决胜高考考场…………………………………………………178

    考后心理篇
    【考后心理篇】七种方法可以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182
    【考后提醒篇】高考结束适当娱乐 可以放松不可放纵……………………………………… 183

    终极押题
    2023年高考终极押题卷(全国卷)………………………………………………………185
    2023年高考终极押题卷(全解全析)………………………………………………………… 191


    【考前技能篇】
    【考前技能篇1】— 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考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一)不善于逻辑推理
    不少考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只根据直觉经验,凭个人即兴反应,不经逻辑推理和深度思考,就贸然做出选择判断。
    (二)知识模糊
    对生物的概念、原理及规律理解不透,模糊不清,导致错解。
    (三)记忆相混
    一些同学遗忘了某一知识,或将某一知识的记忆与另一知识的记忆相混或记错,结果由记忆混淆而错解。
    (四)急于求成
    审题时粗心大意,在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和明了题意的情况下, 盲目选择而出错。
    (五)盲目乐观
    对于某些选择题,不少同学往往选出一个后便不再深究,盲目乐观,毫无根据,结果错选。

    二、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直选法: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应用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一般来说,答案多是纯记忆性的。对教材的核心知识熟悉,能快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就可以用此方法迅速准确作答。 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也属于直选法。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既为应选答案。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或考试目标属识记层次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答。
    例:(2022·广东·高考真题)将正常线粒体各部分分离,结果见图。含有线粒体DNA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①指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间隙,②指线粒体内膜,③指线粒体基质,④指线粒体外膜。
    线粒体DNA分布于线粒体基质,故将正常线粒体各部分分离后,线粒体DNA应该位于线粒体基质③中,。
    直接选择出答案C。

    (二)排除法 :排除法是指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和给出的选项,先将有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逐一排除,再将比较有把握的否定选项加以排除,最后只剩下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排除法最适于解答不能直接得出答案的选择题。试题的选项中有一些绝对说法,如“完全”“都”“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
    例:(2022·广东·高考真题)为研究人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基因均大量表达),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 B.三组小鼠的肿瘤细胞均没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C.两种基因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异常的蛋白质 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
    【答案】D
    【解析】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A、B、C三个选项都是教材正文中的内容,比较熟悉。
    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错误;
    B、肿瘤细胞可无限增殖,B错误;
    C、原癌基因的正常表达对于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须的,原癌基因Myc和Ras在人体细胞内编码功能正常的蛋白质,C错误;
    D、据图分析,同时转入Myc和Ras的小鼠中,肿瘤小鼠比例大于只转入Myc或Ras的小鼠,说明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D正确。

    (三)逆推法 :逆推法也叫代入法,即从供选答案结果,然后根据信息,找出与题干相符的选项。出发反过来推导。从选项给出的条件出发,分析每一个选项可能产生的结果。
    例:(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答案】C
    【解析】假设每个选项都正确,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
    A、 紫茎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紫茎,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会出现绿茎, A不符合题意;
    B、 可通过与绿茎纯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
    C、 与紫茎纯合子(AA)杂交后代都是紫茎,故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进行鉴定,C符合题意;
    D、 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杂交(Aa)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

    (四)转换法 :如果一个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思考或计算比较繁琐,变换方式进行思考,把原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新问题进行解答。如: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或表格信息转换成更为直观的图解;将复杂的图解信息转换成更为简单明了的文字形式;将题干信息转换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的目的。
    例:(2016全国卷III)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将文字转换成食物链进行分析。图示:植物→螳螂→蝉→黄雀→鹰
    鹰的迁入会使蝉的天敌(黄雀)的数量减少,A错;
    能量流动沿食物链进行,细菌是分解者,不是食物链营养级,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
    鹰的迁入增加了营养级,没有增加能量流动的方向,C对,D错。
    (五)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
    (2022·山东·高考真题)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B
    【解析】该题图片信息量大,需要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
    A、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
    B、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
    C、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C正确;
    D、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
    (六)就熟避生法:就熟避生法是指在选项中既有熟悉的知识又有陌生的信息时,可以从对熟悉的知识判断入手,从而达到破题的一种方法。 现在的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经常涉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或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熟悉的知识,避开生疏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2018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解析] 考生对DNA—蛋白质复合物比较陌生,其实就是DNA和蛋白质结合。
    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对;
    原核细胞的拟核DNA复制或转录时DNA也会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结合,B错;
    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C对;
    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发生转录,转录需要RNA聚合酶,D对。
    (七) 图解法:有些综合性的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将文字信息转化成图形信息,就会一目了然。
    例:(2019浙江4月选考·1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

    A.1/12 B.1/8
    C.1/6 D.1/3
    【解析】根据题意,将文字描述转换成遗传系谱图
    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患病的女儿,判断半乳糖血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的致病基因为a,则可得儿子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该儿子与半乳糖血症的携带者女性结婚,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的可能性为为 2/3x1/4x1/2=1/12

    三、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找关键词 :分析题意时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并用笔标出,然后再仔细分析供选答案。找对了关键词,可以说解题就有了“钥匙”。如:时间、原因、根本、直接、最终肯定、否定、一个和生物体,种类和数目,染色体数目中的个数和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特性等。
    例:(2022·山东·高考真题)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可进入1个或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若无同源染色体则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联会不影响配子的存活、受精和其他染色体的行为。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上述精原细胞形成的精子与基因型为Aa的卵原细胞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突变,上述精子和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最多分别为(       )
    A.6;9 B.6;12 C.4;7 D.5;9
    【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1)若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则A、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①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Aa和不含A、a的精子;②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为A或a的精子;(2)若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未发生交换,③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AA、aa和不含A、a的精子;④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或aa,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为A或a的精子;综上所述,精子的基因组成包括AA、aa、Aa、A、a和不含A或a,共6种,与基因组成为A或a的卵细胞结合,通过棋盘法可知,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包括AAA、AAa、Aaa、aaa、AA、Aa、aa、A、a,共9种。
    (二)避开陷阱 :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目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仔细推敲,方能识别陷阱之所在。对于迷惑性或设陷阱性试题特别要注意,首先排查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例:(2018全国Ⅰ卷,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解析】细胞结构的破坏是陷阱,细胞结构怎么会破坏呢?误选B。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对;光合作用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合成ATP,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对;细胞核的核膜有双层膜,核膜上的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C对;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错。
    (三)辨明词义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等在审题时对概念和名词应格外留意。
    例:蛋白质完全水解后的终产物是:
    A.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包括以上三项
    【解析】考查时很多同学选错C,原因是没有辨明“水解”和“氧化分解”这两个名词的内涵。

    (四)克服思维定势 :不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新认知对象上,常常跳不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人歧途。所以,在面对考题时,要对题目的背景和条件详加考察,进而确定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在此运用。
    例(2019全国卷Ⅰ·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解析】 基因b花粉不育指雄配子Xb不育,雌配子Xb可育,父本无法提供正常Xb配子,故雌性后代无XbXb(窄叶)个体,A对;
    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子代中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对;
    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雄株提供的配子Xb不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C错;
    若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母本为纯合子,D对。

    (五) 排除干扰: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即干扰项。所谓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
    考试中,考生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
    例:(2019全国卷Ⅰ·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解析】本题要排除土壤和光的干扰。
    黄瓜幼苗吸收水,增加鲜重;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吸收大气中CO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土壤本身不会使黄瓜幼苗增重。

    (六)挖掘潜在因素:潜在因素是题目本身没有指明而又隐含其中的因素。审题时,考生若不能找出这一因素,那么解题过程就会陷入困境或误入歧途。因此,在审题时,应认真研读考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因素,使之显性化。
    例:(2017•江苏卷.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解析] 该题信息几乎全部来自图表。隐藏的信息:自变量。
    从图表可知,自变量有三个:污布类型、洗衣粉类型、酶的用量。准确选择对照,且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20U/L碱性纤维素酶处理污布类型1,去活力为60%, 30U/L碱性纤维素酶处理污布类型2,去污力约为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最强,A错;
    污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不同类型的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去污力的影响,B错;
    对污布类型2.3而言,都是Y型洗衣粉,30U/L的酶用量,只有一个自变量,去污力不同, C对;
    该实验没有对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D错。
    (七)找到简捷条件:即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
    例:(2016全国卷1)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 →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该题的简洁条件:酶具有高效性,酶和底物不能先混合。
    为了排除无关变量pH 、温度的干扰,在酶和底物混合之前先加缓冲液,以维持反应液PH恒定。 酶和底物混合后,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C正确。


    【考前技能篇2】—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错别字泛滥: 类(内)囊体 斐(裴)林试剂 高压蒸汽灭菌法(气) 增殖(值) 糖原(元) 双缩脲(尿)试剂  丙酮(铜)酸  液(叶)泡  水蒸气(汽)蒸馏法 反射弧(孤)  三体综合征(症) 靶(耙)细胞   核苷(甘)酸  乙烯(稀) 光合(和)作用 磷酸二酯(脂)键  反馈(溃)
    (2) 生物学概念混淆
    原生质层--原生质体 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 原生生物 --原核生物 细胞液--细胞内液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中心体--中心粒 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遗传信息--遗传密码 神经纤维--神经末梢 生长素--生长激素 中枢神经--神经中枢 传导--传递 种群--物种 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
    (3)方程式、图表书写不完整
    方程式中用等号表示,缺乏反应条件,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中不写能量。
    (4)文字书写、表达中出现的不规范
    a.字迹潦草,随意涂改。b.表达口语化,不善于用生物学科语言回答问题。c.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d.表达详略不当,主次不分。e.表达不完整或语言抽象,意思模棱两可。
    一、非选择题答题方法:
    1.认真审题,全面、准确地获取题中的信息,领会出题者的意图
    非选择题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全面、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是非常关键的。
    ①应读懂试题,阅读题干时必须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看清楚,通过对试题所提供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搞清楚已知什么、问什么、求什么。
    ②理解要准确,提取信息要全面,找出关键词。
    ③如果题中有图和表,努力将题图与题表进行结合,最后,通览全题,然后作答。而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基础。
    2.规范答题,要有得分意识
    在非选择题的答题中,最常见的现象是“会而不对”和“对而不去”,这主要是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达不准确造成的,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有以下几个来源:
    ●生物学专业术语或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
    写解答题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写出关键的能体现要点的一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组织语言描述,这样避免答题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
    ●题干和材料提供,考生自己组织语言
    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使用教材术语,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
    ★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条理性和严密性。
    ★考生一定要细心,不犯低级错误。
    填空题规范答题策略:
    (1)准确用字、用词,尽可能用生物学专业术语表达。
    (2)语言表达条理要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对于简答题写上序号。①……②……③……。
    (3)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4)把握答题要点,提高表达的科学性和简洁性。

    二、非选择题高考评分的一般特点和对策
    1.“多种答案”原则
    和选择题不一样,虽然高考中简答题大部分的答案还是具有相当程度的唯一性或确定性,但是一些开放性试题中,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合理的均得分;有错误的,参照评分细则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对策】:既不要过于纠结,也要注意对答案进行优选,对于基础扎实的我们来说,最好是能把简答题做出选择题的感觉,对于头脑中“蹦出来”的答案不妨作为假说,通过题目的相关验证后再作为正确答案。
    2. “易于辨别,修正清楚”原则
    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所以答题时,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过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于辨认。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学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用铅笔答题,最后也没有用签字笔重新确定,导致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对策】:确保字体清晰,大小适中,既能保证看清,又给后续改动留出空间,或留或删要清楚标出。
    3.“见空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者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虽然此法可能让部分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对策】:不要一空不会就放弃后面的所有问题,可以看看后面是不是有会的,或者容易的。
    【归纳】总体来说,简答题要确保审清题干图文内容,把握正确答题方向,分析过程逻辑自洽,答题语言规范简洁,书写答案清晰易辨。


    三、非选择题答题常见困境的原因和对策
    困境一:看题目不知如何下手,见答案不知从何而来
    原因诊断:审题后未能准确理解命题的基本意图或者定位考点,导致没有解题思路。
    【例】 (2020•吉林•月考)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 、a ;B 、b ;C、 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 4 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试题分析】 此题分析难度较大,但是若能克服畏难心理,仔细审题,还是有迹可循的。
    审出题干条件:①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②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③甲、乙、丙、丁 4 个纯合白花品系;④27∶37以及81∶175的比值。
    定位知识点,选择突破口:因此选择27∶37以及81∶175的比值作为突破口,定位考查知识点为多对基因的自由组合,推测相应杂合子自交结果
    单对基因杂合子后代显性和隐性比例为3∶1=3/4∶1/4=(3/4)1∶[1—(3/4)1];
    两对基因杂合子的后代显性和隐性比例为9∶7=9∶(3+3+1)=9∶3C21+1 C20=(3/4)2∶[1—(3/4)2];
    进一步分析出27∶37=27∶(9+9+9+3+3+3+1)=27∶9C32+3C31+1C30=(3/4)3∶[1—(3/4)3],表示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的三杂合子自交结果;
    81∶175=81∶(27+27+27+27+9+9+9+9+9+9+3+3+3+3+1)=81∶27C43+9C42+3C41+1C40=(3/4)4∶[1-(3/4)4],表示四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四杂合子自交结果。
    至此,本题的思路基本解决,剩下的就是如何组织语言答题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们延后再说。
    【答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归纳】
    (1)审题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2)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3)根据知识点,找出解题突破口

    困境二:我有解题思路,但是怎么总是答不出答案给出的方向
    原因诊断一:对考点缺乏必要的重现和分析,仅根据题干中的只言片语和头脑中的片面印象作答,导致答非所问;
    原因诊断二:审题不够准确充分,不能找出对知识点进行准确取舍的依据,陷入纠结之中而无法自拔。
    【例】 (2021•四川•期末)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 此题若不能进行知识必要的重现和整理,仅根据头脑中的印象答题,则(2)小题极易漏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甚至“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也不能完整答出。
    【答案】 (1)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归纳】 
    (1)确定考查知识点以后,力争准确完整重现知识点;
    (2)分析题意后,对相关知识点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

    困境三:我感觉这道题涉及的知识我懂,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下笔答题。
    原因诊断:未能将题干条件和教材相关原理结合而构建出答题逻辑,或者通俗的讲,没有抓住题中关键点,理顺答题思路,有时也可能是知识本身还有一些偏差。
    【例3】 (2011•全国卷•1)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 、a ;B 、b ;C、 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 4 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试题分析】 在已经明确27∶37以及81∶175的意义之后,接下来就是一个如何表述的问题了,这个我们可以参考下列做法:
    已知条件作为逻辑起点:如本题首先就要阐明你分析的逻辑起点是题干中已经告诉我们的81∶175这个比例;
    构建完整的逻辑链条:本题就需要有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表现出81∶175→(3/4)4∶[1-(3/4)4]→涉及4对基因自由组合→其他杂交实验表明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所涉及的4对基因相同。
    用清晰的形式书写答案:注意一个个环节的来,不要翻来覆去或者颠三倒四。
    【答案】 4对 ①本实验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4对等位基因 ②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
    【归纳】 
    (1)首先必须要构建完整而清晰的答题逻辑或思路;
    (2)按照思路逐个环节答题,不要随意跳跃或者反复;
    (3)每个环节力求清晰,说清楚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
    (4)没有十足把握可以省略的环节,至少要简要写出;
    (5)如果条件允许,可用标号、画图等更加直观的形式。

    困境四:知识点我懂,题目我感觉也会做,但是很多时候得分并不理想。
    原因诊断一:忽略或者未能充分理解题干给出的条件或者限制的意义,不能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导致所答内容与标准答案有较大的差距;
    原因诊断二:答题所用词语不规范,书写不清晰,不采用专有名词或者教材原文答题,经常自己生造语句回答问题;
    原因诊断三:粗心大意,出现专有名词书写错误,单位未书写、漏字掉词等非智力因素失分;
    【例】 (2007•天津卷) 为研究“圆褐固氮菌对某植物枝条生根作用的影响”,特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试管内基质为灭菌的珍珠岩(起固定、通气和吸水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圆褐固氮菌能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为进一步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请完成下列实验:

    (1)用灭菌培养液培养圆褐固氮菌。
    (2)将培养物过滤,得到菌体和无菌滤过液。
    (3)实验分两组: 甲组试管中加入基质和灭菌水; 乙组若干试管中加入相同基质后, 再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插入同类枝条,培养并观察。
    结果分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圆褐固氮菌分泌了促生根物质。
    【试题分析】本题中有几个关键的信息“提示”了我们如何作答。第一个提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为步骤(3)中加入的物质是步骤(2)中的“菌体”还是“滤过液”进行了 “提示”,因此加入的物质应该是“分泌的促生根物质(在滤过液中)”。第二个提示:步骤(3)中的“乙组若干试管中加入相同基质后,再分别加入”暗示了不同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有差异,再结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生根的作用不同,因此很容易联想到加入的物质是“等量不同浓度的滤过液”。这一答案也“暗示”了步骤(4)中乙组的结果:部分枝条生根。
    【答案】 (3)等量不同浓度的滤过液 (4)甲组枝条不生根,乙组部分枝条生根

    【归纳】 规范答题的要求
    (1)答案常见来源:①生物学专业术语或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②题干和材料提供,考生自己组织。
    (2)尽量使用教材术语或结论性语句,名词、概念要写完整、准确无误。
    (3)注意生物学科的“潜规则”。如基因型显性在前,隐性在后;常染色体基因在前,性染色体基因在后;
    (4)细心作答、不犯低级错误,特别注意专有名词的正确书写和搭配。
    (5)在解答问题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①回答基本概念时宜“小”不宜“大”;② 回答基本结构时宜“细”不宜“粗”;③注意前后文对应关系,正面作答。
    (6)实验题的步骤中注意对照、等量、多数等常见易错点,结果表述注意要用同一标准,注意表述的结果要互斥,而不要具有包含关系。

     重要提示:
    落实好基础知识是准确答题的根本保障!!!保证足够的答题时间是得分的基本条件!!!如果时间不够,哪怕放弃一些题目也要确保其它题目的答题节奏,不要火急火燎,只管填空,不管得分!!!



    【考前警示篇】
    【考前警示篇1】------分子与细胞部分易错点
    易错点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判断
    1.(2022·安徽省·模拟题)阿胶原产于山东,主要由驴皮熬制而成,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B. 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C. “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Zn、Fe、K等微量元素
    D. 食用驴皮熬成的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答案】A
    【解析】阿胶中富含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A正确;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但其中的储能物质依然是脂肪,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K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C错误;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阿胶中不含纤维素,D错误。
    【错因】不能准确判断细胞中元素与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不清楚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功能。
    【纠正】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依然是脂肪,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有机化合物
    糖类
    由C、H、O 3种元素组成
    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脂质
    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蛋白质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易错点2:对细胞中的主要有机物合成场所和主要功能认识不清
    2.(2022·山东省·月考题)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主要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错因】对细胞中不同有机物的合成场所分辨不清,影响判断
    【诊断】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提醒】真核细胞中DNA和RNA主要在细胞核合成,少数也会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合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有的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糖类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主要在叶绿体中合成,但有些多糖结构要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脂质主要由内质网合成。对异养型生物而言,许多小分子有机物,如氨基酸、葡萄糖等都是从外界直接吸收的。

    易错点3 细胞内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混淆
    3.(2022·山东·临沭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等对实验成败起关键性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蔗汁富含糖类且近于白色,可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清水冲洗以去除浮色
    C.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高温处理过的淀粉酶时仍会出现紫色反应
    D.NaOH溶液为斐林试剂与葡萄糖的显色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答案】C
    【解析】甘蔗汁富含蔗糖,但蔗糖不是还原糖,因此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检测花生种子中的油脂时,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经高温处理后没有破坏肽键,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高温处理过的淀粉酶时仍会出现紫色反应,C正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是A液和B液混合后在使用,不是创造碱性条件,D错误。
    【错因】对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鉴定原理和现象有混淆。
    【诊断】甘蔗汁富含蔗糖,但蔗糖不是还原糖。检测花生种子中的油脂时,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经高温处理后没有破坏肽键,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高温处理过的淀粉酶时仍会出现紫色反应。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是A液和B液混合后在使用,不是创造碱性条件。
    【提醒】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50~65℃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蛋白质和多肽均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产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不能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淀粉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
    5.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6.线粒体的染色: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7.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8.CO2的检测: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9.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
    1.生物组织中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可溶性还原糖,蔗糖分子为非还原糖。斐林试剂只能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淀粉属于多糖,遇碘变蓝色。
    3. 脂肪以油滴状微粒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内。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4.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常考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答: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答: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4.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5.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6.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
    7.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易错点4:对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变化与代谢活性关系认识不清
    4. (2023·湖北省·月考题)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B.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D.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答案】C
    【解析】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1.含量:生物体中的水含量一般为60%~90%,特殊情况下可能超过90%,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存在形式: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3.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A.水是植物细胞液的主要成分,细胞液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故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正确;
    B.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
    C.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
    D.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活动,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正确。
    【错因】对水的作用理解不准确,则会误选错误选项。
    【诊断】水是植物细胞液的主要成分,细胞液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故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A正确;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自由水参与细胞代谢活动,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D正确。
    【提醒】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为结合水;绝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流动,为自由水,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活动。

    易错点5: 不会正确使用对照实验验证无机盐的功能
    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1)材料用具:30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2)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3)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______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②将30株长势相同的幼苗分成三等份,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
    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_____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缺镁 (4)①A ②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
    (5)在缺锌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 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
    【解析】(3)①由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实验还应遵循对照原则,因此实验分为三组,一组是完全培养液作为对照,一组是缺锌的培养液,一组是缺镁的培养液。
    (4)①A缸是完全培养液,因此A中的苹果幼苗长成生长。
    ②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则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则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若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若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
    (5)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还应增加一组实验,缺锌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观察苹果幼苗的小叶病是否恢复正常,若恢复正常,说明苹果小叶病确实是由于缺锌引起的。
    【错因】不能正确使用对照实验法验证无机盐的功能。
    【诊断】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等相同。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进行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形成前后对照,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提醒】验证无机盐生理功能的方法

    (1)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等相同。
    (2)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进行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形成前后对照,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易错点6:对病毒特殊性理解不到位
    5. 对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研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病毒直接复制其RNA
    B. 在琼脂糖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病毒培养,用于研究
    C. RNA病毒容易发生突变,疫苗的研发较困难
    D. RNA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细胞就死亡
    【答案】C
    【解析】1.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进入休眠状态,当再次进入生物时,病毒就会从休眠状态中恢复正常生命活动。
    2.丙肝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需要+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丙肝病毒的RNA。
    A.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病毒间接复制其RNA,A错误;
    B.琼脂糖固体培养基不含细胞,而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琼脂糖固体培养基无法培养病毒,B错误;
    C.RNA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疫苗的研发较困难,C正确;
    D、RNA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细胞会处于休眠状态,D错误。
    【错因】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需要用活细胞来培养。
    【诊断】病毒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细胞结构的生物有许多差异。其核心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不能独立完成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生命活动,病毒只能以自身核酸为模板,依靠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酶、场所等进行核酸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病毒根据核酸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种,常考的RNA病毒有流感病毒、非典病毒、新冠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等。病毒根据宿主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

    易错点7:蛋白质的相关计算方法不熟悉
    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图甲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数字为氨基酸序号,虚线表示二硫键),图乙是该肽链的部分放大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所示结构中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的有①⑧
    B.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和2个游离的氨基
    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个128个氧原子
    D.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220
    【答案】D
    【解析】甲图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该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分子中还含有3个二硫键;乙图为甲图中的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氨基(-NH2);②④⑥⑧表示R基(依次是-CH2-NH2、-CH3、-CH2-COOH,-CO-COOH);③⑤⑦表示肽键(-CO-NH-);⑨为肽键的一部分。图乙所示结构①是肽链一端的氨基、⑧是R基,二者均没有发生脱水缩合反应,A错误;图乙中的R基(图中的②④⑥⑧)中共含有1个氨基和2个羧基,因此该蛋白质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数=1+1=2个、至少含有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羧基数=1+2=3个,B错误;由氨基数的结构通式可知,每分子氨基数至少含有2个氧原子,图乙中的R基(图中的②④⑥⑧)中共含有5个O原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124×2+5-(124-1)=130个,C错误;由氨基数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分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4-1=123个,形成3个二硫键要失去6个H,故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23×18+6=2220,D正确。故选D。
    【错因】对“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相关计算方法不熟悉。
    【提醒】1.“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相关计算公式
    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一条肽链或m条肽链时,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和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肽链数目
    氨基酸数目
    肽键数目
    脱去水分子数目
    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
    游离的氨基数目
    游离的羧基数目
    1
    n
    n-1
    n-1
    na-18(n-1)
    至少1个
    至少1个
    m
    n
    n-m
    n-m
    na-18(n-m)
    至少m个
    至少m个
    注意:①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多肽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还要减去脱去的氢原子数,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
    ②若为环状肽链,可将公式中肽链数视为0,再进行相关计算。
    2.多肽中原子数的有关计算公式
    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
    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氮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含有1个氮原子),因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8.对真核细胞中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清
    8 .(2020·全国卷I)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
    突触
    高尔基体
    (1)_________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功能
    (2)_________
    (3)_________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所
    膜的主要成分
    (4)_________
    功能举例
    在缩手反射中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5)_________

    【答案】 ①. 细胞膜 ②. 参与信息传递 ③.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④. 脂质和蛋白质 ⑤. 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解析】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1)K+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为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参与信息传递的功能。
    (3)由分析可知,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后,“出芽”形成囊泡,最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4)由分析可知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5)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和多种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反应的场所,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错因】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认识不清,从而不能正确分析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成分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泌蛋白合成、分泌的过程,掌握各种生物膜的功能,再结合实例具体分析。
    【提醒】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易错点9:对细胞器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理解不到位
    7. (2020年陕西月考)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 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 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答案】A
    【解析】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然后分析选项中的关键点逐一判断。
    A.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线粒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A正确;
    B.细胞质基质中含有RNA,不含DNA,而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DNA和RNA,所含核酸种类不同,B错误;
    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的场所和运输通道,在未分化的细胞中数量较少,而胰腺外分泌细胞由于能合成并分泌含消化酶的胰液,细胞中的内质网数量较多,C错误;
    D.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D错误。
    【错因】对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所含核酸类型不明确,对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的功能认识不清,则会误判选项。
    【提醒】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然后分析选项中的关键点逐一判断。
    序号
    名称
    功能
    1
    线粒体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
    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3
    中心体
    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5
    细胞膜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
    叶绿体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7
    细胞核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8
    液泡
    (1)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2)含无机盐、色素、糖类、蛋白质等物质

    易错点10:对渗透作用中水分子的流动方向判定不清;对“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的大小比较理解不准确。
    10.(2022·湖南衡阳·一模)如图是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漏斗内溶液S1为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S2为0.1 g/mL的蔗糖溶液(半透膜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S1溶液和S2溶液浓度并不相等
    B.若实验开始时将S1溶液和S2溶液互换,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h会不变
    C.若实验起始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h会变大
    D.若实验起始时漏斗内S1溶液换成0.3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h会更大
    【答案】B
    【解析】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A正确;若实验开始时将S1溶液和S2溶液互换,由于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因此漏斗外溶液浓度大于漏斗内溶液浓度,此时漏斗内的水分子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烧杯内,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h会减小,B错误;若实验起始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烧杯中溶液浓度减小,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增大,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h会变大,C正确;若实验起始时漏斗内S1溶液换成0.3g/mL的葡萄糖溶液,0.3g/mL的葡萄糖溶液比0.3g/mL的蔗糖溶液所含的溶质分子多,因此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增大,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h会更大,D正确。故选B。
    【错因】对渗透作用中水分子的流动方向判定不清;对“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的大小比较理解不准确。
    【提醒】
    一、掌握“渗透作用”作用的发生——系统的水分流动:

    1. 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
    2. 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的液面下降。
    3. 若S1浓度=S2浓度,水分子由S1→S2和由S2→S1的数量相等。
    二、特别注意
    1. 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则先是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达到渗透平衡。
    2.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3. 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只是观测出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4. 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物质的量浓度是10%蔗糖溶液小于10%葡萄糖溶液(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葡萄糖),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易错点11:不能准确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不能理清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022·福建省福州华侨中学·模拟预测)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答案】D
    【解析】图1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图2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3物质的运输速率不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不需要能量,可判断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图4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能量和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主动运输。根据分析,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O2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C正确;图4的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
    【诊断】不能准确辨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不能厘清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提醒】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比较项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转运蛋白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消耗
    举例
    水、CO2、O2、甘油、乙醇、苯
    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分泌蛋白的分泌
    2.物质浓度差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大;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大的原因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3.氧气浓度及呼吸作用强度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主要影响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1)由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因此其运输与速率氧气浓度及呼吸作用强度无关;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因此,氧气浓度为0时,可由无氧呼吸为其提供能量,故图B曲线的起点不在原点;
    (3)如果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图A也可以表示某物质的主动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4.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易错点12:对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基本原理不清楚。
    12.(2022·广东广州·二模)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0.3 g·mL-1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Ⅱ组水稻为耐盐碱水稻
    B.Ⅱ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仅受限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C.A→B段,I组水稻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B→C段是由于I组细胞主动吸收K+、NO3-
    【答案】 A
    【解析】用0.3 g/mL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Ⅱ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而I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因此初始时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Ⅱ组为耐盐水稻。
    结合分析可知,在0.3 g/mL的KNO3溶液中,II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增加,说明II组水稻可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属于耐盐碱水稻,A正确;Ⅱ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除受限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还受到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影响,B错误;A→B段,I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减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错误;B→C段是由于I组细胞能通过主动吸收K+和NO3-,使B→C段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因此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错误。故选A。
    【诊断】对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基本原理不清楚。
    【提醒】1. 质壁分离:
    (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表现: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液最好有颜色,易于观察。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 质壁分离复原:当质壁分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质壁分离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若细胞失水时间太长,质壁分离后也不能复原。
    (2)在不同溶液中质壁分离后的细胞能不能自动复原,要看溶液中的溶质能否透过质膜和液泡膜被细胞选择性吸收。若用尿素、乙二醇、KNO3、NaCl做实验,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现象,因这些物质均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
    3. 溶液浓度与渗透压大小的关系: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

    13.对ATP的结构功能理解不到位
    13. (2021.江苏省.联考)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 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 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 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答案】C
    【详解】A.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
    C.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
    D.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

    易错题点14:对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机理理解不到位
    14. (2021.黑龙江省.月考)为研究酶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
    B. 加入各组反应小室中含有酶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应一致
    C. 将H2O2加到反应小室中的滤纸片上后需迅速加入pH缓冲液
    D. 比较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判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
    【答案】C
    【解析】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所处环境的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通过相同时间内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释放的气体量反映,其他条件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A.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且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则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A正确;
    B.各组的滤纸片大小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B正确;
    C.应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有滤纸片的一侧在上面,然后依次小心加入pH缓冲液和H2O2溶液,此时混合液不能与滤纸片接触,C错误;
    D、比较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以反映在不同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从而判断过氧化氢酶的适宜pH范围,D正确。

    易错点15:对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要点掌握不清
    15.(2023.湖北省.月考)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 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C. 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D. 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原核生物)只含有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
    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错误;
    B.层析液可以由石油醚、丙酮和苯混合而成,也可以用92号汽油代替,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起不到层析的效果,B错误;
    C.层析时,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需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C错误;
    D.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含有叶黄素和叶绿素b,D正确。

    易错点16: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识记不清;对利用呼吸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掌握不熟练。
    16.(2022·福建省福州华侨中学模拟预测)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点释放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当氧气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________,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氧气浓度为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图丙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________。
    【答案】(1)无氧呼吸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2)无氧呼吸     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3)1/13     I (4)0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呼吸强度不受氧气浓度影响,只能是无氧呼吸;乙图呼吸强度受氧气浓度影响,只能是有氧呼吸;丙图开始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是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后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释放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
    (1)甲图中,呼吸强度不受氧气浓度影响,只可能是无氧呼吸。若呼吸强度不能以CO2的释放量表示,只可能是该生物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分解葡萄糖产生的是乳酸。
    (2)图乙中B点氧气浓度为零,其二氧化碳来源只有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受呼吸酶的数量限制。
    (3)图丙中YZ∶ ZX=4∶ 1,由图可知,YZ为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设为4a,ZX为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设为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6 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2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1/6 a÷(2a+1/6 a)=1/13 。由图可知,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氧气浓度是I点。
    (4)因为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时应该是完全无氧呼吸时,即氧浓度为0时。
    【诊断】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识记不清;对利用呼吸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掌握不熟练。
    【提醒】一、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根据反应物和产物
    消耗O2
    一定存在有氧呼吸
    产生H2O
    一定存在有氧呼吸
    有酒精或乳酸
    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无CO2释放
    一定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根据物质量的关系
    CO2= O2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CO2 > O2
    两类呼吸方式并存,差值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
    根据场所
    只在细胞质基质中
    无氧呼吸(主要指真核生物)
    有线粒体参与
    有氧呼吸(或两类呼吸并存)
    注:以上数量关系是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细胞呼吸,若CO2 < O2 ,则可存在脂质的氧化分解。
    二、利用“数量关系”进行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1. 明确以下几个等量关系
    (1)CO2释放总量=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2)O2吸收量=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3)酒精产生量=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2. 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各物质间的关系比
    (1)有氧呼吸中葡萄糖∶O2∶CO2=1∶6∶6。
    (2)无氧呼吸中葡萄糖∶CO2∶酒精=1∶2∶2或葡萄糖∶乳酸=1∶2。
    (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
    (4)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摩尔数之和的比为3∶4。
    易错点17:液滴移动法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或速率时对不同条件下液滴移动所代表的含义不清楚;不能正确设置实验对照组等。
    17.(2022·安徽滁州·模拟预测)呼吸熵(RQ=释放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实验开始前,着色液滴均停留在初始位置,然后关闭活塞,在25°C下经20 min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滴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动x mm和y m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测得x=50 mm,y=-50 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2
    B.若发芽种子仅进行有氧呼吸,且呼吸熵小于1,则分解的有机物中可能有脂肪
    C.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装置1液滴右移、装置2液滴左移
    D.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可增加放入灭活发芽种子的装置,其它条件不变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1的试管内装有NaOH,吸收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1中液滴的移动是由氧气的变化决定的;装置2中无NaOH,液滴的移动是由氧气变化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共同决定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装置2与装置1液滴移动的距离差。若测得x=50 mm,y= -50 mm,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50-(-50)=100 mm,消耗的氧气为50 mm,呼吸熵是100÷50=2,A正确;由于脂肪中的碳氢比例高,若发芽种子仅进行需氧呼吸,且呼吸熵小于1,则分解的有机物可能为脂肪,B正确;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当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不移动;当种子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当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装置1液滴不移动,装置2液滴右移,C错误;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增加放入灭活发芽种子的装置,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故选C。
    【提醒】一、液滴移动法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1. 装置:

    2. 原理: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O2被NaOH 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红墨水滴左移。单位时间内红墨水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3. 结果分析:
    (1)若甲红墨水滴左移,乙红墨水滴不动,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2)若甲红墨水滴不动,乙红墨水滴右移,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3)若甲红墨水滴左移,乙红墨水滴右移,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4. 物理误差的校正:设置丙装置,除将装置中生物材料换为杀死的等量同种生物材料外,其余均与乙装置相同。
    二、液滴移动法测定细胞呼吸速率
    1. 装置:

    2. 指标:细胞呼吸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来表示。
    3. 原理:组织细胞呼吸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细胞呼吸速率。
    4. 物理误差的校正: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特别提醒】 脂肪含氢量高,含氧量低,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氧化分解时耗氧量高,而产生CO2量少。因此脂肪有氧呼吸时,产生的CO2量小于消耗的O2量,有色液滴移动明显。

    易错点18: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理解不到位
    18.(2023·四川省·月考)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模块3中的甲可与CO2结合,甲为________________。
    (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答案】 ①. 模块1和模块2 ②. 五碳化合物(或:C5) ③. 减少 ④. 模块3为模块2提供的ADP、Pi和NADP+不足 ⑤. 高于 ⑥.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或: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 ⑦. 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CO2的吸收量减少
    【解析】分析题图,模块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模块2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模块3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稳定的化学能),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模块1和模块2相当于光反应阶段,模块3相当于暗反应阶段。在模块3中,CO2和甲反应生成乙的过程相当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因此甲为C5,乙为C3。
    (1)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再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题图中模块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模块2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两个模块加起来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的功能。在模块3中,CO2和甲反应生成乙的过程相当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因此甲为五碳化合物(或C5)。
    (2)据分析可知乙为C3,气泵突然停转,大气中CO2无法进入模块3,相当于暗反应中CO2浓度降低,短时间内CO2浓度降低,C3的合成减少,而C3仍在正常还原,因此C3的量会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3中CO2的量严重不足,导致暗反应的产物ADP、Pi和NADP+不足,无法正常供给光反应的需要,因此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
    (3)糖类的积累量=产生量-消耗量,在植物中光合作用产生糖类,呼吸作用消耗糖类,而在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没有呼吸作用进行消耗,因此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要高于植物。
    (4)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保住水分会将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因此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联系图中三个模块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结合题干进行分析。
    【提醒】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条件
    色素、光、酶、水、ADP、Pi
    多种酶、CO2、ATP、[H]
    反应产物
    [H]、O2、ATP
    有机物、ADP、Pi、NADP+、水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2H2O4[H]+O2
    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CH2O)+C5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实质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
    同化CO2形成(CH2O)
    联系
    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②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
    ③ 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偶联,离开了彼此均会受阻,即无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若无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同样光反应也会停止。

    易错点19:对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骤变引起ATP、NADPH、C3和C5等含量变化的分析不准确。
    19.(2022·北京·模拟预测)正常生长的小球藻,由自然光照改为绿光下继续培养,短时间内小球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会发生的变化是( )
    A.H2O在光下分解速率不变 B.卡尔文循环增强
    C.ADP/ATP的比值下降 D.C3/C5的比值上升
    【答案】D
    【解析】色素对绿光吸收较少,改为在绿光下继续培养,导致光反应减弱,H2O在光下分解速率下降,A错误;光反应减弱,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卡尔文循环减弱,B错误;光合色素吸收绿光少,导致光反应减弱,生成的ATP减少,使ADP/ATP比值上升,C错误;光反应减弱,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C3还原成C5的量减少,但短时间内C5的消耗量不变,所以C5含量减少,C3/C5比值上升,D正确。故选D。
    【提醒】1.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分析。如光照强度不变,CO2供应减少,短时间内C3、C5、NADPH和ATP的含量变化:

    【分析】由于光照强度不变,CO2供应减少,Ⅱ减弱,Ⅲ暂时不变:
    ①C3合成减少,消耗量暂时不变,C3含量减少;
    ②C5消耗减少,合成量暂时不变,C5含量增加;
    Ⅲ随后减弱,Ⅰ暂时不变:
    ③NADPH和ATP含量减少。
    2.短时间各物质变化模型
    条件
    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
    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
    CO2供应由充足到不足,光照不变
    CO2供应由不足到充足,光照不变
    C3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C5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NADPH和ATP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CH2O)合成量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模型图




    ①图1中曲线甲表示C3,曲线乙表示C5、NADPH、ATP、(CH2O)合成量。
    ②图2中曲线甲表示C5、NADPH、ATP、(CH2O)合成量,曲线乙表示C3。
    ③图3中曲线甲表示C5、NADPH、ATP,曲线乙表示C3、(CH2O)合成量。
    ④图4中曲线甲表示C3、(CH2O)合成量,曲线乙表示C5、NADPH、ATP。

    20.对有关光合和呼吸的曲线类图解不会识别和理解
    20. (2022·安徽·月考)将某植物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分别置于含不同蔗糖浓度的反应介质溶液中,测量其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图中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绿素含量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得的该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小于该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的光合速率
    B. 若分离的叶绿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破碎叶绿体,测得的光合速率与无破碎叶绿体的相比,光合速率偏大
    C. 若该植物较长时间处于遮阴环境,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B-C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D. 若该植物处于开花期,人为摘除花朵,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A-B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答案】A
    【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需要保证完整的结构,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外界浓度过高,导致叶绿体失水,降低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积累过多,也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
    【详解】A.测得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是叶片的总光合速率减去叶片的呼吸速率,而分离得到的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就是总光合速率,A正确;
    B.破碎叶绿体,其叶绿素释放出来,被破坏, 导致消耗二氧化碳减少,测得的光合速率与无破碎叶绿体的相比,光合速率偏小,B错误;
    C.若该植物较长时间处于遮阴环境,光照不足,光反应减弱,影响碳反应速率,蔗糖合成一直较少, C错误;
    D.若该植物处于开花期,人为摘除花朵,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蔗糖不能运到花瓣,在叶片积累,光合速率下降,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B-C段对应的关系相似,D错误。故选A。
    【诊断】不能正确辨析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的关系;不能准确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曲线。
    【提醒】1.植物的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1)呼吸速率(黑暗条件):单位时间内一定量组织的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
    (2)净光合速率(光照条件):单位时间内一定量组织的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4)曲线解读:

    ①A点:只呼吸不光合,植物释放CO2,吸收O2。
    ②AB段: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释放CO2,吸收O2。
    ③B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表观上不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
    ④B点之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吸收CO2,释放O2。
    2.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CO2含量变化分析
    (1)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及分析

    图1 曲线分析
    图2 曲线分析
    a点:凌晨2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b点:有微弱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
    ce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
    ef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fg段:没有光照,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AB段:无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C段: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CD段:4时后,微弱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其中FG段表示“光合午休”现象。
    H点:随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HI段:光照继续减弱,光合作用强度

    相关试卷

    2023届陕西省高三考前预测押题(二)理综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高三考前预测押题(二)理综生物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卷高考生物考前押题密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卷高考生物考前押题密卷,共14页。

    生物-2023年高考终极押题猜想(分专题预测)(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2023年高考终极押题猜想(分专题预测)(解析版),共9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7,遗传规律14,动物生命活动调节22,生态系统综合32,生物技术与工程41,热点素材56,实验设计及分析6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