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解析版)第1页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解析版)第2页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3kb 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
    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6 小题,其中 1 ~ 12 小题,每题 2 分;13 ~ 16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体的各种功能总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 蓝细菌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其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
    C. 性腺细胞中的内质网较为发达
    D. 支原体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B、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A、B错误;
    C、性腺细胞内大量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因此其内质网较为发达,C正确;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其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
    故选C。
    2、以下关于生物学实验部分操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实验操作
    A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用盐酸处理后的口腔上皮细胞,滴加健那绿染液,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光合色素时,研磨叶片后应立即加入CaCO3以防止色素被破坏
    C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剪取洋葱根尖2~3cm,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观察各时期细胞
    D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液,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3.抽样检测法的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详解】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体染料,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应该是用生理盐水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而后滴加健那绿染液,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A错误;
    B、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光合色素时,研磨叶片需要同时加入无水乙醇、二氧化硅和CaCO3,它们的作用依次是溶解色素、充分研磨和以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
    C、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剪取洋葱根尖2~3mm,而后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观察各时期细胞,C错误;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需要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液,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而后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死活),血细胞计数板计数,D正确。
    故选D。
    3、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气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
    B. 肺气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
    C. “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
    D. “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正常人体通过调节作用,可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该患者发烧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A正确;
    B、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故使肺部组织液增多,B正确;
    C、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D正确。
    故选C。
    4、蒜素具有抗菌、抗血栓等多种功效,蒜素由蒜氨酸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但新鲜大蒜中蒜素的含量很低。这是因为在完整的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蒜氨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膜对蒜氨酸酶的通透性较低,而对蒜氨酸的通透性较高
    B 研磨生大蒜会破坏生物膜释放蒜氨酸酶,从而生成大量蒜素
    C. 在冰箱中保鲜的大蒜,取出后立即捣碎,能产生更多的蒜素
    D. 野生蒜类植物被天敌取食会产生蒜素,通过传递物理信息避免被采食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详解】A、在完整的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会进入细胞质中将蒜氨酸分解为蒜素,说明液泡膜对蒜氨酸酶的通透性较高,A错误;
    B、在新鲜大蒜的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蒜氨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研磨生大蒜会破坏生物膜释放蒜氨酸酶,将蒜氨酸分解为蒜素,从而生成大量蒜素,B正确;
    C、酶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低温抑制其活性,在冰箱中保鲜的大蒜,取出后立即捣碎,产生的蒜素较少,C错误;
    D、野生蒜类植物被天敌取食后,会将蒜氨酸酶分解,故不能产生蒜素,D错误。
    故选B。
    5、人工栽培的马铃薯(四倍体)难以出现新品种,而野生型品种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马铃薯的育种资源。如图表示马铃薯新品种丙(四倍体)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马铃薯(4N)甲×野生品种(2N)→乙马铃薯新品种(丙)
    A. 过程①一定是秋水仙素处理
    B. 甲品种是纯合的二倍体植株
    C. 培育马铃薯新品种丙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
    D. 与甲相比,丙马铃薯淀粉含量可能有所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将四倍体马铃薯的花药培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含2个染色体组)和野生品种杂交后获得乙(含2个染色体组),再将乙品种经过染色体加倍获得四倍体的马铃薯新品种(丙)。
    【详解】A、丙为四倍体,过程①除秋水仙素处理外,还可低温处理,A错误;
    B、四倍体马铃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甲是单倍体,不能称为二倍体,B错误;
    C、培育马铃薯新品种丙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一般来说,与单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所以与单倍体马铃薯甲相比,丙为四倍体马铃薯淀粉含量可能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D。
    6、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我国部分地区已启动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工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B细胞和T细胞受HPV疫苗刺激后有特定的mRNA合成
    B. HPV疫苗属于抗体,人体对HPV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C. 人体内相应的浆细胞能识别并密切接触被HP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 HPV疫苗需注射三次,其原因是再次“注射”刺激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B细胞和T细胞受HPV疫苗刺激后都会增殖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会有特定mRNA的合成,A正确;
    B、HPV疫苗属于抗原,人体对HPV的免疫过程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HPV可刺激机体发生细胞免疫,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来裂解靶细胞,C错误;
    D、HPV疫苗需注射三次,其原因是再次“注射”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
    故选A。
    7、“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贵州省境内狮溪江段的峨眉后平鳅和西昌华吸鳅,因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 )
    A. 黄鹂在林冠层栖息,红腹锦鸡在林下层生活
    B. 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
    C. 某种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虫生活在地表树上或草丛中
    D. 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 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
    【详解】A、黄鹂在林冠层栖息,红腹锦鸡在林下层生活,生活的空间层次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A正确;
    B、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属于同域共存,B正确;
    C、蝉的幼虫和成虫他们是同一个物种,幼虫和成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不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
    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二者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D正确。
    故选C。
    8、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半荒漠地区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 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物质和能量
    C. 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 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此类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更多的土壤,故半荒漠地区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正确;
    B、草本植物可栽培食用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食用菌市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完成自身的代谢过程,因此,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物质和能量,B正确;
    C、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只能说草本植物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没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
    D、草本植物可栽培食用菌,而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D正确。
    故选C。
    9、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
    B. 进化的内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C. 不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在自然情况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 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体现在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正确;
    B、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B错误;
    C、不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在自然情况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C正确;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B。
    10、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用雌激素处理以获得更多卵母细胞
    B.过程②在雌鼠a的输卵管内完成受精
    C.过程③需将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到子宫中
    D.过程④前需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D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详解】A、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促其超数排卵,A错误;
    B、过程②是体外受精,体外受精是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适当的培养液中共同培养一段时间,来促使它们完成受精,B错误;
    C、过程③需将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C错误;
    D、为了使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过程④前需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选择雌性胚胎移植,D正确。
    故选D。
    11、玉米(2n=20)和水稻(2m=24)均为二倍体植物,某实验小组拟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富含β-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植株,过程设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
    B.过程②中常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若诱导生芽,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应高于细胞分裂素
    D.该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和细胞膜有流动性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过程①为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②为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③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④为形成完整的植株。
    【详解】A、过程①为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通常用酶解法。由于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该过程需要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正确;
    B、过程②中常用PEG(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
    C、生长素含量更高,愈伤组织易于生根,若诱导生芽,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应高于生长素,C错误;
    D、原生质体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最终发育成杂种植物,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12、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D/PGS)是对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测后再进行胚胎移植,流程如图所示。图中检测包括PGD、PGS(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卵子需培养至MII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进行受精
    B.PGD和PGS技术可分别用于筛选唐氏综合征和红绿色盲
    C.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对夫妻双方进行免疫检查
    D.“理想胚胎”需培养至原肠胚期才能植入子宫
    【答案】A
    【分析】1、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
    2、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3、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体外受精时,需要将所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MII期,才可以与精子完成受精作用,A正确;
    B、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PGD可用于筛选红绿色盲;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PGS可用于筛选唐氏综合征,B错误;
    C、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反应,因此进行胚胎移植前不需要对夫妻双方进行免疫检查,C错误;
    D、“理想胚胎”需培养至桑椹或囊胚才能植入子宫,D错误。
    故选A。
    13、2022年福建首次发现植物“修大戟”和天宝岩肿腿迷甲昆虫,为世界增添了一笔科学财富,进一步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修大戟花开艳丽,推测可通过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B.修大戟自然分布范围较窄,野生种群规模小,急需最有效的就地保护
    C.天宝岩肿腿迷甲成虫夜间在树干上活动,白天则隐藏在树下或树皮中很难找到,这种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间接价值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A、修大戟花开艳丽,花的色彩是光的反射,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正确;
    C、天宝岩肿腿迷甲成虫形成的生活习性是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体现了间接价值,其对生物进化的研究作用体现的是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D。
    14、如图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B.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C.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
    D.如果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一个双链DNA中,A与U之和也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其中①是由RNA形成单链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②是以单链DNA合成双链DNA的过程,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③④⑤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其中③是变性、④是复性、⑤是延伸阶段。
    【详解】A、①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A错误;
    B、④为复性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互补DNA链结合,B正确;
    C、图中②⑤过程为DNA复制,这两个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其中⑤过程进行的温度是70~75℃,因此催化该过程的DNA聚合酶能耐高温,但催化②过程的酶不耐高温,C错误;
    D、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双链DNA不含有碱基U,D错误。
    故选B。
    15、RNA干扰技术是指小分子双链RNA(dsRNA)可以特异性地降解或抑制同源mRNA表达,从而抑制或关闭特定基因表达的现象,下图是其作用机制,其中Dicer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RISC是一种复合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siRNA和dsRNA分子中的嘧啶数量等于嘌呤数量
    B.siRNA和RISC断裂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
    C.RISC能够将mRNA剪切,最可能依赖于RISC中的蛋白质
    D.RNA干扰技术是指在转录水平上对特定基因表达的抑制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RNA干扰现象示意图,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与一种蛋白质结合形成RISC复合体。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干涉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最终将靶基因mRNA降解,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
    【详解】A、由于双链R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形成dsRNA分子,配对方式为A—U、U—A、C—G、G—C,所以dsRNA分子中嘧啶和嘌呤的数量关系是相等的。由题可知,siRNA是dsRNA被Dicer切割断开磷酸二酯键产生的,故siRNA中嘧啶和嘌呤的数量关系也是相等的,A正确;
    B、Dicer将dsR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多个siRNA,而RISC是识别mRNA序列后将其降解成多个片段,故RISC也是将磷酸二酯键断开,Dicer和RISC断裂的化学键相同,B正确;
    C、RISC是由siRNA与一种蛋白质结合而成,其能够将mRNA剪切,最可能依赖于RISC中的蛋白质(可能起相应酶的作用),C正确;
    D、RNA干扰使mRNA被降解,而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故RNA干扰是在翻译水平上对特定基因表达的抑制,D错误。
    故选D。
    16、研究发现,小鼠的生长发育与常染色体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B)有关,该基因发生突变后(b),小鼠发育迟缓表现为个体矮小。某小组选用纯合正常鼠与纯合矮小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纯合正常雌鼠与纯合矮小雄鼠杂交,F1全表现为个体矮小。
    实验二:纯合矮小雌鼠与纯合正常雄鼠杂交,F1全表现为正常。
    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有人提出假说:B基因在精子中处于非甲基化,而在卵细胞中处于甲基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NA甲基化抑制了B基因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
    B.若假说正确,则基因型为Bb雌鼠产生一种配子
    C.可通过F1中个体矮小雄鼠与纯合矮小雌鼠杂交来验证假说
    D.若假说正确,实验一、二的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完全一致
    【答案】B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详解】A、 DNA 甲基化通过影响转录过程进而影响基因表达,实验一中F1基因型为Bb,但表现为个体矮小,推测ADNA甲基化抑制了B基因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A正确;
    B、若假说正确,则基因型为 Bb 的雌鼠可产生两种卵细胞,由于B基因在卵细胞中处于甲基化,因此B基因在卵细胞中不表达,B错误;
    C、F1中个体矮小雄鼠与纯合矮小雌鼠杂交,如果子代个体正常:个体矮小=1∶1,即F1中个体矮小雄鼠产生了B和b精子,则能验证假说(B基因在精子中处于非甲基化),C正确;
    D、实验一和实验二的 F1基因型均为 Bb,若假说正确,均产生基因型为B(不表达)和b的卵细胞,基因型为B和b的精子,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既有个体正常也有个体矮小,且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B。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时常发生,使玉米经常处于干旱和复水间隔的生境中。
    提高玉米抗旱性是旱区需要解决的问题。褪黑素在植物抵御干旱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为探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后外源褪黑素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科研人员发现玉米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有叶绿体,但叶绿体结构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导致维管束鞘细胞只能进行暗反应,据此分析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没有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据图1可知喷施褪黑素能提高玉米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及促进玉米复水后生长发育的恢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干旱胁迫下玉米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导致,依据是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复水后外源褪黑素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调控机制,可以从外源褪黑素对_________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1) 供水情况和是否喷施100μm/L褪黑素 基粒或者类囊体薄膜
    (2)干旱胁迫下褪黑素处理的玉米净光合速率比未经处理的高,复水后褪黑素处理的玉米净光合速率比未经处理的增加更显著,且复水后褪黑素处理的玉米净光合速率能恢复到对照水平
    (3)干旱使玉米叶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显著升高
    (4)酶的活性或叶绿素含量或电子传递状态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详解】(1)图1、2、3的横坐标是供水情况,每个图中将喷施蒸馏水和喷施褪黑素作对比,自变量是供水情况和是否喷施100μm/L褪黑素。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只能进行暗反应,不能进行光反应,可能是缺乏光反应的场所或条件,可能是叶绿体内缺乏基粒或者类囊体薄膜。
    (2)图1中正常供水时喷褪黑素素和喷蒸馏水组的净光合速率相同,干旱胁迫下褪黑素处理的玉米净光合速率比未经处理的高,复水后褪黑素处理的玉米净光合速率比未经处理的增加更显著,且复水后褪黑素处理的玉米净光合速率能恢复到对照水平。
    (3)气孔是O2、CO2进出的通道,图3中干旱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但图2中干旱胁迫下胞间CO2浓度比正常供水上升,图1中干旱胁迫下玉米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导致。
    (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外部因素除了CO2浓度,还有光照强度、温度等,内部因素有酶的数量和活性、色素的含量等,从外源褪黑素对内部因素的影响继续研究。
    18、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小麦生产安全的真菌性病害,育种工作者为了选育抗赤霉病高产小麦,使用N品系纯合抗病小麦与B1品系纯合高产小麦作为材料进行杂交,F1代与B1品系连续多代回交,逐代挑选抗赤霉病小麦,最后选育抗病高产小麦。

    (1)实验中发现,回交后代中有的子代能够抵抗赤霉菌侵入,有的子代能够抵抗赤霉菌在体内扩散,且抵抗侵人或扩散的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说明抗赤霉病性状由______决定,并且受到______影响。
    (2)为了确定可筛选出抗赤霉病的分子标记,实验人员从小麦基因文库中选出几种常见的分子标记对B1品系、N品系和子代抗赤霉病小麦植株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适合作为筛选抗赤霉病的分子标记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这些分子标记之所以能够显示出抗赤霉病相关基因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与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3)已知多对基因共同控制小麦产量性状,每个显性基因都对产量增加有微小贡献。因此,随着实验中不断回交、筛选操作,子代抗赤霉病小麦的产量_______。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抗赤霉病高产植株,需要继续进行的育种及筛选操作是_______。
    【答案】(1) 多对基因 环境因素
    (2) 分子标记1和分子标记3 抗病株抗病条带与N品系相同,与B1品系不同 分子标记与抗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距离很近

    (3) 逐渐增加 将多代回交筛选出的抗赤霉病小麦进行多次自交,选取后代稳定遗传的个体(进行分子标记检测)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详解】(1)使用N品系纯合抗病小麦与B1品系纯合高产小麦作为材料进行杂交,连续多代回交,后代能筛选出抗赤霉病小麦,有的子代能够抵抗赤霉菌在体内扩散,且抵抗侵人或扩散的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说明抗赤霉病性状由多对基因决定;且抵抗侵入或扩散的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说明抗赤霉病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N品系纯合抗病,B1品系不抗病,因此抗病株抗病条带与N品系相同,与B1品系不同,结合图示可知,分子标记1和分子标记3符合条件;分子标记与抗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距离很近,因此这些分子标记之所以能够显示出抗赤霉病相关基因的存在,如图: 。
    (3)每个显性基因都对产量增加有微小贡献,B1品系纯合高产,因此不断与B1回交、筛选,显性基因逐渐增多,子代抗赤霉病小麦的产量逐渐增加;稳定遗传即纯合子,将多代回交筛选出的抗赤霉病小麦进行多次自交,选取后代稳定遗传的个体(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即只出现一条符合要求的DNA条带。
    19、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

    分组
    处理
    TNF-α浓度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腹腔注射LPS
    ++++

    腹腔注射LPS+A处理
    ++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种作用即可)
    (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副交感神经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 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pH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 使促胰液素分泌增加(或其他合理答案,以上三个空的答案顺序可颠倒)
    (3) 抑制TNF-α合成 抑制TNF-α释放 增加N受体数量(或其他合理答案,以上三个空的答案顺序可颠倒)


    【分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 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1)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可以有以下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3)结合图示可知,丙组的TNF-α浓度低,炎症程度低于乙组,TNF-α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化学成分是一种蛋白质,仅考虑A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可能的原因是抑制TNF-α合成;抑制TNF-α释放;增加N受体数量。
    20、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某草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___________关系,植物的“气味”提供可采食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信息。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下图1。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羊草和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绵羊喜食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___________抑制克氏针茅幼苗的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上较好生长。
    (4)下图2为典型草场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a-1)。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69.5
    7.0
    19.0
    45.5

    19.0
    9.0

    1.0



    3.5
    1.0
    2.5
    微量不计


    ①图2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②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_____________kJ·a-1。
    【答案】(1) 竞争 化学
    (2)化感物质对羊草幼苗根的生长,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化感物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3) 化感物质(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 (有一定)低浓度下促进
    (4) 太阳能 热能(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7.15×108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1)
    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均为植物,根据“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后,冷蒿种群不断扩增,逐渐形成冷蒿草原”,说明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竞争关系;气味是化学信息。
    (2)
    由图1可知,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克氏针茅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羊草的抑制率在低浓度时为负数即促进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幅度越来越小直到开始抑制生长,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加,即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羊草幼苗根的生长,在浓度低时有促进作用,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
    (3)
    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的化感物质(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抑制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化感物质低浓度下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糙隐子草生长,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
    (4)
    图甲中,m1指向第一营养级,表示的能量形式为太阳能,m2是由各营养级释放到外界环境的能量,表示的能量形式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0+19.0+45.5) ×107=7.15×108kJ·a-1。
    21、基因定点突变是指按照特定的要求,使基因的特定序列发生插入、删除、置换、重排等变异。下图甲是一种 PCR 介导的基因定点突变示意图。图乙是研究人员利用基因 M1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

    (1)图甲所示的基因定点突变技术需要多次 PCR,并对 PCR 的中间产物A、B 进行纯化,据图分析,得到中间产物 A、B 需要的引物对分别是_____,至少要进行_____轮循环。研究人员利用图中相关酶对基因 M 和产物 A、B 进行充分酶切后得到不同的片段,长度(kb)如下表,则图中基因敲除片段的长度为_____,基因 M1 的长度为_____。

    基因M
    A
    B
    长度
    3.24、2.8、0.15、0.13
    2.8、0.09
    3.24、0.05
    (2)基因 M1 进行 PCR 扩增时通常在反应缓冲液中添加 Mg2+,原因是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基因 M1 与 Ti 质粒重构前需要在基因 M1 的 C、D 两端分别加上的黏性末端序列为_____。构建重组质粒过程所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
    (4)重组质粒能够完成转化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引物1和引物3、引物2和引物4 2/两 0.23kb 6.09kb
    (2)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
    (3) - TCGA、ACGT- HindⅢ、PstI、DNA连接酶
    (4)Ti质粒上的T-DNA能够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分析】当一种分子被放置在电场当中时,它们就会以一定的速度移向适当的电极,这种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做电泳的迁移率。由于糖-磷酸骨架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而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迁移。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这种迁移速度,亦即电泳的迁移率,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分子量较小的DNA分子比分子量较大的DNA分子迁移要快些。这就是应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DNA片段的基本原理。
    (1)DNA复制时子链的合成方向为5,→3,,因此引物的方向为5,→3,,使用引物1和3可得到包含片段A的产物,使用引物2和4可得到包含片段B的产物。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使用引物1和3,进行一次PCR后,得到一个与基因M一样的片段,还得到一个含引物3的单链和一个长链的DNA片段,进行第二次PCR,得到4个DNA,其中有一个DNA片段,包含引物1和引物3,为图中的片段A,同理,片段B也可以经过两次PCR得到,即得到中间产物 A、B 至少要进行2轮循环。图中……表示酶切位点,基因M上有三个酶切位点(箭头处),完全酶切产生4个片段,分别为3.24kb、2.8kb、0.15kb、0.13kb,A片段酶切后产生2个片段,分别为2.8kb、0.09kb,B片段酶切后产生2个片段,分别为3.24kb、0.05kb,图中A片段和B片段的……是相同的,因此……处为0.05kb,则基因M1的长度为2.8+0.05+3.24=6.09kb,基因M为3.24+2.8+0.15+0.13=6.32kb,因此基因敲除片段的长度为6.32-6.09=0.23kb。
    (2)PCR是体外进行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因此进行PCR 扩增时通常在反应缓冲液中添加 Mg2+。
    (3)整合重组质粒可知, 基因M1的C端为HindⅢ、基因M1的D端为PstI,因此需要在基因 M1的 C、D 两端分别加上HindⅢ、PstI的识别序列,结合两种酶的酶切位点可知,黏性末端序列为- TCGA、ACGT-。构建重组质粒过程所需要的酶有DNA连接酶,DNA连接酶可以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黏性末端进行连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连成重组质粒。
    (4)重组质粒为Ti质粒与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组质粒,Ti质粒上的T-DNA能够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完成转化过程。









    相关试卷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广东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广东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原卷版),共11页。

    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天津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