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广东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广东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全真模拟押题卷(广东卷)
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6 小题,其中 1 ~ 12 小题,每题 2 分;13 ~ 16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B.将农作物秸秆沤肥后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海洋捕捞后鱼群数量应维持在K值左右
D.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A
【分析】1、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2、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A正确;
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海洋捕捞时应该将剩余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处,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这样能够使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错误;
D、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影响雌雄交配,故主要是通过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A。
2、2020年9月,我国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中和”是指在某一时刻,该地区没有碳的排放
B.“碳达峰”是指在某一时刻,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
C.“碳达峰”和“碳中和”所指的“碳”都是温室气体CO2
D.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助于我国提前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答案】A
【分析】1、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
2、温室效应:(1)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染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2)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
【详解】A、“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A错误;
B、“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B正确;
C、“碳达峰”和“碳中和”所指的“碳”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CO2,C正确;
D、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有助于我国提前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D正确。
故选A。
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通常表现为患者血液pH明显下降、CO2含量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肺部疾病如肺水肿、肺炎等可导致机体通气不畅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B.麻醉药、镇静剂等使用剂量过大可抑制呼吸中枢的活动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C.处于空间狭小的密闭环境中,机体吸入过多的CO2可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D.患者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时,可给患者注射NaHCO3溶液或者输入纯氧治疗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详解】A、肺部疾病如肺水肿、肺炎等可导致机体通气不畅,二氧化碳无法排出,引发呼吸性酸中毒,A正确;
B、麻醉药、镇静剂等使用剂量过大可抑制呼吸中枢,脑干的活动受阻,二氧化碳在体内积累,引发呼吸性酸中毒,B正确;
C、处于空间狭小的密闭环境中,机体吸入过多的CO2,体内pH降低,可引发呼吸性酸中毒,C正确;
D、患者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时,可给患者注射NaHCO3溶液(缓冲物质)或者一定浓度的氧气,将二氧化碳转化或排出,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纯氧会导致氧中毒,D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真核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原因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包括所有细胞生物以及DNA病毒,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无论是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
B、非细胞生物即为病毒,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
C、真核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C正确;
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因为不涉及到其他RNA病毒等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5、在双子叶植物的幼苗出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形成的原因是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水杨酸(SA)和乙烯(ACC为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
B.乙烯抑制了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不均匀分布
C.水杨酸通过抑制乙烯的合成来抑制幼苗“弯钩”的形成
D.抑制乙烯信号后水杨酸仍可促进弯钩形成
【答案】A
【分析】与对照组相比,SA组弯钩变小,说明SA抑制弯钩的形成;ACC组弯钩增强,说明乙烯促进弯钩的形成;SA和ACC同时处理比对照组小,比ACC组大,说明SA和ACC作用相反。
【详解】A、为了排除光照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实验再黑暗条件下进行,A正确;
B、用ACC处理后,弯曲程度更大,说明乙烯促进了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不均匀分布,B错误;
C、弯钩形成的原因是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水杨酸可抑制弯钩的形成,但不能确定是抑制乙烯的合成来抑制幼苗“弯钩”的形成,可能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等原因,C错误;
D、根据对照组和SA组比较,水杨酸抑制弯钩形成,D错误。
故选A。
6、“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合理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常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和钾肥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从肥料中获得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B.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以及NH4+、NO3-、K+等
C.P被农作物吸收后,可以参与构成DNA、ADP、磷脂等
D.N被农作物吸收参与构成蛋白质后,主要存在于其R基上
【答案】C
【分析】氮肥、磷肥和钾肥中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后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进而被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有的离子被用于合成有机物,如N被用于合成含氮有机物蛋白质、磷脂、核酸等。
【详解】A、农作物从肥料中获得的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A错误;
B、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须经分解者分解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B错误;
C、DNA、ADP、磷脂的组成元素中都有P,因此P被农作物吸收,可以参与构成DNA、ADP.磷脂,C正确;
D、N被农作物吸收参与构成蛋白质后,主要在结构“-CO-NH-”中,D错误。
故选C。
7、图示质子泵跨膜运输H+的过程。质子泵抑制剂可与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共价结合,使其不可逆地失活,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子泵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H+运出细胞
B.质子泵参与细胞及其微环境的pH调控
C.质子泵本质上是一种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
D.呼吸抑制剂使质子泵失活而抑制胃酸分泌
【答案】D
【分析】分析图片可知,氢离子运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且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质子泵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H+运出细胞。
【详解】A、分析图片可知,氢离子运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且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质子泵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H+运出细胞,A正确;
B、质子泵可以运输氢离子,进而可以参与细胞及其微环境的pH调控,B正确;
C、质子泵本质上是一种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起到运输作用,C正确;
D、质子泵抑制剂可与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共价结合,使其不可逆地失活,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而非呼吸抑制剂,D错误。
故选D。
8、生物学实验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因其操作顺序往往会影响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
部分操作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先用酒精洗去浮色,再染色进行观察
B
光合色素的提取
先加二氧化硅磨碎叶片,再加无水乙醇和碳酸钙
C
利用葡萄糖制作果酒
先用清水冲洗,再除去葡萄枝梗和腐烂籽粒,然后榨汁
D
制备酵母菌培养基
先对培养基灭菌,然后调pH,最后倒平板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先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进行观察;利用葡萄制作果酒时,先用清水冲洗,再除去葡萄枝梗和腐烂籽粒,这样可减少杂菌污染,然后榨汁。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先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进行观察,A错误;
B、光合色素提取时,先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无水乙醇进行研磨,B错误;
C、利用葡萄制作果酒时,先用清水冲洗,再除去葡萄枝梗和腐烂籽粒,这样可减少杂菌污染,然后榨汁,C正确;
D、制备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先调pH,再对培养基灭菌,最后倒平板,D错误。
故选C。
9、药物E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降血糖药。为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同类型新药,科研人员对植物来源的生物碱NB降血糖效果进行了研究,设计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其中STZ是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安排第4次检测血糖浓度的时间是第120min
B.为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最好在第②组小鼠空腹状态下测血液胰岛素含量
C.若第④组的血糖浓度在第4次检测时比前3次都低,说明NB能降血糖
D.本实验以①②③组做对照,以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
【答案】D
【分析】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由于需要测出最初各组的血糖浓度,因此,根据实验安排第4次检测血糖浓度的时间是第90min,A错误;
B、为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最好在第②组小鼠正常饲喂状态下测血糖浓度和检测胰岛素含量,B错误;
C、若第④组的血糖浓度在第4次检测时比前3次都低,且与第③组血糖浓度相近并且略高于第①组,但都低于第②组,则说明NB能降血糖,C错误;
D、本实验以①②③组做对照,以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进而在此基础上能对NB的降血糖作用做出检测,D正确。
故选D。
10、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采用特定技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对肿瘤细胞精准的选择性杀伤。ADC的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DC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该肿瘤细胞死亡是在ADC诱导下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
C.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
D.对特定抗原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体
【答案】C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故ADC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正确;
B、抗体进入细胞后,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导致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B正确;
C、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抗体,获得的抗体可能有多种,不是单克隆抗体,C错误;
D、对特定抗原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体,该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D正确。
故选C。
11、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甲型血友病的儿子。目前患儿母亲孕有三胎,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部分家庭成员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经限制酶HindⅢ切割,酶切位点见图(a),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见图(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
B.女儿与母亲基因诊断结果相同的概率是1/2
C.第三胎的电泳带型与父亲相同的概率是1/4
D.若三胎基因诊断结果为患儿,可建议终止妊娠
【答案】C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详解】A、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甲型血友病的儿子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电泳图可知,父亲只有一种基因,由此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A正确;
B、根据A可知,母亲的基因型是XAXa,父亲的基因型是XAY,则女儿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则女儿与母亲基因诊断结果相同的概率是1/2,第三胎的电泳带型与父亲相同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概率是1/2,B正确,C错误;
D、遗传咨询的第四步即为医生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包括进行产前诊断、终止妊娠等,故若三胎基因诊断结果为患儿,可建议终止妊娠,D正确。
故选C。
12、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未添加某种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添加了多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为基本培养基,③为完全培养基
B.紫外线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的正确操作是用涂布器把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
D.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D进行纯化培养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分别是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据此可以选择出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详解】A、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A错误;
B、紫外线照射的目的诱导野生大肠杆菌发生基因突变,通过紫外线照射处理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增加突变株的数量,B正确;
C、B操作是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C正确;
D、从图中可看出,D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D是氨基酸缺陷型菌落,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D正确。
故选A。
13、纺织厂常用枯草芽孢杆菌生产的α淀粉酶除去织物中的淀粉。为探究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科研小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棉花初始质量为5g,每组在各自温度下保温20min后测量棉花减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棉花减重/g
0
0. 12
0. 16
0. 22
0. 23
0. 15
温度/℃
25
35
45
55
65
75
A.该实验应保证每组的α-淀粉酶浓度、体积及棉花的初始质量完全相同
B.每组应先将α-淀粉酶与棉花混合,再进行保温
C.实验结果表明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55℃~75℃
D.若验证α-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可让其处理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检验脂肪分解情况
【答案】B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A、该实验中加入的α-淀粉酶的浓度、体积及棉花的初始质量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证相同且适宜,A正确;
B、每组应先将α-淀粉酶和棉花分别预热到设置温度,再进行混合,B错误;
C、结合实验结果可推测,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55℃~75℃,C正确;
D、若验证α-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可让其处理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检验分解情况,进而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B。
14、在培育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到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重构胚,重新激活被抑制的基因(M),大大提高了重构胚的发育率和妊娠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蛋白的甲基化可提高重构胚的发育率
B.去甲基化酶Kdm4d可切除甲基化修饰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降低组蛋白的乙酰化可激活被抑制基因的表达
D.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和组蛋白脱乙酰酶可改变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可以表达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该酶能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可以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的作用,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
【详解】AC、由题意可知,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到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重构胚,使组蛋白去甲基化,同时维持较高的乙酰化水平,能重新激活被抑制的基因(M),大大提高了重构胚的发育率,AC错误;
B、去甲基化酶Kdm4d可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但不能切除甲基化修饰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错误;
D、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组蛋白脱乙酰酶可降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从而改变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D正确。
故选D。
15、动物细胞内有一种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染色体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被粘连蛋白环沿其长轴紧密捆绑在一起,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粘连蛋白与SGO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这两种蛋白质的功能不同
B.粘连蛋白环水解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抑制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内SGO蛋白合成,可能引起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
D.在联会前破坏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粘连蛋白,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可能会增多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
【详解】A、粘连蛋白与SGO蛋白的功能不同,与两者的结构不同有关,包括两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可能都有关系,A错误;
B、粘连蛋白环水解,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抑制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内SGO蛋白合成,粘连蛋白将被水解,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能引起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在联会前破坏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粘连蛋白,则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但减数分裂细胞依然会发生两次分裂,故染色体也会减半,同时,由于同源染色体依然会联会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也会自由组合,所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不会变化,D错误。
故选C。
16、如图为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成熟mRNA的示意图。剪接体(由一些蛋白质和小型RNA构成)内部的小型RNA可分别结合前体RNA的相应位点,最终可切除前体RNA上内含子转录的片段并使之快速水解,外显子则相互连接形成成熟mRNA,如图所示(注:RNA与DNA对应的片段都称为外显子与内含子序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中剪接体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剪接体内部小型RNA的碱基序列一定相同
C.外显子区域连接的过程中形成了磷酸二酯键
D.图示RNA剪接机制有利于翻译过程的正常进行
【答案】B
【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详解】A、据图可知,剪接体可以切除内含子并使之快速水解,说明其具有催化功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剪接体内部的小型RNA可结合前体RNA的不同片段,说明小型RNA的碱基序列很可能不同,B错误;
C、RNA的单体为核糖核苷酸,相邻的核糖核苷酸以及同一个核苷酸的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了磷酸二酯键,C正确;
D、内含子不编码氨基酸序列,若不剪切去除,可能会影响翻译过程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B。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为应对干旱、高盐、低温等不利环境因素,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胁迫响应机制。CIPK基因在响应上述非生物胁迫时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OsCIPK12基因(水稻的CIPK基因之一)是否与水稻的干旱耐受性相关,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了三个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T4、T8、T11),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抗逆性实验,部分结果如图1、2所示。图3为水稻气孔开闭机制示意图,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打开,反之气孔关闭。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通过构建OsCIPK12过表达株系来探究OsCIPK12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体现了自变量控制的_______(“加法”或“减法”)原理。
(2)已知可溶性糖可作为细胞的渗透调节物质,结合实验结果推测,OsCIPK12过表达株系水稻抗旱性比野生型的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从而确保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3)植物在响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_____(填主要相关植物激素)的含量会增加以促进气孔关闭。综合上述实验可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调节共同完成的。
【答案】(1)加法
(2) 强 干旱胁迫下,保卫细胞内积累了较多可溶性糖,细胞的渗透压/浓度提高/细胞吸水,维持气孔的开放,保证对 CO2的吸收
(3) 脱落酸 激素调节、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
【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OsCIPK12基因(水稻的CIPK基因之一)是否与水稻的干旱耐受性相关,则实验的自变量是OsCIPK12基因的有无,因变量是水稻的存活率。
2、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的原理:
(1)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分别加热、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又如探究不同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等。
(2)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又如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等。
【详解】(1)上述实验中,通过构建过表达OsCIPK12株系来探究OsCIPK12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是添加了OsCIPK12基因,该过程属于加法原则。
(2)已知可溶性糖可作为细胞的渗透调节物质,干旱胁迫下,保卫细胞内积累了较多可溶性糖,细胞的渗透压/浓度提高, 维持气孔的开放,保证对CO2的吸收,故过表达OsCIPK12株系水稻抗旱性强。
(3)植物在响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故脱落酸也被称为逆境激素;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激素调节、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共同完成的。
18、胰岛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降血糖激素,葡萄糖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与介导有关,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若基因表达量不足,则可能会导致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机体血糖浓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血糖浓度。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细胞中的的值会________,原因是细胞外的高浓度葡萄糖通过________(填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进而________________。
(3)膜去极化是指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由图可知,当作用于敏感钾通道时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外流,进而发生膜去极化,使内流。
(4)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减少 高于
(2) 升高 协助扩散 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代谢促进ATP的合成,使ATP/ADP的值升高
(3)抑制
(4)Ca2+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葡萄糖可经GLUT2 转运进入细胞,进而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代谢促进ATP的合成,使ATP/ADP的值升高, ATP 作用于 ATP 敏感钾通道时会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抑制K+外流,进而发生膜去极化,使 Ca2+ 内流,Ca2+可通过电压敏感钙通道进入细胞,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详解】(1)GLUT2 是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若 GLUT2 基因表达量不足,则细胞膜上GLUT2 数量减少,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降低,细胞内糖代谢速率减慢,产生的ATP减少,ATP/ADP比值下降,使ATP敏感钾通道开放,K+外流,不利于细胞膜去极化,电压敏感钙通道关闭,Ca2+内流受阻,不利于包裹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以及与细胞膜融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浓度。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可顺浓度经GLUT2 转运协助扩散进入细胞,进而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通过糖代谢促进ATP的合成,使ATP/ADP的值升高。
(3)由图可知,当 ATP 作用于 ATP 敏感钾通道时会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发生膜去极化,使 Ca2+ 内流。
(4)由图可知,Ca2+可通过电压敏感钙通道进入细胞,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19、玉米蚜虫是危害玉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蚜虫体内寄生蜂种类多,可分为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幼虫取食蚜虫组织导致蚜虫死亡)和重寄生蜂(可从初级寄生蜂体内获取营养)。为探讨玉米-大蒜间作模式对玉米蚜虫的控害能力,科研人员选取两块面积相当的农田分别进行玉米单作和玉米-大蒜间作,期间水肥管理相同。对两块农田的玉米蚜虫数量及其寄生蜂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种植方式
玉米蚜虫数量(头)
寄生蜂(头)
初级寄生蜂
重寄生蜂
种类数(种)
比例(%)
种类数(种)
比例(%)
玉米单作
262
1530
2
68.30
10
31.70
玉米•大蒜间作
87
2422
3
75.10
10
24.90
(1)采用______法调查农田中玉米蚜虫的种群数量,调查时应做到______,以减小实验误差。
(2)玉米-大蒜间作能显著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率,其原理是______。玉米-大蒜间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该种植方式能____,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蒜间作发生蚜虫灾害的可能性更______,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玉米的生长周期约为一季。玉米收成后,大蒜逐渐成熟,对光能的需求明显减少,致使土地的光能利用率降低。为解决此问题,同时尽可能恢复土壤的氮肥力,请你综合已学知识,为农户设计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计划。____________。
【答案】(1) 样方法 随机取样
(2)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让生态系统的组分变多,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
(3) 小 玉米-大蒜间作下,重寄生蜂数量占比减少,对初级寄生蜂的危害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初级寄生蜂来杀死蚜虫。
(4)收成玉米后马上种植豆科作物(或在大蒜成熟期套种豆科植物)
【分析】1、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为太阳光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每一营养级中能量的去向为: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分解。能量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
2、样方法调察时,个体的统计,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规则。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抽样时要使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
【详解】(1)蚜虫活动力小,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时应该做到随机取样,减小实验误差。
(2)玉米-大蒜间作,合理利用了空间资源,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玉米-大蒜间种让生态系统的组分变多,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玉米-大蒜间作下,重寄生蜂数量占比减少,对初级寄生蜂的危害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初级寄生蜂来杀死蚜虫,所以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蒜间作发生蚜虫灾害的可能性更小。
(4)收成玉米后马上种植豆科作物(或在大蒜成熟期套种豆科植物),可恢复土壤的氮肥力。
20、为了改良玉米种质,科研人员通过辐射诱变栽培玉米品系甲,筛选出若干个籽粒饱满的突变体,为探究突变体1和突变体2的遗传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亲本
F2表型及比例
①
突变体1×品系甲
饱满籽粒:正常籽粒=1:3
②
突变体2×品系甲
饱满籽粒:正常籽粒=1:3
③
突变体1×突变体2
饱满籽粒:正常籽粒=7:9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说明饱满籽粒为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③组的F2正常籽粒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用A/a、B/b.....表示);③组的F2饱满籽粒单独种植,开花后自花传粉,所结种子有____________种表型。
(2)突变体3与品系甲杂交,结果与①②组一致,利用上述突变品系,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判断该突变基因的位置。
杂交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所结籽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突变属于上述两种突变体之一;
②若所结籽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新基因突变造成。
【答案】(1) 隐性 AABB、AABb、AaBB、AaBb 1
(2) 突变体3分别与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观察统计所结籽粒的表型 一组全部为饱满籽粒,另一组全部为正常籽粒 两组全部为正常籽粒
【分析】根据杂交组别③F2表型及比例为饱满籽粒:正常籽粒=7:9,和为16,是9:3:3:1的变式,可知玉米籽粒饱满与正常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杂交组别①②的F2表型及比例均为饱满籽粒:正常籽粒=1:3,说明正常籽粒对饱满籽粒为显性,饱满籽粒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别③F2表型及比例为饱满籽粒:正常籽粒=7:9,符合9:3:3:1的变式,且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籽粒。若籽粒正常与饱满这一性状受A/a、B/b控制,则杂交组别③的F1基因型为AaBb,F2正常籽粒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饱满籽粒只含有一种显性基因,可知F2饱满籽粒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③组的F2饱满籽粒单独种植,开花后自花传粉,所结种子全部表现为饱满籽粒,只有1种表型。
(2)结合第一小问分析可知品系甲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1为AAbb(或aaBB),突变体2为aaBB(或AAbb),突变体3与品系甲AABB杂交,结果与①②组一致,为了判断该突变基因的位置,可以将突变体3分别与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观察统计所结籽粒的表型,该突变属于突变体1和突变体2中之一,则突变体3基因型为AAbb或aaBB,所结一组全部为饱满籽粒,另一组全部为正常籽粒;若突变体3为新基因突变造成的,则突变体3基因型为AABBcc,则所结籽粒两组全部为正常籽粒。
21、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心脏移植过程中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能导致心脏坏死。研究发现,IRI通过促进Caspase8等一系列凋亡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器官损伤。根据Caspase8基因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可以使Caspase8基因沉默,有效抑制IRI所致的器官损伤。图1是利用猪的心肌细胞开展siRNA作用研究的示意图,图2是此研究可能用到的4种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步骤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多种工具酶。常用的DNA连接酶有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图2中_____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EcoliDNA连接酶连接,图中_____酶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DNA连接酶催化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载体片段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
(2)图1中步骤将重组质粒导入猪的心肌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siRNA对应DNA序列在心肌细胞中表达产生siRNA的步骤称为_____。siRNA与RISC组装形成基因沉默复合物,通过抑制基因表达的_____过程,使Caspase8基因沉默,从而降低IRI引起的细胞凋亡。
(3)研究人员根据Caspase8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了三种序列分别导入猪的心肌细胞,通过测定靶基因Caspase8的mRNA含量来确定最优序列。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心肌细胞的总RNA,经过_____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CR扩增,测定PCR产物量,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判断最优序列是_____。
(4)与直接将si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相比,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其优点是_____(答出一点)。
(5)选用猪的心肌细胞作受体细胞是因为猪在基因、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为了解决心脏移植供体短缺问题,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猪心脏代替人的心脏。你认为将猪心脏移植到人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_____。请说出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_____。
【答案】(1) EcoRI、PstI EcoRI、SmaI、PstⅠ、EcoRV 磷酸二酯键
(2) 显微注射法 转录 翻译
(3) 逆转录 序列 2
(4)可持续产生 siRNA,使靶基因长时间沉默
(5) 免疫排斥反应 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与免疫排斥有关猪的抗原基因敲除或转入一些人类特有蛋白的基因,将猪细胞伪装成人的细胞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Ca2+处理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由图2可以看出,EcoRI、PstI这两种限制酶切割出来的是黏性末端,SmaI、EcoRV切割出来的是平末端,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因此只能连接EcoRI、PstI切割序列。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平末端也可连接黏性末端,因此这4种限制酶的切割序列都可以用T4DNA连接酶连接。DNA连接酶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
(2)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以siRNA对应DNA序列为模板合成siRNA的过程为转录。siRNA与RISC组装形成基因沉默复合物,从而阻止了Caspase8 mRNA与核糖体结合,即阻止了翻译过程。
(3)测定mRNA含量时,需提取细胞总RNA,经过逆转录过程得到cDNA,再进行PCR扩增,通过PCR产物的量间接反映细胞中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根据图3可知,在序列2作用下,Caspase 8基因的mRNA含量最低,表明其抑制效果最好,是最优序列。
(4)与直接将siRNA导入猪的心肌细胞相比,通过重组质粒将siRNA对应的DNA序列导入心肌细胞,siRNA可随重组质粒增殖而持续产生,从而使靶基因长时间沉默。
(5)免疫排斥反应是将猪心脏移植到人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猪与免疫排斥有关的抗原基因敲除,转入一些人类特有蛋白的基因,将猪细胞伪装人的细胞等方面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全国甲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广东卷)(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卷01【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福建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3kb 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