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区2021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2977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各地区2021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2977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各地区2021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2977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各地区2021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3)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1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3),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各地区2021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3) 一、单选题1.(2021·浙江台州·统考中考真题)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盖盖玻片 B.熄灭酒精灯C.装粉末状固体 D.取用砝码2.(2021·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点燃酒精灯 B.转移蒸发皿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3.(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科学实验设计方案正确的是A. ①区分铁和硫化亚铁 B. ②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氧气C. ③干燥并收集一瓶氧气 D. 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2021·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下所示,则( )O2CO2COFeA.X可以是木炭B.X与CO都具有氧化性C.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D.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5.(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A.移走蒸发皿 B.使用测电笔C.夹持试管 D.添加砝码6.(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加固体药品C.滴加液体药品 D.检验气密性7.(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8.(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乙表示的是锌C.表中“▲ ”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9.(2021·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C.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二、实验题10.(2021·浙江台州·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___________。(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A.铁B.碳C.二氧化锰D.氧化铜(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11.(2021·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有一瓶气体,可能由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对该瓶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实验设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已略去夹持装置)。【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通入一定量氮气;③通入该气体,点燃酒精灯。【实验现象】步骤③实验过程中,A装置无现象,B和F装置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实验结论】该气体由______组成。【实验反思】(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2)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______。(3)E装置中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2.(2021·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在冬天输液时发现护士在输液管上加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护士告诉他这是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可以消除药液温度与体温的差异。加热棒里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研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是还原性铁粉、炭粉和氯化钠等物质。该加热棒内是否真的含有这几种物质呢?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1)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氯化钠①将加热棒内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②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______(填写正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证明滤液中含有Cl﹣。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Na+,从而确定含有氯化钠。(2)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铁粉小明用磁铁靠近滤渣,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小明通过如图装置探究黑色物质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该物质鉴定的原理是:Fe3O4+4H23Fe+4H2O。当观察到______这一现象时,排除了四氧化三铁存在的可能性。小英同学认为这还不能确定铁粉的存在,因为除了四氧化三铁外,钴粉、镍粉也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能将Fe2+转化为Fe3+),然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有Fe2+,得出加热棒中含有铁粉这一结论。(3)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炭粉点燃不能被吸引的黑色粉末,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加热棒内含有炭粉这一结论。请写出此操作过程中确认炭粉存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综合上述实验,小明验证了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加热棒为什么能够起到加热作用呢?小明还将进一步探究。 四、推断题13.(2021·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14.(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
参考答案:1.B【详解】A、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着玻璃片从一侧盖,故A错误;B、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故B正确;C、粉末装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C错误;D、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拿,故D错误。故选:B。2.C【详解】A、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选项A不正确;B、刚刚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转移时应该用坩埚钳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选项B不正确;C、因为有些气体对人体有害,所以闻气体的气味时应该采用“招气入鼻法”,选项C正确;D、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大量热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D不正确。故选C。3.A【详解】A、铁能被磁铁吸引,硫酸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吸引区分,符合题意;B、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4.A【详解】A、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可以是木炭,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X是碳,碳与CO都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③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反应后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D、Y是氧化铁,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5.B【详解】A、禁止用手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防止烫伤,不符合题意;B、使用测电笔,笔尖接触待测物体,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夹持试管时,手要握在长柄上,不能放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不符合题意;D、添加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应用镊子夹持砝码,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符合题意;D、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A、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②生成了铜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③通过加水溶解,得到硫酸铜溶液,溶液不一定饱和,不符合题意;D、④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了出来,不是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8.D【详解】A、甲含有多种物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含有多种物质,故甲表示的是石灰石,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只含一种元素,锌是由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乙表示锌,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硫酸钡是白色固体,丁是白色固体,是硫酸钡,故丙为氧化铜,图中“▲ ”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是由Cu、O元素组成,硫酸钡是由Ba、S、O三种元素组成,均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符合题意。故选D。9.C【详解】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丙为氢氧化钠,乙、丁是氯化铜和稀硫酸中任意一种,故乙可能是氯化铜,丙一定是氢氧化钠,丁可能是稀硫酸,丙不可能是稀硫酸。故选C。10. 氢氧化铜 D 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详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蓝色絮状沉淀物质为氢氧化铜;故答案为:氢氧化铜。(2)A、铁元素不存在反应物中,选项A错误;B、碳元素反应物中不存在,选项B错误;C、二氧化锰中锰元素在反应物中不存在,选项C错误;D、氧化铜中氧元素和铜元素,在反应物中都存在,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验证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因此需要验证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两种溶液的,而上述实验只测试了硫酸铜溶液,所以还需要验证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故答案为: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1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O和CO2) 除去CO2气体 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详解】[实验结论]根据资料,脱氧剂(还原铁粉)能够吸收氧气和水蒸气,如果该气体中含有氧气,氧气和还原铁粉会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氧化铁,而步骤③实验中A装置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步骤③中B装置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经过C装置,二氧化碳被除去,再经过浓硫酸干燥,气体进入E装置,实验过程中F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沉淀,E装置中出现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说明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该气体中还含有一氧化碳。故该气体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O和CO2)组成。[实验反思](1)因为澄清石灰水不能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会影响一氧化碳的检验,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能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故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气体。(2)因为装置内含有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如果不除去空气,会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所以步骤②通入一定量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的空气。(3)E装置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 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无水硫酸铜粉末不变蓝 C+O2CO2 CO2+Ca(OH)2=CaCO3↓+H2O【分析】(1)②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的产物进行分析;(3)根据碳粉的燃烧、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书写方程式。【详解】(1)②要证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后,滴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的沉淀即氯化银,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故填: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根据,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的产物为铁和水,若黑色固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则通入干燥的氢气后会有水和铁生成,但生成铁粉和四氧化三铁均为黑色,无明显现象,生成的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黑色粉末中无四氧化三铁,则无水硫酸铜不变蓝,故填:无水硫酸铜粉末不变蓝;(3)若黑色粉末中含有碳粉,碳粉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C+O2CO2; ,故填: ;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只是阅读量较大,解题时需要认真读题,从题目中找出解题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13. 氯化钠(NaC1) 氯化钡和碳酸钠(BaCl2和Na2CO3)【分析】白色粉末加水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由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一定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至少有一种。因为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说明白色粉末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无色溶液A,pH=7,说明溶液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故白色粉末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详解】(1)白色粉末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氯化钠,故填:氯化钠。(2)由分析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氯化钡和碳酸钠,故填:氯化钡和碳酸钠。14. 引流 CO2 NaOH、Na2CO3、Na2SO4 解:设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x=2.34g设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y=4.68g氯化钠的质量为【详解】(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向溶液X中加入氯化钡,得到固体甲,固体甲一定含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可能含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加入稀硝酸,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含碳酸钡,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故无色气体是CO2;说明溶液X中一定含碳酸钠;(3)氢氧化钠一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故溶液X中一定含硫酸钠,由(2)可知,溶液X中含碳酸钠,向溶液X中加入足量氯化钡,能将碳酸钠除尽,然后向滤液A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故溶液X的溶质为:NaOH、Na2CO3、Na2SO4;(4)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1),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3),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1中考科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3),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