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4.0分)
1.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葡萄酿酒
C. 钢铁生锈 D. 干冰升华
2. “减污降碳,保卫蓝天”,校园内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随手关电器 B. 循环用教材 C. 露天烧落叶 D. 分类放垃圾
3.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误食重金属,会导致中毒 B. 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 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 D. 霉变食品加热后食用,避免浪费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稀释浓硫酸
C. 闻气体气味 D. 检查气密性
5. 如图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C. 镁原子的核内有12个质子
D. 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6. 《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 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7. 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 所有能量都由化学反应产生
C. 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D. 酸、碱、盐之间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8. “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如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有关现象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①中铁钉明显生锈,②③中铁钉几乎不生锈
B. 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 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 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可以防止铁生锈
9. 物质世界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虽小,既有质量,也有能量 B.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能促进燃烧
C.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 D.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0.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一中转化1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 图二中转化1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C. 图一、图二对比说明,相同反应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可能不同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11. 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x的数值为2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 该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2. 已知某溶液X是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盐酸、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 )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A. X是NaOH溶液 B. 丙是CuSO4溶液
C. X与乙发生了中和反应 D. 表中生成的两种沉淀都可溶于酸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B
Fe
Cu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C
CaCl2
HCl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过滤
D
固体Na2CO3
NaHCO3
充分加热
A. A B. B C. C D. D
14. 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滤液M的颜色一定为无色 B. 滤液M中一定含有两种金属离子
C. 滤渣N中一定含有三种金属 D. 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15. 已知:Cu2O+H2SO4=Cu+CuSO4+H2O,将Cu2O和Cu的混合物16g放入100g溶质质量分为12%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8g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固体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8g
B. 反应后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8g
C. 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g
D. 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之比为9:1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6. (1)市售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还可能含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小组对市售纯碱样品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已知:Ag2CO3为白色沉淀)
步骤Ⅰ:取纯碱样品,加水充分溶解,滴加过量试剂X,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步骤Ⅱ:向步骤Ⅰ所得溶液中滴加适量试剂Y,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该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①步骤Ⅰ中所加试剂X可选用 ______ (选填字母之一)。
A.稀盐酸
B.稀硝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②步骤Ⅱ中滴加的试剂Y是溶液 ______ (填写化学式)。
(2)已知固体混合物A可能含有 NH4Cl、NH4NO3、Fe2O3、CaC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无色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Na2SO4和Na2CO3两者之一。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体C的化学式为 ______ 。
②室温下,气体G水溶液的pH ______ 7(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③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 (写化学式)。
④无色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⑤写出步骤Ⅳ生成红褐色沉淀K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⑥如果要确定溶液B中的溶质,还需取少量沉淀F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产生的现象及结论: ______ 。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7. (1)2022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如图是以粗盐水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①步骤Ⅰ中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可向粗盐水中依次加入下列三种过量试剂,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所加试剂顺序依次可以是 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之一)。
A.Na2CO3、BaCl2、NaOH
B.BaCl2、Na2CO3、NaOH
②步骤Ⅱ中向滤液A中加入 ______ (写名称)至溶液的pH为7后,蒸发、浓缩为饱和食盐水。
③步骤Ⅲ中,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后加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
④碳酸氢钠(NaHCO3)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之一)。
①在灭火器里,它是二氧化碳发生剂
②在食品工业上,它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③在制造饮料时,它是一种常用原料
④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
⑤在实验室中,它可以用于处理沾在皮肤上的酸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从盐碱湖里获取的食盐(NaCl)晶体中常混有少量Na2CO3杂质。某化学小组同学欲利用一份食盐样品进行实验(经检验,样品中杂质只有Na2CO3。称取5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200g水充分溶解,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1.1%的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加入 CaCl2溶液质量为150g时(即图中B点),烧杯里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 (写化学式)。
②当加入 CaCl2溶液质量为10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g)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8. (1)按照要求从铁、氧气、二氧化硫、氢氧化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①能助燃的气体单质 ______ ;
②一种金属单质 ______ ;
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 ;
④一种难溶的碱 ______ 。
(2)从世界首条穿越高寒地区的耐高寒动车组,到穿越戈壁大漠的抗风沙动车组,再到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我国已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高铁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①制造高铁列车使用了许多新型材料。动车组外灯罩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______ 材料(选填“金属”“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之一)。聚乙烯[(C2H4)n]是一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______ 材料(选填“金属”、“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之一)。聚乙烯[(C2H4)n]是一种塑料成分,聚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②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成,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毅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由上述信息可知,合金锻钢最应该具备的性质有 ______ (选填序号之一)。
A.硬度小
B.有光泽
C.耐高温
③高铁轨道施工过程中常用铝热反应进行钢轨焊接。其原理为: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铁以熔融状态流入铁轨的缝隙,冷却后就将铁轨牢牢的“黏”在一起。该反应的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该反应属于反应 ______ 。(选填“复分解”“置换”“氧化”之一)。
④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旧钢铁得到了回收利用,请写出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19. (1)三十载厚积薄发,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快速篷勃发展,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①“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采样返回,带回月球土壤,月壤中含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橄榄石(主要成分为 MgFeSiO4)等物质,在MgFeSiO4中,Fe、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已知FeTiO3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②“天问一号”成功抵达火星。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气体成分
CO2
N2
Ar
O2
其他
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
鉴别模拟“火星低层大气”和空气:分别取两气体样品于集气瓶中,分别加入 ______ ,现象为 ______ 。则该气体为模拟“火星低层大气”。
③未来人类若要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不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之一) ______ 。
A.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
B.将CO2分解转化为N2,提高N2含量
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冶炼金属
(2)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科学的应用。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 ______ g。
②t2℃时,将不同质量的NH4Cl饱和溶液和Na2CO3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此时,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③t1℃时,将5gNa2CO3放入试管中,加入20g水充分振荡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g;然后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再取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此时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请结合溶解度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______ 。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0.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进行实验。(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______ 。
②上述方法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末标出)。
①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下列有关该流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之一)。
A.该流程实现了混合气体中CO2的分离与提纯
B.转化室中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C.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OH和CaO
D.该流程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3)若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作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元素),所选仪器按照“A→C1→E→C2→B→碱石灰干燥剂”的顺序连接 (C1、C2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进行实验。使19.2g该塑料试样碎屑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C1的作用是 ______ 。
③19.2g塑料试样碎屑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C1、C2、B质量变化如表所示。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
C1
B
C2
反应前质量
160g
220g
160g
反应后质量
162g
264g
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g(结果精确至0.1g)。该塑料试样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随手关电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燃烧发电而产生的污染物,不合题意;
B、循环用教材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不合题意;
C、露天烧落叶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重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D、分类放垃圾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对环境的保护.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3.【答案】D
【解析】解:A、重金属盐有毒,误食重金属,会导致中毒,叙述正确;
B、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叙述正确;
C、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叙述正确;
D、霉变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加热后也不能食用,以防危害人体健康,叙述错误。
故选:D。
A、根据重金属有毒来分析;
B、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4.【答案】A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镁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单位应为“1”,不是“g”,故错误;
C.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因此镁原子的核内有12个质子,故正确;
D.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故错误;
故选:C。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6.【答案】A
【解析】解:A、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固液气三态变化实现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分子的基本性质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能量都由化学反应产生,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水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酸、碱、盐之间不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D、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带电的微粒、酸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试管①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试管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试管③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①中铁钉明显生锈,②③中铁钉几乎不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③中的铁钉均不生锈,对比②③不能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试管①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试管③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对比①②③中的铁钉锈蚀的情况,说明铁钉生锈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则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可以防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原子虽小,既有质量,也有能量,说法正确;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能促进燃烧,说法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说法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如KOH,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原子的特点来分析;
B、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性质、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氧化物的概念等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图一中转化1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水造成的,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物,生成物中的葡萄糖属于有机物,因此图二中转化1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图一、图二中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的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故C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酸雨的成因来分析;
B、根据转化过程来分析;
C、根据反应的条件以及反应的产物来分析;
D、根据碳循环与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此题考查碳的循环问题,关键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示意图看出,该反应是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数值为2,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6×2):32=1:1,说法正确;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D、反应物中的氧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生成物甲醇是一种化合物,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物质的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微观示意图解题,重在读图,从图中获取解答题目需要的信息。
12.【答案】BCD
【解析】解:A、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X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Ca(OH)2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则丙是CuSO4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X是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则与乙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表中生成的两种沉淀都分别是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铜沉淀,均能与酸反应,均可溶于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D。
某溶液X是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盐酸、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遇甲产生白色沉淀,遇乙无明显现象,遇丙产生蓝色沉淀,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CD
【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C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BC
【解析】解:A、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硫酸铜完全反应,硫酸亚铁部分或全部反应,如果全部反应,则滤液无色,如果硫酸亚铁部分反应,滤液是浅绿色,该选项不正确。
B、滤液中不一定含有两种金属离子,例如锌过量时,滤液中含有一种金属离子,即锌离子,该选项不正确。
C、滤渣N中不一定含有三种金属,例如硫酸铜完全反应,硫酸亚铁部分反应,滤渣中中的金属是铜和铁,该选项不正确。
D、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该选项正确。
故选:AB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5.【答案】BD
【解析】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的质量、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以及生成的铜的质量和硫酸铜的质量分别为x、y、z、w。
Cu2O+H2SO4=Cu+CuSO4+H2O 固体质量差量
144 98 64 160 144-64=80
16g-8g=8g
,,,
x=14.4g,y=9.8g,z=6.4g,w=16g
而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100.0g×12%=12g,所以硫酸有剩余,即氧化亚铜完全反应。
A、原固体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14.4g×128144×100%+16g-14.4g=14.4g,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后的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12g-9.8g=18.2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之比为14.4g:(16g-14.4g)=9: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根据固体质量差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的质量、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以及生成的铜的质量和硫酸铜的质量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6.【答案】B AgNO3 CO2 大于 NH4Cl、Fe2O3、CaCO3 Ca2+、Na+ FeCl3+3NaOH=Fe(OH)3↓+3NaCl 取适量白色沉淀F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或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B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说明溶液B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解析】解:(1)①步骤Ⅰ中所加试剂X可选用稀硝酸,不能用稀盐酸,是因为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影响对氯化钠的检验。
故答案为:B。
②步骤Ⅱ中滴加的试剂Y是硝酸银溶液,用来检验氯化钠,是因为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
故答案为:AgNO3。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得到黄色溶液,是因为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溶液,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铁。
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铵盐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盐,G是氨气,溶液H中只有一种阴离子,即氯离子,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铵,不含有硝酸铵。
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和硫酸钡反应。
①气体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CO2。
②室温下,气体G(氨气)的水溶液是氨水,氨水显碱性,pH大于7。
故答案为:大于。
③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H4Cl、Fe2O3、CaCO3。
故答案为:NH4Cl、Fe2O3、CaCO3。
④无色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Ca2+、Na+。
故答案为:Ca2+、Na+。
⑤步骤Ⅳ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NaOH=Fe(OH)3↓+3NaCl。
故答案为:FeCl3+3NaOH=Fe(OH)3↓+3NaCl。
⑥实验方案:取适量白色沉淀F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或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B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说明溶液B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故答案为:取适量白色沉淀F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或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B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说明溶液B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1)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得到黄色溶液,是因为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溶液,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铁。
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铵盐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盐,G是氨气,溶液H中只有一种阴离子,即氯离子,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铵,不含有硝酸铵。
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和硫酸钡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B 稀盐酸 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D NaCl、CaCl2
【解析】解:(1)①氯化钡溶液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硫酸钠,碳酸钠溶液能和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溶液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氯化镁,得到滤液A,故选:B。
②得到滤液A后,加入稀盐酸进行中和,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步骤Ⅱ中向滤液A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的pH为7后,蒸发、浓缩为饱和食盐水;
③步骤Ⅲ中,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后加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④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在灭火器里,它是二氧化碳发生剂,在食品工业上,它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制造饮料时,它是一种常用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在实验室中,它可以用于处理沾在皮肤上的酸,故选:D。
(2)①当加入CaCl2溶液质量为150g时(即图中B点),氯化钙溶液过量,故烧杯里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
②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1%的CaCl2溶液中溶质氯化钙的质量为100g×11.1%=11.1g;
设: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11.1g x
x=10.0g
即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0g,则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①B;
②稀盐酸;
③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④D;
(2)①NaCl、CaCl2;
。
(1)①根据碳酸钠溶液应在氯化钡溶液后面加入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步骤Ⅱ中滤液A为碱性和不引进杂质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二氧化碳在氨盐水中溶解度更大来分析解答;
④根据碳酸氢钠的用途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和氯化钙溶液过量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氯化钙的质量求出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再用样品质量加上水的质量、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再减去碳酸钙的质量即可。
加入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除去杂质时,碳酸钠溶液应该在加入氯化钡溶液后再加入,否则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
18.【答案】O2 Fe SO2 Mg(OH)2 有机高分子 有机高分子 1:2 C Al2O3 置换 节约金属资源或减少环境污染或节约能源等
【解析】解:(1)①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助燃的气体单质为O2;
②铁属于金属单质,化学式为Fe;
③二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SO2;
④氢氧化镁属于难溶的碱,化学式为Mg(OH)2;
(2)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因此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聚乙烯[(C2H4)n]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聚乙烯[(C2H4)n]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n:4n=1:2;
②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成,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毅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说明该合金应该具有高温的性质,故选C;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因此反应中,生成物还缺少2个Al,3个O,所以则X的化学式为Al2O3;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其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④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
故答案为:
(1)①O2;②Fe;③SO2;④Mg(OH)2;
(2)①有机高分子;有机高分子;1:2;②C;③Al2O3;置换;④节约金属资源或减少环境污染或节约能源等。
(1)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组成进行分析;
(2)①根据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进行分析;
②根据题文信息及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
③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判断出X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其反应的基本类型;
④根据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对环境、资源、能源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合金的性质、金属回收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9.【答案】7:8 +2 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20 大于 24 碳酸钠继续溶解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碳酸钠溶解度增大,导致碳酸钠继续溶解
【解析】解:(1)①在MgFeSiO4中,时,Na2CO3的溶解度是20g。、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6:64=7:8。
已知FeTiO3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4,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铁元素化合价为+2。
故答案为:7:8;+2。
②分别取两气体样品于集气瓶中,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模拟“火星低层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远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故答案为: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A.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该选项合理。
B.CO2分解不能转化为N2,该选项不合理。
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该选项合理。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冶炼金属,该选项合理。
故答案为:B。
(2)①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20g。
故答案为:20。
②t2℃时碳酸钠和了哈溶解度相等,将不同质量的NH4Cl饱和溶液和Na2CO3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均降温至t1℃,析出固体后仍然都是饱和溶液,此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因此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大于。
③t1℃时碳酸钠溶解度是20g,将5gNa2CO3放入试管中,加入20g水充分振荡后,能够溶解4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4g;然后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再取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此时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碳酸钠继续溶解,是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碳酸钠溶解度增大,导致碳酸钠继续溶解。
故答案为:24;碳酸钠继续溶解;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碳酸钠溶解度增大,导致碳酸钠继续溶解。
(1)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0.【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 2NaOH+CO2=Na2CO3+H2O BD 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 6.4 1:8
【解析】解:(1)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制取二氧化碳)-D(吸收氯化氢)-C(吸收水蒸气)-F(收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②上述方法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捕捉室内,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②A.该流程实现了混合气体中CO2的分离与提纯,该选项正确。
B.转化室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化合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不正确。
C.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OH和CaO,该选项正确。
D.该流程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D。
(3)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②C1的作用是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
③C2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水的质量是,B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质量是,塑料中碳元素质量是44g×1244=12g,氢元素质量是7.2g×218=0.8g,氧元素质量是,该塑料试样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g12:0.8g1=1:8。
故答案为:6.4;1:8。
(1)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制取二氧化碳)-D(吸收氯化氢)-C(吸收水蒸气)-F(收集二氧化碳)。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③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推断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5毫米黑色签字笔,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5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5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