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01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02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03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04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05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06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07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PPT08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备课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矛盾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
    其基本要求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
    阅读教材P10-13,梳理标划以下问题答案。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同一律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条件性)? 2、遵循矛盾律的理由、矛盾律的内容、要求、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区别? 3、遵循排中律的理由、排中律的内容、要求? 4、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是什么、来源、必要性)?
    提示:有逻辑问题。甲:“别人"是除打牌者之外的其他人。乙:“别人”是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其他人。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都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P10-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同一律的含义P10-1
    (1)常用公式:“A是A”。 (A既可指代概念,也可指代判断)(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同一律的要求 P10-2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4.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例:甲说:“你吃饭了吗?” 乙说:“我吃得很饱。”
    【名词点击】“偷换概念”与“偷换论题”
    (1)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就是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例如:人在地球上存在了一万多年了,你没有存在一万多年,所以你不是人。 “人类”与“个体的人”二者不同一。这里把人类和个体的人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就是把不同的判断当作同一判断来使用,从而使议论离开了原来的论题。(答非所问)老师问小明,你咋今天才交作业?小明回答:小强刚开始做,今天都交不了!
    这里的“好茶”是指质量好的茶
    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茶?
    这里的“好茶”是指没变质的茶
    卖茶人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结论:运用概念若不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这里“好茶”是一个意思吗?谈谈你的理由。
    甲: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乙: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
    指“在哪个地方吃麻辣烫”
    题中乙的回答转移了甲的话题,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要求。
    “偷换论题”:把不同的论题当做同一个论题使用。
    以下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违反了逻辑思维哪个要求?
    例1:老师: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学生: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 例2:爸爸:你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以后打算怎么办?儿子:您经常说,中国人民非常勤劳,我也是中国人,我怎么会懒呢? 例3:教师留了题目为《人贵有志》的作文,有个学生在开头说“人必须有志,有理想”之后,就笔锋一转,大谈特谈“有了志向必须奋斗才行。没有奋斗,理想就成了空想”。结果他的作文得了零分。例4:上世纪80年代初期,某单位召开的一次安全生产会议上,某领导发表了一段讲话:“时间不多了,简单讲几句吧。今天是安全生产会议,我想讲几个与之有关的问题:一、关于绿化问题;二、关于计划生育……”
    偷换概念:评价和理解→日常生活的交往
    偷换概念:集体概念→个体概念
    转移论题:人贵有志→人贵奋斗
    例5:我对法律上规定“公开审判应当有律师为被告辩护”有意见。怎么罪犯还会有理?还要有人替他辩护?请问,这是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例6: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 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的酒。
    偷换论题:有没有苍蝇→苍蝇喝不喝酒
    2、有一只老虎感冒了,想要吃掉熊猫,熊猫哭着说:“你感冒了,为什么要吃掉我呢?”老虎答:“广告上都说了,感冒就要吃白加黑!”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老虎(   )①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②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③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④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小明:我比你长得高。小文:你再高比姚明高?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上看,小文违背了(   )A.同一律B.矛盾律 C.排中律 D.否定律
    3.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人,常常在外鬼混。一天他的裤子弄出了一个洞。他买了新布,回家让妻子为他做一条新的裤子。妻子问他如何做,他说“照原样”。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照样在裤子原来的地方剪了一个洞。妻子违反了(  )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对立统一律
    4.小张对小李说:“红色象征着热情,我一看到红色就热血沸腾。”小李于是书写了红色两个字,对小张说:“你觉得热血沸腾吗?”小李(   ) ①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   ②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③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④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5、老张:你在这儿摆摊设点属于占道经营!小王:这儿是中山北路又不是中山北道,我占的什么道?上述对话中小王采用了诡辩方式,下列哪项对话中乙采用了同样的方式?A.甲:你这种执法行为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乙:我严格执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B.甲:你成天打游戏是在虚度年华! 乙:我只有在游戏中才觉得年华没有虚度。C.甲:你工作时间不能抽烟! 乙:我抽烟时从不工作。D.甲:你这种说法是栽赃陷害! 乙:你这种说法是血口喷人!
    A项:甲乙两人的对话中同样都出现了“执法”,但两者含义相同,不存在偷换概念,排除;B项:甲乙两人的对话中,出现的“游戏”以及“虚度年华”含义均相同,不存在偷换概念,排除;C项:双方的对话中均出现了“工作”一词,甲的“工作”指的是上班的时间段,而乙的“工作”指的是做具体工作,所指对象不同,乙采用了偷换概念的诡辩方式与题干所犯逻辑谬误一致,当选;D项:甲乙两人的对话中出现的 “你这种说法”,含义相同,都是在指责对方诬陷冤枉自己,不属于偷换概念,排除。
    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教师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探究】下列材料中的论断有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5、同一律的条件性:P10-3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学生思考: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哑口无言)?在同一时间,论断一和论断二能不能同时为真?
    存在逻辑矛盾。即同时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 “此矛不可戳穿此盾”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 P11-1
    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P11-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1)常用公式:“A不是非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小明是男生。(A)小明不是男生。(非A)这两个论断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不能都肯定,必有一假)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判断:下列论断哪些是自相矛盾的,哪些不是。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⑤严禁触碰高压线,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请思考: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可以消除避免
    指事物同时具有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属性,是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
    承认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逻辑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辩证矛盾)。
    4、矛盾律的条件性:(1)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不能做出两个相反的判断。)(2)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1.“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想一想:以下判断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吗?
    其中的“平凡”指他的工作岗位和事迹;而“伟大”是指他的精神和价值。是从不同角度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
    其中“死了”是指自然生命的结束;“活着”是指精神永存。这样的矛盾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因而属于辩证矛盾,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4、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
    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偷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罪犯。 李:不是我偷的。 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答:罪犯是钱。因为钱的口供“李是罪犯”和李的口供“不是我偷的”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意说假话者只有一人,那么说假话者非钱即李。因此,赵和孙的口供都是真的,按照孙的口供,钱是罪犯。
    ●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提示:主持人的话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 P13-1
    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P13-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1)常用公式:“A或者非A”。(要么A,要么非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3.排中律的要求 P13-2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不能都否定)
    例题:甲说:“你赞成丙为班长吗?”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乙答:“我不反对。”乙的回答( ) 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排中律最大的价值,是延伸出了一种非常厉害的推理方法:反证法。什么叫反证法?根据“排中律”,既然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没有“都不对”这种中间状态,那只要证明这两个观点中,有一个是错的,就等于证明了另一个是对的。这就是“排中律”最知名的运用——反证法。
    话说刘墉因为直言进谏,触怒龙颜。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一个上面写着“生”,一个写着“死”。其实刘墉知道,乾隆在这两张上,写的都是“死”字。刘墉不管抽到那一张,都会被处死。怎么办?于是他灵机一动,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然后一口吞下去。现场所有人都傻眼了,大家只能通过刘墉没有抽到的那张,来反证刘墉抽到的这张是什么。那张打开果然是“死”,基于“排中律”,乾隆皇帝只好赦免了刘墉。
    排中律: 1. 明确性 2.A或非A 3.反对骑墙居中“两不可” 4.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
    我不赞同这样,也不赞同那样 。我不认为世界上有鬼,也不认为没有鬼。
    必须是A+B=全部,否则不能用排中律。如:我不认为这个是绿色,也不认为这个是红色。虽然都是双否定不一定违反排中律,得看是否同时满足A+B=全部
    排中律:我不赞同这样,也不赞同那样 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1.双否定)矛盾关系 这样那样概括了全部情况,除了A和B没有其他情况。 2.A+B=全部
    1.适用范围不同 (1)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也适用于反对关系判断; (2)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 矛盾关系:是长沙人和不是长沙人 反对关系:输和赢(还有第三种情况平局) 赞成和反对(还有第三种情况中立)2.要求不同 矛盾律——必有一假,不能都肯定;错误:“自相矛盾”(“两可”) 排中律——必有一真,不能都否定。错误:“两不可”
    示例评析——乙违反了排中律还是矛盾律?
    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甲说: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答:我去,也不去。甲说: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乙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同时肯定了“去”和“不去”
    (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份稿子,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也不好。(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练一练:判断下列违背了“矛盾律”还是“排中律”?
    注意区分矛盾律和排中律矛盾律主要逻辑错误为自相矛盾排中律主要逻辑错误为两不可
    【知识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针对甲的说法,乙说: “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甲的说法违反了 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肯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玉米”和“不应该种玉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乙的说法违反了 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也就是说:这块地要么是种玉米,要么是不种玉米,二者必有其一。
    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与“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下面材料中,甲和乙分别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什么要求?
    《威尼斯商人》里有一位品貌出众的富家姑娘叫鲍西娅,她遵循已故父亲的遗嘱,必须猜匣为婚。鲍西娅身边有金、银、铅三只匣子,其中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她的肖像,这三只匣上面各刻一句话: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根据这些情况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谁。
    1.金匣子上刻了“肖像不在此匣中”2.银匣子上刻了 “肖像在金匣中”3.铅匣子上刻了 “肖像不在此匣中”
    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所以1.2两句矛盾中,必有一句为真,因为只有一句真话,所以3一定为假,因此肖像在铅盒中。
    【请你破案】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盗车丁:盗车的不是我
    (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罪犯是谁?
    (2)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是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和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因此甲是罪犯。
    (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罪犯又是谁?
    (1)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和丁中必有一假,则甲、丙为真话。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因此乙是罪犯。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内容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实践的关系  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必要性)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4.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P13-4
    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1.某班在民主决策是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两位同学的对话如下:小明:“你投了赞成票吗?”小亮:“没有。”小明:“你投了反对票吗?”小亮:“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C.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D.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
    【解析】选D。材料中:小亮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A错误。 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对话得知:小亮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这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排中律,没有犯“两不可”的错误,也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
    2.有个小伙子上了火车之后,发现没有空座了,于是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嬉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材料中小伙子的话(     )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③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④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老大爷说的“硬坐”是强行往座位上坐,小伙子所说的“硬座”是一种座椅类型。 小伙子故意混淆“硬坐”和“硬座”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3.某地一家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盗窃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如果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为真(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丁B.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C.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就是丙D.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解析】选D。乙和丁的口供相互矛盾,根据不矛盾律,其中必有一假。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甲和丙的口供是真的。因为甲的口供是真的,所以作案者是丙,加上丙的口供,故丁也是作案者,因此可以推断出乙和丁中,丁讲的是假话。由以上分析可知,D应选。
    相关课件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5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等奖课件ppt</a>,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区分矛盾律与排中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课ppt课件,共1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议学情境一,导入新课,逻辑思维规则,辩证思维方法,理性认识,逻辑学,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狭义逻辑学,科学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