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答题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0244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模拟】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多地区汇总)
- (海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卷 1 次下载
- (河南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卷 0 次下载
- (沪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卷 0 次下载
- (淮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卷 1 次下载
- (江苏南京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卷 1 次下载
(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
展开这是一份(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docx、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x、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docx、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答题卡docx、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北武汉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A | D | D | D | C | D | A | B |
1、【答案】A
【解答】
A、空气中不存在氢气,故A正确;
B、空气中最多的是氮气,故B错;
C、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C错;
D、氦气属于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中成分。
2、【答案】D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大理石为固体颗粒状药品,取用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置于试管口,再缓缓竖起试管,使大理石滑入试管底部,A选项装大理石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为液体药品,通过倾倒法加入,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一手拿起试管,一手拿起细口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B选项加稀盐酸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导管口伸入到集气瓶底部,C选项制取并收集CO2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进行二氧化碳的验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图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选项检验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A、氧气有助燃性但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错误;
B、浓硫酸占到皮肤上应用弱碱性溶液冲洗,不能用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错误;
C、汽油和酒精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圆珠笔油能溶解于汽油和酒精;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的颜色都是黄色的,不能根据颜色鉴别,故C错误;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4、【答案】D
【解析】
A、③和⑤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B、②在化合物中显+2价,④在化合物中显﹣1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F2;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有关知识可知,铬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4,正确;
D、宏观上①O2能表示一种物质,微观上能表示一个分子,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CH4与常见物质M反应生成Cu2O、二氧化碳和水,Cu2O与O2反应生成M,则M为CuO,则有:
A、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O中的高,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过程、由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甲烷,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甲烷,44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为,设16g甲烷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由氢元素守恒则有,解得,因此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36gH2O,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过程可知,CH4与常见物质CuO反应生成Cu2O、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知每16份质量的甲烷与640份质量的氧化铜恰好反应,Cu2O与O2反应生成CuO,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知每32份质量的氧气参与反应生成320份质量的氧化铜,由两个反应之间的关系可知理论上每16份质量的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份质量的O2,即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过程①CH4与常见物质M反应生成Cu2O、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释放能量,可将反应物CH4和M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Cu2O、二氧化碳和水中,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解:A、铝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说明铝比铜活泼,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金属,说明铜比银活泼,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铜>银,故选项探究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探究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一段时间后,最左边试管中铁与氧气、水接触,中间试管中铁只与水接触,左边铁生锈,中间试管铁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最右边试管中铁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最左边试管铁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能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故选项探究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D、长颈漏斗应改为分液漏斗,伸入锥形瓶的导气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伸入集气瓶的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集气瓶应该用玻璃片盖住一部分,故选项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A
【解析】解:A、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大于铝,反应的时间短,铝生成的氢气多,故A不正确;
B、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故B正确;
C、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相同的锌片反应,10%的稀盐酸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故C正确;
D、等质量形状不同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的大理石反应的时间短,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示能够解释相关的化学变化规律,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在解答类似的题目,关键是能够弄清楚图示表达的一些信息。
8、【答案】B
【解析】解: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不正确;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一定没有硫酸钠、硫酸钾,故正确;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不正确;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钾、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氯化钾6种情况,故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答案】(1)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CO+CuOCu+CO2;(2)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解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甲处的实验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随一氧化碳的增多,液体被压入烧杯内,而一氧化碳收集在丙中,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10、【答案】(1)31.6g;(2)46.1%;(3)蒸发结晶;(4)AC。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
(2)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所以将50g 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得到的是KNO3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46.1%;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所以
A、①②中溶液的20g氯化钠和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溶剂质量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B、③④中溶液的硝酸钾可以全部溶解,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不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错误;
C、将③④降温至20℃,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溶剂质量都是100g,所以均有晶体析出且m(KNO3)>m(NaCl),故正确;
D、将③④降温至20℃,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都是100g的溶剂,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③<④,故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1)31.6g;(2)饱和;46.1%;(3)蒸发结晶;(4)A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1)过滤;(2)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有气泡产生;;(3) CuO、Cu、Zn;(4)
【解析】
①步骤II的操作将反应后的溶液分为固体和液体,故该操作为过滤。
②样品粉末加入硫酸后生成的溶液A中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镁、硫酸锌,步骤II加入过量锌粉后,产生了固体B,且该固体在加入硫酸后还剩余铜,说明溶液A中一定有硫酸铜,锌可以将铜置换出来,溶液由蓝色变无色,如果溶液A含有硫酸镁,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不反应,且步骤I加入了过量的稀硫酸,锌会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产生的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有气泡产生。
③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溶质为硫酸锌,则溶液C中不存在硫酸镁,所以样品中无镁,步骤I加硫酸产生氢气说明含锌,框图中已指出含铜,②已说明溶液A中含硫酸铜,是来自样品中的氧化铜,故样品成分为CuO、Cu、Zn。
(4)步骤III后剩余的固体铜全部来自氧化铜,故氧化铜的质量为,铜的质量为ng,则锌的质量为
故。
12、【答案】(1)吸收水蒸气 (2)2NaOH+CO2═Na2CO3+H2O (3)C %, (4)AC。
【解答】解:(1)乙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2)丙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3)测定Na2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
①另一个物理量为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故选:C。
②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m2
=,
x=m2,
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x=×100%=%,
故填:%。
(4)A.反应开始时通入N2,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空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去掉丁装置,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进入丙中,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结束后如果不通入N2,导致二氧化碳不能被丙装置完全吸收,测得Na2CO3含量会偏低,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13、【答案】(1)复分解反应。(2)不符合。
【解答】解:(1)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2)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5mL×1.2g/mL=6g。根据图可知,盐酸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8g,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8g×5%=2.4g
设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4g 6gx
=
x=36.5%<37.5%,不符合。
故答案为:(1)复分解反应;(2)不符合。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文件包含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湖北武汉卷2023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doc、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考试版doc、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答题卡pdf、湖北武汉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doc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湖北武汉卷) 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湖北武汉卷) 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大联考(答题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