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4酸的化学性质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4酸的化学性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4酸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1.(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关于酸和碱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组成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酸B.所有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与碱溶液反应C.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D.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2.(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B.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C.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3.(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分子中存在 H2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 A.A B.B C.C D.D4.(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鉴别Na2CO3 B.除去H2中的HCl气体C.干燥二氧化碳 D.探究质量守恒定律5.(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黄泥水B.稀释浓硫酸C.蒸发食盐水D.验满氧气6.(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C.铁丝燃烧 D.测溶液的pH7.(2022·山东青岛·模拟预测)氮的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下列过程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B.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C.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D.氨气和硫酸反应生成铵态氮肥硫酸铵8.(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熟悉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学习化学的里要方法。下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选项XYZACaOCa(OH)2CaCO3BCuCuOCuCl2CCCO2CODNaOHNa2CO3Na2SO4 A.A B.B C.C D.D9.(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10.(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的通性,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A.Fe2O3 B.Cu C.Na2CO3 D.NaOH11.(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A.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水)B.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稀硫酸)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D.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酚酞)12.(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一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一金刚石硬度大B.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碱能与酸反应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化学性质稳定13.(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实验室制取CO2的残余液中含有少量盐酸,为了获得CaCl2溶液,向其中加入石灰石。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 B.C. D.14.(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B.丙溶液能与戊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丁C.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D.甲→戊必须通过置换反应才能实现 二、多选题15.(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氨气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放在汽车内除异味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6.(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已知某无色溶液 X 是 BaCl2溶液、稀盐酸、稀硝酸、NaOH 溶液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等量的三份该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 Na2CO3溶液、Cu(OH)2 固体、NH4Cl 溶液三种物质,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该无色溶液 X 可能是加入的物质Na2CO3溶液Cu(OH)2 固体NH4Cl 溶液实验现象有气泡冒出固体溶解,溶液变蓝无明显现象 A.BaCl2溶液 B.稀盐酸 C.稀硝酸 D.NaOH 溶液17.(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如图中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戊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单质。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盐、碱、氧化物、酸B.乙、丁之间发生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丁物质可能是酸D.若丙为二氧化碳,则甲、乙之间发生的反应可能为18.(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如图所示,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反应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BCDA.A B.B C.C D.D19.(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C.将氯化钠溶液用上图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D.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20.(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B.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钙C.气体W的质量一定小于0.2gD.混合物N是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21.(2020·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小明同学在寒假期间做了许多家庭小实验。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实验不成功的是A.通过把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PH值22.(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OH-B.b点时所加试剂为NaOH溶液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D.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参考答案:1.D【详解】A、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从组成上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氢氧化钠是碱,故选项说法错误;B、有些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有些非金属氧化物不能与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如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D【详解】A、浓硫酸不具挥发性,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上方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稀盐酸显酸性,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D【详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错误;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由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错误;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增快了蔗糖颗粒和水的接触,使蔗糖更易溶解,错误;D、NaOH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正确。故选D。4.A【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鉴别不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故A错误;B、氢气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l气体溶于水显酸性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不产生杂质气体,因此能除去H2中的HCl气体。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因此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故C正确;D、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没有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因此可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故选:A。5.C【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轻靠在烧杯内壁上、滤纸超过了漏斗的边缘,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6.A【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7.C【详解】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氮气没有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不是氮的固体,故A不符合题意;B、 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是氮的化合物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不是氮的固体,故B不符合题意;C、 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是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是氮的固定,故C符合题意;D、 氨气和硫酸反应生成铵态氮肥硫酸铵,是氮的化合物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不是氮的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详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加热时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碳,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选C。9.C【详解】A、C、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故选项错误;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CO2和NaOH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H+,故选项正确;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C。10.B【详解】A、氧化铁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C、Na2CO3属于碳酸盐可以与酸反应,故C错误;D、氢氧化钠为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故选:B。11.D【详解】A、氯化钠溶解不吸热不放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B、碳酸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生成,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有沉淀生成,硫酸钠不反应无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C、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色,碳粉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滴加酚酞都变红,现象相同,无法区分,符合题意。故选:D。12.D【详解】A、金刚石硬度大,故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A正确。B、碱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正确。C、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稀盐酸用于除铁锈,C正确。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特殊颜色的光,故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D错误。故选:D,13.B【详解】A、实验室制取CO2的残余液中含有含有氯化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质量开始不断增大,当盐酸完全反应时,氯化钙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CO2的残余液中含有水;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盐酸完全反应时,水的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CO2的残余液中含有盐酸;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pH不断增大,当盐酸完全反应时,pH为7,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实验室制取CO2的残余液中含有盐酸;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的氯化氢不断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少,当盐酸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分数为0,不符合题意。故选B。14.C【详解】A、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丁是碳酸钙,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甲能够转化为戊,戊能转化为碳酸钙,因此甲可以是氧化铜,戊是二氧化碳;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且氧化铜、碳酸钙能够和乙反应,因此乙是酸,丙是碱,丁为碳酸钙,丙能转化为碳酸钙,则丙是氢氧化钙,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乙是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丙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是氧化铜,丁是碳酸钙,氧化铜是不能一步反应产生碳酸钙的,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是氧化铜,戊是二氧化碳,氧化铜可以和碳、一氧化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不一定通过置换反应实现,故D错误。故选C。15.AD【详解】A、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氨气,选项说法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可放在汽车内除异味,选项说法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D。16.BC【详解】溶液X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冒出,则该溶液是一种酸,是稀盐酸或稀硝酸。溶液X加入氢氧化铜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进一步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X加入氯化铵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与氯化铵反应或与氯化铵反应无明显现象,排除氢氧化钠溶液。所以该溶液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硝酸,故选BC。17.CD【分析】戊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单质,所以戊是铁。 【详解】A、如甲、乙、丙、丁物质类别依次为盐、碱、氧化物、酸。铁可以和丁酸反应,丁酸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乙碱无法转化为二氧化碳,错误。B、铁可以和酸反应,则丁可以为酸。假设丙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钠,则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且酸和碳酸钠都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假设甲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所以丁可以是酸,乙可以是碳酸钠,发生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C、根据B的分析,丁物质可能是酸。正确。D、根据B的分析,如丙是二氧化碳,甲可以为氢氧化钙,乙可以为碳酸钠,发生的反应可能为,正确。故选CD。18.CD【详解】A、只有氧化铜和硫酸能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铜和氧气、硫酸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都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盐酸和硝酸钡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故符合题意;D、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符合题意;故选CD。【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根据所给的物质来进行判断,只要判断出其中一个反应不能进行即可排除。19.AD【详解】A、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由于氯化钡过量,则碳酸钠与其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则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正确;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错误;C、加热蒸发时,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其蒸干,错误。D、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均为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AD。20.AB【分析】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高温下,可能发生以下反应:, , ,这几个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不一定含碳酸钙,向固体Z中加入稀盐酸,可能发生以下反应: 固体粉末高温下反应得到5.6g固体Z和气体X,根据上面的质量关系,如果5.6g固体Z全部是铁,5.6g铁可与100g×7.3%=7.3g的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W和混合物N,如果5.6g固体Z全部是氧化钙,5.6g氧化钙可与100g×7.3%=7.3g的HCl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无气体生成,则5.6g固体Z可能是:①铁,②铁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详解】由分析得:A、原固体粉末中如果有氧化铜,那么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则固体Z中含有铜,那么5.6gZ与盐酸不会恰好反应,故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正确;B、由分析可知,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正确;C、固体Z 如果全部是铁,则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5.6g铁恰好反应生成0.2g氢气,错误;D、5.6g固体Z是:①铁,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②铁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溶液N中含有二种溶质,错误。故选AB。21.BD【详解】A、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能用于硬水软化,实验成功;B、食盐不能与水垢反应,故不能用于清除水垢,实验不成功;C、食醋和小苏打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实验成功;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可以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测定纯碱溶液的PH值,实验不成功;故选:BD。22.AC【详解】A、a点时改为滴加稀盐酸,沉淀的质量立即减少,说明溶液中不存在NaOH,否则滴入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沉淀的质量不会立即减少,故A正确;B、氢氧化铜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b点时所加试剂不可能为NaOH溶液,故B错误;C、c点时沉淀的质量减少至0,表示氢氧化铜恰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铜、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铜,都是盐,故C正确;D、由图示无法确定a点时溶液中是否存在Cu2+,硫酸铜可能有剩余,也可能存在铜离子,故D错误。故选:A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6碱的化学性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金属的化学性质③,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金属的化学性质②,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