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广东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河北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湖南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江苏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辽宁专版】 试卷 0 次下载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湖北专版】
展开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湖北专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 Br-8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糯米蒸熟后加入适量甜酒曲(一种酶),控制适当温度使其发酵,最终可得到醇香甘甜可口的甜酒,甜酒中含有淀粉、单糖、双糖、酒精、氨基酸与多肽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可提高淀粉糖化、酒化速率
B.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确定甜酒中含有葡萄糖
C.制作甜酒的过程中部分淀粉发生了水解反应
D.甜酒中的氨基酸与多肽来源于酶的水解
2.氟锑酸()是石油重整中常用的催化剂,酸性比纯硫酸要强倍,被称为超强酸,实验室可通过制得,且在HF中容易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锑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B.HF的电子式为
C.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D.HCl分子中σ键的电子云轮廓图为
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与反应制取乙炔:
B.AgCl溶于过量氨水:
C.澄清石灰水与过量溶液反应:
D.用溶液吸收过量
5.下列关于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分子存在顺反异构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4 mol NaOH
6.亚铜氨溶液可以吸收CO,其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结构为
B.CO为极性分子
C.中H—N—H键角比分子中的大
D.中含有6 mol共价键
7.下列类比或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已知和浓硫酸可发生归中反应,则和硝酸也可发生归中反应
B.已知加热时Cu与反应生成,则加热时Cu与S反应生成
C.已知C、Si形成的氧化物晶体类型不同,可推知等物质的量的和中σ键数目不相同
D.已知氧化性,根据溶液中和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推断溶液中和也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8.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0 mL 0.1 mol/L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总数为
B.12 g石墨晶体中含有六元环
C.某燃料电池工作时,当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时,负极释放电子数目为
D.56 g Fe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若生成气体分子数为时,消耗Fe的质量为28 g
9.M、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基态X原子2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基态W原子的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某电极材料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结构中存在配位键
B.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第一电离能:M
10.用作催化剂,在80 ℃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的机理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
B.该过程中涉及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C.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的速率
D.若用进行反应,最终得到的无机产物可能是或
11.“碳中和”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正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主要课题。利用催化加氢制甲醇,可以实现的再利用,涉及以下主要反应:Ⅰ.
Ⅱ.。
按照投料,保持压强为5 MPa下达到平衡时,CO和在含碳产物中物质的量百分数及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Ⅱ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B.升高温度,反应Ⅰ速率加快,反应Ⅱ速率减慢
C.270 ℃后,两反应以反应Ⅱ为主
D.曲线a表示甲醇在含碳产物中的物质的量百分数
12.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有机物是否含有酰胺基
将适量有机物放入试管,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放置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观察现象
蓝色石蕊试纸未变红,说明待测样品中不含有酰胺基
B
检验某固体试样中是否存在
取少量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
若没有出现红色,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
C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将有机物A加入NaOH乙醇溶液中,充分加热,冷却后,取适量混合液于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酸化,最后滴加溶液
若不产生淡黄色沉淀,则有机物A也可能为溴代烃
D
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先将注射器充满气体,然后将活塞往里推
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加深,证明加压平衡向生成气体的方向移动
13.氯碱工业生产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NaCl
B.沉渣的主要成分是和
C.电解槽设备使用阳离子交换膜仅为了提高产率
D.脱盐分离NaCl与NaOH的方法是蒸发溶液结晶
14.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具有较大功率和良好循环性能的碱性Ni—Bi电池,其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Ni、Ti电极板能提高电池的电导率,增强电荷转移;电池总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向负极移动
C.充电时,Ni电极板上的电极反应是
D.充电时,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时,电极增重16 g
15.向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Cl粉末,溶液中的和的浓度与加入NaCl的物质的量有如图关系,已知(X表示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在m点溶液中加入固体,pAg沿曲线I向n点移动
B.AgCl的的数量级为
C.m点溶液中:
D.若将加入的NaCl换成NaBr,则曲线I变为曲线Ⅲ
二、非选择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6.(14分)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等,工业上可用粉煤灰制取氧化铝、碱式硫酸铝溶液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从粉煤灰中获得氧化铝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①“酸浸”在恒容密闭反应釜中进行,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除铁”时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检验溶液中铁元素已经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
③副产物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2)碱式硫酸铝溶液可用于烟气脱硫。室温下向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应后经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铝溶液,生成物中的大小影响碱式硫酸铝溶液的脱硫效率。
①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时,维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不变,提高的方法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②通过测定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确定,测定方法如下:
a.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0mL,加入过量盐酸酸化的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固体2.33g。
b.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mL,稀释至25mL,加入0.100EDTA标准溶液25.00mL,调节溶液pH约为4.2,煮沸,冷却后用0.08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已知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均为1:1)。
计算中的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写出计算过程)。
17.(14分)草酸()及其盐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草酸可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备具有高效消毒灭菌作用的。
已知: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具有类似的性质;
②草酸在100 ℃左右开始升华,在150 ℃左右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酸钠和草酸、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制备时需在60~100 ℃进行的原因是为________,便于控制在此温度范围内,需采用________(填加热方法)。
(3)研究表明草酸钙的一种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晶胞为立方体),则一个钙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钙离子有________个,若晶胞棱长均为,则草酸根离子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pm。
(4)取16.4 g草酸钙晶体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乙,800 ℃时草酸钙晶体分解完全,则____(写出计算过程)。
18.(14分)某药物成分G是多酚类物质,可作为膳食补充剂、食品添加剂及保健品,其合成路线如下:
(1)A→B、C→D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B与足量的NaOH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C→D的作用是_______。
(5)可以用来检验C是否完全转化为D的试剂是_______。
(5)E的分子式为,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
(6)E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
②分子内可以脱水成环
其中,苯环侧链上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原子个数之比为3: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19.(13分)汽车的发明和使用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对车用新能源的开发研究似乎才刚刚开始。
(1)人们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在汽油燃油车上安装了三元催化转化器。已知:
i.
ii.
iii.
CO和NO两种尾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的CO可以用来生产燃料甲醇,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将0.5 mol CO和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则图甲中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3)科研人员在研究CO和NO的催化反应时,用气体传感器测得在某温度下、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不同时刻NO和CO的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10.0
4.50
2.50
1.50
1.00
1.00
3.60
3.05
2.85
2.75
2.70
2.70
①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乙表示L一定时,NO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判断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利用表格数据,若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0%,则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
③有人结合反应:,用活性炭处理NO。现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气体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经相同时间测得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NO的最高转化率对应温度为450 ℃。温度低于450 ℃时,判断NO的转化率是否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并写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__。
(4)汽车燃油在燃烧时容易产生“爆燃”,过去人们采用四甲基铅作为“抗爆剂”,但铅污染严重,现在科研人员找到了很多物质替代四甲基铅,其中最典型的是MTBE(用Q表示)。Q在水和苯中均有一定的溶解度,光谱分析确定Q在水中是单体,但还不能确定Q在苯中是单体还是双聚体,光谱只能确认Q在苯中的存在形式是唯一的,且与浓度和温度无关。科研人员为解决这一难题,精确地测定了6 ℃时不同浓度的Q在苯和水的混合体系中的分配情况,并记录数据如表,表中和分别表示Q或在苯中的平衡浓度和Q在水中的平衡浓度。
0.0118
0.0478
0.0981
0.1560
0.00281
0.00566
0.00812
0.01020
Q在苯中是_______(填“单体”或“双聚体”),依据是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变性,从而使酶失去生理活性,A项错误;麦芽糖(双糖)也能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B项错误;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根据题意,制作甜酒过程中,部分淀粉发生水解,C项正确;糯米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酿制过程中蛋白质也会部分发生水解得到氨基酸与多肽,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锑为51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VA族,故基态锑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项正确;HF为共价化合物,故HF的电子式为,B项错误;中F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孤电子对数为2,所以的空间结构为V形,C项错误;HCl分子中氢原子与氯原子的半径大小不同,HCl分子中σ键的电子云轮廓图为,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加热制得氯气,而稀盐酸与不反应,A错误;是淡黄色粉末状固体,会从带有小孔的隔板中漏下去,且反应放出大量热,因此不能使用该装置制取少量,B错误;洗气时导管应该长进短出,C错误;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D正确。
4.答案:C
解析:难溶于水,应写成化学式,A错误;AgCl难溶于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澄清石灰水与过量溶液反应生成和,C正确;氯气具有氧化性,具还原性,且过量,反应生成和NaCl,D错误。
5.答案:D
解析: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存在如下顺反异构、A正确;分子中苯环和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则分子中有如图所示三个相互连接的平面,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B正确;苯环上处于羟基邻、对位的氢原子可以与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可以与发生加成反应,故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 mol ,C正确;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1 mol 、和,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D错误。
6.答案:D
解析:中的N原子、CO中的C原子与形成配位键,的结构为,A正确;CO为含有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则其为极性分子,B正确;中的N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分子中的N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小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故中H—N—H键角比分子中的大,C正确;中含2 mol Cu—N配位键和6 mol N—H键,共8 mol共价键,D错误。
7.答案:C
解析:氨气和硝酸可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铵,A项错误;S的氧化性比氧气的弱,只能将Cu氧化成价,B项错误;为直线形结构的分子晶体,为共价晶体,含有硅氧四面体,中含键,中含键,C项正确;和优先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小的碘化银沉淀,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计算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的定量关系、晶体结构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等。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则含有的阳离子总数大于,A错误;根据均摊法可知,石墨晶体中一个六元环含有的C原子个数为,12 g石墨中含1 mol C原子,故含有六元环,B正确;当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时,负极释放才能维持电荷守恒,C错误;依据可知,当生成的分子数为时,消耗Fe的质量为42 g,D错误。
9.答案:D
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信息。第二步:推断元素名称。
第三步:逐项分析判断。W为B,原子最外层仅有3个电子,该化合物结构中B形成四个共价键,说明有一个为配位键,A项正确。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B项正确。同一周期元素,除第ⅡA族和第VA族外,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第一电离能Li 10.答案:C
解析:根据羧酸和醇生成酯的反应机理,反应过程需要催化剂提供质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可为质子化过程提供,A正确;脱质子化过程的第一步是加成反应,第三步为消去反应,B正确;该反应的催化剂是,温度升高促进水解生成浓度降低,催化效果可能降低,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脱质子化过程中,中的两个羟基化学环境相同,来源不同,则后面一步中脱去的水可能是或,D正确。
11.答案:D
解析:反应Ⅱ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依据反应可自发进行,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A错误;升高温度,两反应速率均加快,B错误;温度高于270 ℃,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且程度更大,所以270 ℃后以反应Ⅰ为主,C错误;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Ⅱ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CO的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醇的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代表甲醇的物质的量百分数的是a曲线,D正确。
12.答案:C
解析:检验某有机物是否含有酰胺基,应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A错误;当固体中同时含有铁和氧化铁,且铁过量时,滴加KSCN溶液,也不会出现红色,B错误;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原则是与卤素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若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正确;先将注射器充满气体,将活塞往里推压缩气体体积,浓度增大,颜色加深,并不能证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D错误。
13.答案:B
解析:生产流程中NaCl可循环使用,还有部分NaOH可以循环用于沉渣,A项错误;加入NaOH和后形成的沉渣的主要成分是和,B项正确;电解槽设备使用阳离子交换膜,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产率,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爆炸,C项错误;脱盐分离NaCl与NaOH的方法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D项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第一步:根据图示判断电化学装置的类型。该装置为二次电池。第二步:根据题图和题意判断阴阳极,正负极。由电池总反应得,放电时,电极为负极,NiO为正极,充电时,NiO为阳极,为阴极。第三步:确定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放电
正极
负极
充电
阳极
阴极
第四步:逐项分析判断。由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C正确;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结合题图知向负极移动,B正确;充电时,电极为阴极,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时,电极质量减轻16 g,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向溶液中加入NaCl,反应生成AgCl沉淀,随着NaCl的加入,溶液中增大,pCl减小,减小,pAg增大,故曲线I表示pAg随着的变化,曲线Ⅱ表示pCl随着的变化。在m点溶液中加入固体,增大,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减小,pCl增大,A正确;n点溶液中,,,B错误;m点溶液中NaCl过量,,C正确;,若将NaCl换成NaBr,加入的物质的量相同时,更小,D正确。
16.答案:(1)①温度过高,盐酸大量挥发,使反应速率减小,还会引起容器内压强过大,产生安全隐患;②;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证明铁元素已除净;③HCl
(2)①适当增加的用量(或加快搅拌速率等,合理即可);②由a可知,,由b可知,2.50 mL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碱式硫酸铝溶液中,25.00mL碱式硫酸铝溶液中,则,解得
解析:(1)①浓盐酸易挥发,温度过高,盐酸大量挥发,使反应速率减小,还会引起容器内压强过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温度不宜过高。②“除铁”过程中加入,与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和;铁元素除净则可认为溶液中不含,检验方法是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铁元素已经除净。③煅烧氯化铝晶体会生成和,因此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HCl。
(2)①碱式硫酸铝溶液通过向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应后经过滤得到,要提高,即促进的水解和的生成,故维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不变,可通过适当增加的用量或加快搅拌速率等方法来提高。
17.答案:(1)(浓)
(2)若温度过低,化学反应速率较慢;若温度过高,草酸会升华或分解;水浴加热
(3)
(4)2;800 ℃时分解完全,残留固体为CaO,则,由钙元素守恒可得,所以
解析:(1)由题意可知,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元素化合价降低,则C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较慢,故温度不能过低,由题给已知信息②可知,草酸在100 ℃左右升华,在150 ℃左右开始分解,故温度也不能过高;控制温度在60~100 ℃,且受热均匀,可用水浴加热。
(3)由图甲可知,钙离子位于晶胞的面心和顶点,故一个钙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钙离子有12个;晶胞的棱长为,则面对角线的长度为,两个草酸根离子间的最短距离为面对角线长的一半,为。
18.答案:(1)取代反应;取代反应
(2)
(3)保护酚羟基
(4)溶液(或浓溴水)
(5)
(6)4;
解析:(1)对比A与B、C与D的结构简式,可知两个反应均为取代反应。
(2)由B的结构简式可知,B与
足量的NaOH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G分子中保留了酚羟基,说明C→D的作用是保护酚羟基。
(4)C分子中存在酚羟基,遇溶液可发生显色反应,遇浓溴水可生成白色沉淀,故可用溶液或浓溴水检验C是否完全转化为D。
(5)结合F的结构简式及E的分子式可推测出E的结构简式为。
(6)根据条件②可知,E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COOH和—OH,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其中,苯环侧链上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原子个数之比为3:1:1的结构简式为。
19.答案:(1)
(2)A
(3)①代表温度,L代表压强,题给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相同温度下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②0.5;根据题给数据可列三段式:
反应达到平衡时,,则
③不是,题给反应是放热反应,NO的平衡转化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4)双聚体;通过表中数据计算可知,当苯中Q以双聚体形式存在时,Q在水和苯的混合体系中改变分配情况的反应为(苯),其平衡常数K是常数,故Q是以双聚体存在于苯中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ii-iii得到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设题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消耗CO的物质的量为,可列三段式: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的体积分数为,即CO的体积分数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不变,甲醇为生成物,体积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变大,且通过极限法计算甲醇的体积分数一定小于CO的体积分数,A正确;当时,氢气剩余的量为,不符合可逆反应特点,B错误;平衡状态时应为,但题图显示为片,C错误。
(3)①由(1)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乙可知,L一定时,NO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增大而减小,说明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X代表的是温度,L代表的是压强,题给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③题给反应为放热反应,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由图丙可知温度低于450 ℃时,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温度低于450 ℃时,反应未达到平衡,NO的转化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
(4)假设Q在苯中是单体,即存在平衡:(苯),其平衡常数,若Q在苯中为双聚体,则存在平衡:(苯),其平衡常数,根据表中数据计算K:
浓度
(苯)
(苯)
0.0118
0.00281
4.20
0.0478
0.00566
8.45
0.0981
0.00812
12.08
0.1560
0.01020
15.29
表中数据显示,当苯中Q以双聚体形式存在时,基本为一定值,故Q是以双聚体形式存在于苯中。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重庆专版】: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重庆专版】,共21页。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浙江专版】: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浙江专版】,共23页。
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辽宁专版】: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化学考前冲刺卷 【辽宁专版】,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