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化学(济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济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济南卷】化学·全解全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2345678910DCADDBCDBA 1.【答案】D【解析】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王亚平用泡腾片制碳酸饮料,有新物质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2.【答案】C【解析】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资源和水资源,错误;B、焚烧植物秸秆,会产生污染性物质,错误;C、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能保护环境,正确;D、工业污水超标排放,会污染水资源,错误。3.【答案】A【解析】A、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正确;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大量摄入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错误;C、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但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D、缺铁会导致贫血,错误。4.【答案】D【解析】因为氢氧化钠固体会潮解,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需要将其放置在表面皿或小烧杯中,错误;B、量筒常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配制溶液,配制氢氧化钠溶解操作应该在烧杯中完成,错误;C、长颈漏斗与空气相通,装置漏气,导管口看不到气泡冒出,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错误;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正确。5.【答案】D【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溴的原子序数为35,正确;C、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为溴,偏旁为“氵”,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Br—,错误;6.【答案】B【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上升,汞原子间隙增大,错误;C、CO和CO2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D、烈火真金,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正确。7.【答案】C【解析】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正确;D、用甲醛溶液处理海鲜产品,甲醛对人体有害,错误。8.【答案】D【解析】A、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正确;B、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正确;C、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正确;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错误。9.【答案】B【解析】A、①反应后,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有 HCl,所以①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错误;B、①加入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但是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溶液不显碱性,证明没有氢氧化钠,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正确;C、③有气泡产生,发生的反应为Zn+2HCl=ZnCl2+H2↑,反应后不一定有 H+,盐酸可能消耗完了,错误;D、①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溶液为酸性,而 M 点溶液pH>7为碱性,①反应后溶液不能对应 M 点;错误。10.【答案】A【解析】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碱反应,如一氧化碳,错误;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仅可以是溶液,还可能是纯净物,如水,错误;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不是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两个但不全的得 3 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112131415BCDABDACBDABD11.【答案】BCD【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正确;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错误;C、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该反应生成物都是化合物,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催化剂CO2+H2O,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质量比为15:9,错误。12.【答案】ABD【解析】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盐酸、Cu(NO3)2溶液、Na2CO3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甲的实验现象蓝色沉淀,硝酸铜溶液与X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甲是硝酸铜,丙的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则丙是碳酸钠、X是氢氧化钙、乙是稀盐酸,且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A、X一定是Ca(OH)2溶液,正确;B、甲一定是Cu(NO3)2溶液,正确;C、乙一定是稀盐酸,不是Cu(NO3)2溶液,错误;D、丙一定是Na2CO3溶液,正确。13.【答案】AC 【解析】A、取样,分别加适量水,碳酸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正确;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碳酸和盐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错误;C、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不反应,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除去硫酸镁,正确;D、盐酸和铁粉反应,和铜粉不反应,把原物质除去,杂质未除,不符合分离除杂的原则,错误。14.【答案】BD【解析】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锌粉,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Cu>Ag,所以可能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2AgNO3+Zn=Zn(NO3)2+2Ag,Cu(NO3)2+Zn=Zn(NO3)2+Cu,第1个反应每消耗65份质量锌就生成216份质量银,得到的固体质量增加,第2个反应每消耗65份质量锌就生成64份质量铜,得到的固体质量减小。所以,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ag,两个反应必须都发生。A、由于第1个反应置换出Ag,第2个反应置换出Cu,所以,如果两个反应都发生,滤渣一定含有Ag、Cu,错误;B、如果ag锌粉不仅把AgNO3、Cu(NO3)2都反应完,而且还有剩余,此时,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但当ag锌粉被全反应完,没有剩余,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就不会有气泡产生,正确;C、由分析可知,两个反应都发生了,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因为AgNO3完全反应后,剩余锌粉才会与Cu(NO3)2反应,错误;D、锌与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锌与硝酸银反应,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滤渣的质量不变,故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正确。15.【答案】ABD【解析】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4.6g+200g-210.2g=4.4g,正确;B、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盐酸质量为y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4.6g-10.6g=4g,正确;C、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碳酸钠中的钠元素质量与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之和,,错误;D、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为z 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16.【答案】(10分)(1)①CO(1分) ②H2CO3(1分) ③Ca(OH)2(1分) ④NaCl(1分) (2)有机物(1分) 5:7(1分) 1:2(1分) (3)①聚氯乙烯膜(1分) ②2C+2NO2=2CO2+N2(2分)【解析】(1)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氧化物,化学式为CO;②碳酸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H2CO3;③氢氧化钙是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Ca(OH)2;④食盐是用作调味品的盐,化学式为NaCl;(2)尼古丁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其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14=5:7,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4):(14×2)=1:2;(3)①上述物质中,铝箔属于金属材料,瓷砖属于硅酸盐材料,挤塑板和聚氯乙烯膜属于高分子材料;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意可知,C与NO2的反应,产物为两种常见无毒气体,即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2NO2=2CO2+N2。17.【答案】(12分)(1)①CH4+2O2点燃CO2+2H2O(2分) 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或燃烧后产物无污染,合理即可)(1分) 不可再生(1分) ②+1(1分) 2LiOH+CO2=Li2CO₃ +H2O(2分) ③B(1分) (2)①C、O(1分) ②饱和(1分) 2:7(1分) ③等于(1分) 【解析】(1)①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从环保的角度原因是甲烷燃烧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或燃烧后产物无污染,合理即可),可燃冰是藏在海底深处的物质,是天然气水合物,是不可再生能源;②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易失去,化合价为+1。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₃ +H2O;③A、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B、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成本很高,不能广泛应用,错误;C、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不污染环境,正确;D、该电池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2)①氯化钠中含有氯元素和钠元素,碳酸钠中含有钠、碳、氧元素,所以用NaCl为原料制取纯碱,从元素守恒的观点来看,还需要补充C、O两种元素。②在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30gKCl固体加入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0g,溶液质量为70g,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g:70g=2:7;③在t1℃时,NaCl和KCl溶解度相等,分别取40gNaCl和KCl固体,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t2℃,NaCl和KCl溶解度均增大,但溶质、溶液质量不变,故此时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8.【答案】(13分)(1)①气密性(1分) ②ACBF(1分) ③2HCl+CaCO3=CaCl2+H2O+CO2↑(2分) ④熄灭(1分) (2)①红色固体变为黑色(1分) ②3CO+Fe2O3高温2Fe+3CO2 (2分) ③64%(2分) 4.04(2分) ④在装置末端添加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或套一个气球(1分) 【解析】(1)①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装置气密性良好再添加药品;②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装置有A 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 装置可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B装置用去除去水蒸气,注意要先通过C装置再通过B装置,因为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气体会混有水蒸气;F 装置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CBF;③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④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方法为将燃烧的木条放到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的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2)用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杂质不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装置E为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反应的装置,装置D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①选装置E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②选装置E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③测得反应前、后仪器D的质量增加了2.64g,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为x,生成铁的质量为y3CO+Fe2O3高温2Fe+3CO2 160 112 132 x y 2.64g160/132=x/2.64gx=3.2g 112/132=y/2.64gy=2.24g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3.2g/5g×100%=64%生成铁的质量2.24g,杂质的质量为5g−3.2g=1.8g,E处大玻璃管中的固体质量为1.8g+2.24g=4.04g;④因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在空气中会污染环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实验方案设计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改进措施为在装置末端添加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或套一个气球。 19.(12分)【答案】(1)①NaOH(1分) ②BD(1分) (2)①CO2(1分) BaSO4(1分) ②大于(1分) NH4Cl、FeCl3(2分) ③NH4Cl+NaOH=NaCl+NH3↑+ H2O(或3NaOH+FeCl3=Fe(OH)3↓+3NaCl) (2分) ④BaSO4(1分) 取少量向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若滤渣部分溶解,说明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BaSO4;若滤渣全部溶解,说明固体混合物A中没有BaSO4(2分)【解析】(1)①小明各取两种无色溶液少许,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有气体生成。则可判断A试管中加入的是NaOH溶液,因为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②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为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不能区分,错误;B、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以区分,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为碱性,都能使石蕊变蓝,不能区分,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现象,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可以区分,正确;(2)①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气体,所以固体中含有碳酸钡,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即气体B为CO2,BaSO4沉淀不能溶于酸中,所以沉淀D为BaSO4;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气体,则固体中含有铵盐,即为(NH4)2SO4,所以气体E为NH3,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是碱,溶液的pH大于7。(NH4)2SO4会与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铵,溶液C中有溶质NH4C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沉淀,说明溶液C中有溶质FeCl3;③步骤Ⅱ中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Fe(OH)3↓+3NaCl;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NH3↑+ H2O;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BaSO4,因为(NH4)2SO4和 反应生成的BaCl2能反应生成BaSO4,所以为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取少量向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若滤渣部分溶解,说明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BaSO4;若滤渣全部溶解,说明固体混合物A中没有BaSO4。20.【答案】(13分)(1)① 放出(1分) CO2(1分) ②硼酸(1分) ③Na2CO3+Ca(OH)2=CaCO3↓+2NaOH(2分) (2)①CuSO4、Na2SO4(2分) ② 85.1g(6分) 【解析】(1)①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为Na2CO3;②如果不慎将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③工业上常用纯碱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当滴入NaOH溶液大于20g时,会继续生成沉淀,说明当滴入NaOH溶液20g时,硫酸铜溶液过量,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溶质是过量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化学式分别为CuSO4、Na2SO4;②解:NaOH的质量40g×10%=4g 设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质量为x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80 984g x80/98=4g/x x=4.9g溶液的质量为50g+40g-4.9g=85.1g答: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85.1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重庆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云南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沈阳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