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4 次下载
- (山西省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0 次下载
- (深圳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1 次下载
- (天津专用)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1 次下载
- (通用版)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 1 次下载
(上海卷)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展开中考『练兵场』之模拟训练的重要性
初中特级教师用3句话来告诉你模拟考试有多么的重要!
1、锻炼学生的心态。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锻炼学生管理时间。通过模拟考试就会让同学们学会分配时间,学会取舍。
3、熟悉题型和考场。模拟考试是很接近中考的,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考场的气氛和布局。
中考的取胜除了平时必要的学习外,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良好心态。此外,通过模拟考试还能增强学生们面对高考的信心,希望考生们能够重视模拟考试。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化学·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第1-14每小题1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第15-17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正确选项,共20分,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B | A | B | A | B | C | B | B | C | B | D | D | C | B | AC | BC | BC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B
【详解】
A、焦炭用于炼铁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吸热气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甲烷用作燃料是利用甲烷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此选项正确;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此选项错误;
C、CO(NH2)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此选项错误;
D、P2O5不含有钾元素,不能作为钾肥,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B
【详解】
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故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利用了它们的沸点不同。
故选B。
4.A
【分析】
【详解】
A、氯化钠中含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含原子团,故选项符合题意;
B、硝酸银中含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含原子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钡中含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原子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中含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含原子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详解】
A、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氯酸钾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蒸馏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海水是由氯化钠、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是由氖气、氦气等混合而成、石灰石是由碳酸钙和其它杂质混合而成,都属于混合物,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洁净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氧化镁是由Mg、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液态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原子质量。
故选:C。
7.B
【详解】
A、闻气味,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无气味的是水,故A选项正确;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二者,可以取样后,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逸出的方法来鉴别,故B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用石蕊溶液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氯化钠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溶于水为无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来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8.B
【详解】
A、物质由元素组成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正确的表述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A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B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不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C项错误;
D、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酒精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只有,选项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酒精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只有,选项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酒精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C正确;
D、酒精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二氧化碳和氢气,选项D错误。故选C。
10.B
【详解】
A、提纯含少量泥沙的NaCl,需要过滤,过滤需要漏斗、铁架台等,该选项不能完成实验;
B、利用试管、胶头滴管可以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该选项能够完成实验;
C、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需要集气瓶等仪器,不需要酒精灯,该选项不能完成实验;
D、测定溶液pH,需要标准比色卡、表面皿等仪器,该选项不能完成实验。
故选B。
11.D
【详解】
A、室温下,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某物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不一定是碱,如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符合题意;
C、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无溶质析出,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非金属元素,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非金属元素,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一定含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原理,结合图形分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两种,c点时溶液pH小于7,说明稀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和硫酸钠两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含硫酸,加入铁粉后,铁粉与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C
【详解】
A、实验前,检直装置气密性,可将K1、K2关闭关闭,推动活塞来判断,故选项正确;
B、关闭K1、K2,往A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活塞会自动下移,注入的NaOH溶液与CO2反应,瓶内压强减少,注射器活塞会自动下降,故选项正确;
C、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入A中,A中产生沉淀,溶液变为红色,B中CaCl2与A中Na2CO3发生复解反应,Na2CO3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酚酞溶液呈无色,故选项错误;
D、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会倒吸入A中,沉定溶解,C中的HCl与A中的CaCO3反应生成氯化、水和二氧化碳,A中可能会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4.B
【分析】
【详解】
A、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将t1°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甲物质溶解度变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溶液仍然饱和,故B错误;
C、温度小于t1°C时,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边,所以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C正确;
D、在t2℃之后,继续升高温度,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在下降,那么在t2℃下就已经饱和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依旧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15.AC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可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正确;
B、反应前氧气的化合价是0价,反应后二氧化碳内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睛】
16.BC
【分析】
根据微观图示可知,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丁物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微观图示表示的是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反应,其中反应物均为空气污染物,因此该反应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题意;
C、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4×44):28=44:7,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7.BC
【分析】
【详解】
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该不溶物可能是固体粉末中含有的碳酸钙,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故固体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含碳酸钙、氢氧化钙中至少一种,可能含氢氧化钠。
故选BC。
二、简答题
18. He CH4 CaO NaCl 导电 吸附 CO2+H2O=H2CO3 CO B 氯化钠和葡萄糖 C:H:O=1:2:1 24 氧 90 3.612×1023
【详解】
Ⅰ、①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的发生爆炸,故常用来充灌载人飞艇.故填:He;
②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故填:CH4;
③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干燥剂;故填:CaO;
④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品,故填:NaCl;
Ⅱ、①石墨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填:导电;
②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故填:吸附;
③CO2通入汽水中可制作碳酸饮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故填:CO2+H2O=H2CO3;
④炼铁时发生反应:3CO+Fe2O32Fe+3CO2,其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故填:CO;
⑤在2Mg+CO22MgO+C中,碳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了单质,所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由化合态到游离态.故填:B;
Ⅲ、该注射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葡萄糖两种溶质;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24个原子;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H:O=1:2:1;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则其摩尔质量为180g/mol;故0.5mol葡萄糖的质量为:180g/mol×0.5mol=90g;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氧原子,则0.1mol 该葡萄糖中0.6mol氧原子,共0.6mol×6.02×1023个/mol=3.612×1023个.
故填:氯化钠和葡萄糖;C:H:O=1:2:1;24;氧;90;3.612×1023
19. 31.6 升高 过滤 5 50 d E
【分析】
【详解】
(1)由上表可知:20°C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KNO3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答案:31.6g;升高。
(2)①取20.0gKNO3固体和10.0mL蒸馏水,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水的质量为10g,放入烧杯中,充分搅拌,并冷却至室温。由图可知,A点加入溶剂水的质量为10g,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5g,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为15g - 10g = 5g,可通过过滤操作去除不溶物,故答案:过滤。
②由图可知,A点加入溶剂水的质量为10g,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5g,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为15g - 10g = 5g,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KNO3的溶解度为=50g;由KNO3的溶解度表可知,30°C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 4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此时KNO3的溶解度为50g,45.8g<50g<63.9g, 所以此时温度的范围是30°C~40℃,故填:5;50;d。
③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此时KNO3的溶解度为50g, A点对应的溶液中10g水中溶解了5gKNO3,即达到了饱和状态;B点是20mL的水,即为20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x=10g,所以 B点有溶质剩余,达到了饱和状态;C点为30mL的水,即为30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解得x=15g,所以 C点有溶质剩余,即达到了饱和状态;D点为40mL的水,即为40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x=20g,所以D点恰好完全溶解,即达到了饱和状态;E点为50mL的水,即为50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解得 x=25g,此时KNO3不够了,所以E点为不饱和状态;
故答案:E。
20.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过滤 5.3g NaCl、NaOH、Na2CO3 偏小 饱和石灰水量不足,未将碳酸钠完全反应
【详解】
①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操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操作Ⅱ的名称是过滤;
②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
x=0.05mol
m=0.05mol×106g/mol=5.3g
③由图示可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快,说明溶液中中有氢氧化钠,后又减慢,说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有气体生成,随后质量不断增减,故分析该图可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说明上述实验得到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饱和石灰水量不足,未将碳酸钠完全反应.
答案:
①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过滤;
②5.3g
③NaCl、NaOH、Na2CO3;偏小;饱和石灰水量不足,未将碳酸钠完全反应.
21.(1)酒精灯
(2) AF
(3) 块状固体与液体的不加热反应 溶液变浑浊 CO
(4)解:反应碳酸钙质量为32.6-22.6=10g
设反应氯化氢的质量为x
答:50克盐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2mol。
【分析】
(1)
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择F;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
C装置的适用范围是块状固体与液体的不加热反应;一氧化碳和石灰水不反应,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通过装置G首先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不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
(4)
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氯化钙,反应后固体减少质量就是反应碳酸钙的质量32.6-22.6=10g;过程见答案。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碳酸钾叙述正确的是,有三重含义的符号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考试版)A3,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碳酸钾叙述正确的是,有三重含义的符号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